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4)
- 2023(14254)
- 2022(12144)
- 2021(11035)
- 2020(9484)
- 2019(21421)
- 2018(20875)
- 2017(40242)
- 2016(21895)
- 2015(24401)
- 2014(24082)
- 2013(23626)
- 2012(21815)
- 2011(19706)
- 2010(19620)
- 2009(18667)
- 2008(18309)
- 2007(16467)
- 2006(14245)
- 2005(12772)
- 学科
- 济(90635)
- 经济(90514)
- 管理(66159)
- 业(60736)
- 企(49630)
- 企业(49630)
- 方法(38659)
- 数学(33885)
- 数学方法(33551)
- 农(26082)
- 财(25853)
- 中国(22919)
- 地方(21603)
- 制(21081)
- 业经(20330)
- 学(17656)
- 贸(17229)
- 贸易(17224)
- 农业(17205)
- 易(16714)
- 务(15434)
- 财务(15398)
- 财务管理(15358)
- 环境(14745)
- 企业财务(14524)
- 银(14516)
- 银行(14486)
- 融(14429)
- 金融(14425)
- 体(14297)
- 机构
- 学院(310916)
- 大学(308911)
- 济(129520)
- 经济(126829)
- 管理(118577)
- 研究(103017)
- 理学(102621)
- 理学院(101426)
- 管理学(99706)
- 管理学院(99112)
- 中国(77755)
- 科学(63161)
- 京(63068)
- 财(61750)
- 农(52812)
- 所(52114)
- 财经(48813)
- 中心(48347)
- 江(47864)
- 研究所(47189)
- 业大(45914)
- 经(44160)
- 农业(41499)
- 经济学(40729)
- 范(40572)
- 师范(40184)
- 北京(38594)
- 州(37325)
- 院(37289)
- 经济学院(36956)
- 基金
- 项目(210486)
- 科学(166714)
- 研究(154695)
- 基金(153134)
- 家(132957)
- 国家(131884)
- 科学基金(113456)
- 社会(100013)
- 社会科(94780)
- 社会科学(94751)
- 省(84838)
- 基金项目(81491)
- 自然(72171)
- 教育(71196)
- 自然科(70500)
- 自然科学(70480)
- 划(70027)
- 自然科学基金(69213)
- 编号(62781)
- 资助(61030)
- 成果(50458)
- 重点(48018)
- 部(46844)
- 发(46243)
- 创(44532)
- 课题(43386)
- 制(42514)
- 创新(41706)
- 国家社会(41420)
- 科研(40503)
- 期刊
- 济(143298)
- 经济(143298)
- 研究(89027)
- 中国(59888)
- 财(48997)
- 农(48482)
- 学报(47996)
- 科学(44188)
- 管理(42093)
- 大学(36199)
- 学学(34329)
- 农业(32532)
- 教育(30975)
- 融(28064)
- 金融(28064)
- 技术(25942)
- 业经(24786)
- 财经(24080)
- 经济研究(22956)
- 经(20691)
- 问题(19027)
- 业(17110)
- 贸(15504)
- 版(15203)
- 技术经济(15060)
- 商业(14623)
- 理论(14149)
- 科技(14077)
- 资源(13903)
- 统计(13816)
共检索到455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明灯 邢建国 袁勇志
文章融入新制度经济学等内容,构建了直接影响与调节效应模型,尝试对OLI范式进行修订,从理论上对影响机理进行阐释。并以近10年我国30个省份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母国制度对OFDI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部处于OFDI"制度激励",激励性制度起主要作用,西部呈OFDI"制度逃离"特征,约束性制度起显著影响;直接影响东、中、西部OFDI最重要制度因素分别是政府调控、产权制度、法制环境。母国制度在不同地区对OFDI的调节效应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
母国制度 OFDI 直接影响 调节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冀相豹 葛顺奇
本文基于由《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成的全新数据集,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微观企业层面实证分析了母国制度环境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融资约束程度、出口强度、员工福利水平以及所有制类型等因素外,母国制度环境也是影响中国OFDI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国OFDI对母国制度环境具有显著的依赖性,母国制度环境是促进中国OFDI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国内地区间制度环境的差异是影响地区间OFDI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东部地区的制度环境对OFDI的促进作用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关键词:
母国制度环境 OFDI 地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卉
文章验证了我国制造业各产业部类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幅变动,并针对产业结构变动效应显著的部类进行灰关联分析。结果证实:我国OFDI制造业中的劳动密集性部类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较为显著,各个产业投资流量规模程度要高于投资的存量。OFDI制造业向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呈现出稳定的调整上扬趋势,仓储运输服务产业内部所涉及的各个部类和要素投入流动性最为显著。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灰色关联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晓飞 关鑫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正式超过外商直接投资,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但是,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却稍显乏力,这引起了很多学者对于中国企业OFDI影响因素的关注,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度不完善是影响企业OFDI的重要因素,而且甚至在有些国家是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融入邓宁的国际折衷生产范式(OLI)理论框架中,构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OFDI-S模型,通过对其进行经济学解析,分析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理论 OFDI-S模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晓飞 关鑫
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次正式超过外商直接投资,跃升为世界第二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但是,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类似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却稍显乏力,这引起了很多学者对于中国企业OFDI影响因素的关注,认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制度不完善是影响企业OFDI的重要因素,而且甚至在有些国家是决定性因素。本文将制度因素作为内生变量,融入邓宁的国际折衷生产范式(OLI)理论框架中,构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OFDI-S模型,通过对其进行经济学解析,分析母国制度对OFDI的影响,从理论上对OLI范式进行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并对中国企业OFDI国际化进行理论阐释,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制度理论 OFDI-S模型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维新 郑晓欣
基于2009—2021年RCEP成员国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考察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制度质量在当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金融发展综合指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正向作用;分指标中金融发展规模、深度和稳定性对中国OFDI促进作用同样显著;金融发展与制度质量交互项显著为正,说明其在金融发展对中国OFDI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文章研究创新在于综合考虑金融发展包含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指标。同时,不再局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是以RCEP成员国为考察对象展开研究。因此文章为促进我国对外投资企业高效、高质量地在东道国展开投资,合理利用当地金融发展缓解融资约束、降低投资风险提供了实证经验,有助于深化我国与RCEP国家投资合作。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郝新东 杨俊凯
