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32)
2023(17283)
2022(14733)
2021(13361)
2020(11330)
2019(25269)
2018(24855)
2017(48040)
2016(26472)
2015(28983)
2014(28685)
2013(28797)
2012(26361)
2011(23552)
2010(23249)
2009(21335)
2008(20997)
2007(18459)
2006(16365)
2005(14204)
作者
(79136)
(65823)
(65556)
(62030)
(41748)
(31646)
(29465)
(25924)
(24969)
(23296)
(22513)
(22361)
(20915)
(20833)
(20244)
(20049)
(20023)
(19702)
(18945)
(18875)
(16820)
(15973)
(15860)
(15052)
(14844)
(14730)
(14533)
(14363)
(13144)
(13111)
学科
(112366)
经济(112245)
(94987)
管理(86239)
(83302)
企业(83302)
方法(50620)
数学(40406)
数学方法(40033)
(34698)
业经(32941)
(30776)
中国(25467)
农业(24810)
地方(24639)
(22921)
(22254)
财务(22195)
财务管理(22175)
企业财务(21011)
技术(20614)
环境(20329)
(20203)
理论(19551)
(19076)
贸易(19069)
(18842)
(18493)
(18488)
(15710)
机构
学院(380759)
大学(375967)
管理(153340)
(149996)
经济(146943)
理学(133244)
理学院(131763)
管理学(129619)
管理学院(128947)
研究(124947)
中国(92645)
科学(82319)
(79643)
(73426)
(65930)
(63839)
业大(63589)
研究所(58743)
农业(58148)
(56655)
中心(56449)
财经(53778)
北京(49260)
(48961)
(48290)
师范(47718)
(45323)
(45300)
经济学(43852)
经济管理(40928)
基金
项目(266193)
科学(209069)
基金(193051)
研究(188622)
(170644)
国家(169169)
科学基金(145136)
社会(119366)
社会科(113144)
社会科学(113111)
(107305)
基金项目(103884)
自然(96981)
自然科(94700)
自然科学(94671)
自然科学基金(92978)
(88750)
教育(84517)
资助(78599)
编号(75517)
重点(59727)
(58141)
成果(57882)
(57030)
(56848)
创新(52770)
课题(51433)
科研(51406)
(51122)
计划(49926)
期刊
(164511)
经济(164511)
研究(103132)
(67075)
中国(66283)
学报(65653)
科学(59734)
管理(56690)
(50457)
大学(48469)
农业(46517)
学学(46398)
教育(33939)
技术(31808)
业经(30561)
(28381)
金融(28381)
(25923)
财经(25482)
经济研究(24827)
(21828)
问题(21735)
技术经济(19939)
科技(19925)
资源(18713)
(18693)
商业(17903)
现代(17709)
业大(17420)
理论(16636)
共检索到541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景波  安伯超  马国超  吕学强  
气候环境变化与旅游业碳排放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利用山东省2007—2016年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旅游消费剥离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和GMM动态回归模型,测算省内17个地市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并从动态视角分析接待强度、经济产出、行业结构和能耗权重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旅游消费剥离系数中的交通仓储和通讯系数与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系数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同种剥离系数在不同地市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2)全省及各地市旅游业碳排放总量逐年上升,但碳排放强度却不断下降;(3)影响因素中交通邮政比例、购物比例和能耗权重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接待强度、经济产出和住宿餐饮比例有较小的提升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权礼  陈玲玲  
区域旅游产业碳排放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对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采用"自下而上"法估算了2001—2015年江苏省旅游业及主要部门的能源消费与CO_2排放量的序时性变化,并利用LMDI分解法对CO_2变化的驱动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旅游业能源消费量自289.54×108 MJ提升至710.11×108 MJ,CO_2排放量自211.86×104 t增加为448.68×104 t。(2)旅游交通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量最高,旅游住宿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而旅游活动的能源消费和CO_2排放持续快速走高。(3)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所引起的CO_2排放变动总量为87.74×104 t。其中,消费水平和游客规模是主要促进因素,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则是抑制因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欢  章锦河  杨嫚  康璟瑶  孙晋坤  
碳排放是区域旅游业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了江苏省2001~2013年旅游业的碳排放,研究了碳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江苏省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研究表明:(1)旅游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但年均增长率低于旅游经济增长率。旅游业碳排放总量从2001年的188.5747×10~4 t增加到2013年的478.0887×10~4 t,增幅为153.53%,年均增长率为8.06%,低于同期旅游经济年均增长率9.74%。(2)旅游交通碳排放是区域旅游业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2001~2013年,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占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琦  李金叶  何昭丽  
通过"自下而上"法,建立旅游业碳排放的测算模型,对新疆旅游业CO2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了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发展情况的脱钩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4年新疆旅游产业CO2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8—2009年出现较大波动,与新疆当时社会突发事件导致旅游经济受到影响相关,2013—2014年出现较小波动。新疆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经济以弱脱钩关系为主,占比达到50%。在此基础上提出应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推进、加大低碳技术研究与利用、引导游客践行低碳旅游等方式,逐步实现新疆旅游业低碳绿色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华云  许春晓  董雪旺  
文章基于2000—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中国各省区的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选用基于泰尔指数的差异测度与分解方法对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最后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性的外部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佳  薛景洁  
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消耗过快、空气污染严重。至此,旅游业的碳排放量问题已引起研究热潮,特别是关于旅游交通碳排放量的研究。文章以河南省旅游作为研究对象,从交通运输方式角度出发测算出了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利用kaya等式的扩展建立LMDI分解模型,研究了游客人数、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单位GDP交通周转量、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能源结构六大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承财  钟林生  成升魁  
