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0)
- 2023(13673)
- 2022(11659)
- 2021(10453)
- 2020(8965)
- 2019(20448)
- 2018(19829)
- 2017(37675)
- 2016(20882)
- 2015(23201)
- 2014(23017)
- 2013(22991)
- 2012(21758)
- 2011(19883)
- 2010(19850)
- 2009(18378)
- 2008(17773)
- 2007(16146)
- 2006(14249)
- 2005(12559)
- 学科
- 济(104103)
- 经济(104016)
- 管理(54756)
- 业(51061)
- 方法(39926)
- 企(38598)
- 企业(38598)
- 数学(35723)
- 数学方法(35444)
- 地方(27465)
- 农(26689)
- 中国(22873)
- 学(22523)
- 财(21036)
- 业经(20190)
- 农业(18552)
- 贸(16857)
- 贸易(16851)
- 易(16222)
- 制(15606)
- 地方经济(15598)
- 环境(15086)
- 和(13122)
- 融(12757)
- 金融(12753)
- 银(12257)
- 银行(12193)
- 务(11801)
- 财务(11785)
- 财务管理(11752)
- 机构
- 大学(305116)
- 学院(305073)
- 济(131381)
- 经济(128752)
- 管理(110832)
- 研究(110501)
- 理学(96011)
- 理学院(94746)
- 管理学(93105)
- 管理学院(92527)
- 中国(80561)
- 科学(71664)
- 农(64507)
- 京(63983)
- 所(58508)
- 财(55683)
- 研究所(53763)
- 业大(52705)
- 农业(51247)
- 中心(50339)
- 江(47239)
- 财经(44758)
- 经济学(41397)
- 经(40467)
- 范(40111)
- 师范(39605)
- 北京(39464)
- 院(38938)
- 省(37599)
- 经济学院(37333)
- 基金
- 项目(208567)
- 科学(161708)
- 基金(150261)
- 研究(144249)
- 家(134614)
- 国家(133491)
- 科学基金(111705)
- 社会(92385)
- 社会科(87429)
- 社会科学(87400)
- 省(83947)
- 基金项目(80984)
- 自然(73803)
- 自然科(72025)
- 自然科学(71997)
- 自然科学基金(70714)
- 划(70067)
- 教育(64997)
- 资助(60182)
- 编号(56218)
- 重点(48018)
- 发(47050)
- 部(44988)
- 成果(44533)
- 创(42905)
- 计划(40790)
- 科研(40623)
- 创新(40307)
- 课题(39578)
- 国家社会(38533)
- 期刊
- 济(148018)
- 经济(148018)
- 研究(87344)
- 学报(58580)
- 农(58347)
- 中国(57454)
- 科学(50235)
- 财(43272)
- 大学(42315)
- 学学(40477)
- 农业(39136)
- 管理(37399)
- 融(25195)
- 金融(25195)
- 教育(24736)
- 经济研究(24519)
- 技术(24457)
- 业经(22883)
- 财经(22572)
- 业(21093)
- 问题(19860)
- 经(19559)
- 版(16580)
- 技术经济(16410)
- 资源(15710)
- 业大(15289)
- 贸(15189)
- 科技(14482)
- 统计(14401)
- 商业(14054)
共检索到450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祥 翟文强
文章根据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因素,以省际接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为对象,分析了物质、技术和制度性因素对差异造成的综合影响,通过江苏—安徽省际接壤地区—萧县的实例,解释省际接壤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扩大的现象。提出缩小和改善省际接壤地区差异现状,必须增加不发达地区的物质技术投入和实施制度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玲
文章以安徽省蚌埠市为调查对象,在投资者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投资者满意度的因素,探索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中西部投资环境的状况,提出了具体建议对策。
关键词:
投资环境 投资者 满意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柯木飞#硕士生 尹昌斌 江激宇 程磊磊
该文采用了安徽省4个市16个县的210户农民对专业合作组织评价的调研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民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口数、是否合作组织成员、人均耕地面积、收入结构、经营农产品性质以及合作组织是否提供资金、技术服务等因素对农户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为此,该文最后提出改善农户满意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晖 吴霜 张燕媛 虞祎
利用2012年安徽省黄山市成为生态补偿试点这一事件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的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 Method)分析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黄山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使试点城市的人均GDP降低2.93%;且生态补偿政策对人均GDP的降低效果具有滞后效应,降低效果为2.15%。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改变是人均GDP下降的主要原因,体现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及第三产业的产值未能弥补试点城市为生态补偿政策付出的机会成本。从政策评估的角度看,生态补偿政策是以牺牲上游地区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因此,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双重差分模型 流域生态补偿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为忠 林多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及其改进后的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资本投入和劳动,以及科技进步因素在安徽省1990-2007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份额,并以江苏省的实证分析作为对比,依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本投入 劳动 科技进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兴红 梁昌勇 朱龙
2009年安徽省56个县级政府数据显示,人口、财政和面积三大因素与行政编制总量之间均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县级政府行政编制总量随着人口、财政支出和地域面积的扩大而增加,面积对行政编制总量影响最大、财政次之、人口影响最小。仅就某县级政府来说,地域面积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户籍人口的变化幅度也很小,影响政府行政编制总量的主要因素是该地财政支出发生变化。在核定各县级地方政府编制总量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应充分考虑各地的人口流动情况,根据各地的常住人口而不是户籍人口来核定行政编制数量。
关键词:
行政编制 安徽省 县级政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玉刚 李俊峰
基于县域尺度,从理论层面概括了不同类型省际边缘区空间经济向心整合、邻域整合和离心整合三种一般模式。借助实地深度访谈、空间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模型,对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空间经济整合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国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不同发展阶段,主动的空间经济整合取向,是县(市)域内部向心整合模式、县(市)际邻域整合模式和县(市)域跨界离心整合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验证了强弱非均衡型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离心整合模式的客观存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武 韩喜秋 朱国美
