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07)
- 2023(9444)
- 2022(7998)
- 2021(7873)
- 2020(6681)
- 2019(15578)
- 2018(15768)
- 2017(29845)
- 2016(15864)
- 2015(17432)
- 2014(17257)
- 2013(16663)
- 2012(15035)
- 2011(12724)
- 2010(12404)
- 2009(11085)
- 2008(10827)
- 2007(8667)
- 2006(7196)
- 2005(5935)
- 学科
- 济(60929)
- 经济(60855)
- 管理(48325)
- 业(43684)
- 企(36824)
- 企业(36824)
- 方法(30085)
- 财(29961)
- 数学(27617)
- 数学方法(27214)
- 农(17357)
- 制(16823)
- 中国(16025)
- 地方(15234)
- 务(15019)
- 财务(14986)
- 财务管理(14931)
- 企业财务(14209)
- 财政(13520)
- 业经(13494)
- 体(12403)
- 银(11357)
- 银行(11350)
- 农业(11318)
- 政(10964)
- 行(10722)
- 融(10668)
- 金融(10667)
- 体制(10558)
- 学(9063)
- 机构
- 学院(197515)
- 大学(196973)
- 济(83375)
- 经济(81800)
- 管理(81063)
- 理学(70484)
- 理学院(69817)
- 管理学(68566)
- 管理学院(68169)
- 研究(61298)
- 中国(48987)
- 财(48568)
- 京(38977)
- 科学(35751)
- 财经(34844)
- 经(31836)
- 中心(30595)
- 江(30037)
- 农(28794)
- 所(28585)
- 业大(27801)
- 经济学(26041)
- 财经大学(25976)
- 研究所(25424)
- 范(24569)
- 师范(24354)
- 经济学院(23648)
- 北京(23502)
- 院(23045)
- 州(22325)
- 基金
- 项目(140313)
- 科学(112172)
- 研究(104778)
- 基金(103661)
- 家(88815)
- 国家(88091)
- 科学基金(77927)
- 社会(68021)
- 社会科(64555)
- 社会科学(64538)
- 省(56688)
- 基金项目(55530)
- 自然(50118)
- 自然科(48991)
- 自然科学(48979)
- 教育(48933)
- 自然科学基金(48042)
- 划(45645)
- 编号(41711)
- 资助(41670)
- 成果(32568)
- 部(31869)
- 重点(31277)
- 创(29855)
- 发(29641)
- 国家社会(28455)
- 课题(28228)
- 教育部(28169)
- 创新(27993)
- 人文(27587)
共检索到293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谭之博 周黎安 赵岳
运用全国省市县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和"倍差法",本文系统分析了省直管县改革对财政分权和民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革显著提高了县级财政分权水平,降低了市级财政分权程度。就民生而言,改革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县中学在校生比重,增加社会福利院床位数。更重要的是,改革的影响具有一定持续性。作为基于全国范围的大样本研究,本文提供了省管县改革对于民生影响的系统证据,并综合考察了改革对于县和市的影响。
关键词:
省直管县 财政分权 民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文华 刘心怡
利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省管县财政改革对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呈现上升趋势。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总体上,省管县财政改革并未达到提高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预期目标。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省管县财政改革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
倍差法 省管县财政改革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文华 刘心怡
利用倍差法实证检验了省管县财政改革对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县域政府财政自主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财政汲取能力和财政公共服务配置能力呈现上升趋势。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总体上,省管县财政改革并未达到提高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预期目标。省管县财政改革对县域政府财政能力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省管县财政改革效果越明显。
关键词:
倍差法 省管县财政改革 地方政府财政能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宗晓华 张绘 叶萌
西部地区由于省情复杂,一直是"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点。本文基于贵州省2006-2014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该省2009年和2013年两次"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对县级财政教育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案例省份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县级财政教育投入水平,这与试点县对上级转移支付高度依赖,以及改革限制了地级市对上级对县转移支付的截留等因素密切相关。与第一次改革相比,案例省份第二次改革对新增试点县的财政教育投入的正向影响较为微弱。比较两次改革内容和试点县的差异可以发现,第二次改革取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靖雯 孙文莉 龚六堂
省管县改革在我国已经试行多年,主要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管理上的"扩权强县"和财政上的"县财省管"。本文利用2000-2007年县级和地市级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从实证上考察了省管县改革对公共教育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管县改革对县级政府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有正向影响,背后的驱动力量来自财政领域的省管县改革,"县财省管"改革使得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提高约3.6个百分点。但是,"县财省管"改革的效果主要发生在短期,"扩权强县"改革对于县级政府的教育供给的长期促进作用更强。另外,"扩权强县"改革有效地改善了地级市内区县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程度。
关键词:
省管县 教育供给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靖雯 孙文莉 龚六堂
省管县改革在我国已经试行多年,主要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管理上的"扩权强县"和财政上的"县财省管"。本文利用2000-2007年县级和地市级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从实证上考察了省管县改革对公共教育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管县改革对县级政府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有正向影响,背后的驱动力量来自财政领域的省管县改革,"县财省管"改革使得人均教育支出增长率提高约3.6个百分点。但是,"县财省管"改革的效果主要发生在短期,"扩权强县"改革对于县级政府的教育供给的长期促进作用更强。另外,"扩权强县"改革有效地改善了地级
