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9)
- 2023(17762)
- 2022(15528)
- 2021(14466)
- 2020(12231)
- 2019(27863)
- 2018(27904)
- 2017(53959)
- 2016(29486)
- 2015(33413)
- 2014(33234)
- 2013(33018)
- 2012(30447)
- 2011(27364)
- 2010(27308)
- 2009(25380)
- 2008(24652)
- 2007(21920)
- 2006(18766)
- 2005(16251)
- 学科
- 济(121946)
- 经济(121827)
- 管理(84797)
- 业(81693)
- 企(66843)
- 企业(66843)
- 方法(55574)
- 数学(48233)
- 数学方法(47715)
- 农(34471)
- 中国(29970)
- 财(28663)
- 地方(28415)
- 业经(27348)
- 学(26219)
- 农业(23033)
- 贸(22142)
- 贸易(22132)
- 易(21430)
- 技术(21173)
- 制(20407)
- 理论(19480)
- 和(18857)
- 环境(18725)
- 务(18052)
- 财务(17967)
- 财务管理(17927)
- 企业财务(16832)
- 银(16575)
- 银行(16514)
- 机构
- 学院(418421)
- 大学(416931)
- 管理(164683)
- 济(164602)
- 经济(160841)
- 理学(143032)
- 理学院(141412)
- 管理学(138934)
- 管理学院(138187)
- 研究(138180)
- 中国(100883)
- 科学(88752)
- 京(88154)
- 财(72275)
- 农(71123)
- 所(70140)
- 业大(64906)
- 研究所(64240)
- 中心(63593)
- 江(61849)
- 财经(58614)
- 范(56469)
- 农业(56009)
- 师范(55945)
- 北京(55112)
- 经(53105)
- 院(50346)
- 州(50278)
- 经济学(49124)
- 技术(45859)
- 基金
- 项目(288554)
- 科学(225643)
- 研究(210651)
- 基金(206636)
- 家(180070)
- 国家(178580)
- 科学基金(152697)
- 社会(130615)
- 社会科(123658)
- 社会科学(123622)
- 省(115246)
- 基金项目(110600)
- 自然(99930)
- 自然科(97533)
- 自然科学(97509)
- 教育(96828)
- 划(96141)
- 自然科学基金(95734)
- 编号(87367)
- 资助(84567)
- 成果(69754)
- 重点(64851)
- 发(62884)
- 部(62848)
- 创(60033)
- 课题(59937)
- 创新(56019)
- 科研(55065)
- 教育部(53397)
- 大学(53153)
- 期刊
- 济(178378)
- 经济(178378)
- 研究(116738)
- 中国(76688)
- 学报(67266)
- 农(64213)
- 科学(61720)
- 管理(56924)
- 财(55153)
- 大学(49800)
- 学学(46791)
- 教育(46629)
- 农业(44560)
- 技术(38687)
- 业经(31462)
- 融(31376)
- 金融(31376)
- 经济研究(28085)
- 财经(27330)
- 问题(23734)
- 业(23465)
- 经(23426)
- 图书(22328)
- 技术经济(21585)
- 科技(20890)
- 版(20034)
- 资源(19674)
- 商业(19498)
- 理论(19381)
- 现代(18558)
共检索到598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坤 白如江 许海云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严重阻碍产业创新发展,准确识别与精准分析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是有的放矢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产业"卡脖子"风险的重要前提。[方法/过程]文章构建省域视角下基于专利数据的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与分析框架,从数据获取、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识别、产业潜在"卡脖子"技术分析三部分给出具体的方法与流程,并以山东省区块链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共识别出潜在轻度"卡脖子"技术3项、潜在重度"卡脖子"技术29项。[结果/结论]该分析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为产业技术情报研究提供实用分析工具,但其在指标选取、技术主题识别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深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彪 董坤 田常伟 郭锐
[目的/意义]从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视角科学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对把握产业发展重心,制定个性化发展策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文章构建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分析框架,包含以下部分:第一,重点技术清单梳理,明确产业的技术构成;第二,技术主题识别,基于论文、专利识别创新链技术主题,基于企业信息识别产业链技术主题;第三,关键核心技术识别,针对创新链、产业链发展的不同特征构建关键核心技术评估指标;第四,关键核心技术归类,根据重点技术清单、创新链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的交叉关系,划分为优势型、待攻关型、待布局型、待转化型关键核心技术。[结果/结论]该分析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以系统全面地把握产业发展中各项技术定位,能够为产业技术情报分析提供分析工具。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曹琨 吴新年 白光祖 郑玉荣 靳军宝 李莉
