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6)
- 2023(2555)
- 2022(2157)
- 2021(1907)
- 2020(1589)
- 2019(3445)
- 2018(3250)
- 2017(6383)
- 2016(3493)
- 2015(3737)
- 2014(3773)
- 2013(3793)
- 2012(3726)
- 2011(3351)
- 2010(3201)
- 2009(2897)
- 2008(2711)
- 2007(2389)
- 2006(2081)
- 2005(1767)
- 学科
- 济(21325)
- 经济(21317)
- 地方(12620)
- 地方经济(7634)
- 管理(7233)
- 农(6907)
- 业(6348)
- 方法(6238)
- 数学(5907)
- 数学方法(5880)
- 农业(5173)
- 中国(4135)
- 环境(4007)
- 业经(3756)
- 学(3460)
- 企(2994)
- 企业(2994)
- 资源(2762)
- 域(2555)
- 区域(2551)
- 农业经济(2426)
- 发(2381)
- 和(2372)
- 融(2281)
- 金融(2280)
- 技术(2272)
- 划(2041)
- 财(1998)
- 生态(1935)
- 土地(1890)
- 机构
- 学院(48911)
- 大学(46790)
- 济(20571)
- 经济(20064)
- 管理(18632)
- 研究(18340)
- 理学(16367)
- 理学院(16117)
- 管理学(15837)
- 管理学院(15748)
- 科学(12754)
- 中国(12704)
- 农(10528)
- 所(9457)
- 京(9388)
- 中心(8964)
- 江(8859)
- 研究所(8835)
- 省(8765)
- 业大(8739)
- 范(8337)
- 师范(8296)
- 农业(8159)
- 财(7232)
- 州(6780)
- 院(6728)
- 师范大学(6708)
- 科学院(6287)
- 经济学(6051)
- 经济管理(5990)
共检索到70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宏婷 陆玉麒
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以R&D强度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结合马尔可夫链和ESDA,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中国省域R&D投入的绝对差距在扩大而相对差距在缩小,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东西部之间R&D投入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并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投入重心正在向东南部偏移。R&D投入增长也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形成了以长三角和鲁皖赣为核心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的圈层结构。增长热点区由分散格局转为集中连片格局,增长冷点区在大幅减少,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R&D投入时空差异的形成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投...
关键词:
R&D投入 区域差异 时空格局 成因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宗声
本文利用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基于因子分析和DEA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域工业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及分解评价研究,发现各省域工业企业R&D投入规模和资源利用效率不同,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拥挤程度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造成R&D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显著的空间差异。一些沿海省域和直辖市的技术效率较高,而大部分西部省域和一些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效率较低。各个区域应该依据其相对优势和劣势,优化R&D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R&D活动的相对有效性,实施特色性的R&D策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兆洲 程学伟
研究目标:测度我国2007~2016年省域创新效率,分析各省域、三大地区和八大经济区域的创新效率的动态趋势和变化以及其时空收敛性质,探究R&D投入与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基于专利产出为创新产出的视角,运用DEA、SFA以及Bootstrap-DEA的面板模型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并采用σ收敛模型检验其时空的收敛性质。研究发现:传统的DEA模型存在明显的高估偏误,未加入环境因素的SFA模型参数偏误较大,Bootstrap-DEA测出的创新效率值具有更小的偏误;R&D投入与创新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在R&D投入达到一定数值时,有边际递减的倾向;2007~2016年全国平均创新效率呈现"U"形过程,东部沿海地区的创新效率遥遥领先,但地区与经济区域之间存在"追赶效应";全国的创新效率收敛指数基本呈现"L"形过程,省域创新的效率差距在逐渐缩小,区域创新活动有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研究创新:首次运用Bootstrap-DEA的面板模型测度省域创新效率,对效率估计值的偏差进行修正,并给出其置信区间和模型偏误。研究价值:为各省域、各经济区域的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伟
基于中国2001—2009年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R&D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人力资本也显著提高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但没有显著提高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R&D投资对技术效率的提高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R&D投资也没有显著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和国外技术引进对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人力资本 R&D投资 技术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颖
基于SNA2008的核算标准,利用永续盘存法对1998~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的R&D资本存量进行了合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中国省域R&D资本存量的空间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区R&D资本存量稳步增强,但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间差异进一步加剧;目前中国省域R&D资本存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且随着年份的推移,集聚趋势不断增强;中国大多数省份R&D资本存量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空间二元分布特征,且以"低—低"水平集聚为主。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国省域R&D资本存量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洁 司晓彬 陈海波
文章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福建省工业企业区域R&D活动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差距和优势,并对各地区R&D活动水平提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R&D活动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苏方林
