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3)
- 2023(6637)
- 2022(5451)
- 2021(5073)
- 2020(4084)
- 2019(9316)
- 2018(9590)
- 2017(16398)
- 2016(9520)
- 2015(11200)
- 2014(11856)
- 2013(11004)
- 2012(10164)
- 2011(9101)
- 2010(9253)
- 2009(8284)
- 2008(8315)
- 2007(7967)
- 2006(6993)
- 2005(6132)
- 学科
- 济(29964)
- 经济(29923)
- 管理(25361)
- 业(18603)
- 企(15199)
- 企业(15199)
- 中国(12008)
- 农(10476)
- 地方(10112)
- 理论(9326)
- 制(8840)
- 财(8453)
- 教育(8332)
- 教学(8036)
- 学(8002)
- 业经(7888)
- 体(7749)
- 方法(7729)
- 农业(6501)
- 银(6431)
- 银行(6409)
- 行(6171)
- 融(5930)
- 金融(5923)
- 和(5758)
- 数学(5642)
- 数学方法(5519)
- 学法(5339)
- 教学法(5339)
- 环境(5215)
- 机构
- 学院(125901)
- 大学(121895)
- 研究(43564)
- 管理(41106)
- 济(39956)
- 经济(38523)
- 中国(33647)
- 理学(32919)
- 理学院(32458)
- 管理学(31658)
- 管理学院(31398)
- 科学(27881)
- 京(27558)
- 江(23809)
- 农(22990)
- 所(22569)
- 财(22470)
- 中心(20486)
- 技术(20253)
- 范(20007)
- 研究所(19890)
- 师范(19747)
- 州(19067)
- 业大(18651)
- 农业(17759)
- 北京(17473)
- 省(17440)
- 职业(17427)
- 院(16721)
- 财经(15990)
- 基金
- 项目(77298)
- 研究(62527)
- 科学(57685)
- 基金(48601)
- 家(42312)
- 国家(41842)
- 省(34502)
- 科学基金(34361)
- 社会(34111)
- 社会科(31810)
- 社会科学(31805)
- 教育(31301)
- 编号(29305)
- 划(27797)
- 成果(25731)
- 基金项目(25069)
- 课题(22747)
- 自然(20614)
- 自然科(20056)
- 自然科学(20047)
- 资助(19744)
- 自然科学基金(19644)
- 年(19375)
- 重点(18044)
- 发(17806)
- 项目编号(17207)
- 创(16198)
- 性(16036)
- 部(15526)
- 规划(15508)
共检索到216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雪亮 安勇 苏静华
建立省级经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经研院")是国网公司优化电网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流程,消除流程断点,改进管理薄弱点,实现核心流程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整体协调、区域联动的重要举措。经研院作为省公司"大规划"、"大建设"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专业范围涵盖了电网建设的全部过程,强化系统协同是实现业务链条无缝衔接的必然选择,对于全面支撑电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研院下设规划评审中心、技经中心、设计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付佳佳 郭勇 胥民尧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1+X"证书制度对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系统地提出土建类专业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路径,旨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彩霞
本文从明确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探讨如何突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推动高职教育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智勇
职业院校"3+3"课程体系建设是打造连接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3+3"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加快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构筑中高职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立交桥","双向"解决中高职高尔夫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生源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营
本文从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行"双证"融通等方面,就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作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市场营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广敏
为顺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了在现代学徒制视角下,打破校企合作的"冰山一角",以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校企协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在企校五对接的思路下,从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管理、利益相关者角色切换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分析。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校企协同 实践教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郭淑馨 李明
对财经类高等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重构和制定是在众多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突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注重经济管理实务分析、数学方法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融合,突出交叉性学科的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知识、数学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经济分析,具有从事宏观和微观经济领域的研究和计算机程序开发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革军
我们迫切需要搭建并完善地方征信平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素芳
构建培育社区学习共同体(以下简称学共体)的区域协同机制,是指在街道区域内建构促进学共体发展的资源、活动、人员、评价"四环相扣"和政府部门、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民间社会组织"四体联动"的协同机制探索,以促进培育学共体发展优良环境的形成,加强学共体之间的关联与交流。
关键词:
社区学习共同体 区域协同机制 四体联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童荣 周岭
针对高校专业实习基地功效有限、管理模式僵化、企业意愿低下、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校企协同建设专业实习基地的必要性,以及协同理念下高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原则和要求,进而提出了校企协同共建专业实习基地的新思路,即明确校企协调共建实习基地机制、优化协调合作环境、完善协调合作培养方案、强化实习与就业的关系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实习基地 协同理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雪松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的首选。然而,尚不完备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制约了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做好团队建设、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研制等环节的工作,以保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卢克 吴建玉
软件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软件质量。基础测试人员的紧缺,使得在高职院校开设软件测试专业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分析软件测试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的探索实践,对课程体系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探索出了与软件技术开发专业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专业发展思路,最后指出需在课堂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继续实践。
关键词:
软件测试 高职 课程体系 模块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丹宇 严从根 万林华
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实践性趋弱是一个普遍现象,具体表现为生源中非师范生占比高,教育实践能力不足;导师偏好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指导能力有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同质化培养,论文选题偏离实践。为了走出这个困境,杭州师范大学通过实践和改革,探索出了"全程·融合·协同"的新型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亚萍 张令坦 马红章 朱海丰 刘彦民 李书光
借鉴国内外高校实验教学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实验中心的实际,从课程体系、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依托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科技创新4个协同体系进行建设和实践,对物理实验进行全方位综合改革,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
关键词:
物理实验 协同体系 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攀
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信贷配给问题,但抵质押物的不足决定了其对政策性担保制度的高度依赖。目前农业信贷担保资源存在闲置与紧缺并存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本文在对全国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调研了浙江省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的需求与供给,突破协同理论传统视角,系统分析了浙江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浙农担")从部门、技术、数据、政策、流程五个维度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实现农业政策性担保杠杆效应的绩效及路径,为中国农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提供浙江方案和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