[目的/意义]“卡脖子”技术是现阶段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为实现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高效准确识别“卡脖子”技术十分必要。[方法/过程]以专利文献作为数据来源,首先根据技术共现网络测度并遴选关键核心技术,其次基于技术差距及技术依赖的视角,综合考虑后发优势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从技术价值优势、技术竞争优势、技术垄断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这4个维度设计“卡脖子”技术识别指标体系,然后运用CRITIC-TOPSIS方法构建一套系统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模型,最后在数控机床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应用所提出方法的识别结果是,我国在数控机床领域存在34项潜在“卡脖子”技术,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控制或调节系统、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车削或镗削数控机床、电数字数据处理等领域,将此结果与美国商业出口管制清单进行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由此验证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汤志伟 李昱璇 张龙鹏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研究科学合理的“卡脖子”技术识别方法对攻克“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技术实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卡脖子”技术的识别原则和识别方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关键核心技术35项,从中识别出“卡脖子”技术13项,得出电子信息产业“卡脖子”技术基础性特征突出、集成电路“卡脖子”威胁大、高端软件相对安全的结论,并从技术、企业、产业、社会层面出发提出我国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旭 江瑶 熊焰 张凌恺
识别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卡脖子”问题是中国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筛选—潜在‘卡脖子’问题判定—‘卡脖子’问题甄别”三阶段识别模型。首先,从“战略安全性—前沿技术性—经济价值性”3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筛选出关键核心技术;其次,从“数量差距—质量差距”2个维度构建技术差距指数模型,判定出潜在的“卡脖子”问题;再次,从“模仿创新—自主攻克—颠覆性替代”3个维度制定专家甄别方案,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最后,以AI芯片产业为实证对象,识别得到集成电路先进工艺、精密光学器件控制、核心算法等14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清单。本文不仅弥补了现有研究仅采用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不足,而且可以为中国科技发展趋势预测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庞磊 赵莹月
中国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应对产业链结构变化,通过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破解“卡脖子”产业链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利用2000—2023年中经网统计数据库,结合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延长表数据,聚焦双向FDI能否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研究发现:(1)双向FDI能有效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其对产业链中心度的提升作用强于产业链中介度;(2)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为百分位数的增函数,作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双向技术溢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3)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在双向FDI与“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之间发挥单一中介作用;(4)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内部“双门槛”和外部“单门槛”效应;(5)双向FDI提升“卡脖子”产业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程度存在区域、产业和时段异质性。据此,提出加大双向直接投资扶持力度、加速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破解“卡脖子”产业链技术瓶颈等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磊