本文运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方法,对1993~2002年期间中国省域R&D知识溢出的空间非稳定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传统的OLS只是对参数进行“平均”或“全局”估计,不能反映参数在不同空间的空间非稳定性;GWR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可以反映参数在不同空间的空间非稳定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对R&D知识生产进行参数估计时,GWR模型与OLS模型有显著的差异;R&D知识生产的不同要素存在空间变异。
关键词:
知识溢出 区域创新 GWR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金山 丁卓琪
创新与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作为技术水平衡量指标的R&D投入能促进知识积累和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然而长期以来R&D的经济增长贡献并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其他要素中分离出来,以致于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作用难以得到准确有效的评估。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2008将"R&D投入"增设在"知识产权产品"中,作为"固定资本形成"计入GDP核算,R&D资本化为更科学地分析R&D活动对经济社会作用提供统计学支撑。通过构建R&D驱动的内生增长模型,采用PIM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R&D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兆洲 朱珈乐
文章根据《弗拉斯卡蒂手册》的分类,结合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研究,构建了一套完整反映R&D投入产出活动绩效的指标体系,为了反映各区域的R&D活动效率,构造了突出"产出越多、投入越少,对外影响越大,则效率越高"原则的R&D投入产出绩效指数,理论结合实际,对广东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浩 李子彪 余迎新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离不开研究与开发活动(R&D),研究区域R&D活动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对探明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河北省R&D活动的投入与专利产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河北省R&D资源投入、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为投入指标,以专利为产出指标,对区域R&D资源与专利产出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发现河北省的R&D投入产出弹性较高,专利对科研资金的产出弹性为0.43,专利对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产出弹性为1.46,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最后结合实际进行了原因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
R&D资源 专利产出 创新投入产出 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彩云 罗圳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沿线各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紧抓机遇提升R&D效率是关键。本文以2009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5省高技术产业R&D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其R&D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高技术产业整体R&D效率有待提升;技术进步指数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情况趋于一致;不同省份推动或阻碍高技术产业R&D效率提升的原因各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给出有助于R&D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夏彩云 罗圳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沿线各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紧抓机遇提升R&D效率是关键。本文以2009~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15省高技术产业R&D活动为研究对象,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其R&D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省份高技术产业整体R&D效率有待提升;技术进步指数基本呈现下降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情况趋于一致;不同省份推动或阻碍高技术产业R&D效率提升的原因各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给出有助于R&D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份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了我国各省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途径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包含省份之间地理空间距离和经济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然后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别研究了R&D投入对各省份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空间相关性,从国家创新体系的角度来看,一个省份的R&D投入能够通过四条途径作用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其中一条是直接影响,一条是间接影响,另外两条是通过空间溢出形成的间接影响。
关键词:
R&D投入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区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洪力 李晓
笔者以2006年~2010年中国31个省域的数据为基础,进而用SE-DEA模型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进行测度,然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规模、产权结构、企业绩效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研发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效率有效的省份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发展不够均衡;研发效率的提高逐渐依赖于研发资本投入;企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企业所有权结构与研发效率逐渐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即非国有企业更有助于研发效率的提高;企业绩效与研发效率呈现负相关趋势;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效率的差距逐渐增大,研发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霍明 胡继连 赵伟 张复宏
文章利用2004-2013年山东省17地市的统计数据,以不变价GDP作为产出指标,以社会固定资本存量和就业人数为投入变量,R&D资本投入和R&D人员投入作为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模型,研究了山东省R&D投入对区域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投入和R&D人员投入对山东省的区域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R&D人员投入的影响作用更大。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聚类的方法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高产出、高效率"和"低产出、低效率"两个经济区域,通过区域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两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