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7)
2023(14040)
2022(11793)
2021(10965)
2020(9115)
2019(20448)
2018(20276)
2017(37470)
2016(20917)
2015(23842)
2014(23473)
2013(22357)
2012(20918)
2011(18801)
2010(19110)
2009(17869)
2008(17615)
2007(16361)
2006(14651)
2005(13174)
作者
(57872)
(48727)
(47878)
(45815)
(30622)
(23094)
(21910)
(18514)
(18434)
(17586)
(16537)
(16419)
(15648)
(15250)
(15016)
(14944)
(14292)
(14222)
(14025)
(13812)
(12246)
(11934)
(11601)
(11257)
(11029)
(10785)
(10673)
(10541)
(9709)
(9693)
学科
(76465)
经济(76348)
管理(65248)
(58063)
(48269)
企业(48269)
地方(25585)
中国(25211)
(24657)
方法(23626)
(21675)
(21108)
业经(20018)
数学(19308)
数学方法(19014)
技术(18746)
农业(16307)
(15760)
(14867)
理论(14389)
(14371)
银行(14347)
(14026)
金融(14018)
(13729)
教育(13614)
环境(13550)
技术管理(12624)
地方经济(12605)
(12362)
机构
大学(281641)
学院(281613)
(108658)
经济(105807)
管理(104367)
研究(97776)
理学(87707)
理学院(86530)
管理学(84951)
管理学院(84380)
中国(75153)
(62848)
科学(59108)
(54896)
(48801)
(47584)
中心(46037)
(45617)
研究所(43335)
(41706)
师范(41358)
财经(41020)
业大(40240)
北京(40147)
(37808)
(36797)
(36188)
农业(35048)
(33812)
师范大学(32989)
基金
项目(184300)
科学(145604)
研究(142326)
基金(128588)
(110115)
国家(109056)
科学基金(94312)
社会(88799)
社会科(83770)
社会科学(83747)
(77222)
基金项目(68485)
教育(66499)
(63160)
编号(59462)
自然(58175)
自然科(56763)
自然科学(56748)
自然科学基金(55697)
成果(50265)
资助(50137)
课题(44270)
(42764)
重点(42287)
(41512)
(39590)
创新(39166)
(38710)
(36142)
(35618)
期刊
(134810)
经济(134810)
研究(92228)
中国(73447)
教育(48436)
(44555)
(43119)
管理(41774)
学报(41252)
科学(38414)
大学(32982)
学学(29334)
(29230)
金融(29230)
农业(28916)
技术(27095)
业经(23038)
财经(20307)
经济研究(19559)
(17704)
问题(17303)
图书(16801)
科技(15288)
(14945)
(14228)
论坛(14228)
职业(14118)
(13394)
(13301)
资源(13258)
共检索到457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高明  
为对接和策应"双一流"建设,各地竞相出台了专项政策以支持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从北京、上海、广东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其实践来看,我国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正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办学资源优化配置机制以及以扩权和绩效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机制,在人才集聚、资源配置和管理创新等体制机制方面有所突破;但从国际视角出发,在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经费来源多样化、自主办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正国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高水平大学建设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力量。高水平大学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科学发展之路,提高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就成为办学者、教育者、管理者需要深思、探索和实践的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霞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开始从社会的边缘走进社会的中心,知识和高素质人才成为知识经济最重要的资源,是否拥有高水平大学不仅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崛起的根本前提。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体制机制创新是一个更为艰巨的使命。我国高水平大学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内部的体制机制创新。一、建立学术本位的管理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近 2 0年来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已成为国家高教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民办高校发展的数量与规模均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民办高校整体办学实习不强 ,社会认可度不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弱 ,民办高等教育只有优化外部环境 ,走集团化发展道路 ,通过体制变革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才能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霞  
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制高点。我国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亟需完善和加强外部体制机制。要创新高校管理体制,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创新财政经费支持制度,优化支持方式和投入结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有才  
2016年启动实施的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将高水平专业建设作为四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如何结合本校实际,构建高水平专业建设的创新驱动机制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一个十分严肃和现实的重大课题。需要做好专业建设的优化布局,建立产教融合的专业内涵建设机制,建立"三位一体"教育教学创新驱动机制,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推进强师工程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高水平专业建设为突破口,以打造广东高职教育品牌为目标,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济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作出了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部署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我们高校的同志们都非常振奋,深受鼓舞,一致认识到:这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超  樊媛  贾克斌  杜修力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地方高水平大学,在新一轮的学科建设中,围绕学科建设由"211工程"时期的硬件建设模式,向软性的环境建设转变。从宏观上,以社会经济发展的环境需求为外生动力,以服务地方,成为北京人自己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定位,培育学科创新生长点;从中观上,以实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新型学部制为方式,突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从微观上,以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为举措,教学、科研、人才培养齐头并进。在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道路上,北京工业大学形成了自己特定的追求和思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吉洪  
"省部共建"与"部省合建"这两个政策术语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积极回应与制度创新。从历史来看,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一直在非均衡中演进,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跨世纪政策议题。从溯源来看,省部共建与部省合建是中央政府支持中西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大政策。从意涵来看,部省合建是省部共建的"升级版",具有政策目标的部省共生、优质资源的部省互动、政策效力的融合升级等三个方面的意蕴。中央政府需要进一步提升部省合建高校的地位,加强部省合建政策的评估,以促进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充分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韵婷  张日新  
以广东高水平大学相关数据为基础,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CR模型(DEA-CCR)及Malmquist指数,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的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进行动态考察。实证结果表明:通过不同高校横向对比发现,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实施有助于改善高校科研规模收益递减的不经济状态,但无助于科研效率的提高;不同年份纵向对比显示,技术效率虽呈现先降后升,但技术进步率持续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是高校科研效率低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揭示下阶段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应该是提高科研质量,从而提高技术进步率,进而达到"双一流"建设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崇实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加速进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相适应,准确把握大学发展和创新的方向,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努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这是大学的光荣使命和应尽职责。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耿东  
21世纪,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进社会中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本文着眼于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创新三个层面,阐述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抓住当前高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主要举措。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宏伟  
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是提升自身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发展意识上强化协同是基本前提,在推进实施上强化规划是重要基础。在机制建设上强化联合攻关是关键所在,在搭建平台上强化开放创新是根本保障。协同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开展协同创新,既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具体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大进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敏  
随着分税制的推进,项目制已嵌入高等教育治理之中并逐步强化固化,在政府与高校之间构建起以项目为载体的新型契约关系,呈现出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政府-高校"的扁平化科层治理、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目标管理、竞争性的非均衡战略以及封闭性的资金资源配置等特征。在不完全契约下,政府与高校围绕项目的"剩余控制权",在政治道义、目标设置、过程管理和考核激励等方面展开博弈。博弈过程也是高校治理结构的演变和建构过程,解构高校协调稳健发展、学术自主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因此,亟需在高等教育项目制的统筹性、稳定性上加以改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