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0)
- 2023(13494)
- 2022(11885)
- 2021(11028)
- 2020(9210)
- 2019(21296)
- 2018(21120)
- 2017(40801)
- 2016(22279)
- 2015(25123)
- 2014(24915)
- 2013(24829)
- 2012(23048)
- 2011(20706)
- 2010(20381)
- 2009(18530)
- 2008(17855)
- 2007(15241)
- 2006(13392)
- 2005(11386)
- 学科
- 济(94092)
- 经济(93998)
- 管理(63484)
- 业(57673)
- 企(45936)
- 企业(45936)
- 方法(43914)
- 数学(38862)
- 数学方法(38507)
- 农(25821)
- 地方(25577)
- 中国(22484)
- 财(20708)
- 学(20383)
- 业经(19467)
- 农业(18021)
- 环境(15740)
- 和(15036)
- 贸(14994)
- 贸易(14987)
- 易(14399)
- 制(13964)
- 理论(13948)
- 技术(13443)
- 地方经济(13421)
- 务(12973)
- 财务(12913)
- 财务管理(12890)
- 划(12379)
- 资源(12283)
- 机构
- 大学(312143)
- 学院(310806)
- 管理(126822)
- 济(121149)
- 经济(118418)
- 理学(110672)
- 理学院(109412)
- 管理学(107635)
- 管理学院(107089)
- 研究(103087)
- 中国(75238)
- 京(66552)
- 科学(66426)
- 财(53195)
- 农(51533)
- 所(51164)
- 业大(48511)
- 江(47759)
- 中心(47534)
- 研究所(47162)
- 财经(43737)
- 范(42888)
- 师范(42518)
- 北京(41238)
- 农业(40373)
- 经(39834)
- 院(38116)
- 州(37112)
- 经济学(35650)
- 师范大学(34667)
- 基金
- 项目(223870)
- 科学(176205)
- 研究(163239)
- 基金(162298)
- 家(141414)
- 国家(140277)
- 科学基金(120866)
- 社会(102378)
- 社会科(96960)
- 社会科学(96933)
- 省(88585)
- 基金项目(87614)
- 自然(79704)
- 自然科(77667)
- 自然科学(77651)
- 自然科学基金(76256)
- 教育(74034)
- 划(73731)
- 编号(67148)
- 资助(66238)
- 成果(52825)
- 重点(50022)
- 部(49223)
- 发(48149)
- 创(45766)
- 课题(45448)
- 创新(42724)
- 科研(42678)
- 教育部(41836)
- 国家社会(41668)
- 期刊
- 济(128448)
- 经济(128448)
- 研究(86430)
- 中国(57517)
- 学报(49879)
- 科学(46236)
- 农(45215)
- 管理(42841)
- 财(37975)
- 大学(36926)
- 学学(34469)
- 教育(33263)
- 农业(31821)
- 技术(26461)
- 融(23440)
- 金融(23440)
- 业经(21879)
- 财经(20158)
- 经济研究(19207)
- 资源(19084)
- 图书(19083)
- 问题(17148)
- 经(16992)
- 业(16588)
- 科技(15251)
- 理论(15140)
- 技术经济(14700)
- 实践(14034)
- 践(14034)
- 版(13909)
共检索到441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楠君 吴群
文章通过对耕地安全内涵的研究,提出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底线测算方法。耕地资源数量安全底线具有时间性、区域性和条件限制性,与人口、粮食自给率和人均粮食需求量成正比,与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成反比。文章以江苏省为例,在确保省域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对人均420 kg(2010年)和437 kg(2020年)粮食需求量下不同的耕地安全底线进行了测算,并与预测的耕地面积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耕地安全底线呈快速上升趋势,预测耕地面积2010年比耕地安全底线低2.06万hm2,2020年比耕地安全底线低33.24万hm2。最后针对江苏省耕地资源数量安全保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资源 耕地安全 粮食自给率 江苏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恒周 曲福田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作为土地中的精华——耕地资源也在农业部门和经济建设之间面临着如何分配的矛盾。如何确保耕地资源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间的优化配置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江苏省耕地数量的变动态势进行分析,并运用区域容许耕地转换量化模型(MAC)来确定江苏省可以允许转换的耕地的最优数量,借此来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及调控指标,为城市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一种依据和解决思路。
关键词:
城市化 优化配置 耕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刚 王青
研究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问题,对于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缓解资源的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 先借鉴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模型测算江苏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并对其时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江苏 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城市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作深层分析,并运用江苏省1979~2000年的统计数据估计 了协调度与经济发展间的数量关系模型。最后,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即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有效协调必须以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整理开发为保障。
关键词:
城市化 耕地资源 协调度 江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志刚
本文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到指导耕地保护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工作中 ,探索了一种较为简单、可行的计量方法 ,对江苏省三大地区 (苏南、苏中和苏北 )的耕地总量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的耕地总量区域差异 ,得到了一些政策启示。
关键词:
耕地总量 比较优势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爱云 濮励杰
通过对江苏省1996~2004年耕地数量的总体变化与空间差异分析,揭示了全省耕地在总体上处于递减状态、在空间上苏北地区向苏南地区耕地递减程度逐渐增加的规律。从处于不同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城市及其各自耕地变化状况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耕地变化程度在处于不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县市具有明显的差异,且与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状态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对产业非农化、城市化率与耕地变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非农化、城市化递变系数与耕地递变速率具有一致性,耕地减少对工业化发展的贡献较大,但其持续减少状况与当前所处工业化阶段不太相符,而城市化率变化与耕地变化状况存在时间差异,说明城市化对耕地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工业化 城市化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继群 濮励杰 张润森
