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9)
2023(7589)
2022(6528)
2021(6043)
2020(4980)
2019(11337)
2018(11395)
2017(21330)
2016(12000)
2015(13497)
2014(13753)
2013(13272)
2012(12203)
2011(10942)
2010(11057)
2009(10294)
2008(10326)
2007(9629)
2006(8551)
2005(8015)
作者
(33133)
(27865)
(27847)
(26335)
(17678)
(13548)
(12700)
(10728)
(10650)
(10435)
(9558)
(9311)
(9251)
(8892)
(8845)
(8511)
(8322)
(8228)
(8068)
(8053)
(7103)
(6815)
(6675)
(6496)
(6431)
(6335)
(6274)
(6175)
(5678)
(5578)
学科
(44191)
经济(44099)
管理(39376)
(37199)
(29081)
企业(29081)
(19307)
(15746)
方法(15672)
(15033)
中国(14626)
数学(13077)
数学方法(12920)
农业(11354)
业经(11146)
地方(10751)
(9950)
收入(9750)
(9170)
财务(9143)
财务管理(9108)
(8735)
银行(8719)
企业财务(8598)
(8386)
体制(8283)
(8279)
(8059)
金融(8054)
理论(7637)
机构
学院(169185)
大学(168272)
(69721)
经济(68115)
管理(61338)
研究(56449)
理学(52043)
理学院(51396)
管理学(50517)
管理学院(50185)
中国(43922)
(37604)
(35591)
科学(32036)
(28678)
财经(28329)
(27625)
中心(26088)
(25454)
研究所(25123)
(25064)
经济学(22613)
(22479)
北京(22442)
师范(22280)
(22089)
业大(21920)
财经大学(20771)
经济学院(20362)
(19951)
基金
项目(106739)
科学(84288)
研究(81989)
基金(77319)
(66301)
国家(65688)
科学基金(56481)
社会(53252)
社会科(50158)
社会科学(50145)
(41420)
基金项目(40698)
教育(38617)
自然(34266)
(34189)
编号(34016)
自然科(33456)
自然科学(33450)
自然科学基金(32873)
资助(30883)
成果(29317)
(26065)
(24207)
重点(24125)
课题(24117)
(22826)
国家社会(22292)
(22277)
(22167)
教育部(21395)
期刊
(84259)
经济(84259)
研究(55961)
中国(39843)
(31839)
(24646)
管理(24483)
学报(24094)
科学(23457)
教育(22002)
大学(19438)
学学(18095)
(17302)
金融(17302)
农业(15689)
技术(14819)
财经(14774)
业经(13598)
经济研究(12811)
(12757)
问题(10950)
(8473)
财会(8385)
(8140)
现代(7842)
图书(7533)
技术经济(7496)
会计(7454)
(7411)
论坛(7411)
共检索到268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蔚  胡博  杨锦秀  傅新红  
本文从拓展的索洛模型出发,探讨了省际人口迁移、人力资本流动及制度因素通过影响经济体人均产出的稳态水平,影响人均收入增长率,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机制,并表明经济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可以决定其经济稳态水平。目前,人口迁移所导致的人力资本转移对内地经济的影响仍不足为虑,政府的作为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迁移机制作用的发挥,市场化的促进作用则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完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距离是阻抗人口迁移的重要地理因素。一般地说,随着距离的增大,人口迁移量趋向减少。但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地域层次的人口迁移,由于所受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差异,距离因素影响的大小将有所不同。本文拟对上海省际人口迁移与距离影响的关系进行探讨。具体地说,即从迁入与迁出两个方面,分析距离因素对上海省际不同地域层次人口迁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平忠  刘传江  
人口迁移对地区差距影响的程度和趋势目前并没有一致的结论,学术界称之为"迁移谜题"。国内学者们大多数更倾向于认为人口迁移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并因此可以促进地区差距的进一步缩小,但是也有一部分学者不这样认为,单就劳动力投入要素来说,他们认为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将最终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不是缩小。本文基于人口迁移提出了一个对人均产出进行剥离的分析框架,考察在去掉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前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产出及总产出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差距以及三大地带间增长差距的变化。结论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显著地扩大了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中部地区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单干银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迁移趋势,一改过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的模式,而逆转为内地向沿海迁移。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尖锐,80年代出生人口年均在110万以上,然而,省际间人口迁移不但没有减轻新增人口带来的压力,反而自1973年起,连续19年差进,累计净迁入115万人,相当于1954—1972年压缩江苏人口净迁出的84%。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秀芝  尹继东  
在中国的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中部地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无疑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地。1995~2000年全国的人口迁移率为2.83%,中部地区除山西之外,其他五个省的人口迁移率均大大高于全国水平(见表1),且中部的迁移人口大都迁往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见表2)。而中国的地区差距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也是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差距。因此,研究中部地区人口迁移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对于中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都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强  杨丽萍  