"一带一路"应当成为科技合作之路和创新之路。以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50个东道国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东道国制度质量为门槛变量考察东道国科技创新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东道国政治稳定程度、施政有效性、规制质量、法治程度、贪腐控制和公民参政与问责6个制度质量指标均存在单一门槛,说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对其科技创新及中国直接投资具有影响。但是,6个制度质量指标的回归系数各不相同,说明东道国制度质量各指标的相关影响也不尽相同,中国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具体分析。最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水平普遍不高,而其较低的制度质量更是制约了各国科技创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时应注意防范"技术陷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瑞兵
文章利用1997—2016年国家层面的相关数据,从技术进步的短期效应——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的长期效应——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视角考察了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距离、OFDI逆向技术溢出均可显著正向提升我国综合创新能力及全要素生产率;人力资本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仍是影响我国综合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以OFDI与人力资本结合的吸收能力可以提升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柳卸林 朱嵩嵩 吕萍 吴铃琳
近几年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在国际并购交易中频频博得全球瞩目。对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尚未有研究系统地从母国制度视角分析中国哪些制度因素对企业进入模式的选择有影响。文章在进入模式领域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将母国视角与制度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了完整的母国制度因素对进入模式选择影响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进入模式 中国 母国因素 制度理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姜亚鹏 王飞
出于进一步优化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之目的,文章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经过对中国全国范围内及各省(市、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的检验,结果证实:在长期内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就业间正相关,而最近8年各省(市、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就业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一线城市"及沿边省份呈微弱负相关,其余省份为正相关。文章提出应针对不同区域采取有针对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并加强适龄劳动力可就业能力培养,以进一步减小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区域差异。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母国就业效应 区域差异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超 庄芮 常远
投资与贸易关系密切,对外直接投资(OFDI)能够促进母国贸易发展,不同投资动因结果不同。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对东盟和欧盟两个区域的OFDI和货物贸易数据,构建引力模型,探讨中国对上述两个区域投资对母国货物贸易规模和结构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东盟的OFDI带动了国内相关零部件原材料等中间品、生产设备等资本品的出口,以及部分消费品和中间品回流母国;对欧盟的OFDI虽替代了部分对欧盟的出口,但有助于中国获取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等战略资产,并显著提升自欧盟进口中、高技术产品的规模。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从投资国别、投资二元边际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的影响,结论如下:中国无需担忧大规模"走出去"会造成国内就业空心化问题;中国制造业双梯度OFDI对国内就业均有拉动作用,但不同技术层次制造业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逆梯度"OFDI;中、高技术制造业对国内就业的拉动主要来自在发展中国家的"顺梯度"OFDI;中国制造业OFDI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于投资的扩展边际,并且对不同技术层次进行分析时得出一致结论;分二元边际的投资国别研究发现,双梯度OFDI的结构特征对其作用结果不一致,发展中国家的"顺梯度"OFDI对国内的就业作用主要来自于集约边际,发达国家的"逆梯度"OFDI对国内就业的作用主要来自于扩展边际;不同技术层次行业的作用结果也存在差异,在发展中国家的"顺梯度"OFDI的集约边际,对低技术制造业的国内就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国内就业有促进作用,在发达国家的"逆向"OFDI扩展边际,对中、低等技术制造业国内就业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制造业 对外直接投资 就业 二元边际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史恩义 张燕青
选取中国可获数据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3~2016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自身效应路径显著促进了中国金融发展,而逆向技术溢出直接效应路径对金融效率、间接效应路径对金融结构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不同路径作用大小不同。另外,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金融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中国应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中国金融发展,提高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重视经济发展内在质量的提升,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外资质量。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双重路径 金融发展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健 陈丽珍
为检验我国OFDI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及其产生的条件,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现阶段OFDI渠道获得的国际R&D并未显著提升我国的TFP。然后考察了6个衡量母国吸收能力的指标对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没有促进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经济开放度和研发强度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没有起作用;技术差距和金融发展水平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王跃
就业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对就业有深远影响。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291个城市面板数据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Bartik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OFDI的国内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OFDI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国内外生产要素呈现互补关系,扩大了国内就业规模,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中国OFDI拉动了国内就业。同时,就业效应会因城市区位、城市级别以及产业而异。此外,文章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产业结构升级是OFDI影响就业的重要中介变量,人力资本高级化对就业效应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同时要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