双向直接投资靶向产业设计能够有效地破解低端产业链向发展中国家外迁、高端产业链向发达国家回流难题,进一步提升我国“卡脖子”产业链的核链地位。基于靶向投资的视角,采用国泰安数据库、历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外商投资报告、投入产出表2000—2022年数据,实证研究双向直接投资和“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内在关联,得出以下结论:双向直接投资内外联动与靶向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显著地提升了“卡脖子”产业链的核链地位;双向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作用强度存在行业异质性,表现为航空发动机短舱最强,光刻机最弱;双向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作用强度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最强,西北地区最弱;双向直接投资提升“卡脖子”产业链核链地位的作用存在时段异质性,表现为五个时段具有显著差异。据此提出对策建议:加大对双向直接投资的扶持力度,设定双向直接投资靶向目标,充分发挥人才强国战略和新型举国制度优势,进一步提升我国“卡脖子”产业链的核链地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昱璇 汤志伟
"卡脖子"技术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卡脖子"技术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从产业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清单、政策支持、研发基础四个方面构建技术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并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对S省"卡脖子"技术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基于DIIS理论,按照收集信息、揭示信息、综合研判、形成方案的方法步骤,获取核心技术、政策、产业发展情况等信息,对S省发展现状、"卡脖子"技术、政策支持、研发基础情况进行分析,融合整体产业与分行业情况制定S省的综合解决方案,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科技自立自强 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韩震 赵宇恒 赵莉 闫岚清
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封锁的“卡脖子”难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揭示“卡脖子”技术形成机理,能为系统解决该类问题提供科学依据。针对我国当前30项“卡脖子”技术开展实地访谈和资料分析,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卡脖子”技术形成的核心范畴,根据战略管理研究框架梳理核心范畴间的内在联系,以芯片制造产业为案例揭示问题形成机理及破解路径。研究发现:围绕“卡脖子”问题可提炼5个核心范畴。其中,技术特征定位反映关键核心技术的市场属性,是识别目标技术的充分条件;技术竞争态势反映目标技术的竞争劣势;技术封锁壁垒反映“卡脖子”威胁程度,构成问题形成的内外因;安全可控程度反映内外因对产业和国防安全的影响程度,是识别“卡脖子”技术成立的必要条件;而技术破解方式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影响程度和路径差异,并制定针对性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斌
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与绩效评价为基础,根据"卡脖子"技术的基本属性,总结分析"卡脖子"技术的研判方法,梳理和分析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大功率激光材料与器件、高端光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等四个方向存在的"卡脖子"技术典型案例,并初步探讨"十四五"期间破解先进电子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对策。
关键词:
“卡脖子”技术 先进电子材料 研判 对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盼盼 钟永恒 刘佳 宋姗姗
“卡脖子”企业是指被美方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这些企业所涉及的技术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美方的制裁对这些企业的产业链安全、稳定性乃至国家安全构成风险。从专利视角出发,采用专利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和BERTopic主题挖掘等方法,从专利数量、专利权人、产业技术主题及演化等角度探究中国“卡脖子”企业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卡脖子”企业群体专利数量优势逐渐显现,专利申请量前十的企业均是以发明专利为主,专利价值较高,说明“卡脖子”企业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影响力有待提高;“卡脖子”企业专利合作网络规模逐渐增大,但网络结构不够紧密,具有无标度特征;“卡脖子”企业专利主要分布在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半导体、视听技术、电信等领域,表明美国对中国企业的管制正逐步从传统高技术扩展到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机器人等新兴和前沿技术领域。根据分析结果,从补短板和筑长板两个角度,提出重视专利质量、精准突破“卡脖子”技术、扩大开放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邓岩 陈燕娟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种业发展,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大多数品种是自主选育的。我国种业发展受益于国际合作,同时也因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国际分工,在部分领域形成了进口依赖,不得不面对种源"卡脖子"问题。