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4)
- 2023(10054)
- 2022(8425)
- 2021(7523)
- 2020(5982)
- 2019(13876)
- 2018(13152)
- 2017(25961)
- 2016(13485)
- 2015(14721)
- 2014(14857)
- 2013(14700)
- 2012(13997)
- 2011(13003)
- 2010(13424)
- 2009(12414)
- 2008(11988)
- 2007(10742)
- 2006(10069)
- 2005(9181)
- 学科
- 济(83596)
- 经济(83540)
- 管理(36461)
- 业(30987)
- 方法(26102)
- 地方(24124)
- 数学(23301)
- 数学方法(23106)
- 企(22134)
- 企业(22134)
- 中国(21185)
- 贸(20962)
- 贸易(20951)
- 易(20196)
- 农(17879)
- 地方经济(14528)
- 业经(14002)
- 学(13862)
- 财(13827)
- 环境(12523)
- 农业(12082)
- 制(10972)
- 策(10063)
- 融(9719)
- 金融(9717)
- 发(9703)
- 关系(9279)
- 出(9176)
- 银(9170)
- 银行(9163)
- 机构
- 学院(204234)
- 大学(201008)
- 济(105046)
- 经济(103041)
- 研究(77446)
- 管理(74515)
- 理学(63339)
- 理学院(62546)
- 管理学(61665)
- 管理学院(61282)
- 中国(57146)
- 财(44733)
- 科学(42955)
- 京(41653)
- 所(37985)
- 财经(35194)
- 经济学(34601)
- 研究所(34073)
- 中心(33643)
- 经(31889)
- 江(31417)
- 经济学院(31044)
- 院(28557)
- 农(28318)
- 范(26803)
- 师范(26665)
- 北京(26375)
- 财经大学(25651)
- 业大(24800)
- 州(24398)
- 基金
- 项目(130661)
- 科学(104774)
- 基金(97228)
- 研究(96191)
- 家(84046)
- 国家(83450)
- 科学基金(71954)
- 社会(66225)
- 社会科(63164)
- 社会科学(63152)
- 基金项目(50734)
- 省(48909)
- 自然(44027)
- 自然科(42951)
- 自然科学(42941)
- 自然科学基金(42123)
- 教育(41871)
- 划(41195)
- 资助(39745)
- 编号(36925)
- 发(30949)
- 重点(29430)
- 部(29309)
- 成果(29223)
- 国家社会(28653)
- 课题(26255)
- 创(26103)
- 发展(25999)
- 展(25660)
- 教育部(25524)
- 期刊
- 济(123782)
- 经济(123782)
- 研究(71206)
- 中国(35989)
- 财(31538)
- 管理(27943)
- 科学(25535)
- 农(25446)
- 学报(24293)
- 经济研究(22389)
- 融(20848)
- 金融(20848)
- 大学(19103)
- 问题(18675)
- 学学(18517)
- 财经(18014)
- 贸(17993)
- 业经(17653)
- 农业(17180)
- 技术(16287)
- 经(15820)
- 国际(15740)
- 教育(13414)
- 世界(12101)
- 技术经济(11664)
- 统计(10852)
- 现代(10584)
- 商业(10562)
- 发(9829)
- 经济问题(9751)
共检索到321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文章基于2006—2020年我国设立的21个省级自贸区下辖的2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计量模型就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自贸区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条路径促进试点城市经济增长;(2)拓展开放、创新溢出2种传导路径均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性,体现了自贸区片区城市“由点带面”、拉动省级自贸区全域增长的特征;(3)自贸区试点政策及其空间溢出的政策效果受到自贸区园区面积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应继续加大我国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园区建设,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蔡玲 杨月涛
采用城市层面面板数据,使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政策可以显著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同时对邻近城市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设立自贸区主要通过贸易效应、金融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机制促进本地和邻近地区经济增长。应在各大区域经济中心加强自贸区建设,以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 双重差分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陈永胜 李丹
自贸区试验作为国家制度型开放试验田,对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高度战略地位。本文运用2003—2018年27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的经济增长效应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拉动了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并且经过工具变量法、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剔除国家级新区政策、变换被解释变量和变换样本与离群值等一系列检验之后,该结论仍然成立。(2)空间带动效应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除了能够影响所在城市经济增长,对其周围城市经济增长亦能产生影响。(3)动力机制检验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可通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增长。(4)异质性分析发现,批次异质性表现出随着批次往后,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递减的特征。内陆与沿海异质性表现为沿海自贸试验区显著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而内陆自贸试验区不显著。本文为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效应、全力提升制度变迁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亮
基于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共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合成控制的反事实方法,从纵向个体和横向整体二维层面考察了第三批七大自贸试验区驱动各自所在省份工业增长的经济效应。结果发现:在政策干预期内,辽宁、浙江、河南、陕西、湖北、重庆和四川自贸试验区分别平均提升了各自省份的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17.22、0、1.84、1.11、0.38、-3.26、2.37个百分点。"自贸试验区驱动"的工业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驱动方向存在正向驱动、负向驱动和不显著驱动,积极集聚效应和消极挤出效应并存;驱动力度有极大驱动、一般驱动和近似零驱动;驱动路径有波动上升型、倒W型、波浪型;在驱动响应方面,政策干预后的前不同几期都存在响应迟缓的时滞特征。
关键词:
工业增长 自贸试验区 经济效应 反事实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沈立 倪鹏飞 王雨飞 刘笑男
本文利用2003-2013年全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考察了科教支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对其的影响,发现如下结论:第一,本地区科教支出不仅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第二,科教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2003-2008年间,本地区科教支出的增加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2009-2013年间,本地区科教支出的增加则会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作用。第三,科教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时空距离的增大而缩减,但随着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特别是高铁网络的发展,科教支出空间溢出效应的正向作用效果和在时空距离上的影响范围均有所扩大。最后,本文结合上述主要结论就如何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科教支出 空间溢出 经济增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雨婷 文雯
利用285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业发展对于本地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流通业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业规模、流通业效率和流通业竞争水平的提高对本地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以地理距离衡量城市之间的空间互动关系时,流通业发展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认为这主要得益于较低的贸易成本能够促进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当考察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总体经济地理联系时,流通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主要是通过流通业规模和效率产生影响的,研究认为这与经济发展的"虹吸效应"和企业异地投资的市场偏好有关。结论表明,要充分重视流通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鼓励本地流通业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流通业发展的区域协同和区域统筹,鼓励不同地区流通业的差异化发展和错位竞争,鼓励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梯度的城市之间加强内贸合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行政 曹灿
