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5)
2023(7211)
2022(5668)
2021(4881)
2020(3807)
2019(8476)
2018(8373)
2017(16062)
2016(9010)
2015(10205)
2014(10387)
2013(9522)
2012(8307)
2011(7239)
2010(7290)
2009(6814)
2008(6716)
2007(5981)
2006(5457)
2005(5104)
作者
(25412)
(21104)
(20941)
(20025)
(13237)
(10258)
(9673)
(8327)
(8129)
(7418)
(7154)
(7127)
(6688)
(6572)
(6539)
(6539)
(6298)
(6280)
(6137)
(5907)
(5393)
(5172)
(5105)
(4839)
(4763)
(4734)
(4733)
(4659)
(4348)
(4239)
学科
(38134)
经济(38097)
管理(29676)
(27063)
(22984)
企业(22984)
方法(14904)
数学(12388)
中国(12285)
数学方法(12220)
(12027)
环境(11129)
业经(10842)
(9414)
地方(9087)
(8295)
农业(7965)
(7429)
(7426)
(7398)
理论(6671)
技术(6430)
(6417)
(6407)
(6193)
财务(6165)
财务管理(6152)
企业财务(5911)
发展(5888)
(5878)
机构
学院(127291)
大学(126209)
(50333)
管理(49519)
经济(49249)
理学(42724)
研究(42350)
理学院(42303)
管理学(41563)
管理学院(41368)
中国(30784)
(26622)
科学(26142)
(23054)
(20623)
(19945)
(19557)
中心(19187)
研究所(18873)
财经(18540)
业大(18156)
(18038)
师范(17894)
(16826)
北京(16392)
(15872)
农业(15350)
(15343)
经济学(15104)
师范大学(14358)
基金
项目(88681)
科学(70795)
研究(66408)
基金(63413)
(54972)
国家(54536)
科学基金(47378)
社会(43860)
社会科(41568)
社会科学(41550)
(36241)
基金项目(33289)
教育(30588)
(29590)
自然(28695)
自然科(28003)
自然科学(27997)
自然科学基金(27446)
编号(26671)
资助(24443)
成果(21389)
重点(20476)
(19851)
课题(19323)
(19210)
国家社会(18650)
(18406)
创新(17279)
(16851)
科研(16518)
期刊
(56345)
经济(56345)
研究(35774)
中国(26976)
学报(19023)
(18866)
科学(18430)
(18268)
管理(17939)
教育(17074)
大学(14901)
学学(13874)
农业(13127)
技术(12617)
业经(9778)
(9049)
金融(9049)
财经(8969)
经济研究(8811)
(7782)
问题(7662)
(7040)
资源(6950)
技术经济(6760)
(6700)
统计(6686)
(6497)
科技(6477)
图书(6260)
现代(5939)
共检索到185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进  兰叶凡  
文章基于环境治理的效果维度、效率维度、协调维度、公平维度和科技维度,构建了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全局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发现: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快速提升,但亦存在较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和“东高西低”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且造成各省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不相同。总体而言,弥补环境治理的公平性、协调度和科技化短板,并推动形成区域间联防联控的环境治理新局面,是提升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润芳   郝东明   李馨兰  
文章选取2014—2020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应用加速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和物元可拓评价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不同规模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我国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演进趋势,但结构性问题突出;从不同规模来看,大、中、小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优秀等级占比均在逐步升高,但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差异显著,表现为中等城市>小城市>大城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献  李瑾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对不同类型村庄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可为各地合理规划乡村治理现代化分类推进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了包含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以及公共环境治理现代化5个评估维度,36个具体指标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以21个典型村庄为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其中12个典型村庄基本实现治理现代化,其余均处于发展阶段。分指标看,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处于较高水平,而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与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相当;分村庄类型看,城郊融合类与特色保护类村庄治理短板在于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集聚提升类与拆迁撤并类村庄短板在于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各地未来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精准发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在构建农村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算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重点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区域间差异呈逐步扩大态势;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即相邻高水平地区会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中、低水平地区快速发展。据此,提出完善网格化基础管理机制、打造多功能现代农村治理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的分级治理系统等举措,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专业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小银  
在构建农村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核密度估算函数和空间Markov链方法揭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重点来自区域间差异,且区域间差异呈逐步扩大态势;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俱乐部收敛特征,即相邻高水平地区会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中、低水平地区快速发展。据此,提出完善网格化基础管理机制、打造多功能现代农村治理新业态、建立协同联动的分级治理系统等举措,为中国农村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专业理论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宇润   刘宏伟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社会稳定、社会参与、社会公正、社会成长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考察其地区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省份间呈现“东优西劣”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地区间差异在整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不同区域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并非随机分布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绝对差异表现出一定幅度的扩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极化现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稳  李成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国家治理微观层面,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优化和治理能力提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迫切需求。文章首先提出了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分析了其特征;其次构建了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AHP-FCE综合评价法构建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价模型,并对国有企业进行实证评价分析。分析结果发现国有企业治理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表明这种评价方法有效性较高,可以作为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评价的一种实用工具,以期为评估和提升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席艳玲  
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则是推动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引擎。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治理革命,它不仅驱动政府主导能力现代化,而且将加快协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前大数据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仍面临来自体制、技术、人才和安全等方面的制约,未来需要坚持开放共享、专业发展、多元共治、双重安全等实施原则,科学有效利用大数据加快推动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明  
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推进党内法规建设及其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支持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东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其中一个重要精神,就是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深化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解放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而这主要是通过改革政府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实现的,其核心命题是简政放权。在此背景下,如何认识教育领域的政府治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需要讨论和达成共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倪菁  郑建明  孙红蕾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公共数字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章阐述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分析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现状及困境,提出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金秋十月,枫叶正红。举国上下,众所聚焦于10月28日至31日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作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尤其令人瞩目。这个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此次将经十九届四中全会谋划具体举措进一步推进落实,这对于改革开放已逾40年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趋成熟、全国人民正阔步奔向小康社会的今日中国之发展,无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高等教育治理是解决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组织、公民群体和个人参与办学和管学问题的举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高等教育治理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但二者高度相关、相辅相成。治理体系包括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建立起来的参与办学、参与管学和参与治学的所有组织及其结构关系,治理能力是对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要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又能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充分的物质基础;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够引导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方向,支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婧  
新时代来临之际,我国社会发展的深化改革全然进入攻坚阶段,全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更是大力推动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途径。因此,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深析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时发展进度,对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对此,笔者将结合刘须宽编著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阐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概念,并客观探索益于加快该实际进程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