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9)
- 2023(17794)
- 2022(15152)
- 2021(13911)
- 2020(11548)
- 2019(26349)
- 2018(25865)
- 2017(49651)
- 2016(26669)
- 2015(29707)
- 2014(29446)
- 2013(29282)
- 2012(27299)
- 2011(24709)
- 2010(24983)
- 2009(23197)
- 2008(21816)
- 2007(19066)
- 2006(16981)
- 2005(15252)
- 学科
- 济(115750)
- 经济(115641)
- 管理(75141)
- 业(72886)
- 企(58159)
- 企业(58159)
- 方法(48614)
- 数学(42537)
- 数学方法(42151)
- 中国(36643)
- 地方(32428)
- 农(31899)
- 融(28921)
- 金融(28918)
- 财(27591)
- 银(27464)
- 银行(27421)
- 行(26499)
- 业经(26091)
- 学(23360)
- 农业(22202)
- 制(22054)
- 环境(20737)
- 贸(19880)
- 贸易(19861)
- 易(19128)
- 技术(17592)
- 务(17421)
- 理论(17365)
- 财务(17349)
- 机构
- 大学(374570)
- 学院(374472)
- 济(153322)
- 经济(149959)
- 管理(147535)
- 研究(129866)
- 理学(127250)
- 理学院(125778)
- 管理学(123751)
- 管理学院(123085)
- 中国(101749)
- 京(80348)
- 科学(79670)
- 财(70074)
- 所(64697)
- 农(60999)
- 中心(60331)
- 研究所(58843)
- 财经(56000)
- 江(55918)
- 业大(55039)
- 范(51341)
- 北京(51082)
- 经(50891)
- 师范(50890)
- 院(47617)
- 农业(47233)
- 经济学(46497)
- 州(45979)
- 经济学院(42035)
- 基金
- 项目(257717)
- 科学(203886)
- 研究(189634)
- 基金(186800)
- 家(162284)
- 国家(160922)
- 科学基金(138830)
- 社会(120658)
- 社会科(114547)
- 社会科学(114516)
- 省(102187)
- 基金项目(99868)
- 自然(89459)
- 自然科(87330)
- 自然科学(87312)
- 教育(86037)
- 自然科学基金(85729)
- 划(85143)
- 编号(77150)
- 资助(76397)
- 成果(61678)
- 发(58811)
- 重点(58090)
- 部(56446)
- 课题(53511)
- 创(53481)
- 创新(49946)
- 国家社会(49448)
- 科研(48766)
- 教育部(48351)
- 期刊
- 济(170026)
- 经济(170026)
- 研究(113385)
- 中国(76215)
- 学报(57097)
- 农(55411)
- 科学(53763)
- 管理(52979)
- 财(50423)
- 融(46075)
- 金融(46075)
- 大学(43265)
- 教育(41844)
- 学学(40721)
- 农业(38064)
- 技术(31747)
- 业经(28760)
- 财经(26951)
- 经济研究(26677)
- 经(22956)
- 问题(22111)
- 业(19416)
- 图书(19002)
- 资源(18555)
- 理论(18456)
- 科技(18124)
- 技术经济(17965)
- 商业(16973)
- 现代(16939)
- 实践(16859)
共检索到563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惠泽 石磊
选取2005-2016年全国30个地区的数据,采用熵权法构建指标体系测度生态效率,借鉴引力模型分析省域金融空间演化,并回归分析了金融空间演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空间影响力不断扩大能够提高生态效率,另外,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也能够提高生态效率。据此,提出了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扩大地区金融影响力、优化金融空间格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空间演化 生态效率 引力模型 熵权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占国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理论界与实务界早已从不同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进行研究。但从金融视角对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仍较少。本文以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探寻了金融支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金融支持对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从金融角度提出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 协整分析 区域协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党晶晶 姚顺波 黄华
县域生态环境系统、经济及社会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依据DPSIR概念框架构建了县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志丹县为实证对象,对其1997-2010年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志丹县生态指数、经济指数及社会指数均迅速增加,且生态指数均不同程度高于经济指数和社会指数;植被恢复阶段生态、经济及社会指数增幅减缓并趋于稳定。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且协调度明显高于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总体而言,由于社会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及植被恢复措施的实施,志丹县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者间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桂娥 石咏梅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型阶段,应研究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物流业的发展优势助力制造业。以灰色关联理论为基础,在分析山西省制造业和物流业各自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业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反映当前山西省两业之间的联系程度,为其协调联动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兆洲 安康 桂文林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一项长期重要国策,也是社会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将空间计量模型与面板分析方法相结合,以我国省域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和所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不同,对经济发展有持续显著正影响的因素有:人力资本、人口资本、市场化进程和财政支出等。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基于2012—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混合回归模型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检验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机制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存在较强的间接效应;(2)金融科技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存在区域差异,西部地区效应最大,金融科技发展能有效推动欠发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3)警惕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效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利用金融科技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明 杨路明