关键词:
省管县 教育供给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一花 李齐云
县级财政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夯实国家治理基础的重要保障。县级财政分权的经济影响与分权指标和体制设定密切相关。文章对财政分权指标进行了深度评述并构建了七项分权指标,在此基础上实证估计了财政分权和"省直管县"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支持了制度内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因此,规范县级政府财政收入行为和赋予县级政府制度内财力自主权,将"省直管县"纳入新一轮财税改革总体规划已是当务之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美喆
将"省直管县"改革的制度冲击作为财政分权的指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配置的扭曲大于矫正作用,制约了要素在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从不同形式的分权效应来看,事权下放相对于财权下放更显著影响资源空间错配;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正向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体现为中西部地区和高错配地区的影响效应显著,而东部地区和低错配地区不显著;随着改革的推进,财政分权对资源空间错配的作用力度持续增强。据此,从创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实施多元化的考核目标、强化自下而上的考核力量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改善资源空间错配的局面。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吕凯波
全国范围内纷纷展开的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被寄予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改善公共服务提供的希望,但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呢?本文用河南省2002年—2010年的县级面板数据探讨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公共教育供给的影响,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为提高县域经济增长的省直管县式财政分权改革扭曲了县级财政支出结构,使得地方政府在公共教育方面支出不足。不过,省直管县式分权改革仍可能通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这一中间变量间接作用于地方公共教育支出。
关键词:
省直管县 财政分权 公共教育支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邵学峰 许梦博
财政生态是指财政制度与政策内部的运行机理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作用结果。从本质上看,财政制度与政策是为了实现公共支出而筹集公共收入,改变市场低效状态和纠正市场失灵的一种政府再分配行为。因此,政治权力决定了财政的存在形式和服务对象,社会生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凯波 何秋仙
省对下财政管理制度安排是决定省以下财政分权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收入分权、财政支出分权和省以下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依赖度三个角度考察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进程与省对下财政分权的关系。结果表明省直管县改革能够促进省对下财政收入分权度和财政支出分权度的提高且对收入分权度的影响要大于对支出分权度的影响,改革与省以下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依赖度的关系则受中央与省级财政关系的影响,在财政利益净流出地区省直管县改革降低市县政府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而在财政利益净流入地区改革使得市县政府更加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因此,实施全面管理型的省直管县改革有助于纠正非对称财政分权给市县基层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郭平 曾卓尔 徐丽
央地关系研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财税体制改革大局的重点所在,平衡央地间财力与公共品提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10年教育支出改革进行了断点回归设计,以测算地方政府为完成上级政策目标在财政上需付出的成本大小。研究发现:为完成上级设定目标,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规模迅速扩张,进而导致其财政收支缺口上涨了约4.5%—5%,政府整体压力显著提升;不同经济状况和分权程度的地区为达到政策目标所付出的成本不同。研究结论对未来明确教育领域央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
教育支出改革 财政压力 模糊断点回归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崔盛
教育支出占其财政支出的比例是衡量各级政府努力程度和教育供给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使用2004年、2005年全国1700多个县的数据对该比例进行分析。分析认为这一比例同地方人均财政总收入和其他指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并对这些相关性做了合理的经济解释。同时本文估计了各县教育支出占财政的比例,并应用该比例对各县剥除转移支付后的教育供给能力进行了预测,这也为教育转移支付研究中教育供给能力的测算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书祥 曾国彪
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将TFP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运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析了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比较显著的负效应,当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却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负效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因此,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安苑 王珺
本文使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分析了分权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平均而言,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建设支出而忽视科教文卫支出的偏向;而通过将这一支出偏向效应拓展至动态发现,在财政分权度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个跳跃点,在此点以下,分权显著地促进了支出偏向,而当分权度达到此点以上时,分权的支出偏向效应则大大减弱。进一步分析随着时间演进分权对支出偏向的影响发现,高分权度地区的支出偏向趋于缓和,而低分权度地区的支出偏向却持续恶化。如果将财政支出模式变化作为增长模式转变的一种表现,这种分化意味着区域间长期增长潜力的差距趋于扩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支出偏向 非参数逐点估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