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7)
- 2023(12551)
- 2022(10575)
- 2021(10280)
- 2020(8425)
- 2019(19351)
- 2018(18945)
- 2017(35547)
- 2016(19224)
- 2015(21181)
- 2014(19963)
- 2013(19372)
- 2012(18332)
- 2011(16441)
- 2010(16314)
- 2009(14865)
- 2008(14208)
- 2007(12430)
- 2006(11145)
- 2005(9976)
- 学科
- 济(73290)
- 经济(73226)
- 管理(55904)
- 业(53869)
- 企(43713)
- 企业(43713)
- 方法(28832)
- 数学(25292)
- 中国(25110)
- 数学方法(24984)
- 农(22090)
- 财(18700)
- 技术(18484)
- 业经(17130)
- 贸(16676)
- 贸易(16662)
- 易(16299)
- 地方(15674)
- 制(15002)
- 农业(14660)
- 策(13465)
- 银(13119)
- 银行(13104)
- 技术管理(12855)
- 行(12636)
- 融(11819)
- 金融(11817)
- 学(11785)
- 环境(11463)
- 划(10805)
- 机构
- 大学(250407)
- 学院(250350)
- 济(113312)
- 经济(111244)
- 管理(98993)
- 研究(89428)
- 理学(84736)
- 理学院(83789)
- 管理学(82659)
- 管理学院(82146)
- 中国(71096)
- 京(53884)
- 财(51431)
- 科学(49808)
- 所(42517)
- 中心(41492)
- 财经(39943)
- 研究所(38389)
- 江(37509)
- 经(36579)
- 经济学(35137)
- 农(34995)
- 北京(34426)
- 范(33654)
- 师范(33419)
- 院(32895)
- 业大(31627)
- 经济学院(31551)
- 州(29607)
- 财经大学(29508)
- 基金
- 项目(167918)
- 科学(135402)
- 研究(129364)
- 基金(123696)
- 家(106766)
- 国家(105867)
- 科学基金(92000)
- 社会(84762)
- 社会科(80520)
- 社会科学(80507)
- 基金项目(64663)
- 省(63537)
- 教育(59004)
- 自然(56490)
- 自然科(55277)
- 自然科学(55264)
- 自然科学基金(54324)
- 划(53954)
- 编号(52045)
- 资助(49384)
- 成果(42777)
- 创(40376)
- 部(38509)
- 重点(37570)
- 发(37412)
- 创新(36898)
- 课题(36296)
- 国家社会(36113)
- 教育部(33818)
- 人文(32754)
- 期刊
- 济(124658)
- 经济(124658)
- 研究(80918)
- 中国(56031)
- 管理(39511)
- 财(38784)
- 科学(33038)
- 教育(31532)
- 农(31514)
- 学报(30973)
- 融(26562)
- 金融(26562)
- 大学(25148)
- 学学(22978)
- 技术(22761)
- 农业(21884)
- 经济研究(21181)
- 财经(19632)
- 业经(18988)
- 经(17147)
- 问题(16277)
- 贸(15762)
- 国际(13955)
- 世界(13606)
- 业(13544)
- 图书(13492)
- 技术经济(13293)
- 科技(13001)
- 坛(12154)
- 论坛(12154)
共检索到390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婧婧 王巧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才政策、产业集群政策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政策共计3463条,考察了这些政策对于各省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与区域创新能力正相关,而专门针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政策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不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政策 创新能力 面板数据 政策驱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曾婧婧 王巧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人才政策、产业集群政策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政策共计3463条,考察了这些政策对于各省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与区域创新能力正相关,而专门针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政策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不显著,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政策 创新能力 面板数据 政策驱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静雨 张继彤
构建过程导向的因子理想关联评价模型和结果导向的三阶段DEA效率评价模型,对"十二五"以来的创新政策效果做评估,发现2010—2018年科技创新政策整体是有效的,但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区差距较大、有效性波动等问题;政策效果出现东西差距缩小、南北差距拉大、东北明显落后、中西部依赖性强等特点;创新效率由中心城市到经济圈再到其他地区递减。检验近年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对制定"十四五"创新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蒋选 刘皇 李秀婷
本文遵循维佐利克和哈克特(Wieczorek and Hekkert)的研究思路,构建了创新政策的作用路径模型,并在创新政策体系框架下,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创新政策对创新系统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政府财政科技拨款"、"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支持政策"、"基础设施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无显著的相关关系;"教育投入政策"、"开放政策"与我国创新系统绩效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据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政策 创新系统 创新系统绩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红玲 王茜
结合包容性创新能力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在既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包容性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民族七省区"十二五时期"面板数据对我国民族地区包容性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度,获得各地区综合能力指数;回归再检验结果显示,高速公路密度和外贸依存度对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存在正向作用,建议民族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拓跨区域经济合作,同时加快城镇化建设,并稳定一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因地制宜地提升当地包容性创新能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慧英
本文从当前我国铁路发展和建设的时空差异层面,重点分析了铁路客运、货运量规模按东、中、西地带划分的区域差异,以及铁路客运在时间上表现出的季节性供给不足的特点。文章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解决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除了重点加强跨区域的铁路建设外,还要优化运力资源,合理组织交通运输的运营、发展和谐运输,充分发挥铁路适合长距离运输的优势。
关键词:
铁路线路 货物运输 旅客运输 时空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卫平
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利用2000-2012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从金融规模发展和金融效率发展两个维度衡量了金融发展水平,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均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发资本投入的创新产出效应高于研发人员投入的创新产出效应,且创新生产过程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完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最终产生更大的创新能力提升效应。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区域创新能力 知识生产函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杨 徐秀丽 沈梦玲
