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8)
2023(15356)
2022(12668)
2021(11715)
2020(9723)
2019(21631)
2018(20984)
2017(40152)
2016(21234)
2015(23381)
2014(22786)
2013(22631)
2012(20668)
2011(18360)
2010(18303)
2009(17436)
2008(17298)
2007(15279)
2006(13449)
2005(12434)
作者
(58431)
(48837)
(48699)
(46182)
(31154)
(23254)
(22093)
(18912)
(18645)
(17168)
(16750)
(16615)
(15498)
(15306)
(15264)
(14968)
(14540)
(14313)
(13917)
(13889)
(11889)
(11790)
(11739)
(11252)
(10967)
(10832)
(10714)
(10514)
(9577)
(9524)
学科
(98735)
经济(98627)
(85751)
(74748)
企业(74748)
管理(72149)
方法(41320)
数学(33158)
数学方法(32975)
(31103)
业经(29716)
(28671)
中国(27749)
农业(21562)
(20974)
(20504)
财务(20492)
财务管理(20469)
地方(20116)
(19447)
贸易(19432)
企业财务(19382)
(18931)
技术(17808)
(16905)
银行(16899)
(16411)
金融(16410)
(16345)
(16291)
机构
学院(304576)
大学(298313)
(139286)
经济(136950)
管理(122658)
理学(104731)
理学院(103668)
管理学(102438)
管理学院(101848)
研究(101212)
中国(86655)
(65444)
(61553)
科学(57169)
财经(52064)
(49622)
(47660)
(47536)
中心(47170)
(45915)
研究所(44565)
经济学(43706)
业大(39635)
经济学院(39519)
财经大学(38691)
北京(38467)
农业(37157)
(36571)
(35975)
(35827)
基金
项目(199337)
科学(161692)
基金(149648)
研究(149010)
(128452)
国家(127388)
科学基金(112202)
社会(100423)
社会科(95303)
社会科学(95279)
基金项目(78750)
(77818)
自然(70430)
自然科(68863)
自然科学(68848)
自然科学基金(67676)
教育(65745)
(63447)
资助(60122)
编号(58644)
(45228)
成果(45174)
重点(44746)
(44527)
(44323)
国家社会(42535)
创新(40817)
(40677)
课题(39454)
教育部(39390)
期刊
(158358)
经济(158358)
研究(94575)
中国(57863)
(51796)
管理(48985)
(44373)
科学(41095)
学报(37597)
(36318)
金融(36318)
农业(30500)
大学(29742)
学学(28571)
业经(27287)
财经(26503)
经济研究(25714)
技术(25689)
(22907)
教育(21699)
问题(20263)
(18986)
(18177)
技术经济(17452)
世界(16599)
国际(16167)
现代(15232)
商业(14751)
资源(14670)
统计(13638)
共检索到462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恩龙  杨永春  史坤博  王宝君  
基于省域2006—2014年保费收入,分析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潜力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发展类型;最后,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保费收入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保险业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两极化特征;随着保险市场日益成熟,中国保险业市场发展出现三个高值区:北京—上海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极化现象也在逐渐弱化。(2)各省份之间的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其中,保险业市场发展潜力明显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中部以及新疆、四川等地。(3)保险业市场发展处于"低水平—高潜力"的省份空间分布较分散,且多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而处于"高水平—低潜力"的省份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地区。(4)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以及金融业发展水平等对保险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人民生活水平和金融业发展水平等对保险业发展潜力有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恩龙  杨永春  史坤博  王宝君  
基于省域2006—2014年保费收入,分析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潜力格局,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发展类型;最后,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的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中国保费收入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保险业市场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两极化特征;随着保险市场日益成熟,中国保险业市场发展出现三个高值区:北京—上海的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极化现象也在逐渐弱化。(2)各省份之间的发展潜力差异较大,其中,保险业市场发展潜力明显较高的省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小文  郑理  徐雷  
基于中国大陆1997—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视角对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测度。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可视化表明,保险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东高西低"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从保险业发展水平的Dagum基尼系数分解来看,中国保险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呈下降趋势,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地区间差异明显大于地区内的差异,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保险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成因。在Kernel密度估计方面,相较于保险深度,保险密度的区域内部差异明显较大,并且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异较东部地区更为凸显。因此,基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具有地域分异规律,应充分重视省际空间动态关联,提出促进保险业全域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秦振球  俞自由  
研究发现,我国保险业不敢投资于高风险证券投资资金,而对投资要求较高的投资类保险产品已成为保费收入增长的显著因素,所以保险资产与证券市场呈现“弱对接”的特征,保险负债和证券市场却呈现“强对接”的特征。本文根据资产、负债与证券市场对接不协调的现状,就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冀伟  周雯瑜  
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学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并检验我国省域各保险深度及我国各省份人均GDP的Moran’I指标,并进行LISA集群检测,对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格局与经济发展的格局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格局并不受制于我国经济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格局现状,即保险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同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不存在东、西部集群的特征,通过空间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是较为均衡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姚海明  