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分析花生新品种的采用现状以及影响农户花生新品种采用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花生新品种的采用率较低,许多农户仍在种植延用了几十年的老品种。Probit模型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收入、花生种植面积在全部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示范户身份以及打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耕地面积和块均耕地面积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对花生新品种的采用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采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雪萍 李丹青
以快速城镇化的安徽省为例,在计算出该省1995~2013年生态足迹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其动态变化,并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STIRPAT模型研究了影响生态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从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来看,该省1995~201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均较大,且呈不断上升态势,安徽省的城镇化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从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均对生态足迹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技术进步对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人口总数的增加、三大产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费增加均会造成生态足迹增加;城镇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率每提升1%,人均生态足迹就会上升0.210 ...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足迹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坤 管治华
文章以安徽省各市级行政单位2007-2014年数据为例,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其财政相对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面板模型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效率测算结果表明:安徽市级政府财政支出效率总体相对低效,皖南地区整体高于皖北地区;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对各行政单位财政支出效率影响差异较大;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对提升财政支出相对效率无显著效果。面板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社会平均税收负担和对外开放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存在显著影响;2011年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立和行政区划调整对影响财政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华
新经济增长理论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对安徽及周边省份新经济因素进行初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安徽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振兴安徽经济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新经济 增长 创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左 王芳 张运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商品粮食基地,因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旱灾频发。论文基于MOD16产品,利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结合气象数据和MOD13数据,分析2000—2014年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基于MOD16产品计算的作物缺水指数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的监测。2)2000—2014年间安徽省CWSI多年均值为0.524,最大值在2011年(0.569),最小值在2003年(0.458),整体上呈现弱增加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南部湿润、北部干旱。各市多年CWSI年均值相差不大,但变化趋势各异,淮北平原地区和江淮之间地区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皖南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3)安徽省CWSI年内月变化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型趋势,1—6月和10—12月CWSI值较高,最大值在3月,为0.66,7—9月CWSI值较低,最小值在8月,为0.27,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淮北平原易出现春旱、秋旱和冬旱,江淮丘陵易出现春旱及秋旱,沿江地区易出现春旱。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WSI年内变化特征差异明显,林地和草地整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趋势,其月均最大值在3月,城镇和耕地则表现为多峰趋势,最大月均值在6月。5)CWSI与降雨、温度以及植被的关系密切,在降雨较多的地区,温度较低,植被指数较高,CWSI值较小,干旱程度较轻,说明降雨对CWSI变化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干旱 作物缺水指数 土地利用 安徽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兰星天 张士云 胡焱
利用安徽省32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阶层内部呈现较大的收入差距;性别、培训和务工地区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低于初中这一状态对农民工收入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间的收入差距不大。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差距 劳动力收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素英
协调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了安徽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计算1990~2004年安徽省各项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了GDP与各种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GDP分别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水域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与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不存在协整关系,说明安徽省经济发展属于能源、资源消耗型,增加1%的GDP产出需要增加0.58%的生态足迹,且分别需要增加0.10%的能源足迹和0.32%的水域足迹。据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明 钱力 倪修凤 吴波
文章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试点村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基于安徽省金寨县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效度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各维度效度较高,但各维度效度差异性较大,其中产业兴旺效度最高;乡村振兴试点村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乡村振兴效度;劳动力结构、本地务工情况以及交通便利性等能够对提升乡村振兴效度产生较大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对试点村周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协同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以产业扶贫促进产业振兴,切实发挥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