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9)
2023(7543)
2022(6509)
2021(6173)
2020(5195)
2019(12094)
2018(11884)
2017(23349)
2016(12143)
2015(13367)
2014(13021)
2013(12594)
2012(11118)
2011(9606)
2010(9019)
2009(7837)
2008(7079)
2007(5693)
2006(4353)
2005(3349)
作者
(30089)
(25462)
(25347)
(24023)
(16084)
(12269)
(11525)
(10027)
(9794)
(8817)
(8720)
(8397)
(7879)
(7703)
(7602)
(7530)
(7503)
(7414)
(7189)
(7123)
(5976)
(5939)
(5914)
(5897)
(5749)
(5688)
(5303)
(5203)
(4975)
(4942)
学科
(50773)
经济(50718)
(34049)
管理(33831)
方法(27799)
(26460)
企业(26460)
数学(25746)
数学方法(25404)
(14086)
(13515)
中国(12730)
地方(11152)
农业(10265)
业经(9730)
(8670)
贸易(8666)
(8428)
(8259)
财务(8228)
财务管理(8212)
(8057)
企业财务(7833)
环境(7431)
技术(7337)
人口(7128)
(7124)
(6681)
(6489)
银行(6476)
机构
大学(158289)
学院(157655)
(69271)
经济(68161)
管理(67939)
理学(60634)
理学院(60027)
管理学(59024)
管理学院(58708)
研究(46942)
中国(34975)
(30772)
(29778)
科学(26616)
财经(25154)
中心(23924)
(23233)
经济学(22534)
业大(22292)
(21189)
(20903)
经济学院(20690)
(20115)
(19360)
研究所(19289)
财经大学(19281)
师范(19178)
经济管理(18397)
北京(18073)
商学(17871)
基金
项目(121122)
科学(98399)
基金(92249)
研究(88531)
(79765)
国家(79144)
科学基金(70461)
社会(59732)
社会科(56819)
社会科学(56807)
基金项目(49711)
自然(45667)
(45538)
自然科(44699)
自然科学(44691)
自然科学基金(43892)
教育(41213)
(38703)
资助(36850)
编号(34666)
(27951)
重点(26721)
国家社会(25965)
(25873)
(25765)
成果(25750)
教育部(24917)
人文(24469)
创新(24237)
科研(23736)
期刊
(62681)
经济(62681)
研究(41647)
中国(23651)
管理(22931)
(22908)
科学(21613)
学报(20483)
(17982)
大学(17081)
学学(16413)
技术(14893)
农业(12417)
(12356)
金融(12356)
财经(12031)
教育(11798)
经济研究(10337)
业经(10317)
(10312)
问题(8905)
统计(8148)
技术经济(7690)
资源(7577)
理论(7379)
(7378)
财会(6842)
实践(6759)
(6759)
(6725)
共检索到206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马红旗  陈仲常  
本文在分析我国省际流动人口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口的跨省流动对不同地区人口负担的影响,发现规模庞大、地域集中和"年轻化"的省际流动人口延缓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负担,而经济发达地区却反向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输出了人口负担的压力。为了弥补省际人口流动对我国不同区域间财政负担的影响,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并为我国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保障,设计了基于人口负担的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方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大帅  甘行琼  
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地方政府事权和财力匹配的不确定性增加,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框架下,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本文通过2005~2010年省级数据和2010年县级数据的测算发现,在考虑人口流动因素和户籍的福利分配功能之后,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明显减弱。在现行的户籍制度影响下,单一纵向转移支付模式存在激励导向上的缺陷,不利于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增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财政协调,在实行中央与省之间纵向转移支付的基础上,省以下应实行纵横结合的转移支付新模式。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捷凯  叶玲  宋伟轩  涂振发  
住房是公民生存生活的基本条件,住房负担关系着中国亿万流动人口在迁入城市的居留成本和生活质量,深刻影响着流动人口的居留和迁移决策,其中租房负担主要影响流动人口短期居留意愿,购房负担主要影响流动人口永久居留意愿.该研究基于2012年和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以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单元,通过比较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城市、不同教育程度和职业类型群体的收入和住房负担差异,发现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房租和房租收入比均显著低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等级城市、高层次教育程度和稳定职业特征群体的租房负担较其他群体重.从综合收益成本角度判断,东部发达地区和高等级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未来一段时期重点迁入地区,但逐渐超越其经济负担能力的房价,将越来越成为流动人口永久定居城市的最大阻碍,导致其居留成本攀高,最终被迫回流或迁至相对低成本城市.基于共同富裕和人民城市建设理念,建议城市政府管理部门加大针对流动人口群体的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供给力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甘娜  胡朋飞  
人口流动深刻影响了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财政非均等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客观上通过"分母效应"改变了各地区常住人口人均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再结合我国人口主要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这一流向特点,可以说,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转移支付制度的非均等化效应。但是,由于转移支付制度无法适应人口流动的需要,导致人口流动缓解转移支付制度非均等化效应仅仅停留在通过常住人口分母基数增加而形成的"数字游戏"之上,是转移支付机制不完善的病态下的"正效应"。要使人口流动真正发挥良性的分母作用,需从流动人口管理和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两方面同时着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博  向明勋  李永珍  
上海市闵行区是人口流入大区,在计划生育、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推动着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口居住证使用率和含金量过低,现有的教育资源配置仍难以满足外来人口大量导入带来的教育需求,土地资源制约居住保障服务等。因此市级统筹、资源整合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非常必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丽  
提高城市流动人口消费水平,对于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构建更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具有先导性作用。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心理认同两个角度阐述了影响流动人口消费水平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提高、流入地心理认同感的改善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消费水平,经过一系列差异化检验,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此外,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能够改善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从而提升其消费水平。因此,应该加速推动我国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提高流动人群的心理认同感,为扩大流动人群消费水平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胜春  