本文对我国保险业市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属寡头垄断型 ,市场集中度极高 ,但高集中度与理论界的共谋假说和有效结构假说不相符。文章最后阐述了中国保险业市场结构的发展趋势及促进我国保险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琼  殷悦  张蓝澜  董梁  张文涛  
保险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6—2019年的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计量等方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保险业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在波动中上升,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呈现香港、澳门和广州单核领跑大湾区东、中、西部的特征,珠三角9市呈现广州、深圳和珠海单核领跑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的特征;(2) 11个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绝对差异有缩小趋势,低值区城市之间的差距有扩大趋势;(3)保险业发展对本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影响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保险业发展水平每提升1%,本地区经济增长0.0538%。保险业发展具有负溢出效应,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研究成果为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部门制定保险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翔  胡锐  
文章基于1990~2011年中国省域保险业面板数据,根据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近似相等的原则将全国分为三组,分别建立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省域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丁孟春  李泓欣  孙乃岩  
一、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一条通过试点逐渐扩大对外开放度和开放区域的循序渐进之路。目前我国的保险开放区域已从上海、广州扩大到深圳、重庆、大连、天津等地。中国保险市场上的外资保险公司共有20余家。此外,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的代表处也有200多个,其中100多家提出申请等候进入中国市场。在华设立的外资和中外合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已超过中资保险公司。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琳  李建伟  
随着各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保险业发展迅速,在国际金融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成为金融业主要机构投资者之一。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保险业发展迅速,在世界保险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提高,但发达国家保险业在世界保险市场中依然处于垄断地位。在此过程中,各国保险密度均不断提高,但1990年以后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康萌萌  
本文基于2003~2015年全国31个省份保险业发展的相关数据,以保险深度、财产保险深度和人身保险深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建立我国保险业减贫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利用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保险业减贫效应的空间集聚、区域差异和门槛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保险业发展和贫困程度都存在空间集聚特征;从全国角度来看,保险业、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都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并且财产保险减贫效应大于人身保险;从区域角度来看,对于整个保险业而言,只有东部和中部具有减贫效应;对财产保险而言,东中西部都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并且西部财产保险减贫效应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对于人身保险而言,只有东部地区具有减贫效应。保险业减贫效应还具有显著的门槛特征,当经济发展到特定水平,越过某一门槛,保险业减贫效应会显著增加,甚至发生质变。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保险业,将保险业纳入到扶贫开发体系中,充分发挥保险业的减贫效应,逐步降低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保险公司还应该采取积极差异化承保策略,为区域经济稳步发展保驾护航。因为只有区域经济提高到一定水平,保险业减贫效应才能产生预期效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继梅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国际保险业也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入世以后 ,中国保险业要想在国际大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加强合作、提高竞争力 ,而保险业的重组成为其中最主要的方式。重组模式主要有 :保险人之间通过合并、相互持股或兼并来完成资产的重组 ;保险人之间结成战略联盟 ;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冀  
国有保险产权并非必然导致金融风险,国有产权与私有产权在保险业并不存在先验性优劣之分。现阶段的国有产权扩张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效用函数动态优化路径之一,有利于强化保险业的社会稳定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顺利转变,同时引导保险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化解潜在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向楠  
中国保险业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需要主动防范化解重要风险。本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非单纯从保险业发展)的角度,提出中国保险业防控风险的十个领域——行业定位、偿付能力和杠杆率、流动性、资产负债匹配、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再保险风险分散机制、单个主体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顺周期风险。对于每一个风险领域,本文均探讨了风险管理的目标,整理了近几年出台的政策措施,分析了风险现状,并提出了完善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薇  龚六堂  
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正在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增长亮点和发展动力。本文通过构建NCN一Bootstrapping DEA模型,从效率视角对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异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发展背后效率提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宏观经济、政府监管、行业发展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国别差异对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保险业发展的效率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全球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国家保险业发展的冲击较为明显,但对其效率的影响有限。同时,企业规模、盈利性、稳健性和偿付能力对各国保险业的效率水平具有显著的不同影响,这进一步解释了各国效率差异的内在原因,为其从内部提升效率提供了实现路径,也为中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