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5)
2023(14613)
2022(12164)
2021(11216)
2020(9320)
2019(21174)
2018(20717)
2017(39967)
2016(21520)
2015(23897)
2014(23836)
2013(23478)
2012(22038)
2011(19481)
2010(19317)
2009(17343)
2008(17124)
2007(14740)
2006(12708)
2005(11399)
作者
(61729)
(51593)
(51250)
(48700)
(32950)
(24881)
(23285)
(20102)
(19668)
(18449)
(17700)
(17414)
(16527)
(16454)
(16239)
(15912)
(15440)
(15243)
(14840)
(14822)
(12822)
(12727)
(12547)
(11963)
(11712)
(11433)
(11428)
(11284)
(10511)
(10371)
学科
(91087)
经济(90989)
管理(61720)
(59840)
(47963)
企业(47963)
方法(38531)
数学(33910)
数学方法(33453)
(33291)
中国(27522)
(25175)
地方(24226)
业经(20259)
(18752)
(17811)
(17256)
财务(17211)
财务管理(17155)
农业(17112)
企业财务(16443)
(15653)
贸易(15642)
(15437)
银行(15395)
(15130)
(15090)
金融(15089)
(14697)
技术(13976)
机构
学院(296741)
大学(296323)
(122567)
经济(120157)
管理(111812)
研究(105201)
理学(96298)
理学院(95204)
管理学(93420)
管理学院(92887)
中国(79436)
科学(65612)
(63524)
(62945)
(53925)
(53870)
研究所(48657)
中心(48284)
财经(47070)
业大(45676)
(45166)
(42886)
农业(42386)
北京(39411)
(38653)
(38538)
经济学(38136)
师范(38132)
(35737)
财经大学(35021)
基金
项目(203369)
科学(160207)
基金(147965)
研究(145244)
(130994)
国家(129900)
科学基金(110857)
社会(92926)
社会科(88190)
社会科学(88170)
(80077)
基金项目(77693)
自然(72543)
自然科(70916)
自然科学(70891)
自然科学基金(69584)
(67878)
教育(66723)
资助(61116)
编号(56663)
(48177)
重点(46592)
成果(45517)
(44935)
(42778)
课题(40144)
创新(40087)
科研(39910)
国家社会(39021)
教育部(38269)
期刊
(134779)
经济(134779)
研究(89197)
中国(61915)
(52775)
学报(50214)
(48902)
科学(44966)
管理(42350)
大学(38262)
学学(36341)
农业(33665)
教育(30967)
(28882)
金融(28882)
技术(25908)
财经(23512)
经济研究(22633)
业经(22353)
(20211)
(17888)
问题(17687)
(14850)
技术经济(13943)
科技(13661)
(13569)
统计(13403)
财会(13150)
会计(12977)
世界(12945)
共检索到449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佳强  
本文通过构建省际包容性财富指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对1990年以来我国省际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自然资本对财富的负面影响主要由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大幅增加所抵消。从时间维度来看,各省人均包容性财富变动可以分为U型增长、慢速增长、快速增长以及持续下降但降速趋缓四类。省际比较的结果表明资源大省自然资本的减少并没有被其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加所充分弥补,但这类地区仍然拥有较多的人均包容性财富,通过政策调整和发展模式改变,其长期可持续增长可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亮雄  才国伟  
财富结构与地区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合理调整财富结构,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备选路径之一。本文沿用了World Bank的方法核算了1997-2009年中国28个省区的财富及其组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等两方面实证分析了财富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形资本比例最高,生产资本比例次之,自然资本比例最少。生产资本比例正在上升,其区域差异在缩小;而自然资本与无形资本比例在下降,区域差异在扩大。生产资本比例的提高,虽然能显著提高当期的经济增长,但其长期效应较弱,且增加了排污,恶化了环境。相比于生产资本和自然资本,无形资本比例的提高,虽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不如生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秋运   万岑   张骞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转变为“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取得了经济“增长奇迹”。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经济发展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还要关注环境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以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对于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能否推动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文章选取中国2003—2021年282个城市的数据,使用技术选择指数与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引入政府和市场以探究两者的作用。文章实证结果表明:遵循比较优势显著促进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政府和市场均起到积极的调节作用,而且两者的协同效应明显;东部地区城市、人口规模较大城市及发展水平较高城市中,遵循比较优势对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更显著。本文研究对促进我国各地区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政策启示:一是各地需选择符合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立足于比较优势,加强地区间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三是选择适宜的创新策略,避免盲目自主创新;四是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五是完善环境治理机制,健全环境治理体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钢  刘吉超  
本文对中国1990—2010年历年分省份的人力资本、生产性资本和自然资本财富进行量化估算,计算了包容性财富指数。对中国包容性财富指数的时空演化进行分析表明,1990—2010年间中国所有省份的包容性财富总值均有所增长,人均包容性财富除山西外也均有所增长;1990—2010年中国包容性财富年均增长3.1%,其中人力资本、生产性资本和自然资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11.4%和-0.4%,生产性资本的快速增长是中国财富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从中国包容性财富构成变化看,自然资本占比不断下降,生产性资本占比持续上升,而人力资本占比则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轨迹。虽然中国包容性财富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中...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灿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accounting of savings, investment and wealth from the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ideas to cope with relevant questions.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陆拥俊  江若尘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尽管寿命在0~30年间的企业数量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但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国有垄断行业中,大多属于高能耗、高投入、低产出行业,中国还没有形成有效发展梯队,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2013年10月21~23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召开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这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会议通过了《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和《学习型城市主要特征》两个成果性文件,其整体目标是要创建一个学习型城市的全球网络,展现各城市是怎样利用自身资源,通过提高全民终身学习的质量,有效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在每一领域有效地开发和扩充其所有人类潜能,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平等与社会公正、保持和谐与团结,建设包容、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金良  李钢  刘吉超  