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耕地数据,分析了近10 a来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空间差异。然后运用Moran I指数验证了耕地资源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存在,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8~2008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9.69×104hm2,平均每年减少2.70×104hm2。耕地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无锡、苏州、常州、南京和镇江5个地区耕地资源减少最为严重;(2)全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1998~2008年,耕地面积Moran I值由0.400 3增加至0.452 4,呈逐步增强的趋势;(3)人口、经济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
关键词:
耕地 动态变化 驱动因子 江苏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李明艳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资源数量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以1990~2005年江苏省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耕地数量变动率、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均呈非平稳变动趋势,但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的作用方向不同,工业化对耕地数量变动率产生负效应,城市化则产生正效应。同时,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带来的影响,并且城市化的影响比工业化的影响更为持久。这意味着,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时期,城市化是耕地数量变化的首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江...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工业化 城市化 差异 江苏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付光辉 刘友兆 祖跃升 王永章
以农用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通过建立耕地利用质量等指数与单位标准量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各等别的理论单位标准量产量,将其与区域粮食需求量相对照,构建最优线性规划模型,求出不同等别耕地保有量的最优方案,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算的耕地保护方案既体现了优先保护优等地的原则,又能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遏制耕地数量迅速减少,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耕地质量保护提供了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多艺 濮励杰 黄思华 聂名萱 郄璐 朱明
耕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推动着耕地功能的深刻变化。以江苏省63个县域为研究单元,从生产、生态、景观、社会四个维度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耕地指数及敏感度分析模型,研究2000~2018年耕地各项功能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1)江苏省耕地生产功能上升,空间上北高南低且苏北高值区不断向南扩散。生态功能下降,苏中地区功能高,且苏中、苏北局部地区因农用技术改良,功能由下降逐渐转为上升。景观功能上升,空间上东高西低,东部海岸带功能高,局部地区如苏锡常因耕地非农化现象严重,功能由上升转为下降。社会功能下降,空间上北高南低但苏北高值区不断萎缩。(2)江苏省耕地面积总体下降,自北往南耕地下降程度逐渐加剧。耕地相对稀疏区主要分布在苏南,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苏中、苏北,东部沿海地带最为集聚。(3)对比2000~2010年和2010~2018 年两个时期,生产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东部沿海三县;生态功能敏感性下降,敏感区缩至苏南地区,均与农业技术推进及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景观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扩散至苏南及东部沿海地区;社会功能敏感性上升,敏感区逐渐遍布全省,均对耕地数量变化愈加敏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倪绍祥 谭少华
江苏省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处于全国前列,但在耕地安全上存在不少问题,如耕地减少与人口增加的反差日益明显,非农建设对耕地保护的强烈冲击,耕地肥力降低和退化加剧,耕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种植业收入与成本倒挂,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建设失控,此外,也有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原因。为实现江苏耕地安全,应全方位地改善农业生产的软环境,正确处理和协调城镇、乡村居民点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城镇与农村土地的管理力度,并加强全民土地安全意识。
关键词:
土地 耕地 粮食 安全 江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敬杰 夏敏 刘友兆
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参与主体视角出发,运用DSP制度风险研究技术体系识别江苏省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的风险因子,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估指标交易风险及参与主体面临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耕地指标交易综合风险分值为70.37,虽属较高风险等级,但分值偏低;从参与主体视角分析发现,指标交易中心面临的风险高居首位,指标竞得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次之,指标出让方政府面临的风险最小,其中前期规划评估风险、后续指标数量风险、非理性竞买风险是各参与主体面临风险的主要原因;据此针对指标出让方政府围绕重视前期规划和风险评估提出了制定相关规划和计划,制定指标交易风险评估体系及相应的对策和实施计划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交易中心围绕后续指标数量问题提出了合理控制年度指标交易规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探索交易指标来源渠道等防控措施,针对指标竞得方政府围绕理性购买指标提出了风险评估和资金规划、理性报价等防控措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工作及相关土地指标交易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多主体 补充耕地指标交易 风险评价 防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但承龙 王群 厉伟
本文在界定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由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和耕地生态环境三者组成的整体平衡的基础之上 ,对耕地总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以启东市为例 ,构建了耕地生产力总量动态平衡规划模式。
关键词:
生产力总量动态平衡 数量 质量 生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皓玮 方斌 魏巧巧 瞿颖 王庆日
研究目的:探讨区域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化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以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为依据,以生态超载指数作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在各区域间转移的测度,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市域间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各区域间耕地生态价值补偿量。研究结果:(1)2011年江苏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北高南低,生态超载指数南亏北盈,表现出耕地生态供给和生态消费"空间异位"现象。(2)2011年江苏省整体上向外输出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可获得16.99×108元耕地生态补偿费。(3)省内苏南地区及苏中南通市需分别支付104.83×108和2.88×108元耕地生态补偿费,苏中(除南通市)和苏北地区可分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