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7)
- 2023(12787)
- 2022(10586)
- 2021(9964)
- 2020(7923)
- 2019(17981)
- 2018(17243)
- 2017(30593)
- 2016(17746)
- 2015(19739)
- 2014(19554)
- 2013(18783)
- 2012(17595)
- 2011(15750)
- 2010(16160)
- 2009(14652)
- 2008(14329)
- 2007(12990)
- 2006(11719)
- 2005(10422)
- 学科
- 济(83158)
- 经济(82991)
- 管理(49701)
- 业(42443)
- 企(35996)
- 企业(35996)
- 方法(31027)
- 财(29208)
- 中国(26483)
- 数学(26033)
- 数学方法(25868)
- 教育(21014)
- 地方(20222)
- 学(19670)
- 农(18359)
- 业经(16885)
- 贸(16643)
- 贸易(16634)
- 易(16247)
- 理论(14885)
- 制(13835)
- 务(13671)
- 财务(13664)
- 财务管理(13615)
- 财政(13615)
- 出(13479)
- 企业财务(12988)
- 地方经济(12856)
- 农业(11735)
- 和(11397)
- 机构
- 大学(250976)
- 学院(245361)
- 济(106314)
- 经济(104364)
- 研究(90657)
- 管理(85482)
- 理学(73968)
- 理学院(73029)
- 管理学(71826)
- 管理学院(71355)
- 中国(61245)
- 财(54059)
- 科学(53407)
- 京(52508)
- 所(45868)
- 研究所(41442)
- 农(40919)
- 范(40095)
- 财经(39818)
- 师范(39734)
- 中心(38548)
- 江(38127)
- 经(36197)
- 业大(35429)
- 经济学(34768)
- 北京(33497)
- 教育(32974)
- 师范大学(32672)
- 农业(32002)
- 院(31919)
- 基金
- 项目(160083)
- 科学(127214)
- 研究(119221)
- 基金(115361)
- 家(100996)
- 国家(100013)
- 科学基金(84633)
- 社会(79672)
- 社会科(74512)
- 社会科学(74490)
- 省(63064)
- 教育(61640)
- 基金项目(60201)
- 划(54164)
- 自然(51913)
- 自然科(50765)
- 自然科学(50748)
- 自然科学基金(49876)
- 编号(47368)
- 资助(45947)
- 成果(40535)
- 重点(37716)
- 部(37386)
- 课题(35952)
- 发(35704)
- 创(33274)
- 教育部(33022)
- 国家社会(32760)
- 人文(31082)
- 创新(30863)
- 期刊
- 济(119592)
- 经济(119592)
- 研究(86849)
- 中国(58254)
- 教育(52011)
- 财(46216)
- 学报(41513)
- 农(35860)
- 科学(35301)
- 大学(32265)
- 管理(30824)
- 学学(29375)
- 农业(24130)
- 技术(21970)
- 经济研究(21723)
- 财经(21618)
- 经(18766)
- 融(18103)
- 金融(18103)
- 业经(16306)
- 问题(15736)
- 贸(14295)
- 业(12938)
- 技术经济(12378)
- 职业(12347)
- 版(11921)
- 国际(11708)
- 统计(11458)
- 世界(11444)
- 商业(10435)
共检索到386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琦 顾昕
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官员财政支出行为的分析,考察晋升激励结构中结构性因素与个人性因素的相互作用。基于对1998~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文章有两个发现:(1)在晋升激励结构中既有经济发展主义也有社会发展主义因素,提升地方教育财政支出水平是体现后者的硬性要求之一,而面对同样的激励结构,相较于"空降"者,兼任政治局或"平调"省委书记更注重提升教育支出水平;(2)省委书记在当地是否有受教育经历这一个人性因素不仅对其财政行为产生影响,也影响着晋升相关性因素所发挥的作用。这些发现表明,在财政分权化和人事集权化的体制中,由财政行为表现出来的地方施政较政治锦标赛理论的经济发展主义刻画更为复杂,这为我们重新审视中国的财政制度与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新的微观视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贤彬 张莉 徐现祥
现有文献已经证实了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存在,但没有具体分析考核机制在不同类型地方官员中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31个省区的地方官员数据进行检验,文章发现,在省长和省委书记层面,都存在着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相对绩效考核机制。同时,这种机制的强度在两者之间具有差异,在省长层面显得更加重要,而在省委书记层面则相对较弱。这个发现可以从我国政治体制安排的需要和特点上得到很好的解释。
关键词:
地方官员 政治晋升 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白永秀
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适度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大建 张湖沿 金玉婷
基于隐性晋升激励和财政支出视角,利用2000—2018年面板数据评估了扶贫改革试验区设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丽水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减少了相对贫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减少相对贫困的作用逐渐增强;阜新、清远、宿迁、淄博和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未显著减少相对贫困;进一步分析表明,官员视察带来的隐性晋升激励的差异是扶贫改革试验区相对贫困减少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隐性晋升激励通过促使扶贫改革试验区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农林水务财政支出,保障了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产业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进而作用于相对贫困的减少;官员任期结束后职位变动的统计数据表明,相对贫困的减少似乎有助于其晋升。因此,扶贫开发支出分权可能仅适用于财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事权下放的同时还应完善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从而建立后脱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大建 张湖沿 金玉婷
基于隐性晋升激励和财政支出视角,利用2000—2018年面板数据评估了扶贫改革试验区设立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丽水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减少了相对贫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减少相对贫困的作用逐渐增强;阜新、清远、宿迁、淄博和三明扶贫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未显著减少相对贫困;进一步分析表明,官员视察带来的隐性晋升激励的差异是扶贫改革试验区相对贫困减少绩效存在差异的原因;隐性晋升激励通过促使扶贫改革试验区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农林水务财政支出,保障了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产业扶贫政策的有效执行进而作用于相对贫困的减少;官员任期结束后职位变动的统计数据表明,相对贫困的减少似乎有助于其晋升。因此,扶贫开发支出分权可能仅适用于财力较强的地方政府,在扶贫开发事权下放的同时还应完善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机制,从而建立后脱贫时代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刚 高波 王璟
在地方官员"晋升锦标赛"的背景下,分析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均等化的影响,利用变异系数和偏离度两个指标测度公共教育的地区差距,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1999~200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财政加剧了公共教育地区差距的扩大;晋升激励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扩大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的地区差距;转移支付缩小了人均教育支出的地区差距,但导致了普通中小学师生比地区差距的扩大。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公共教育 均等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江 孙辉 黄亮雄
