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74)
- 2023(14477)
- 2022(12508)
- 2021(11600)
- 2020(9524)
- 2019(21831)
- 2018(21583)
- 2017(41631)
- 2016(22743)
- 2015(25670)
- 2014(25805)
- 2013(25483)
- 2012(23433)
- 2011(21204)
- 2010(21387)
- 2009(19520)
- 2008(18541)
- 2007(16288)
- 2006(14460)
- 2005(12694)
- 学科
- 济(108615)
- 经济(108525)
- 管理(61203)
- 业(56662)
- 企(44982)
- 企业(44982)
- 方法(41632)
- 数学(36280)
- 数学方法(35915)
- 地方(27733)
- 农(27187)
- 中国(25813)
- 学(22784)
- 业经(22178)
- 财(20441)
- 农业(18931)
- 理论(16423)
- 地方经济(16241)
- 环境(15793)
- 制(15784)
- 和(15107)
- 贸(15083)
- 贸易(15074)
- 易(14489)
- 教育(13438)
- 技术(13301)
- 融(13224)
- 金融(13221)
- 银(12798)
- 划(12771)
- 机构
- 学院(324155)
- 大学(322572)
- 济(134403)
- 经济(131491)
- 管理(125608)
- 研究(112819)
- 理学(108813)
- 理学院(107564)
- 管理学(105762)
- 管理学院(105192)
- 中国(81057)
- 科学(70311)
- 京(68265)
- 财(58309)
- 所(57102)
- 农(52222)
- 研究所(52176)
- 中心(49885)
- 业大(48333)
- 江(48309)
- 财经(46820)
- 范(44499)
- 师范(44102)
- 北京(43028)
- 经(42452)
- 院(41125)
- 经济学(40585)
- 农业(40533)
- 州(38837)
- 经济学院(36257)
- 基金
- 项目(222325)
- 科学(174102)
- 研究(165061)
- 基金(158419)
- 家(137579)
- 国家(136404)
- 科学基金(116573)
- 社会(103018)
- 社会科(97480)
- 社会科学(97451)
- 省(89757)
- 基金项目(84381)
- 教育(76071)
- 自然(74570)
- 划(73993)
- 自然科(72724)
- 自然科学(72709)
- 自然科学基金(71358)
- 编号(68403)
- 资助(64965)
- 成果(55295)
- 重点(50275)
- 发(49496)
- 部(48425)
- 课题(47946)
- 创(45943)
- 创新(42814)
- 科研(41700)
- 国家社会(41607)
- 教育部(41396)
- 期刊
- 济(154080)
- 经济(154080)
- 研究(98512)
- 中国(62813)
- 学报(50713)
- 农(47973)
- 科学(46949)
- 管理(45926)
- 财(42334)
- 教育(40442)
- 大学(38144)
- 学学(36002)
- 农业(33298)
- 技术(30095)
- 融(25452)
- 金融(25452)
- 经济研究(24798)
- 业经(24196)
- 财经(22899)
- 经(19655)
- 问题(19576)
- 技术经济(16998)
- 业(16074)
- 图书(15588)
- 理论(15404)
- 科技(15306)
- 资源(15291)
- 现代(14433)
- 版(14046)
- 实践(13842)
共检索到479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良武 黄臻 罗玲玲
增长极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及省域经济增长极体系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具有广泛的重要借鉴价值。基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经济环境视角,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建立相关模型,利用多种分析方法,以黔中经济区为例,我们拟选择并构建一个完整多层次的经济增长极体系。
关键词:
省域经济 增长极 培育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良武 黄臻 罗玲玲
增长极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及省域经济增长极体系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具有广泛的重要借鉴价值。基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经济环境视角,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建立相关模型,利用多种分析方法,以黔中经济区为例,我们拟选择并构建一个完整多层次的经济增长极体系。
关键词:
省域经济 增长极 培育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玲玲
目前,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为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增长极的培育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带22个县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评价,进而综合评价结果与各县域的区位因素甄选出可以作为环京津贫困带经济增长极重点培育的县域,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出促进这些经济增长极培育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环京津贫困带 经济增长极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采取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以港口经济为核心、余慈地区和奉化鄞南组团为两翼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在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时期,宁波经济面临着区域竞争的严峻挑战,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应该继续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和培育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非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贾冀南 杨丽倩
中原经济区作为我国重点发展规划区,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当前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快速发展。而培育增长极是吸引人才集聚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理论的基础上,阐释了增长极带动人才集聚的理论机制,剖析了当前中原经济区人才集聚的现状,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进行计算,甄选出了中原经济区应该优先发展的三级增长极,并从交通一体化、产业增长极和城市增长极三个方面提出了该区域培育增长极进而带动人才集聚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人才集聚 增长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付华
增长极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特区、开发区和新区的发展历程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可以发现,这些区域增长极不仅是我国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在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体制创新形成动力机制,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与产业发展。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应更加注重培育经济增长极,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增长极 区域经济 体制机制创新 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朝明 靳景玉 杨玉明
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并由此导致区域增长极的孕育和形成。区域增长极从全国来看,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已具雏形;从西部来看,则有可能在川渝地区或成都和重庆形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增长极形成的条件最终取决于区域内的投资环境和产业部门的竞争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英 甘增艳
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广东经济工作一大重点。其中,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更是重中之重。广东的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今后的思路应将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纳入全省新产业体系,多圈层推进和"量身定做",优化产业共建及新经济增长极的投资环境。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英 甘增艳
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广东经济工作一大重点。其中,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更是重中之重。广东的区域产业共建和新经济增长极培育存在三个主要的问题,今后的思路应将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纳入全省新产业体系,多圈层推进和"量身定做",优化产业共建及新经济增长极的投资环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阮德信 屈晓华
区域增长极培育是西部大开发的发展路径之一 ,企业家是西部区域增长极培育中的核心行为主体。在西部区域增长极培育中 ,企业家的职能模式选择是外引内合、核心突破、梯度推进。在西部区域增长极培育中 ,宏观和微观层面制度的建立 ,是企业家职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的制度保障。从宏观层面上讲 ,一是构建一个亲市场的经营型政府 ;二是构建企业家政治地位的认知制度 ;三是构建金融制度创新与企业家的自我甄别机制。从微观层面上讲 ,要建立企业家激励制度、约束制度、监督制度.
关键词:
区域增长极 企业家 模式选择 制度保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宋之杰 薄晓营 徐蕾
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目标而言,河北省增长极的选择与培育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河北省在这方面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但也存在诸如增长极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为此,应明确河北省增长极培养的战略目标,增加科技创新力度,注重优秀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晓明 王亮
一、增长极理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践增长极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朗索瓦·佩鲁提出了增长极的理论,盛行于60年代,70年代后期有过短暂沉寂,80年代末又重新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繁荣至今。增长极是在空间上,在某一个点、片或者是面上,通过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实现经济突破性的"极化"增长,并通过"极点"的发散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 ,二是城市增长极 ,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 ,意谓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 ,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经济增长极具有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 (2 0世纪 5 0— 70年代 )—非均衡 (80年代 )—非均衡协调 (90年代 )的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国情和区情 ,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劳动力流动是地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流入地的"乘数效应"与对流出地的"扩散效应"之间存在着效率差异,这种差异是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对劳动力流动与增长极培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合江苏区域差距的现实指出,必须建立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协同机制,以江苏沿海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为抓手,以培育区域增长极为核心,引致劳动力尤其是高级劳动力的流入,以推动江苏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经济增长极 乘数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