从"十一五"到"十三五"初期,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投入和产出均大幅提升。运用以产出为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法,测量该时期我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基础研究创新效率,观测13年间基础研究动态变化趋势,通过投影值分析"双一流"建设大学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结构的合理性,挖掘其创新效率存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助力我国基础研究良性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三个五年规划对"双一流"建设大学基础研究快速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十二五"和"十三五"初期基础研究投入产出结构不合理的"双一流"建设大学数量比例较高,高端人才引进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前沿性成果成为优化高水平大学基础研究投入与产出结构的关键要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香菊 祝丹枫
本文采用似不相关迭代(IRSU)回归方法,以我国199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环节创新能力以及财税政策的促进作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1)从总体上看,我国能源强度的降低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替代、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和财税政策的干预,而科技创新能力对能源强度则产生消极影响。(2)就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而言,东部地区科技和非体现型创新能力提升有效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并且研发环节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不利于能源强度的降低。(3)在财税政策方面,西部地区的政策干预效果较为明显,中部和东部地区并未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实施差异化的工业结构转型战略、完善绿色科技创新财税政策体系以及从需求侧扩大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鹏 刘思明
在扩展知识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考察了内生创新努力(知识存量和R&D人员投入)、区域知识溢出和不同渠道国际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识存量和R&D投入对我国创新能力有正向影响,但是区域知识溢出效应不显著,进口贸易的作用显著为正,但影响弹性小于知识存量和R&D投入,而FDI的作用为负。不同地区的实证结果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内生创新努力,知识溢出效应不显著。在东部地区,除了内生创新努力外,进口贸易和区域知识溢出也是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动力,但FDI表现出一定的负面作用。文章进一步从吸收能力等方面对制约知识溢出效应有效发挥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讨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姜长云
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 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既有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性因素的作用,又有我国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性矛盾尖锐化的影响。因此,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应该把加快影响城乡的制度创新和农业、农村的制度创新,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的制度创新需要重点抓好哪些重点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柏乃 段忠贤 江蕾
以Rorhwell和Zegveld提出的创新政策类型为解释变量,以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为被解释变量,以FDI为控制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十五"和"十一五"时期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我国制定实施的一系列促进自主创新的供给政策、需求政策和基础政策均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而环境政策的效应较不稳定;对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类别的自主创新政策效应具有明显差异,在"十五"时期仅有供给政策发挥了显著的积极效应,而"十一五"时期的供给政策、需求政策和基础政策均取得了积极的政策效果;对于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同类别的自主创新政策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供给政策在东部的正效应最强,需求政策的积极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表现比较显著,环境政策在东部和中部的负效应最为显著,基础政策的积极效应仅在东部和中部较为显著。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徐国祥 陈燃萍
我国各省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存在很强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扩张能力这五个影响因素,选择带有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省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研发投入增加将会显著提升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而且其他空间相关省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和研发投入水平的提高也能够促使本地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水平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婧 童文思
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能源政策创新包括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制定和由该政策所导致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两个意涵。本研究选取31个省份2007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结果发现,能源政策创新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驱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分别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在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驱动下,能源产业内部实现了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进而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婧 童文思
从过程和结果来看,能源政策创新包括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制定和由该政策所导致的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两个意涵。本研究选取31个省份2007年至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对中国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结果发现,能源政策创新通过以下两种途径驱动中国绿色经济发展:开发新能源类政策分别促进了新能源产业和传统能源产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在开发新能源类政策的驱动下,能源产业内部实现了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替代,进而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