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13)
2023(18818)
2022(15900)
2021(15160)
2020(12152)
2019(27996)
2018(27796)
2017(52114)
2016(29060)
2015(32591)
2014(32766)
2013(31030)
2012(28383)
2011(25425)
2010(25401)
2009(22561)
2008(21588)
2007(18617)
2006(16110)
2005(13734)
作者
(79114)
(65762)
(65169)
(62302)
(41659)
(31553)
(29884)
(26021)
(25274)
(23209)
(22469)
(21998)
(20649)
(20555)
(20438)
(20090)
(19776)
(19509)
(18845)
(18644)
(16241)
(16162)
(15834)
(15100)
(14692)
(14603)
(14513)
(14432)
(13139)
(13108)
学科
(105399)
经济(105273)
管理(77487)
(70146)
(57746)
企业(57746)
方法(47544)
数学(41365)
数学方法(40754)
中国(32141)
(30836)
(26672)
地方(25219)
(25130)
教育(24784)
业经(24501)
理论(21726)
农业(20661)
(19797)
技术(17354)
环境(17228)
(17007)
贸易(16997)
(16938)
(16447)
(16412)
财务(16330)
财务管理(16292)
(15401)
企业财务(15397)
机构
大学(389344)
学院(387694)
管理(149010)
(142873)
经济(139370)
研究(130003)
理学(129843)
理学院(128314)
管理学(125782)
管理学院(125057)
中国(91162)
(83054)
科学(82088)
(65356)
(63617)
(61657)
(60513)
师范(59975)
中心(59514)
研究所(58547)
业大(58230)
(57777)
财经(52831)
北京(52030)
师范大学(48862)
(48496)
(48221)
农业(48004)
(46584)
技术(46061)
基金
项目(274988)
科学(216913)
研究(206841)
基金(195301)
(169954)
国家(168402)
科学基金(144358)
社会(127570)
社会科(120464)
社会科学(120432)
(110637)
基金项目(103336)
教育(100790)
(93409)
自然(92691)
自然科(90466)
自然科学(90441)
自然科学基金(88740)
编号(86880)
资助(78820)
成果(71580)
重点(62888)
课题(62201)
(61034)
(59664)
(57320)
创新(53269)
项目编号(52930)
教育部(52704)
科研(52011)
期刊
(151909)
经济(151909)
研究(115614)
中国(80223)
教育(72738)
学报(61971)
(56088)
科学(55780)
管理(52377)
(49171)
大学(48134)
学学(44009)
农业(39110)
技术(38403)
(28501)
金融(28501)
业经(26977)
财经(24530)
经济研究(23591)
(21001)
图书(20830)
职业(19747)
问题(19459)
(19187)
(18681)
科技(18386)
资源(17178)
理论(17078)
(16869)
(16584)
共检索到560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吉先  
终身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根本保障。文章基于共同体理论,从架构层面提出通过打造实体组织共同体、网络平台与资源共同体以及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共同体等三大核心支撑,构建开放、灵活、协同、融合的省域终身教育治理体系,并通过建立政策法规保障机制、融合联动机制和督导评价机制等实现治理体系内部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运行。同时,结合浙江省等长三角地区建设泛在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总目标,系统阐述了省域终身教育实体网络、线上共同体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支撑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旻   王慧泽   陈晓煜  
自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理论产生以来,国际终身教育的关注点逐渐从“生存”转向“发展”,从“福利社会”转向“和谐社会”,从“公共利益”转向“共同利益”,构建社会终身教育体系旨在实现“利益共同体”,推动个体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及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终身教育的利益共同体由正规、非正规以及非正式教育组成,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构形态;利益共同体的结构化行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方式,是共同体成员共同努力促使共同体要素不断完备、共同体结构趋向合理的动态过程,是共同体成员基于终身教育价值和共同价值认同前提下,围绕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展开的协同行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军   刘登辉   陈学琴  
近年来,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及中国千年绝对贫困的消除,全球减贫事业进入新阶段。但世纪疫情、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全球减贫治理陷入多重困境。具体表现在:动力维度上,全球发展受阻导致减贫动力不足和赤字增长;制度维度上,新矛盾新挑战凸显边际效益递减下的“贫穷陷阱”和减贫机制失灵;空间维度上,社会动荡和信任赤字交织加剧全球减贫治理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新型治理观,为全球减贫实践提供了更具时代性与世界性的思想支撑和实践蓝图。据此,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全球减贫脱贫合作,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凝聚减贫合力,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以革新减贫机制,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平台以打造减贫责任共同体,从而推动全球减贫治理走出困境并向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东  王丽婷  
终身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与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我国,终身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得到政府、学校、社会和学习者的广泛认同。回顾广东终身教育发展历程,分析广东终身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广东省终身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岭  
职业教育具有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适切性,为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重要教育场所,使得人的终身学习成为可能,是沟通人才成长通道的重要桥梁,同时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也是现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但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存在现实困境,缺乏制度机制设计,职前与职后教育尚未实现一体化发展,难以吸纳整合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忽视学习者关键能力培养等。针对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困境,要以学分制为纽带,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衔接,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开放、融合、融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体系,推进职前教育、职后教育的衔接与一体化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有效沟通机制;重视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塑造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成长的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莉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本文针对"城区终身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动因、结构样态及运行机制等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健全推进"城区终身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中  
