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9)
2023(15557)
2022(13311)
2021(12535)
2020(10215)
2019(23567)
2018(23419)
2017(45051)
2016(24523)
2015(27121)
2014(27169)
2013(26830)
2012(24969)
2011(22526)
2010(22579)
2009(20332)
2008(19602)
2007(17141)
2006(15127)
2005(13446)
作者
(70653)
(58543)
(58144)
(55126)
(37265)
(28107)
(26433)
(22968)
(22361)
(20836)
(20174)
(19752)
(18641)
(18577)
(18149)
(17883)
(17362)
(17315)
(16686)
(16652)
(14538)
(14488)
(14050)
(13359)
(13139)
(13039)
(12955)
(12869)
(11773)
(11532)
学科
(103405)
经济(103314)
管理(65247)
(62082)
(49461)
企业(49461)
方法(40943)
数学(35220)
数学方法(34784)
中国(30069)
地方(29623)
(28633)
业经(23598)
(22232)
(21821)
农业(19484)
(17753)
(17271)
贸易(17255)
环境(17019)
(16583)
(16303)
地方经济(16138)
理论(15902)
(15579)
银行(15530)
技术(15481)
(15392)
金融(15388)
(14929)
机构
大学(340179)
学院(339971)
(133032)
管理(132335)
经济(129953)
研究(119333)
理学(114085)
理学院(112667)
管理学(110693)
管理学院(110086)
中国(87983)
科学(75836)
(74406)
(60179)
(59240)
(56058)
研究所(54922)
中心(53686)
业大(51079)
(50727)
(48854)
师范(48386)
北京(47418)
财经(47139)
(44167)
农业(43538)
(42773)
(41817)
师范大学(39266)
经济学(38937)
基金
项目(234797)
科学(184462)
研究(172503)
基金(167994)
(146664)
国家(145395)
科学基金(124532)
社会(107241)
社会科(101546)
社会科学(101522)
(93106)
基金项目(90217)
自然(80982)
自然科(79040)
自然科学(79025)
教育(78599)
(78401)
自然科学基金(77591)
编号(71204)
资助(68349)
成果(57418)
(54308)
重点(52959)
(50571)
课题(49655)
(48395)
创新(45135)
科研(44451)
国家社会(43367)
发展(43221)
期刊
(152160)
经济(152160)
研究(102314)
中国(68066)
学报(53659)
(51250)
科学(50742)
管理(48564)
(42541)
教育(41912)
大学(40246)
学学(37551)
农业(35937)
技术(30357)
(29526)
金融(29526)
业经(26477)
经济研究(23693)
财经(21807)
图书(20110)
问题(20088)
(18626)
(18275)
资源(17453)
科技(17150)
技术经济(16220)
理论(16056)
现代(15733)
商业(15382)
(15319)
共检索到506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刘传明  白永平  张小林  
从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整体的角度,以构建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理念,提出了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具体构想,即以韶关、赣州、郴州成长三角为整个省际边界区域的核心,以其它6个中心城市为市域的核心,以经济基础好或交通条件好的县(市)城区作为县域的中心,构建7条城镇发展聚合轴和拓展轴作为城镇、交通和产业的聚集和依托轴,以形成城市空间功能互补,集约紧凑发展,绿色空间穿插相融,高度协调、网络化的多中心城市区域,以整体的优势参与珠三角城市体系分工,并力争在区域分工中占有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雁飞  吴艳萍  向云波  廖双红  
利用地区专业化分工理论与方法,选择广东(粤)、湖南(湘)、江西(赣)、广西(桂)为研究对象,以2006—2015年制造业2位数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产业转移与地区分工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广东产业转移降低了四省份的分工水平,地区间产业同构较为突出,跨区域产业链构建处于初期阶段;第二,制造业整体呈空间扩散趋势,但资源和低技术产业扩散速度高于中高技术产业,一些高技术行业进一步向发达地区集聚,同时,大多制造业都指向广东市场,表现出产品内分工转移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杨贤房  吴亮清  张爱明  
在ArcGIS10.0及GeoDA软件的支持下,以赣粤闽客家聚居区为研究区,在县域尺度下选取2004、2009、2014年共3个年份的统计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在考虑县城同时受多个中心城市引力作用的情况下,提出了引力首位度概念,分析了赣粤闽客家聚居区县域经济空间演化特征,划分了县域空间类型,并提出了县域发展的规划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赣粤闽省际边界地区的县域经济空间集聚效果不明显,经济发展不均衡;(2)县城受多个中心城市的引力时,可以根据引力模型及引力首位度将县域划分为空间聚集区和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李纯  
以湘粤赣边界省际区域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城市中心性模型基础上,对郴州、韶关和赣州三市的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比较。通过进一步对三市的各行业区位商计算,发现要将郴州市建设成为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前还存在城市中心性较弱、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科技还较落后等问题,并就该战略设想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肖海平  
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是主体功能区中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选取湘粤赣省际边界的丹霞山、莽山、苏仙岭和三百山等具有代表意义的禁止开发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定量分析了该边界区4个禁止开发区域生态旅游活动对其自然、经济、社会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压力及其响应状况。研究认为,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但各指标质量发展不均:①生态旅游活动对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整体压力处于中低压状态;②生态环境承载力能应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对其产生的压力,这为湘粤赣边界各禁止开发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保障;③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指标质量的提高和环保意识培养是禁止开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评价结果是湘粤赣边界禁止开发区域研究生态旅游发展机制和模式前提和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静波  李纯  