本文基于对农作物种业特殊属性的阐释,解读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建立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识别筛选框架,分析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成因,提出了种源"卡脖子"问题的破解路径。研究表明,农作物种业具有消费对象的特殊性、供求关系的差异性、生产与销售的季节性、自然风险与技术风险的叠加性等特殊属性。种源"卡脖子"问题的表现形式既包括种子、亲本等有形商品,也包括专利、基因等无形技术。种源"卡脖子"问题的内涵可以归结为种业国际合作的产物、种业垄断的极端形式,并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通过要素密集度、技术预见度、技术垄断程度和全球竞争地位4个层次的识别筛选,我国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成因在于种子贸易竞争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布局落后、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和品种管理制度不合理。因此,破解种源"卡脖子"问题,需要从改革品种管理制度、改善种业发展环境和打造国际竞争联合体3个层面同步推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陈培 Gad David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卡脖子”技术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研究光刻技术扩散与动态演化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突破全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专利引证数据构建引文网络,并通过局部向前搜索、局部向后搜索和关键路径3种不同的主路径分析方法来描述光刻技术知识扩散路径,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光刻技术动态演化的阶段进行了识别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德先发优势明显,光刻技术的扩散由台积电、阿斯麦等大公司主导;技术发展前期,主要侧重器件制造和工艺的改进,而在后期则注重光刻材料的研发,从2015年开始技术扩散方向主要集中在EUV光刻胶材料;与全球范围内光刻技术扩散趋势相比,我国进入光刻领域较晚,技术扩散能力不强且尚未出现在技术扩散主路径中。本研究从技术扩散路径和技术动态演化两个角度揭示了光刻技术扩散的客观规律和特征,丰富了“卡脖子”技术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技术路径选择提供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决策支持与经验依据,以期对突破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锁定带来一定的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高旭 白如江 王效岳
[目的 /意义]国家科技竞争态势下的“卡脖子”技术领域成为科技前沿创新发展的核心场景,在此背景下构建科技前沿发现方法并刻画其态势演进特征,对于国家科技竞争布局具有情报决策支撑意义。[方法 /过程]以集成电路“卡脖子”技术场景下的领域科技前沿为研究客体,获取实验融合数据,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框架识别并构建科技前沿主题词表,设计科技前沿“突变态势”“位置态势”以及“技术态势”量化测度指标,揭示出“卡脖子”技术场景下科技前沿态势演化特征。[结果 /结论 ]结果显示,通过“卡脖子”技术场景下的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前沿发现实验及其态势演化实证分析能够有效勘定突变演化型科技前沿、位置中心型科技前沿以及技术点位型科技前沿,为国家总体安全与科技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兰梦 袁飞 李珑
为给"卡脖子"领域提供发展启示,利用情报学方法开展科研产出数据挖掘分析并建立"卡脖子"问题的情报学研究模式,按"情报学分析→‘卡脖子’领域发展特征→多层面启示"的路径进行:采用文献计量、共现与聚类方法,将分析出的发文量、主体排名、聚类和密度等文献特征与科研产出时序、科研地位、机构合作和领域技术等领域发展特征进行映射关联,从而归纳出"卡脖子"领域总体发展方向、未来趋势走向、竞争合作倾向和技术布局导向等启示。将此研究模式应用于芯片光刻领域的研究表明:光刻领域技术发展与S曲线基本吻合,目前科研产出处在衰退阶段;发文量美国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三,中国科学院排名全球机构第一,但中国与美、日、韩、欧等的影响力差距甚远,且西方各合作集团的国际合作远少于其国内共同研究,技术壁垒依国界划分明显;研究热点包括辐照、光刻胶薄膜、硅、阵列、纳米、自组装以及光刻聚合物等方面,研究体系庞大、分支领域纷繁复杂。基于研究发现,提出我国在光刻领域应当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两手抓,并聚焦国内合作,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形成政产学研合力;同时抓住技术转型机遇期,敏锐捕捉技术革新方向以提前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核心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以中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为例
产业链核心技术堵点识别与分析研究——以芯片产业为例
政府补助激励“卡脖子”技术企业创新中内循环能否提供助力——以半导体及芯片行业为例
基于知识流动的技术守门人识别——以区块链技术领域为例
技术和生态双元“卡脖子”情境下科技领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浅析区块链技术对未来会计审计行业的潜在影响
后发企业如何在“卡脖子”技术领域构建自主创新能力?——一个设计仿真软件中小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
动态主题网络视角下的突破性创新主题识别:以区块链领域为例
突变视角下潜在颠覆性技术识别与分析方法研究
小麦种植效益影响因素与提高途径分析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