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3)
2023(4164)
2022(3507)
2021(3114)
2020(2692)
2019(5894)
2018(5627)
2017(11447)
2016(5954)
2015(6561)
2014(6598)
2013(6743)
2012(6198)
2011(5578)
2010(5423)
2009(5012)
2008(4925)
2007(4343)
2006(3802)
2005(3502)
作者
(17000)
(14327)
(14142)
(13627)
(9014)
(6618)
(6573)
(5409)
(5262)
(4970)
(4894)
(4738)
(4584)
(4531)
(4476)
(4409)
(4221)
(4118)
(4049)
(3833)
(3525)
(3519)
(3326)
(3263)
(3209)
(3143)
(3129)
(2968)
(2878)
(2747)
学科
(34026)
经济(34004)
(18269)
管理(16729)
(15450)
企业(15450)
方法(14372)
数学(12587)
数学方法(12498)
地方(9032)
产业(8715)
业经(8339)
(7616)
中国(7471)
(6662)
地方经济(5744)
技术(5549)
结构(5385)
农业(5367)
(4992)
(4894)
金融(4894)
(4862)
(4214)
财务(4211)
财务管理(4200)
环境(4190)
(4179)
银行(4175)
企业财务(4055)
机构
学院(88541)
大学(88183)
(42662)
经济(42000)
管理(35892)
理学(31231)
理学院(30929)
管理学(30526)
管理学院(30357)
研究(29823)
中国(21859)
(18079)
(17924)
科学(17042)
财经(14689)
经济学(14248)
(14233)
中心(13507)
(13345)
研究所(13034)
经济学院(13007)
(12907)
(12539)
业大(11793)
财经大学(11073)
北京(10933)
(10890)
(10513)
师范(10410)
商学(10267)
基金
项目(62373)
科学(50359)
基金(46553)
研究(45230)
(40254)
国家(39983)
科学基金(34968)
社会(31581)
社会科(30236)
社会科学(30234)
基金项目(24817)
(24456)
自然(21306)
自然科(20802)
自然科学(20800)
自然科学基金(20421)
(20047)
教育(19711)
资助(18845)
编号(16749)
(14629)
重点(14025)
(13986)
国家社会(13864)
(13702)
创新(12768)
成果(12464)
教育部(12253)
发展(12205)
人文(12187)
期刊
(44679)
经济(44679)
研究(25199)
中国(14872)
管理(13770)
(13512)
学报(12370)
科学(12070)
(11171)
大学(9680)
学学(9199)
(7996)
金融(7996)
经济研究(7991)
财经(7843)
农业(7776)
业经(7731)
技术(7689)
(6982)
问题(6297)
统计(5614)
(5414)
技术经济(5105)
教育(4980)
商业(4801)
决策(4714)
科技(4335)
(4259)
现代(4247)
(4220)
共检索到127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玲  郭鹏飞  
研究目标:省际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检验及动态轨迹分析。研究方法: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估算总资本存量K、净资本存量K~n、生产性资本存量K~P,采用重心法考察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K、K~n是反映资产价格财富的价值指标,K~P是反映资产生产能力和服务效率的物量指标。相较K、K~n,使用K~P作为资本投入指标,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和资本投入状况。自1978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持续增长且呈现以东部为核心的态势,资本分布的区域不均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研究创新:从理论内涵和估算方法上比较分析K、K~n、K~P三者并进行检验。研究价值:有助于中国第三产业资本估算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核算案例的一部分并更好地参与讨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玲  郭鹏飞  
研究目标:省际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估算、检验及动态轨迹分析。研究方法:运用永续盘存法非传统途径估算总资本存量K、净资本存量Kn、生产性资本存量KP,采用重心法考察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K、Kn是反映资产价格财富的价值指标,KP是反映资产生产能力和服务效率的物量指标。相较K、Kn,使用KP作为资本投入指标,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和资本投入状况。自1978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持续增长且呈现以东部为核心的态势,资本分布的区域不均衡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研究创新:从理论内涵和估算方法上比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广为  赵涛  
中国政府提出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与2005年相比降低40%~45%的目标,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其起推动作用。本文在论述离散二阶差分方程预测模型(DDEPM)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将DDEPM与现有的碳排放预测方法进行比较,说明其优越性。其应用DDEPM,用Matlab编程,基于1980~2009年的碳排放数据、GDP数据和第三产业数据,对2020年碳排放、GDP和第三产业进行预测。通过计算得出碳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值。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从第三产业比重的角度,分析其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整合碳排放强度与第三产业比重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一起进行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俊娟  
文章以1978~2010年的数据为例,对我国第三产业波动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对第三产业的内生波幅与波长的计算,得知从纵向来看,第三产业波动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其内生波长较短,在横向上还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其次通过对第三产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动性的分析可知,二者高度相关,协同性也很显著;再次应用TARCH模型分析可知,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存在着一种使其波动越来越小的缓冲效应;最后就如何发展服务业并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锦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愈发重视服务性消费,追求精神生活享受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一些休闲娱乐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点。服务性消费正在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餐饮、衣着加工、医疗、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可观的消费潜力,对于拉动内需、刺激市场需求、稳定消费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居民服务性消费与第三产业作为分析目标,对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区2000-2018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处理,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的不同城市之间的居民服务性消费有较大不同。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值会刺激居民的服务性消费,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即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越多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刺激作用越不明显。我国东中西部的居民服务性消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棘轮效应,东部最突出,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小,即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越多的区域,居民消费的棘轮效应越显著。我国东中西部的居民服务性消费的示范效应均不明显,西部最高,中部次之,东部最低,即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越少的区域,居民消费的示范效应越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凯  董慧  刘艳春  刘友金  