借助277个地市级城市2007—2017年的相关数据,实证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相邻城市对中心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起着正向推动作用,总体上呈现正向溢出效应,区域间的物流产业协同朝着相互促进的积极方向发展。在加入相邻城市影响后,经济的发展正向推动着物流产业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显著性有了明显提升,但各产业增加值的增加并不能提升物流产业效率;信息技术的显著性有了明显提升;从业人员仅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对物流效率的提升有积极推动作用,甚至会产生抑制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效率的提升起着负向作用;金融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起着正向推动作用。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以中心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与相邻城市的作用关系为两个维度同时加以分析,可以将所有城市大致分为四个类型,即极化型、追赶型、锁定型以及收敛型,从而构建区域物流空间溢出的区域分类模型。依据以上分类,针对每一种类型的区域,提出了融合型、扩张型、赶超型以及分散型等四种发展策略,最终形成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策略选择模型。
关键词:
区域物流 物流效率 空间互动 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真实潜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必达 苏婧
本文将运输效率引入冰山成本,通过拓展D-S(Dixit and Stiglitz,1977)模型分析运输效率与经济空间集聚的关系,并采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果是运输效率通过商品价格差来影响经济空间集聚,经济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必然产生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高于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制约着西部地区运输效率的提升,西部大多数省域运输系统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因此,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交通运输业的规模变革和质量变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我国西部地区逆转发展要素流失,引致产业集聚,促进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晶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对HDIh(混合人类发展指数)与HDIr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Ir不但具有统计上优于HDIh的稳健性,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景清 周亚娟 林爱文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长期以来指导地区发展的基本方针,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引领和抓手。本文在科学合理地分析目前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的优势以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建设、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健全以及乡村振兴四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建议,为“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国土空间 格局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美玉 叶云鹏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30个省份2008—2018年面板数据为例,研究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发展状态。结果显示:我国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绿色金融水平在波动中上升但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度发展较平稳,处于拮抗阶段,西部地区耦合度近年来有下降趋势。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耦合协调水平不断上升,由中度失调阶段过渡到轻度失调阶段。地区差异方面呈现东部最大、中部次之、东北和西部地区较小的状态。总的来说,我国生态城镇化与绿色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莹 吴秀兰
如何处理好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协调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该文利用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通过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和生态效率进行测算,试图揭示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逐步递增趋势,增长幅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2)生态效率逐年增加,增长幅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3)2016年,7个(23%)省市达到协调发展类,4个(14%)省市属于濒临失调类;19个(63%)省市属于失调衰退类。其中,上海和宁夏属于生态效率滞后型,其他省市均属于土地集约利用滞后型。此外,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有较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程度逐渐减弱,空间分异愈加明显。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土地集约利用 耦合协调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水英
京津冀三地互相毗邻,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位,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其次,构建了地区生态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和测算模型,提出了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最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土地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给出了具体的调控方法,目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 土地空间演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盈之 吴海明
本文通过明确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同时运用DEA方法研究了在环境约束下我国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内,我国各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的协调发展水平最高,接着是中部和西部;在环境约束下我国各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效率普遍低下,其中东部的综合效率最高,而中部的综合效率低于西部;同时,外资水平对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效率有积极的影响,而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存量以及技术水平却有负面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