本文运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九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城市空间集聚产生的效应,以及它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的空间集聚会导致资本在该城市的形成和集聚,产生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该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这也是导致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叶 贾鸿
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626个税收竞争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税收竞争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上影响系数存在着非线性特征;处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税收竞争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可促进经济增长42.35%;处在"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次之,税收竞争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可促进经济增长26.43%;处在"以农业为主
关键词:
税收竞争 城市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叶 贾鸿
基于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626个税收竞争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税收竞争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上影响系数存在着非线性特征;处在"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明显,税收竞争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可促进经济增长42.35%;处在"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次之,税收竞争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可促进经济增长26.43%;处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再次之,税收竞争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可促进经济增长12.16%。研究结果验证了目前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的假说,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税收竞争 城市经济增长 门槛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亮 陈淑梅
现阶段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寻找和释放新的驱动力以促进经济"回暖"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周边的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为研究对象,从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大自贸区建成后对各经济体尤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三大自贸区都会驱动各成员的经济增长,同时对非成员会产生外部不经济;对我国来讲,每个自贸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情况大小不一,但都能有效驱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总量及福利水平的增长,而且成员越多、市场规模越大的自贸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也就越大,贸易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越明显。最后就如何能让自贸区建设更好地驱动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增长。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2000年,我国经济规模赶超意大利,位居世界经济规模第六位,2007年赶超德国,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三的国家,2010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然而,在新常态发展态势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不能强有力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发掘新的拉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刻不容缓。自贸区的成立,可以促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然后以开放促改革,进而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自贸区的成立,对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自贸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对外开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亮
该文对我国自贸区发展整体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驱动进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联系经历了从设立特区促开放、复"关"入"世"和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等历程,目前已达成、在谈和在研自贸区的谈判数量和合作水平均稳步提高,体现出一些显著发展特征:自贸区已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经济战略地位和贸易投资地位,而且"自贸区驱动"比"出口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全面和深入,自贸区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耦合关系。我国需重视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促进自贸区发展以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效能。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增长 自贸区驱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邦海 严汉平 李冀
以塞尔指数衡量的我国西部三大经济区区域经济增长α收敛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该区域整体经济差异的主要构成为区域内经济差异,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成渝经济区区域内经济差异所占整体经济差异的比重在三大经济区中最大。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变系数条件收敛方程模型所进行的条件β收敛性分析进一步显示,在整体区域经济差异相对乐观的同时,区域核心城市经济增长多呈现发散状态,这将使该区域经济差异扩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永玲 赵倚仟
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情况下,吸引劳动力正成为各城市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铁路构建出的全新城市网络,对资源和要素重新进行配置,改变了城市经济格局。文章将铁路可达性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建立直接关系,反映了空间结构总效应;同时将劳动力作为中介变量,采用中介效应研究城市之间可达性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要素流入效应。研究认为,可达性对不同城市的作用途径存在明显异质性,中介效应较好地揭示了其中的差异。结论表明:铁路提速有利于高行政级别和大城市更多依靠吸引劳动力流入的间接效应来促进经济发展,低行政级别和中等城市突出体现了可达性带来的直接空间溢出效应;铁路提速对国家五大城市群内城市的空间结构效应大于群外城市,尤其是群内城市的劳动力流入效应大于群外城市,反映了城市群交通网络和要素一体化对经济的贡献。
关键词:
高铁 空间结构效应 劳动力流动 城市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汪增洋 豆建民
本文使用参数和半参数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空间依赖性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以及城市经济增长行为的非线性。研究发现,空间依赖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趋同,城市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初始收入水平和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城市的初始收入水平、人口增长率、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非线性特征随周边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投资率的变化而变化,揭示出城市密集区具有投资效率高、人口吸纳能力强的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