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75)
2023(11857)
2022(9852)
2021(9130)
2020(7768)
2019(17556)
2018(17168)
2017(34273)
2016(17774)
2015(19737)
2014(19405)
2013(19130)
2012(17211)
2011(15252)
2010(14990)
2009(13582)
2008(12844)
2007(11066)
2006(9379)
2005(7642)
作者
(46327)
(39241)
(38773)
(36919)
(24473)
(18723)
(17664)
(15380)
(14783)
(13433)
(13166)
(13103)
(11927)
(11763)
(11726)
(11722)
(11593)
(11437)
(11242)
(11081)
(9489)
(9399)
(9380)
(9134)
(8910)
(8787)
(8401)
(8345)
(7792)
(7697)
学科
(81114)
经济(81026)
(58776)
管理(49196)
(46573)
方法(41174)
数学(38059)
数学方法(37690)
(37579)
企业(37579)
农业(30884)
业经(20636)
(18959)
中国(18309)
地方(14615)
(14341)
贸易(14334)
(13954)
(13868)
技术(11691)
(11432)
财务(11401)
财务管理(11370)
(10948)
企业财务(10859)
(10580)
银行(10576)
环境(10531)
(10480)
农业经济(10430)
机构
学院(247839)
大学(242544)
(109910)
经济(108194)
管理(104855)
理学(93173)
理学院(92431)
管理学(91053)
管理学院(90615)
研究(71081)
中国(56173)
(52772)
(46705)
(46184)
科学(40333)
农业(40267)
业大(40011)
财经(38991)
中心(36707)
(36006)
经济学(34209)
(34186)
(31949)
经济学院(31364)
经济管理(30917)
(29317)
财经大学(29086)
师范(29075)
研究所(29032)
商学(27709)
基金
项目(177815)
科学(143679)
基金(133509)
研究(132980)
(113717)
国家(112730)
科学基金(100411)
社会(89595)
社会科(84905)
社会科学(84888)
基金项目(71229)
(69545)
自然(62992)
自然科(61653)
自然科学(61643)
教育(60671)
自然科学基金(60556)
(56572)
编号(54053)
资助(53367)
(40990)
成果(40802)
重点(38579)
(38247)
国家社会(38210)
(37849)
人文(36196)
教育部(36086)
创新(35293)
(34827)
期刊
(113284)
经济(113284)
研究(64049)
(55824)
中国(39917)
农业(38135)
(33675)
管理(32793)
学报(32781)
科学(32027)
大学(27431)
业经(26634)
学学(26335)
(24152)
金融(24152)
技术(21409)
教育(18514)
财经(18301)
(17480)
经济研究(17199)
问题(16380)
(15585)
农村(13875)
(13875)
农业经济(13669)
统计(13499)
商业(12723)
(12411)
(12328)
世界(12326)
共检索到33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明  
中国脱贫攻坚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文章以贫困户生活消费水平为研究视角,考察脱贫攻坚实践中省际对口支援的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对口支援对当地农户生活消费水平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对口支援显著推进了受援地区农户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水平,政策净处理效应约为21%-24%。这一结果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保持一致。从消费明细看,在对口支援实施后相较于对照组地区,受援地农户各项生活消费支出均有提升,尤其是食品、居住和交通通信的消费攀升较为明显。对于上述结果,文章结合对口支援制度和政策实践进行了机制识别与理论解释。文章采用农户家庭恩格尔指数这一相对贫困指标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发现农户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这表明对口支援提升了农户收入水平,并且农户恩格尔指数的降低并不是以食品消费支出的下降为代价。这意味着对口支援真正改善了本地农户生活水平,因而文章为对口支援在中国脱贫奇迹中的突出贡献提供了直接证据。文章的研究对于在当前新发展阶段下,推进和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智  王波  韩立民  
渔民生活水平是渔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产业发展观的视角研究了海洋渔业的发展对渔民生活水平的影响,采用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和恩格尔系数分别衡量海洋渔业发展与渔民生活水平,通过运用迭代式FG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期的海洋渔业专业化、机械化和滞后一期的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渔民的生活水平,而当期的海洋渔业规模化、滞后一期的专业化水平对于渔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滞后一期的规模化水平对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本文从提高渔业专业水平、适度的规模发展、完善补贴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余文君   隋福民  
以“福利比率”考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农户生活水平,发现户均生活已达“糊口”水平,但农户个体间差距较大。一半以上农户无法维持生计,少数农户通过剥削等方式掌握大量生产剩余。同一农户的历时性研究显示贫困具有可延续性。生活水平的户间差异主要受土地占有量和家庭人力资本影响。家庭福利比率差异表明20世纪初地权更容易集中在有充足剩余资本的农户手中,有生计之忧的农户无法持续投资农业生产,从而加重贫困。从生产价值再分配过程来看,农业生产剩余并未被人口完全消耗,而主要集中在不事农业生产的地主手中。“高水平陷阱”将近代农业发展停滞归因于人口对农业生产剩余的消耗,在微观视角上难以成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于宏  周升起  
本文以失地农民异质性为研究切入点,在综合考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政府制度安排等多要素对不同性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t模型对506个实地调查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以及失地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性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区经济差异对不同性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具有不同程度影响,但不能完全解释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差异;除被动部分失地农民外,人力资本对其他不同性质的失地农民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资本仅对主动全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对其他性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则无影响;政府制度安排对主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正向影响,但对被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信凯  
现代西方消费经济理论对分析中国农户消费储蓄问题并不具有普适性 ,本文给出的简化了的中国典型农户的消费模式表明我们必须重新建立分析中国农户消费行为的理论框架。理论证明引入短期储蓄目标能更好地解释我国农户的消费行为 ,继而来自于实际的调研资料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农户短期储蓄行为的显著性。最后对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作了判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杰  强国令  
文章利用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实施的对口援助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考察对口援助对欠发达地区新疆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口援助显著促进了新疆经济增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援助的边际效应在逐渐减弱。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援助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对新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没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中央和援助省(市)的资金投入,尚未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因此,要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制度环境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其次,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有效提升人才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第三,发展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受援地产业集聚;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援疆工作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援助省(市)的工作积极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期望不一致,社会资本没有有效促进农户的土地转出或转入,也不影响农户的参与程度。