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7)
2023(13468)
2022(11391)
2021(10353)
2020(8734)
2019(19502)
2018(19352)
2017(36098)
2016(19660)
2015(21820)
2014(21380)
2013(20472)
2012(18740)
2011(16786)
2010(16809)
2009(15820)
2008(14864)
2007(13304)
2006(11800)
2005(10527)
作者
(54351)
(45501)
(44963)
(43174)
(29014)
(21758)
(20590)
(17385)
(17362)
(16095)
(15655)
(15352)
(14696)
(14123)
(14076)
(14041)
(13596)
(13451)
(13218)
(12909)
(11262)
(11198)
(11013)
(10582)
(10165)
(10164)
(10090)
(9999)
(9158)
(9022)
学科
(71485)
经济(71372)
管理(55641)
(47629)
(37833)
企业(37833)
方法(23666)
中国(23443)
(23055)
地方(22959)
(20574)
数学(20273)
数学方法(19966)
(19777)
业经(17928)
农业(15258)
(15114)
(14771)
(13742)
银行(13721)
(13557)
金融(13549)
环境(13419)
(13174)
理论(12097)
(11372)
财务(11325)
财务管理(11298)
体制(11115)
(10961)
机构
学院(260884)
大学(257109)
(98375)
经济(95677)
管理(95315)
研究(89663)
理学(80824)
理学院(79768)
管理学(78094)
管理学院(77595)
中国(69289)
科学(56453)
(55482)
(49508)
(45111)
(44616)
(42945)
中心(42927)
研究所(40225)
业大(39250)
财经(37693)
(37376)
师范(36996)
(35499)
农业(35054)
北京(34072)
(33910)
(33658)
(32096)
师范大学(29655)
基金
项目(179713)
科学(141278)
研究(133255)
基金(127480)
(110893)
国家(109951)
科学基金(94920)
社会(83944)
社会科(79340)
社会科学(79322)
(74357)
基金项目(68412)
教育(61004)
(60832)
自然(60638)
自然科(59197)
自然科学(59181)
自然科学基金(58029)
编号(55197)
资助(50068)
成果(44655)
重点(40798)
课题(39849)
(39715)
(38020)
(37642)
(36729)
创新(35307)
国家社会(34189)
科研(33791)
期刊
(118508)
经济(118508)
研究(78064)
中国(60541)
(42273)
学报(40698)
(39666)
科学(37593)
管理(35041)
教育(32325)
大学(30857)
学学(29028)
农业(28527)
(26773)
金融(26773)
技术(23233)
业经(21001)
财经(17924)
经济研究(17365)
问题(16354)
(15387)
(14732)
资源(13623)
(13411)
(13295)
科技(12429)
图书(12319)
现代(11966)
职业(11073)
理论(10986)
共检索到404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云清  翟国方  李莎莎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加大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域的自主发展动力,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效能、壮大县域经济,我国2010年提出了"省管县"代替"市管县"的行政体制。为了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必须要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本文在提出了"省管县"和"市管县"的概念及其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发展和财政体制的协同机制,并提出了"省管县"体制对地方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要求,以苏州市为案例,概述了"省管县"体制下苏州中心城市中心体系的构建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耦合方案,以期对县域经济较强的地区在"省管县"体制下中心城市的发展及空间布局优化提出有一定的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段兆广  张伟  
指出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的影响更为突出。如何优化工业空间布局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工业化发展阶段进行判断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工业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的原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博  王冬艳  李红  姜珊  石璞  刘蜀涵  陆红  
掌握区域行业信息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行业空间分布之间的联动关系,是指导行业用地供给和实现行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前提之一。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以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地类与行业单位的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布局进行梳理,得出结论:1通化市中心城区各地类与行业单位分布均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系数均随权重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尺度条件下,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4种主要地类空间结构性较强;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其他商业与服务业空间结构性较弱;制造业,其他工业与采矿业,其他公共管理服务业基本呈随机分布;2依据行业单位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均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小波  袁蒙蒙  樊志敏  
城市游憩空间布局是影响城市游憩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而其驱动系统由引擎机制、需求驱动机制、供给驱动机制、纵深驱动机制构成,并通过循环运转推动城市游憩空间持续发展。城市游憩空间布局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者需求为主要目标,最终形成"双核原生态星系模式"。结合扬州实践对此予以阐析,为我国逐步兴起的城市游憩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莫菁洁  王晓东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物流节点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仓库等,是完整物流系统的依托和基础。本文分析了物流节点的空间布局原则,提出了构建物流节点空间框架的基本方法,为区域中心城市建立区域物流中心提供了依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雨村  陆建城  
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基本模式,而伴随着工业化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又不断"冲击"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本研究借助ArcGIS软件在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以吴江区的生恋敏感性和交通便捷性的综合评价作为工业布局优化研究的切人点,并结合吴江区工业发展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布局方法,以便用于对吴江"存量"工业布局的优化和"增量"工业布局的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志毅,张兆干  
区位是饭店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商业设施与饭店的区位因素 (市场、设施的集聚、地价水平、消费者因素 )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比较 ,并以南京市为例 ,对饭店空间布局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饭店住宿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安生  张炜  刘铭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的核心,集中和综合了城市的诸多主要功能,是城市行使城市职能和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载体。而公厕作为与居民日常出行休戚相关的城市公共服务性基础设施,其合理布局安排具有重大意义。结合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厕所布局规划实践,分析了规划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引入RS、GIS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尝试对城市大区域范围公厕布局规划进行初步探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焦鹏飞  张凤荣  李灿  朱凤凯  朱泰峰  高阳  
对中心村空间布局方法的探讨和创新,不仅能丰富中心村建设研究的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中心村合理布局和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在构建村镇"质量"表达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出县域小城镇对农村居民点影响的引力值。然后从人口结构、村庄规模、经济条件、基础设施4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治县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进行评价。与此同时,以综合的视角定量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并划分成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3个适宜性等级。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农村居民点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区分与组合,确定了21个空间位置适宜、发展实力强、生态环境适宜性等级高的农村居民点作为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德根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卫红  朱嘉伊  
城市化快速推进对图书馆空间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SCENARIO、AHP等分析方法,对城市中心城区图书流通点的空间布局进行多方案的模拟与评估,以此为流通点的设立提供具有逻辑性、科学性的参考依据。GIS方法在图书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中,能使决策者在不能完全预知未来服务效率的情况下,依据空间各属性分布现状与未来规划,做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斌  王勇  
基于"功能—形态"互适原理,以苏州为例,分析苏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转型之间耦合机制。通过区分农民与农用地之间、农民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的两类权益捆绑,解析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居点分散格局稳定少动及其用地不降反增的原因。进入21世纪,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苏南新型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集体化"浪潮。新型集体经济解除了农民与土地权益之间的硬性捆绑,推动了农民身份与土地财产权的分离,继而成为启动苏南乡村居住空间转型的关键钥匙。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迎成  张一凡  徐嘉勃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县域尺度下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的技术路线。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全县6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空间分布格局特点、空间集聚模式和空间布局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1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分布整体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2不同类型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就业人数的空间集聚格局差异较大;3交通通道和枢纽、产业园区布局是影响企业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不同。最后,在上述空间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全县产业空间布局的整体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伟  张宏业  
中心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科学地选择中心村,优化中心村的空间布局,是中心村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问题。该文由微观分析入手,运用基于熵技术的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建立了两套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结合铜梁县蒲吕镇的数据,基于这两种方法分别提出了两套空间布局方案。结果表明,基于熵技术和层次分析法的空间布局评价指标体系更符合丘陵低山区的实际情况,运用该指标体系能为丘陵低山区中心村的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