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分析旅游业碳排放有助于推动旅游地的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的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本文概述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历程,分析和评述了旅游业碳排放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区域旅游和旅游业各部门的碳排放测度、旅游碳足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应对旅游业碳排放影响的对策等5个方面,综述旅游业碳排放主要的研究内容。最后对中国旅游业碳排放研究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和平  乔学忠  张瑾  李亚丽  曾永明  
以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旅游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以14.91%的年均增长率从2006年的6 164.6×104t增长到2015年的20 739.5×104t,同时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开始减弱;②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类型分布不均衡,以中碳、较高碳排放类型为主,在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上,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内差异都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根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对区域内差异的依赖程度呈下降态势;④在各影响因素中,旅游业经济规模、人数规模、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负向阻碍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玲玲  
从多尺度视角把握中国旅游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中国旅游产业响应“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全域、区域、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下而上”法、泰尔指数法和ESDA分析法,测度旅游碳排放及强度,并剖析旅游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我国旅游碳排放量由3 714.06万吨增加至19 396.00万吨,东部地区增量最大;旅游碳排放强度由0.47吨/万元降至0.09吨/万元,中部地区降幅最大。高碳排放类型的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和宁夏的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关系亟须改善。(2)中国旅游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以区域内部差异为主,但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2000—2013年,全局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地区HH集聚和多数省份的LL集聚,2014年起局部空间集聚,以从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扩散性LL聚集为特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玲玲  
从多尺度视角把握中国旅游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对中国旅游产业响应“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全域、区域、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下而上”法、泰尔指数法和ESDA分析法,测度旅游碳排放及强度,并剖析旅游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我国旅游碳排放量由3 714.06万吨增加至19 396.00万吨,东部地区增量最大;旅游碳排放强度由0.47吨/万元降至0.09吨/万元,中部地区降幅最大。高碳排放类型的北京、上海、广东、海南和宁夏的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关系亟须改善。(2)中国旅游碳排放强度在空间上有显著差异,以区域内部差异为主,但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2000—2013年,全局空间上表现为西部地区HH集聚和多数省份的LL集聚,2014年起局部空间集聚,以从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扩散性LL聚集为特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徐爱平  
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旅游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在利用"自下而上"法对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量估算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重力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黄河流域10年间的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时空演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研究区域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以11.3%的增长率上升;2)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为进步型;3)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2007—2008年间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特征,在2011—2012年间呈现出中间高东西低的格局,2015—2016年除山东处于上升状态外,其他省份均呈现负增长;4)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总体上先偏东北再向东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黄河流域的中东部地区,呈现先扩散后趋于集聚态势;5)旅游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各省区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弱。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徐爱平  
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旅游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在利用"自下而上"法对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量估算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重力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黄河流域10年间的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时空演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研究区域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以11.3%的增长率上升;2)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为进步型;3)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2007—2008年间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特征,在2011—2012年间呈现出中间高东西低的格局,2015—2016年除山东处于上升状态外,其他省份均呈现负增长;4)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总体上先偏东北再向东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黄河流域的中东部地区,呈现先扩散后趋于集聚态势;5)旅游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各省区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朋飞  王梦君  陶春艳  田子业  
文章将长江经济带作为研究区域,首先借助自下而上法测度其在2006—2021年的旅游业碳排放,然后运用拓展的STIRPAT模型分析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并剖析外生变量的交互作用,最后基于旅游业碳排放预测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对该区域旅游业碳达峰时间及峰值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呈增长态势,上海位居第一梯队,其他省市形成第二梯队,2019—2021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呈先跌落后增长的态势,三个区域旅游业碳排放占比的最终排序为长三角、长江上游、长江中游。(2)所有因素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均具有一定影响,但系数值有所不同;同时,五大因素在长三角、长江中游、长江上游三个区域呈现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另外,城镇化与五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也对区域旅游业碳排放产生影响。(3)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在设置的5种发展情景下均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化过程,但5种发展情景下碳达峰时间与峰值具有一定差异,其中,绿色发展情景下的结果最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