我国一些城市创新举措,以培育终身教育共同体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扩大教育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终身教育共同体的优势在于:通过政府主导和社区治理,凝聚广泛共识,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激发社会积极履行教育责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以及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分析终身教育共同体的模式和特征,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将有助于破解实践瓶颈、推动经验的提炼与分享。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王星星  
中国大陆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已经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的理念已初步形成并日益深入人心,各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实践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促使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但现阶段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实践中,在机构和法律建设、发展均衡度和研究方面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对终身教育资源的统筹力度、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成立中国特色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专门研究机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冠群  李波  
全民终身教育的需求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国家、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法规、文件对社区教育进行规划与推动,社区教育在我国得到推动和发展。长春市通过强化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完善社区教育内涵、构建信息化支撑等路径加强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人人会学"的社区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晓玲  张庆荣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活动。当前,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在理论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在实践层面仍相对滞后、实效性欠缺。其未来发展应着眼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联结,解决教师教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建构具有校本特色、个性化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构建分级分层、多元立体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是一种有益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赖力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终身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大重要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终身教育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具有良好的联动逻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终身教育综合育人深刻内涵;终身教育的全民性、终身化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性和全覆盖。终身教育法的制定应当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高度,以教育法法典化为契机,以地方性终身教育条例为基础,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终身教育法应采用总则加分则的体例结构,在重点条文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持续推进终身教育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娜  赵金科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在中国传统生态哲学与自然智慧的思想精华与文化根脉基础上,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理论支撑与理念基因,着眼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与人类面临的共同生态危机等现实逻辑,所提出的更为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与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人与自然关系处理新范式。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准则主要表现在尊重自然——秉承尊崇自然的理念前提,顺应自然——深耕因地制宜的自然准则,保护自然——演绎和谐共生的生态实践等方面。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对以往生态思想的理论延伸与思想升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选择与科学实践,是为解决全球生态难题、谋求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可以从夯实经济基础、加强制度支撑与厚植思想根基三方面探讨践行路径与架构举措,进而为解决全球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维系全球生态安全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艳莉  徐新民  
通过CiteSpace与Vosviewer对20年来国内终身教育体系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呈现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的演变路径、文献来源分布、高被引文献、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研究热点以及未来展望。研究发现,终身教育体系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00—2009年)、发展阶段(2010—2013年)、推进阶段(2013年至今)。相关文章主要见于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的期刊;高被引文献主要涉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研究主题;研究者之间、机构之间合作松散,但已形成了较活跃的研究人员与机构;终身教育体系研究热点主要涉及终身教育发展研究、学习型社会与学习型城市、学分银行与终身教育立法等主题。未来,终身教育体系研究应该更加关注内涵与建构路径、终身教育立法等主题;加强跨机构、跨领域、跨国界的学术科研合作;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取向。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夏文斌  
进入全球化时代,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全球问题应运而生。如何应对和处理全球问题,需要我们在总结全球治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导向的新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平等、包容、有效的全球治理实践,引领和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保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柯乐乐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一直以来德育评价存在的评价分数化、单一化等问题也是社会各界争论的话题。在政策导向如此明确的当前,德育评价的实施为何还如此步履维艰?由任少波编写,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德育体系新认知——共同体的实践》一书,对高校德育共同体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本质的区别就在于除了都是学习共同体外,中国大学更是一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共同体,通过德育共同体的视角为当前德育评价范式的再造提供思路,这对于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