湘粤赣边界区域同属革命老区,俗称"红三角",区域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且呈现互补性和整体性。在分析了湘粤赣边界区域红色旅游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后,结合协同理论内涵,认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参与主体分别是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及社区群众,应构建地方政府引导、旅游企业主导和社区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以此来带动该边界区域的红色旅游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罗贞礼  
随着区域差距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统筹区域发展和协调区域经济关系将成为事关中国区域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这种区域差距,不仅存在于快速增长的中心区域与缓慢增长的边缘区域之间,同时还存在于各个边缘区域内部。尽管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具有明显差异性,但同时也具有相关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亮  刘义成  
省际边界区域作为特殊的区域发展类型,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相近,在区位上存在天然的合作基础,但总体发展水平较落后。当前,解决省际边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资源破坏严重、协调与合作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有限等问题,应制定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实现统筹发展、加快立法明确省际边界区域的职权与行为边界、设立协调机构或打造平台引领区域合作共赢、建立复合行政机制推进边界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地方沟通机制推进区域一体化、发挥自身优势并加强边界区域间分工协作、培育边界中心城市强化辐射带动作用、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后发区域经济发展提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振波  朱传耿  徐建刚  
淮海经济区是我国典型的省际边界区域。运用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对淮海经济区1995年到2005年间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得出苏鲁豫皖4省边界效应存在着一体化边界和疏远型边界2种类型,一体化边界包括苏鲁边界、苏皖边界、豫皖边界;疏远型边界包括鲁豫边界、鲁皖边界和苏豫边界。淮海经济区边界效应产生的机制包括边界的"切变效应"、自然与历史基础、中部崛起政策的提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绍华  李植斌  周生路  陈东湘  
经济过程是各种要素流集聚和扩散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素流的运动必然受到阻力的作用。基于此考虑,提出了经济过程阻力面模型,用以表示一个地区经济过程阻力的空间分布以及经济过程的运动趋势。空间经济过程阻力面模型对研究要素流的运动和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以浙闽赣(ZMG)边界区案例分析为例,模型计算得到的ZMG阻力面图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浙闽赣交界区的物资流的阻力状况。ZMG边界区正如温台、闽南、江西经济发达区内的一个高阻力值的“岛”,从ZMG阻力面图可以看到有两个峰,一个在浙闽交界区(庆元、景宁),另一个在闽赣交界区(光泽、邵武)。在浙江境内的阻力线密度大、阻值高,说明浙江境内物资流动的地区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培峰  余琪  
我国西部省际边界地带经济发展滞后,已成为阻碍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困扰该类地区发展的根源,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投资、国有经济、地方政府及国家援助的高度依赖。本研究所选取的典型案例——秦巴腹心地区位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麓,该区域内的五县(市)分属川陕渝三省(市),在本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边缘化。然而该地区自身的优势条件,如国家多重优惠政策的投放、丰富的旅游资源等又为其带来了发展机遇。在把脉秦巴腹心地区的内生发展症结的基础上,如何培育该省际边界地区的内生增长动力,探索合适的内生发展路径,实现省际边界地区跨行政区域协同发展是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潇潇  朱传耿  朱舜  
省际边界区域是位于省与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间的接壤地区,是以省界为中线向两侧扩展一定宽度形成的窄带型区域。我国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自改革开放后有了长足发展,不同领域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内涵,国外边界区域城市化的研究现状包括国际边界、区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边界区域管治等,国内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研究现状包括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产业发展、城市管治理论与实践、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等,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等方面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传耿  王振波  孟召宜  
省际边界区域既是省级经济政策的交汇区,又是区域摩擦的集中地,空间协调难度较大,统筹发展难点较多,是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边界区域的理论内涵、影响因素、产业发展、空间组织结构模型、空间管治以及发展战略和对策等。这些研究多以现状的描述为主,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省际边界区域已成为我国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要重视探讨以“边界效应”理论为基础的边界区域经济学,深入分析省际边界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深化研究省际边界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路径,加快构建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的定量系统模型,科学完善省际边界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焦世泰  龚维进  
区划是区域国土开发和空间优化布局的基础。从克服现有行政区划对区域发展限制作用的角度出发,采用最大P区域问题的区划方法对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重新进行区划,新区划以现有行政区划为基准,重在体现区域内部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黔西南州、文山州和百色市70%以上的区域单元仍然与其行政区划的区域单元是一致的,而其余30%的区域单元则来源于其邻居区域。说明黔西南区域、百色区域和文山区域所包含的区域单元均跨越了现有行政区划的省际边界,区域单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依赖性。这一区划结果可以为滇黔桂省际边界区域国土空间优化和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光  张小青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