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8)
2023(6553)
2022(5646)
2021(5337)
2020(4334)
2019(9871)
2018(9739)
2017(18287)
2016(10272)
2015(11531)
2014(11656)
2013(11429)
2012(10678)
2011(9670)
2010(9358)
2009(8298)
2008(7985)
2007(7008)
2006(6085)
2005(5261)
作者
(27930)
(23243)
(22883)
(22087)
(14578)
(11331)
(10651)
(8967)
(8937)
(8366)
(8101)
(7800)
(7524)
(7136)
(7133)
(7001)
(6883)
(6750)
(6729)
(6606)
(5797)
(5705)
(5483)
(5475)
(5207)
(5201)
(5069)
(5025)
(4648)
(4578)
学科
(43427)
经济(43396)
管理(23213)
(19358)
地方(18561)
方法(14835)
(13467)
(13430)
企业(13430)
数学(13207)
数学方法(13075)
中国(10713)
地方经济(9819)
农业(9428)
业经(8997)
(7887)
(7721)
环境(7389)
理论(7021)
(6670)
贸易(6662)
(6417)
(6296)
(5846)
(5797)
金融(5794)
(5138)
银行(5134)
教学(5095)
教育(5051)
机构
学院(135173)
大学(131294)
(50498)
经济(48980)
管理(47160)
研究(45092)
理学(39829)
理学院(39207)
管理学(38410)
管理学院(38172)
中国(35504)
科学(29211)
(28038)
(23503)
(23324)
中心(22611)
(22534)
(21946)
师范(21799)
(21446)
研究所(20121)
业大(19243)
(19076)
财经(18219)
师范大学(17522)
(17383)
北京(17135)
(16896)
农业(16470)
(16252)
基金
项目(90686)
科学(70872)
研究(69562)
基金(62361)
(53159)
国家(52669)
科学基金(45484)
社会(42260)
(40082)
社会科(39880)
社会科学(39870)
基金项目(34645)
教育(31874)
(31240)
编号(30567)
自然(28716)
自然科(27947)
自然科学(27942)
自然科学基金(27374)
资助(24279)
成果(23996)
课题(21761)
(21391)
重点(20599)
(18574)
(18517)
(18321)
发展(17491)
创新(17384)
规划(17324)
期刊
(62433)
经济(62433)
研究(41053)
中国(30219)
(19414)
教育(19079)
(18653)
学报(17961)
科学(17593)
管理(15279)
(14736)
金融(14736)
大学(13534)
技术(13317)
农业(13247)
学学(12325)
业经(11355)
资源(10022)
图书(8605)
经济研究(8454)
问题(8434)
(8201)
财经(7985)
(6941)
(6912)
职业(6531)
(6433)
现代(6422)
(6357)
论坛(6357)
共检索到208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建松  韩增林  董晓菲  
本文应用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和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以辽宁省及其所属的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辽宁省公路货运的生成、演变、分布、交流特征。轴心—附属式的“轴—辐”空间模式已成为省级地域的公路货运网络发展的基本模式,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双核”特征,本文将辽宁省的公路货运网络划分成沈大和辽西两个系统。最后得出结论:辽宁省的工业化和运输联系的发展进入中后期阶段,货物运输量的地域集中指数较高。省级地域的公路货运空间联系存在以下特征:存在一个或数个中心城市,货运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由城市本身性质决定,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沿海港口对内部空间运输联系的影响很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建科  王丹丹  王利  董晓菲  
基于ArcGIS平台,将区内可达性与对外可达性相结合,以1986、2000和2013年为时间断面,探讨综合评价城市交通可达性的改进方案,揭示辽宁省各城市综合交通可达性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外可达性测定对区内可达性过分依赖几何中心的现象具有一定纠错功能,将内外联系相结合,是改进交通可达性评价的有效途径。2区内可达性与对外可达性的分布及成因存在明显差异,并依此将城市综合可达性分为外向型、均衡型、过渡型和内向型四种类型。对外可达性以中心和门户城市为双中心向外扩散,主要与高等级交通设施的接近程度有关。3提出"可达性区位抗阻能力"概念,并用可达性区位抗阻系数来反映各城市对区内不利交通区位的改造能力。4辽宁的双核空间结构使对内对外可达性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门户城市必须牢牢把握区域交通系统变革和网络优化的主导权,防止交通优势丧失而沦为真正的边缘地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戴鸿丽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目前数量达八千余家,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众说纷纭。在探寻其监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内容与体系,将其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对比。同时反思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主体,并参照国际通用小额贷款机构监管标准设置,对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效率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潘宏  
本文首先对扩大内需促进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的传导路径进行了定性研究,研究表明,扩大内需可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条路径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其中,直接效应路径由投资促进效应路径和消费引致效应路径构成;间接效应路径由收入效应路径、竞争效应路径和产业关联效应路径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扩大内需促进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的各路径所发挥作用大小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间接效应路径相比,直接效应路径所发挥的作用更大,且直接效应路径中的消费引致效应路径的作用大于投资促进效应。最后,本文就扩大内需如何更好的促进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斌栋  冯卓琛  胥建华  
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一级中心城市,并分别是辽中经济区和辽东经济区的核心,但大连与辽东经济区的其它城市经济联系不强。锦州虽然是辽西地区中心性最强的城市,但受制于实力所限,还难以承担辽西中心城市的职能,并进而导致辽西经济区的构成不确定。沈阳-大连发展带发育程度较高,但沈阳-锦州、大连-锦州发展带还远远不成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爽  李玉芳  李芳  周丹娟  
