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05)
2023(16178)
2022(13909)
2021(12454)
2020(10427)
2019(23854)
2018(23341)
2017(44038)
2016(24709)
2015(27698)
2014(27883)
2013(27436)
2012(25687)
2011(23378)
2010(23295)
2009(21308)
2008(21183)
2007(19266)
2006(16853)
2005(15024)
作者
(74984)
(62885)
(62595)
(59442)
(39612)
(30503)
(28418)
(24505)
(23732)
(22508)
(21380)
(21278)
(20361)
(19648)
(19639)
(19607)
(19328)
(18588)
(18248)
(18124)
(15933)
(15513)
(15227)
(14299)
(14188)
(14167)
(13931)
(13903)
(12711)
(12662)
学科
(99111)
经济(98982)
管理(73581)
(66134)
(52866)
企业(52866)
方法(40839)
数学(35788)
数学方法(35435)
(29383)
(28188)
地方(25768)
中国(25194)
(22976)
(22578)
业经(22221)
环境(19947)
农业(19801)
(18494)
贸易(18487)
(17880)
(17092)
财务(17054)
财务管理(17000)
企业财务(16016)
(15591)
(15573)
银行(15523)
(15139)
金融(15134)
机构
学院(354448)
大学(352889)
(139440)
经济(136242)
管理(129759)
研究(121671)
理学(111493)
理学院(110068)
管理学(108115)
管理学院(107445)
中国(90831)
科学(79074)
(74556)
(70308)
(66360)
(63765)
(59289)
业大(58828)
研究所(57981)
中心(56738)
农业(55580)
财经(51943)
(46974)
(46773)
师范(46343)
北京(45676)
(44613)
(43859)
(43042)
经济学(42633)
基金
项目(240027)
科学(186367)
基金(171283)
研究(170523)
(151999)
国家(150676)
科学基金(126985)
社会(106818)
社会科(100998)
社会科学(100965)
(98201)
基金项目(91892)
自然(83602)
自然科(81531)
自然科学(81501)
(81500)
自然科学基金(80032)
教育(78241)
编号(68837)
资助(68522)
成果(55511)
重点(55249)
(52904)
(51802)
(50015)
课题(48835)
创新(46966)
科研(46688)
计划(45813)
(45064)
期刊
(156562)
经济(156562)
研究(99747)
中国(73301)
学报(64509)
(63064)
科学(55609)
(54094)
大学(47117)
管理(45012)
学学(44556)
农业(42000)
教育(37513)
(31271)
金融(31271)
技术(29837)
业经(26570)
财经(25434)
经济研究(24135)
(22637)
(21810)
问题(21017)
(19572)
资源(17909)
科技(17218)
技术经济(16746)
图书(16518)
业大(16444)
(16224)
商业(15915)
共检索到527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丹青  黄炜  曹植  
论文基于1990—2015年浙江省碳排放时间序列数据,采用STIRPAT模型,探讨驱动浙江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明确碳排放控制的主要领域。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口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城镇化率对碳排放量增加有负向驱动作用。人均GDP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量增长的贡献最大,但2000年后人口规模的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经济规模扩大成为碳排放量的主要增长因素。能源强度和城镇化率对碳排放量减少的贡献最大,能源结构的贡献率较低。基于此,提出了提升经济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魏巍  李翔  董洁霜  
利用2001-2015年浙江省物流产业能耗量面板数据,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进行测算与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LMDI分解技术,构建浙江物流产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模型,定量分析研究期内碳排放因子效应、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效率效应、运输方式效应、物流产出效应、经济发展效应、人口规模效应等因素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效应是浙江省物流产业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运输方式与能源结构效应也表现出一定的拉动作用,但相对经济规模效应较弱;而物流产出、能源强度效应对浙江省物流产业的碳排放变化却呈现出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低碳物流的相关发展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玲  汪东  
采用IPCC推荐的碳排放计算公式,测算了2000年到2011年浙江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析了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动态特征,并利用LMDI分析其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期间,浙江省人均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不断上升,碳排放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浙江省碳排放处于碳排放强度倒U型曲线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倒U型曲线高峰阶段的过渡期。经济发展对人均碳排放量增长起到拉动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能源结构、碳排放系数变化起到抑制作用。产业结构、能耗强度和单位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变化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产生正向驱动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严志翰  任丽燕  刘永强  宋俊星  
利用2005~2010年浙江省各县市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和能耗数据,测算了各县市区的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了县域尺度下相邻县市区碳排放指标的空间关联性,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描述了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浙江省的碳排放总量从30 486万t增加到49 559万t。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也均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差异显著。(2)各县市区碳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地均碳排放量均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浙北浙东呈高高集聚,浙西南呈低低集聚。(3)人口和投资是影响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因素,且存在空间异质性。投资对浙西南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增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张锋  徐丽华  马淇蔚  施益军  陆张维  吴亚琪  
都市区建设促进城镇协同发展,对碳排放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都市区建设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助于探索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浙江省各县市区2010—2018年间土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测算碳排放量;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探讨四大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杭州都市区是浙江省最大的碳排放都市区,其次是宁波、温州和金义都市区。(2)碳排放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不同都市区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都市区建设有助于各城镇的协同作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进而降低碳排放。(4)都市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和驱动机制受到都市区发展阶段和特色影响,形成不同的空间特征。(5)都市区低碳建设任务和方案是由其独特的碳排放驱动机制和时空演变特征决定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建豹  黄贤金  吴常艳  周艳  徐国良  
利用空间变差函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综合考虑碳排放的各影响因素,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了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和宁夏等地。2各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同一因素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省域存在明显差异。3影响中国省域人均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是碳排放强度、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后,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叶晓佳  孙敬水  董立锋  