(2)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会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来正向影响土地转出,但非农就业并不是土地转入的中介变量。(3)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的因素还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交通情况,而显著影响农户转入土地的因素则包括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女性比例、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雇工工资水平。基于上述结论得到以下启示:(1)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无需过分强调社会资本的作用。(2)与土地资源配置不同,社会资本对劳动力资源的再配置有显著影响,社会资本能够有效促进农户非农就业。(3)要充分重视劳动力禀赋和农业机械在土地流转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实证分析了农户社会资本对其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与期望不一致,社会资本没有有效促进农户的土地转出或转入,也不影响农户的参与程度。(2)中介效应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会通过促进非农就业来正向影响土地转出,但非农就业并不是土地转入的中介变量。(3)显著影响农户转出土地的因素还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交通情况,而显著影响农户转入土地的因素则包括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平均年龄、家庭女性比例、家庭农业机械价值和村庄雇工工资水平。基于上述结论得到以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忠  金田林  刘峥延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近年来,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增速已超过全国总体平均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分析发达国家碳达峰后生活领域变化特征,总结其碳中和的举措,控制生活领域碳排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应按照“坚持一个核心原则、把握两个实现阶段、统筹城乡两个方面和聚焦三大领域”的总体思路,通过“生活理念简约化、日常消费低碳化、能源产消一体化、终端设施电气化、城乡降碳协同化”,推进居民生活绿色低碳转型。建议从建立碳足迹核算、低碳积分转化、低碳行为正向激励和低碳金融保障等方面入手,建立四位一体的全民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运行机制,引导全社会实现“要我低碳”向“我要低碳”的转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马翠萍   刘文霞   方燕  
从粮食单产与农业生产效率两方面构建种粮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并借助CRRS 2022年农户调查数据样本,实证检验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的增收效应。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采用显著促进了种粮农户收入增加。分别使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估计和安慰剂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稳健。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生产中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农业机械作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单产水平,实现种粮农户增收。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采用对种粮农户增收具有异质性。数字技术对那些在村里担任职务、经营规模更大的种粮农户增收效应更明显。未来应通过夯实农业数字发展根基、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等途径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促进种粮农户增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琦  唐红涛  
通过引入共生概念作为研究农户集合融资机制的分析工具,按照演化经济学的观点,运用金融契约关系模型,从收益总量角度对比分析了集合外农户与集合内农户进行外源融资时的系统总收益状况,得出集合内农户的系统总收益高于集合外农户融资总收益的结论,并运用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与集群外农户相比,共生机制赋予集合内农户更高的融资可得性和效率性,但也存在一定的边界约束,运用生物熵理论分析,发现农户集合融资存在最优边界,只有在最优边界点上,农户集合融资达到最优融资效率和系统效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在西部贫困地区要增强巩固脱贫成果和内生发展能力。本文基于我国地级面板数据,借助“西部大开发”和省际间“对口支援”两次区域发展战略,采用项目评价中的双重差分方法,比较研究了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和省际横向转移支付的政策效果、禀赋条件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央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均可以有效推进欠发达地区总体劳动生产率攀升,因而两类不同性质的转移支付均具有减贫效应,并且转移支付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禀赋条件。第二,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存在产业异质性。具体而言,西部大开发的中央转移支付主要提高了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省际对口支援的转移支付既提高了受援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也改善了非农产业生产效率。进一步地,从转移支付引致的生产性支出和人口城镇化两方面进行政策效应的机制识别。第三,转移支付执行的政策背景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实施主体和支援方式是否多元化和多样性,以及支持强度和目标差异是上述两次区域政策异质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对于理解财政转移支付如何影响欠发达地区发展以及新发展阶段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宣宣   陈飞   牛宏光   吕丹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让更多农民分享改革红利。文章基于异质性农户能力视角构建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并进行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从理论上探索农地产权的增强对农业生产效应的提升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集,进行因果关系识别检验和影响传导机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地产权强度的增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而农户能力在其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在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下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在农户能力异质性视角下,强化农地产权使得农业劳动密集度降低,这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未发生土地调整、以农业为核心产业的村庄以及采用完全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家庭,强化农地产权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文章结论有利于深化农地制度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桃林  周浩  周立影  陈志  张勇  
以汶川地震和新冠疫情为背景,从道德情感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研究湖北对汉源的对口支援与汉源人民对湖北的慈善捐赠行为的关系。通过311份问卷发现:对口支援提升了汉源人民对湖北的感恩情感和责任知觉,进而促进了慈善捐赠行为;特质感恩正向调节对口支援与感恩情感的关系及通过感恩情感影响慈善捐赠行为的中介过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玉茹  李进霞  
关于近代农民生活水平的一般看法是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化的,过去的研究往往是从片面的角度(如消费支出)来说明这一问题,本文拟在综合相关的近代农业史资料及经济史资料的基础上,从近代中国农民的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农民生活水平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对近代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给以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