为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土地整治活动,在东陵区土地整治规划基础研究中,针对祝家街道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研究区主干道路辐射面积、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范围、最佳耕作半径及地形坡度等因素进行空间分析,定量分析这4个因素对居民点布局的影响。结合基本农田和河流水面要素的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为整体拆迁区、保留发展区和优先发展区,并指明了17个行政村的整治规划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韩冰  
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研究的意义在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基地的辽宁,尽管也涌现出像万达、远大、深山秀等知名度很高的区域型品牌,但与其它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本文指出要将突出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优势、加大扶植力度,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创建品牌文化,规范企业品牌管理、提升品牌质量和加强自主品牌的有效传播和法律保护作为提升辽宁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的着力点,以期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厚明  温文华  丁钦  张福涛  武威  金松  
沥青拌和站的节能减排是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领域的最重要工作,节能减排技术作为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及污染气体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已成为拌和站节能减排的关键。本文在对拌和站污染排放来源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四种节能减排技术,通过辽宁省拌和站的应用实践,验证了其节能减排效果,研究成果丰富了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领域节能减排的相关理论,可为各级政府公路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各项鼓励和发展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丽娜  易军  本间香贵  高继平  张文忠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食,在口粮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辽宁省地处高纬度冷凉地区,水稻成熟过程中昼夜温差较大,灌浆速度较快,病虫害较轻,有利于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为了探究辽宁省稻米品质现状和地域特性,助力辽宁水稻种植结构调整,推进水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于2014年和2015年在辽宁省东南部沿海平原稻区、辽东山地丘陵稻区、辽河平原稻区和辽西山地丘陵稻区采集生产上主栽品种的当季稻谷,研究各稻区主栽品种在当地栽培条件下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在外观品质上,沿海平原稻区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明显高于其他稻区,总体上有沿海平原稻区高于内陆平原或山地丘陵稻区的趋势;在营养品质上,沿海平原稻区水稻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稻区,而直链淀粉含量则明显低于其他稻区,但在食味值和米饭综合评分上,却没有明显的优势,在不同年份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中部平原亚区米饭外观和口感明显低于东北部山地丘陵亚区。在稻谷的宽度、厚度、千粒重及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上,沿海平原稻区优势比较明显,谷粒明显偏大,千粒重和出米率较高。进一步对辽宁省种植的水稻品种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3个影响稻米品质的主因子:精米外观因子、米饭食味和加工相结合因子及营养品质因子。3个主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93.7%。沿海平原稻区稻米改良方向应该是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内陆平原或山地丘陵稻区稻米改良方向应该是增加长宽比,加强灌浆结实期管理,增加籽粒饱满度,提高加工品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辉  
地方文献的编目工作直接关系到读者对地方文献的检索和利用。地方文献的"地方性"特征使其在编目工作中应与普通文献有所区别。文章从规范编目的要求入手,通过文献判定、附注项使用、主题标引、分类标引等环节,探讨了编目实践工作中挖掘和揭示文献"地方性"特征并有效提升编目质量的方式方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彦令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应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介绍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概述我国及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结合本地区实际,总结出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经验在于政策推动、政府发动、龙头带动和项目牵动。针对辽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四个不足",提出了"十项措施",为农业产业化向成熟阶段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兵兵  彭越  
以辽宁省企业征信机构为例,对企业征信机构发展中存在的机构实力弱、信息采集难、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促进辽宁省企业征信机构和企业征信市场的发展,应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定位和监管重心,积极培育区域性品牌企业征信机构,引导企业征信机构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征信业服务质量和产品创新能力,完善企业征信机构公司治理和内部管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玥  方天堃  
树莓产业作为一种新兴水果产业在辽宁省迅速发展,带动着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树莓的产品特性决定了树莓生产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本文就辽宁省树莓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作出仔细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荣  苏宇  王金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国辉  王军法  
国有股问题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大遗留问题和不规范之处,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辽宁省上市公司2005年6月30日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辽宁省上市公司同样具有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点。从国有股不流通的众多弊端来看,辽宁省国有股减持是一种必要的选择。出于笔者个人的观点,本文没有将目光投向减持方案设计上,而是从国有股减持的方向和总体思路入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