实践证明,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各国区际差异不但不会缓和反而迅速扩大,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趋于强化地区间差距的不平衡性,或者市场缩小地区差距的时间区间超出人们的承受限度,因此,通过实施一定的财政税收政策可协调地区经济。当前,为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借鉴国外平衡地区差距的财税政策有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王学渊  
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劳动力的迁移与集聚会能够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G模型,本文采用我国2002至2011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人口迁移壁垒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市的高技能劳动力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高技能劳动力与普通劳动力之比上升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普通劳动力面临的迁移壁垒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宝树  
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求得各省省内城乡与省外城乡之间的各项人口净迁移流向和流量,据此将中国大陆各省的省际城乡人口迁移流态模式划分为若干类型。分析表明,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以由农村向市镇的迁移为主流,其流态模式形态各异、复杂多样;但从地域差异、影响因素和动态变化等方面看,皆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小帆  
对定居城市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工作机会以及子女面临的教育条件。本文通过估计同时包括迁移和教育选择的空间动态代际交叠模型,发现大城市往往同时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生产率,高技能需求扩张激励人们为了更好的教育条件而迁移,由此也提高了劳动力与地区生产率的空间匹配程度。此外,降低迁移成本能够显著缩小福利差距,并有效缓解教育水平较高地区高学历劳动者扎堆的拥挤效应。由于低学历家庭子女的教育成本较高,拥挤效应的缓解能够有效增加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最后,适度的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能够有效缩小福利差距,但是提高教育投入的配置效率,通过增加高技能劳动供给抑制技能溢价也是缩小福利差距需要兼顾的重要方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卫华  
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都很大;居民经营净收入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但二者都没有工资性收入差距大;居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城乡差距都很大,地区差距相对较小。深化教育培训体制、劳动力市场机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和经常性转移支付等项制度的改革,能够提高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秋红  
在气候变化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人口迁移及流动加剧的背景下,分析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机制对加强人口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试图建立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而说明环境因素引致的迁移存在"概念的模糊性"问题。在这一框架中,包括冲突或社会动荡导致的环境变化、工业事故、极端生态与环境事件、包含环境变化的发展项目、环境治理与保护、渐进性环境变化和渐进性气候变化等在内的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人们生存型环境需求、发展型环境需求和享乐型环境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导致人口迁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姝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的程度已经突破警戒线;城乡居民收入、地区间居民收入、行业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风险。为有效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化解贫富差距悬殊的矛盾,必须从市场和政府两个方面入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合理的收入分配指导理念,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强化政府的再分配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与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本文利用1995年北京市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在描述省际迁入或流入北京市的老年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并与北京市非迁移老年人口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应用Logistic回归,从家庭户层次对有老年人迁入的家庭户的部分特征对老年人迁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玲  张广胜  
解决农村收入差距过大最根本的办法是促使农民非农就业迁移,增加其工资性收入。我国目前进城农民已呈现出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对尊重平等和社会承认有更多的企盼。在此过程中,进城农民的人力资本存量对其实现就业,获取收入有较大影响。当前政府对进城农民提供人力资本培育机会非常关键,因为教育机会(同迁移机会、进入市场机会一样)的不公平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的根本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