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0)
- 2023(8921)
- 2022(7164)
- 2021(6663)
- 2020(5675)
- 2019(12534)
- 2018(11962)
- 2017(23325)
- 2016(12598)
- 2015(14132)
- 2014(13830)
- 2013(13822)
- 2012(12426)
- 2011(10387)
- 2010(10918)
- 2009(10332)
- 2008(10934)
- 2007(9739)
- 2006(8523)
- 2005(7935)
- 学科
- 业(78442)
- 企(74456)
- 企业(74456)
- 管理(63394)
- 济(57100)
- 经济(57026)
- 财(36921)
- 业经(25795)
- 方法(24187)
- 农(22043)
- 务(21885)
- 财务(21873)
- 财务管理(21824)
- 企业财务(20763)
- 数学(16438)
- 数学方法(16365)
- 农业(16209)
- 制(15745)
- 技术(15691)
- 策(14968)
- 财政(14518)
- 中国(13558)
- 划(13278)
- 体(13276)
- 企业经济(12321)
- 体制(12066)
- 政(12029)
- 理论(11886)
- 经营(11722)
- 和(11618)
- 机构
- 学院(182514)
- 大学(174672)
- 济(81379)
- 经济(80097)
- 管理(79877)
- 理学(68672)
- 理学院(68184)
- 管理学(67730)
- 管理学院(67387)
- 研究(50811)
- 财(49623)
- 中国(42735)
- 财经(34914)
- 京(34629)
- 经(31633)
- 江(28401)
- 科学(26337)
- 农(26017)
- 财经大学(25276)
- 经济学(24473)
- 所(24159)
- 商学(23729)
- 商学院(23524)
- 中心(23263)
- 经济学院(22243)
- 业大(21775)
- 州(21646)
- 经济管理(21207)
- 北京(21132)
- 研究所(20729)
- 基金
- 项目(113099)
- 科学(92205)
- 研究(88542)
- 基金(84224)
- 家(69974)
- 国家(69260)
- 科学基金(63058)
- 社会(59807)
- 社会科(56775)
- 社会科学(56761)
- 省(45293)
- 基金项目(44597)
- 教育(39507)
- 自然(38092)
- 自然科(37291)
- 自然科学(37286)
- 自然科学基金(36704)
- 编号(35491)
- 划(35053)
- 资助(32883)
- 业(30099)
- 成果(28322)
- 创(27675)
- 部(25844)
- 制(25552)
- 国家社会(25079)
- 创新(24856)
- 重点(24449)
- 性(23922)
- 发(23734)
共检索到278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飞鹏  
                                    
                                
                            
                            本文在两级政府框架下,构建一个反映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与企业利润关系的理论模型。纳什均衡显示,企业迁移时更青睐高公共投资的高治理能力地区和高税收优惠的低治理能力地区。经验分析证实,在中国高治理能力地区,支出竞争呈现显著正效应,税收竞争呈现显著负效应;在低治理能力地区恰好相反。"一刀切"清理地方税收优惠,对高治理能力地区的"底线税收竞争"有矫正作用;无差别税率并非最有效率,它会削弱低治理能力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使拥有较多公共产品存量的高治理能力地区受益;它还会加剧"公共投资竞赛",放大支出竞争的正、负效应。
                            关键词:
                                
                                    
                                    
                                        财政竞争  治理能力  企业迁移  企业投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明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激励是导致地方政府展开竞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采用增值税分成率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并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财政激励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分成率与企业投资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分成率较低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加强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而展开竞争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企业投资;当分成率较高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增加地方政府努力征税,增加税收收入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总之,税收分成率的变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程度
                            关键词:
                                
                                    
                                    
                                        财政激励  税收分成  政府竞争  企业投资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明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政激励是导致地方政府展开竞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采用增值税分成率衡量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并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财政激励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税收分成率与企业投资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当分成率较低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加强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而展开竞争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企业投资;当分成率较高时,税收分成率的提高会增加地方政府努力征税,增加税收收入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总之,税收分成率的变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程度,影响地方政府的竞争策略,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水平。因此,在中国未来的分税制改革中,政策制定者应当更加重视分税制度所带来的财政激励效应,权衡利弊,努力实现税收收入和经济的共同增长。
                            关键词:
                                
                                    
                                    
                                        财政激励  税收分成  政府竞争  企业投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梁梁  杨俊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采取财政竞争的方式,以争夺区域外的流动资本。利用199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对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增加本地区财政支出并不能起到招商引资的效果,只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微弱的正向溢出效应,社会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才是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关键所在。财政收入增加对资本流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适当增加非税收入会少量促进资本净流入。因此,通过财政竞争手段吸引国内资本是不可行的,应该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和地方官员考核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梁梁  杨俊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采取财政竞争的方式,以争夺区域外的流动资本。利用199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对省际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增加本地区财政支出并不能起到招商引资的效果,只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微弱的正向溢出效应,社会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才是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关键所在。财政收入增加对资本流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适当增加非税收入会少量促进资本净流入。因此,通过财政竞争手段吸引国内资本是不可行的,应该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和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增慧  
                                    