目前,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尚未纳入城乡管理体系,他们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人口的差距正逐步拉大。据统计,在已就业的流动人口中,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比例分别为31.7%、55.7%、23.8%、12.1%和4.6%。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1992—2012年的户籍人口迁移和人均财政负担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人口迁移、人均财政负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人均财政负担对人口迁入和迁出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入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只存在人均财政负担影响人口迁入量这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迁出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人口迁出量对人均财政负担的影响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小乔  杜子芳  
本文基于我国各省1992—2012年的户籍人口迁移和人均财政负担数据,利用面板VAR模型分析了人口迁移、人均财政负担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和人均财政负担对人口迁入和迁出所造成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迁入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只存在人均财政负担影响人口迁入量这一单向因果关系;人口迁出与人均财政负担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人口迁出量对人均财政负担的影响需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祝仲坤  郑裕璇  陈淑龙  冷晨昕  
公共卫生服务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其均等化程度将会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进程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CMDS2017专项调查,系统考察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健康档案、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中,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差距较大,均等化程度较低。(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越高,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水平越高,以流动人口居住城市“是否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工具变量缓解潜在的内生性偏误后,结论依然得到支持。(3)之所以能提升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其因在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增强其社会资本。本研究有助于审视并理清公共卫生服务在社会融入层面的效应,为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动人口深度融入城市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悦中山  李树茁  
当前中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包括均等化政策和落户政策。针对两类政策,论文分别构建了均等化指数和落户指数,利用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8个城市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对其流动人口融合政策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8个城市的均等化水平都不高,城市之间差别不大,流动人口的均等化工作仍任重道远。东部城市倾向于将均等化作为吸引劳动力的重要政策,希望吸引"普通人力"保持GDP增速以"开源",而中西部城市更多考虑如何减少财政压力以"节流"。各城市的落户难度差异较大。一般而言,城市的行政级别越低、财政压力越小、人口规模越小、户口含金量越低,在该城市落户越容易。落户政策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和"精英人才"的策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鑫鑫  朱青青  
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乡城人口流动调查数据(RUMiC),实证分析了家庭养育负担对流动人口中面临养老和育儿双重压力的"三明治阶层"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的影响,并探究了造成两者悖离的因素。研究发现:流动人口"三明治阶层"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愿意支付养老保险的比例高于实际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较高的支付意愿并不必然会转化为实际参保行为的原因值得深究;子女所在成长阶段对流动人口"三明治阶层"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和参保行为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子女数量对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当子女处于稳定阶段(30岁以上)时,子女数量对实际参保行为才有显著促进作用;处于综合阶段(17~24岁)的子女性别可能是导致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和行为悖离的原因之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巧  陈诚  
从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两个维度出发,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考察了城市经济集聚状况、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对流动人口城市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普遍低于城-城流动人口,高经济集聚度的城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更强,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房价对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呈倒U型,但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呈正U型。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低住房支付能力城市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和市民化意愿,但对于一般住房支付能力的城市以及高住房支付能力的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增强仅能提高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鸿儒  成前  倪志良  
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实证分析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了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但对不同疾病,这一影响呈现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机制分析显示,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是通过个体健康素养这一渠道发挥作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对不同流动时间、年龄结构和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利用产生了异质性的影响。本研究为探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