采用教育成本法、永续盘存法、预期收益折算法等方法对2010—2020年历年分省份的人力资本、生产性资本、生产性自然资本和非生产性自然资本进行量化估算,测算并分析包容性财富及其结构。通过对包容性财富的分析发现:2010—2020年全国和各省份包容性财富和人均包容性财富都实现了增长,但各省份发展不均衡,各省份包容性财富和人均包容性财富差距仍比较大,且包容性财富差距仍在持续扩大,但人均包容性财富的差距却在缩小。通过包容性财富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分析发现:包容性财富和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在计算总量和人均量上的排名相差不大,但在增长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此外,国内生产总值对资源型国家或省份的财富统计存在一定的局限,而包容性财富指数可以从一个全新维度和视角来分析经济社会的发展演变,是国民账户核算体系经济分析的又一重要指标。通过对包容性财富结构分析发现:中国包容性财富结构中自然资本占比持续下降,人力资本和生产性资本已开始成为中国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的经济增长已完成依靠自然资本发展的阶段,处于由依靠生产性资本向依靠人力资本转型的重要阶段,预计2027年人力资本占比将超过生产性资本占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晓龙  罗丽艳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出现适应了多变的供应链环境,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出现也为供应链绩效测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文献的研究发现,绿色供应链涉及的各相关方的战略目标多样化而且测量内容十分庞杂,这使得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系统复杂而难以执行。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把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回归到以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的测量系统中来。本文设计了以环境状况测量、环境行为测量、环境管理水平测量和环境投入产出测量四大模块为重点的绿色供应链绩效测量系统。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未来世界走向将根本改变两个世纪以来"大分化"趋势,将走向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五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本文通过对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发生率、收入基尼系数四维指标对五大国发展分析(1980-2015),预计了发展趋势(2015-2030)。从人均GDP相对水平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呈现发展趋同;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跃迁,尤其是中国最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进步;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五大人口国家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人口,进而导致世界贫困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其中中国贡献最大;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他各国呈现较为复杂的情形,中国走上全面包容性增长轨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洪川  胡鞍钢  
未来世界走向将根本改变两个世纪以来"大分化"趋势,将走向南北国家"大趋同"趋势,其中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五个发展中人口大国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中国。本文通过对人均GDP、人类发展指数、贫困发生率、收入基尼系数四维指标对五大国发展分析(1980-2015),预计了发展趋势(2015-2030)。从人均GDP相对水平看,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呈现发展趋同;从人类发展指标看,人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甚至跃迁,尤其是中国最显著,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人类发展水平的进步;从贫困发生率来看,五大人口国家大幅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沈琦  
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构建政府参与背景下的包容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并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即处于倒"U"型右半部分;随着各类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财政支出与包容性金融发展之间存在正向的交叉效应,说明现阶段的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在财政支出下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在经济发达地区,其交互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趋于弱化。据此,提出要适时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并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和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特征,对政府支出的力度进行调整,以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芮雪琴  赵树宽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以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传统会计核算,由于没有考虑经济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绩效、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状况,从而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会计核算将企业与整个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都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从而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绩效,进而客观的反映产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利支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世忠  
随着ESG报告的兴起,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脍炙人口的热门术语,但这两个术语从何而来,有何区别,如何影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则值得认真探讨。本文的研究表明,可持续性源于森林永续利用观念,并延伸至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在联合国50多年锲而不舍的推动下,可持续性逐步演进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已成为解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思维范式及政策导向。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别。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均涉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但可持续性侧重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长期平衡,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手段。对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溯源带给我们四点启示:可持续性是对森林永续利用观念的传承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呼唤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兼顾绿色转型和正义转型;高质量发展需要尽快树立包容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奇  叶文虎  
两大部类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它的潜在假定之一是人类的经济活动没有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在分析传统两大部类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增加了生产环境资源的第 0部类 ,从而构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三大部类生产理论。在社会总资本重新划分的基础上 ,对三大部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以及不同生产条件下的三大部类的生产状况进行了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