                                
                            
                            财政补贴和政府审计作为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指导政策,对于企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国有企业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作用效应。本文以2003-2017年我国国有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财政补贴与国有企业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在一定补贴范围下,财政补贴有利于国有企业效率的提升,但是超过一定数值,过度的补贴会降低国有企业效率;政府审计无论是从揭露功能、抵御能力还是事先预防功能,均对于国有企业效率提升产生正向影响。研究揭露了财政补贴、政府审计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效应关系,为促进国有企业效率的政策制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财政补贴  政府审计  企业效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曾莲  张敏  
                                    
                                
                            
                            选取2007-2015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为研究对象,利用门槛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不同程度的财政分权水平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财政分权只有处于合理的区间时,才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财政分权程度低于第一门槛值47.5%时,无法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当处于47.5%-80.1%的合理区间时,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当高于第二门槛值80.1%时,财政分权与政府治理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各省财政分权的分布情况,进一
                            关键词:
                                
                                    
                                    
                                        门槛效应  财政分权  政府治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曾莲  张敏  
                                    
                                
                            
                            选取2007-2015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除外)为研究对象,利用门槛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不同程度的财政分权水平对政府治理能力的影响。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财政分权只有处于合理的区间时,才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财政分权程度低于第一门槛值47.5%时,无法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当处于47.5%-80.1%的合理区间时,财政分权程度能够有效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而当高于第二门槛值80.1%时,财政分权与政府治理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各省财政分权的分布情况,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分权程度受地区经济水平、政府规模、城镇化率及人口规模的影响。
                            关键词:
                                
                                    
                                    
                                        门槛效应  财政分权  政府治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闫文娟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重点考察由于政府竞争财政分权是否明显削弱了环境治理投资,验证财政分权以及财政分权通过政府竞争这两个渠道对中国省级政府环境治理投资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财政分权通过政府竞争显著减少了环境治理投资,财政分权并不是环境治理投资偏低的主要原因,关键是由于政府竞争,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投资的负面影响被明显放大了。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政府竞争  环境治理投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应世为  
                                    
                                
                            
                            本文以2000—2008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地级市数据为基础,测算了企业有效平均税率和有效边际税率,以此刻画企业税收激励,考察了财政分权对企业税收激励的影响。研究表明,样本期内企业税收激励不断减弱,不同所有制企业存在税收差别待遇,民营企业的有效税率最高。财政收支分权对企业有效平均税率具有非对称影响:收入分权会促使地方政府运用低税负竞争策略,加大企业税收激励;支出分权则导致地方政府更多运用高支出竞争策略,削弱企业税收激励。收支分权对企业有效边际税率的影响很弱,表明地方政府税收竞争进而税收激励的着力点在于吸引企业进入,对企业边际投资关注较少。纵向财政失衡会促使地方政府通过公共池渠道转嫁支出成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军  
                                    
                                
                            
                            本文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空间策略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存在显著的策略模仿行为,这种空间互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提高,但是对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基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支出三种政策工具的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周边地方政府税收优惠和财政支出在研发费用和创新产出方面均采取了互补的空间策略,而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则出现替代行为;财政补贴在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与创新产出上均采取互补的空间策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军  
                                    
                                
                            
                            本文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模型研究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空间策略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存在显著的策略模仿行为,这种空间互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提高,但是对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基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支出三种政策工具的进一步检验还发现:周边地方政府税收优惠和财政支出在研发费用和创新产出方面均采取了互补的空间策略,而在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则出现替代行为;财政补贴在研发费用、人力资本与创新产出上均采取互补的空间策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群  李永乐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晖  倪桂萍  
                                    
                                
                            
                            财政约束硬化是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经济转轨国家的实践表明,对财政约束硬化在大部分转轨国家都没有做到。尽管产权学论者和外部环境论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不说明政府为什么对硬化国有企业财政约束“知而不能为之”的原因。本文通过建立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间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软”或“硬”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财政对国有企业的预算是“硬”还是“软”内生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改革的方式选择,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因此,转轨国家应该考虑国有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情况,在改革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财政手段,保证转轨过程中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
                            关键词:
                                
                                    
                                    
                                        财政补贴  竞争能力  软预算约束  经济转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江  吴涛  
                                    
                                
                            
                            在使用熵值法构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透明度、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不仅能够直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还能通过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而对区域创新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大而在中部地区最小。上述结论在替换经济指标、控制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门槛效应分析发现,财政透明度对区域创新存在单门槛效应,当财政透明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区域创新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利用PSTR模型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与区域创新之间还存在因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带来的非线性效应,当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将进一步助力财政透明度促进区域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