本文基于三大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量数据,较全面地测算了1995—2008年浙江省碳排放量,建立了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为能源强度、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等四大类效应,并采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测算了各类效应对碳排放量的贡献值、变化趋势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8年,浙江省碳排放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对碳排放的正向驱动效应远超过能源强度和结构调整产生的负向驱动效应。本文同时测算出浙江已跨越了碳排放强度的高峰阶段,但仍处于碳排放强度高峰迈向人均碳排放量高峰的阶段。为缩短不同碳排放高峰的跨越时间,降低高峰峰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杨  汪聪聪  高超  丁镭  
基于STIRPAT扩展模型与2003-2017年浙江省湾区经济带面板数据,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布特征并应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实证考察城市化视角下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1)浙江省湾区经济带各地市碳排放规模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增速放缓,碳排放量差异明显,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间上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加大的趋势;(2)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是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其他依次为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和城市化;(3)各影响因素呈现较强的时空异质性,不同时间、地区各驱动要素的波动方向和强度并不相同。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各地区碳排放驱动因素影响情况,为实现区域差异化碳减排策略提供指导。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元明  周少甫  
分析碳排放情况,本文发现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密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碳排放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群集效应。基于LMDI方法分解,发现人均产出起拉动作用,而能源效率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则主要是抑制作用。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发现人均总产出水平、单位产出的化石能源消耗量、煤炭消费占比均对碳排放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建议:大力发展便捷的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减轻交通对大城市碳排放的压力;通过改变能源结构,通过电力能源生产外迁等方式降低排放密度超高的地区碳排放压力、开发清洁能源,降低二氧化碳高排放能源消费占比;对高能耗产业逐步实施"产能总量控制——限制出口——进口替代"路径的产业优化措施,逐步减轻"输入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帆  倪娟  
为了研究企业应采取的碳减排策略,文章先以碳排放、碳减排、生态文明建设为准则层构建碳排放评价体系,用以测算企业碳排放指数值,再利用浙江企业调研数据深入挖掘企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减排投资规模、碳减排投资类别、碳排放管理机构均与碳排放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可见增加碳减排投资与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是企业迅速降低碳排放量的较优方案。而对于政府来说,增大碳排放管制强度的确能够起到减少碳排放的作用。结论为政府测量企业碳减排情况与制定碳减排策略提供了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楠  庄贵阳  
评估和预测有代表性城市的碳排放情况,对总结低碳发展规律、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浙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示范区之一,其设区市类型各异,又分为低碳试点城市和非试点城市,评估分析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情况,可以为浙江及其他省市的低碳发展提供指导。为此,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全新开发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各设区市的低碳发展成效进行定量评估;在此基础上选择碳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建筑、交通、消费四个分领域进行碳排放收敛分析,预测碳排放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2015年浙江省各设区市的低碳水平相对2010年有了整体提升,不同类型城市低碳发展差距逐渐缩小;(2)低碳试点城市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自身低碳水平提升的速度开始变慢,而非试点城市的低碳发展速度较快;(3)各设区市在工业、建筑、交通、消费领域的碳排放不存在绝对β收敛,试点城市存在俱乐部收敛和条件β收敛。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发挥浙江低碳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体系,挖掘绿色新动能,对接国家、省级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各城市发展定位、打造绿色、低碳、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华友  苏阳  沈美丽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献研究表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具有密切的关系。论文以金华市为例,基于1995-2008年碳排放数据,首先分析了金华市不同产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并对金华市未来的碳排放趋势进行了预测;其次论文通过计量方法研究了金华市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明确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部门;最后论文提出金华市碳排放的三级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出了金华市产业转型的方向,为金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服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培培  沈威  
本文以全国电子商务发展较早、较成熟的浙江省54个县及县级城市为例,以阿里研究院提供的浙江省54个县及县级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和统计数据为数据基础,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浙江省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解释。结果表明:从影响因素看,影响电子商务和网商发展的因素较为一致,而影响网购发展的因素区别于前两者。从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类型来看,可将影响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发展因素、外部驱动因素、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敬水  李志坚  陈稚蕊  
本文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国际贸易分工等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扩展,利用1990~2008年浙江省的统计数据,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能源强度、人口规模、单位能耗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结构对碳排放总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均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能源强度的影响较大,人口规模和单位能耗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小,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小,而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国际贸易分工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人均实际GDP持续增长是碳排放增长的最大正向驱动因素,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寒   柳飞扬   张梦   顾蕾   周国模  
【目的】探讨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以期制定种植业固碳减排方案,促进浙江省种植业低碳绿色转型。【方法】基于浙江省种植业的能源投入数据,使用碳排放系数法评估2006—2021年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结合对数平均权重迪氏指数模型(LMDI)对种植业碳排放变化进行驱动因素分析,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40年的种植业碳排放量。【结果】(1)2006—2021年,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年际变化率为-1.80%,累计碳排放总量为1.29亿t;2006—2012年,碳排放量缓慢上升,2012年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94%。(2)浙江省种植业的碳排放量呈现中部高南北两侧低的分布格局,中部地区的杭州、金华与台州是浙江省的主要碳排放地区,碳排放量占全省的39.86%。(3)种植业生产效率提高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碳减排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口数量增加及农业生产结构上升是引起碳排放量增加的驱动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引起的碳排放变化量占比为41.58%。(4)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2—2040年浙江省种植业碳排放量呈持续下降趋势,2040年的碳排放量下降至2021年的37.20%,其中杭州、嘉兴、绍兴及金华下降幅度最大。【结论】浙江省种植业已实现碳达峰。为保证未来碳排放持续下降,应重点关注农业生产技术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过程中合理施用化肥,提高种植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现代化,加速实现碳中和目标。图4表2参3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