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1)
- 2023(17968)
- 2022(15416)
- 2021(14142)
- 2020(11808)
- 2019(26665)
- 2018(26390)
- 2017(50129)
- 2016(27385)
- 2015(30467)
- 2014(30368)
- 2013(30258)
- 2012(28208)
- 2011(25798)
- 2010(25898)
- 2009(23682)
- 2008(22920)
- 2007(20234)
- 2006(18041)
- 2005(16125)
- 学科
- 济(127003)
- 经济(126889)
- 管理(73903)
- 业(70505)
- 企(55239)
- 企业(55239)
- 方法(48681)
- 数学(42152)
- 数学方法(41755)
- 中国(33804)
- 农(33070)
- 地方(32352)
- 学(28149)
- 业经(27067)
- 财(24904)
- 农业(22904)
- 贸(20834)
- 贸易(20821)
- 制(20164)
- 易(20070)
- 环境(19572)
- 地方经济(18064)
- 和(17838)
- 融(17806)
- 金融(17804)
- 银(17770)
- 技术(17769)
- 银行(17694)
- 理论(17551)
- 行(17045)
- 机构
- 大学(395902)
- 学院(394914)
- 济(163407)
- 经济(159961)
- 管理(150791)
- 研究(143627)
- 理学(129995)
- 理学院(128429)
- 管理学(126189)
- 管理学院(125495)
- 中国(105034)
- 科学(91439)
- 京(85513)
- 所(74617)
- 农(74238)
- 财(70425)
- 研究所(68292)
- 业大(63933)
- 中心(63608)
- 江(59368)
- 农业(58292)
- 财经(56257)
- 北京(54163)
- 范(53761)
- 师范(53143)
- 院(51651)
- 经(51122)
- 经济学(49133)
- 州(47670)
- 省(45132)
- 基金
- 项目(270555)
- 科学(211162)
- 基金(194266)
- 研究(192736)
- 家(172155)
- 国家(170704)
- 科学基金(144385)
- 社会(121670)
- 社会科(115242)
- 社会科学(115208)
- 省(107862)
- 基金项目(103399)
- 自然(94640)
- 自然科(92371)
- 自然科学(92344)
- 自然科学基金(90647)
- 划(90540)
- 教育(87540)
- 资助(79498)
- 编号(77355)
- 成果(62076)
- 发(62022)
- 重点(61475)
- 部(58396)
- 创(55824)
- 课题(54439)
- 创新(52202)
- 科研(51572)
- 计划(50467)
- 国家社会(49868)
- 期刊
- 济(186993)
- 经济(186993)
- 研究(118478)
- 中国(79769)
- 学报(69720)
- 农(67728)
- 科学(62382)
- 管理(55391)
- 大学(51335)
- 财(50431)
- 学学(48580)
- 农业(46607)
- 教育(43272)
- 融(34684)
- 金融(34684)
- 技术(33774)
- 业经(30415)
- 经济研究(30241)
- 财经(27496)
- 问题(24138)
- 业(23833)
- 经(23686)
- 技术经济(20411)
- 科技(20350)
- 图书(19930)
- 资源(18923)
- 版(18799)
- 业大(18155)
- 理论(18028)
- 商业(17994)
共检索到593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鲁钊阳
在探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的基础上,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引入空间滞后变量,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中国1992~2012年31个省级单位的截面数据,从全域视角和局域视角分别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和人口素质等变量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在局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变量外,其他变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永秀 王颂吉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与探索从发展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发展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指经济总量数据的增长,包括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第二层次是指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活动效率的改进、经济活动中外部性的减少;第三层次是指政治、经济及社会制度的不断演进与完善,文化理念的不断发展,例如人们观念与行为方式的不断进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强文 任保平
中国改革30年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绩效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每一轮改革都能够带来提高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水平效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贡献明显,规模效率则几乎没有影响。在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绩效的因素中,国有经济比重增加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会产生负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重和科研支出比重增加则会带来正向效应。因此,要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绩效,关键在于提高市场化程度,调整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增加科研支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祥寒
<正>数字经济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新经济的主要引擎,它对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生产方式、驱动力、发展方式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诸如“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核心能力都与之息息相关。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数字经济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全球经济复苏以及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而深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薛贺香
本文首先建立评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并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四个公共因子作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因素;其次选择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变量,并测算河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对全要素生产率和四个公共因子进行回归,具体分析影响河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全要素生产率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书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包含创新驱动、市场主导、结构均衡、绿色环保、资源高效和以人为本6个子系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度体系,对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对进程进行评估。研究发现:从分类情况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先型和良好型省份比重较低,而缓慢型和滞后型省份比重较高;从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对进程优于中部、西部地区;从障碍子系统识别结果看,创新驱动、资源高效和结构均衡3个子系统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子系统。本研究可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新时代 测度体系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阎坤 于树一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美国、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方面因素,总结了市场经济国家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共同经验,以期对我国"又好又快"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所裨益。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因素分析 各国经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申广斯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章分别从思想观念制约,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经济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四个方面分析其制约因素。然后从改变思想观念,倡导科学发展观;协调投资、分配和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以体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克服这些因素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刚 陈阿凤
文章将单一指标法与综合指标法相结合,在运用单一指标法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TFP及其贡献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构建出一套含有TFP和TFP贡献率指标的用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和ESDA方法的运用对全国各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关联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均衡态势十分突出,其空间关联模式呈现出三种类型(high-high型、low-high型和low-low型)特征,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空间格局中的"高地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面板数据模型 空间关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郭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高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制约性因素往往可以归因于政策环境。因此,政策环境是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然而,改革政策环境不存在一步到位的方案,必须深入政策环境内部分析,充分考虑既得利益者的抵制与人民群众的支持。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政策环境 要素价格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焦帅涛 孙秋碧
为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行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基于2013—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应用、数字化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四维视角构建我国省际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我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空间SAR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2013—2018年间呈现出上升趋势;(2)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排序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3)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4)城镇化、人力资本、政府行为、经济增长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均会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正面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测度方法,为研究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关皓明 翟明伟 刘大平 王士君
基于转变目标、转变动力、转变约束、转变成果依次递进的逻辑构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的指标体系。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转变过程的相似性,将全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5级,并分别对2000—2011年5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和提高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5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趋势总体向好,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高低,其中发展阶段较高的一级和二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呈现分化的趋势,发展阶段较低的三级、四级和五级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质量呈现均衡化的趋势。各级区域在转变成果方面的差距都相对较小,差距主要体现在转变动力和转变约束方面,其中区域随着级别的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差异性表现出由主要体现在转变约束方面向主要体现在转变动力方面转变的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丽 宫秀芬
依据辽宁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基本判断,"十二五"期间既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期和最佳追赶期,也是辽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为后工业化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整体系统性、要素交互性、运作长期性和政府主导性,因此从经济结构的系统角度分析,辽宁发展方式转变应在主体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空间结构、分配结构和制度要素等方面同时进行。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结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升银 王学义
文章基于经济增长稳定、创新驱动发展、市场机制完善、经济结构优化、绿色发展、资源高效配置、人民生活美好七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GIS技术、空间杜宾模型(SDM)评估分析2007—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7—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逐年升高,各省份增速明显且增长轨迹相似,但发展不平衡,省域之间差异较大。(2)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空间分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四级阶梯发展格局。(3)经济发展、科教水平、公路密度、“四大板块”发展战略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空演化的直接驱动力,存在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4)对外经济水平、投资水平、市场化程度、人口密度对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有限,其中人口密度具有阻碍作用,政府规制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