通过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可以找出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省域特征,进而为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莫兰Ⅰ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发现,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利用面板数据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劳动力投入情况、地区第三产业资本投入情况以及消费者购买力对第三产业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邻地区第三产业劳动力对本地区第三产业起显著负向作用,相邻地区资本投入对本地区第三产业起显著正向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龙  谢荣见  
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文章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与方差分解法,考察了我国1978~2008年工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结论表明: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工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尚未形成互动和协同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业和第三产业走集聚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化进程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冠霖  任旺兵  
本文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的轨迹。认为从 1 952— 2 0 0 1年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吸纳空间经历了高空间期、空间下降期、空间进一步缩小期三个时期。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已经超过国际标准模式的水平 ,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空间相对较小 ,如果没有新的服务需求出现 ,第三产业进一步吸纳就业的能力难以提高。为了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 ,提出 8点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文斌  徐飞雄  贺小荣  
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并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文章通过构建Engel-Granger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以1978~2008年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时间序列数据为研究对象,检验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因果作用关系。结果显示:(1)中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分别有经济增长和第三产业增长到旅游发展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但与国际大多数研究结果不同的是,尚不存在旅游发展到经济增长或第三产业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俊娟  
文章对省域第三产业波动及其对宏观经济波动冲击的非对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第三产业内生波幅的计算,得知第三产业横向波动较大;而由第三产业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的协动性分析,发现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相关性强,协同性显著;TARCH模型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存在着非对称缓和作用,增大其比重有利于减缓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最后就如何发展省域第三产业、促进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素侠  
文章以改革以来的数据为基础,对城市化、第三产业及经济波动的缓和化三者的互动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协整检验得知,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内在联系,其次运用脉冲反应模型得知该三者之间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即城市化的推动有助于第三产业的增长,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波动幅度的减小,反过来,经济波动幅度的减缓又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再次本文以非对称成分ARCH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对城市化、第三产业对经济波动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城市化和第三产业对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结果是使得经济波动幅度越来越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希琼  
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互动发展的过程。文章基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机理,构建了区域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系统的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基本还处于较低水平的耦合阶段。GM(1,N)分析表明,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城市化建设滞后,但这实际上是由低效益的传统第三产业的过度膨胀所引致的,因此调整、规范传统第三产业,仍然是促进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失业、就业与第三产业刘纯志一、劳动就业: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受社会、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就业已成为困扰湖北与全国经济的一大难题.1.相对劳动人口过剩,失业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类似,在我国失业情况大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友松  
“产业”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本意是指与农业相区别的一个部门,即工业。工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二次大分工,即工业与农业分离而产生。在英文中“产业”与“工业”是一个词,即industyr。但是,目前,在西方国家对这个词的本‘意进行了发展,使其包括的内容更广泛了。根据联合国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于产业(或产业部门)的说明有五个方面,即①一切常住的公营和私人的基层单位及类似的单位,它们为按正常地意在能补偿其成本的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郑德如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三次产业的分类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至今许多国家对三次产业的口径和划分标准,以及对第三产业内部的分类都不相同。主要分歧是:(1)采掘业是属于第一产业还是第二产业;(2)建筑业、交通业、通讯业及煤气、电力、自来水等公用事业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的口径、范围划分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他们所根据的划分标准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以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是否同时进行为标准。如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三产业部门,不同时进行的,划分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2)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为标准。即距离消费者远的划为第一产业部门,次远的划为第二产业部门,近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3)以产品是否有形为标准。即产品有形的划为第一或第二产业部门,产品无形的划为第三产业部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