我国财政分权的实践在不受"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约束的条件下,不能促进义务教育的供给。本文使用1978-2008年28个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情况。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起负作用,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扩大义务教育供给和发展经济增长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原因在于:在以GDP为考核指标的晋升激励下,地方政府更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方面的支出而压缩短期内不拉动GDP增长的义务教育支出。另外,本文发现财政分权对教育供给存在地区差异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
关键词:
义务教育供给 财政分权 晋升激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伟 孙玉栋
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财政分权和晋升激励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若一省的财政分权收入指标值提高,当地的收入差距就会扩大,而邻省的相应指标则能显著改善当地的收入分配状况;尽管晋升激励指标对当地的收入分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当地人均GDP的增长也能缩小收入差距,但邻省人均GDP增速加快则会恶化当地的收入分配状况。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晋升激励 收入分配 空间计量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段迎君 傅帅雄
利用各省2010—2017年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了财政分权、晋升激励对农村脱贫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对农村脱贫作用显著,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晋升激励对农村脱贫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财政分权中,财政支出分权与财政自主度对农村脱贫有明显的正向作用,财政收入分权对农村脱贫具有负向作用;在衡量农村脱贫状况方面,地理距离矩阵不适合作为衡量地区间空间溢出的权重矩阵。政府应通过逐步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绩效考核和晋升激励、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等促进农村脱贫。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辉 沈肇章
以政治激励和新财政集权理论为基础,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财政超收。在晋升激励之下,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影响预算编制所依据的GDP计划增长率和官员政绩考核所依据的核心指标(即GDP实际增长率),因而GDP超计划增长为财政超收奠定了经济基础。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集权程度加强,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财政超收与中央攫取之手正相关。地方政府在发展高税行业带来税收超预算增长的情况下会调整年初预算而追求超支,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化程度与财政超收负相关。因此,在完善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的同时,需要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刚 张士杰
笔者依据1978年~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了晋升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土地财政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而官员晋升激励通过土地财政的传导作用,抑制了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这表明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绩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莉 王贤彬 徐现祥
近年来,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出让土地,现有文献主要强调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官员不仅面临财政激励而且还面临政治激励:在地方政府官员晋升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官员有土地招商引资的动机。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在一个政治集权经济分权的经济体,地方政府官员出让土地的"土地财政"和"土地引资"动机同时存在;在实证上,我们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地方政府官员热衷于出让土地是源于"土地引资",而非"土地财政"。本文的工作意味着,中国的土地问题是与土地市场之外的因素联动的,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需要土地市场之外的联动改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官员 土地供给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洁 龚六堂 张庆华
本文研究了中国省级政府财政支出的政治周期及其激励机制。近期声势浩大的反腐斗争表明,经济政绩不再是官员晋升的唯一标准,清明廉洁同样是中央考察省级官员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这两方面的晋升激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政治生命周期模型来刻画中国省级官员的财政支出决策行为,并利用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使用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晋升激励导致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随着中央党代会召开产生了周期性变化。本文从财政政策波动的角度证明近期的反腐斗争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官员行为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政治周期 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本文从代表性个人的效用最优化问题出发,通过构建动态最优化模型,深入分析财政分权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与传导途径,并通过模型扩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论证财政分权框架内不同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收入分配 政治激励 财政激励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牧扬
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职业生涯考虑的模型,分析了在晋升锦标赛的体制下拥有不完全私人信息的地方官员在地方财政支出方向上的选择。我们发现,在官员自身的私人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事前能力较高的官员倾向于选择容易揭示其能力的"经济性支出",而能力较低的官员则倾向于选择不容易揭示其能力的"社会性支出"。通过对1994—2005年地市级分项财政支出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个人能力较高的官员任期内,地方财政在基本建设方面的支出比重显著上升,而教育和公检法方面的支出显著下降。这一实证结论与理论模型的结论一致,并且不能被干中学效应和异质性晋升激励所解释。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财政分权体制和官员晋升锦标赛制度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