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5)
2023(11518)
2022(10324)
2021(9734)
2020(8116)
2019(18679)
2018(18492)
2017(35641)
2016(19385)
2015(21573)
2014(21726)
2013(21477)
2012(19726)
2011(17491)
2010(17139)
2009(15540)
2008(14881)
2007(12723)
2006(10929)
2005(9313)
作者
(54883)
(45483)
(45129)
(42961)
(28881)
(21838)
(20509)
(18015)
(17305)
(16067)
(15781)
(15210)
(14145)
(14143)
(14038)
(13719)
(13672)
(13436)
(12860)
(12814)
(11322)
(10868)
(10862)
(10339)
(10178)
(10043)
(9988)
(9902)
(9110)
(8969)
学科
(78828)
经济(78744)
管理(51763)
(50894)
(40389)
企业(40389)
方法(36858)
数学(31418)
数学方法(31041)
(23921)
地方(21879)
中国(19568)
业经(17884)
(17234)
农业(17133)
(16905)
理论(13390)
(13388)
环境(12685)
(12275)
贸易(12270)
(11822)
地方经济(11502)
技术(11481)
(11433)
教育(11418)
(10460)
(10233)
财务(10168)
财务管理(10152)
机构
大学(267802)
学院(267334)
管理(109308)
(101464)
经济(99089)
理学(95902)
理学院(94803)
管理学(93116)
管理学院(92643)
研究(87322)
中国(62395)
科学(56973)
(56258)
(43868)
(43118)
(43068)
业大(41757)
中心(40025)
研究所(39822)
(38356)
(38117)
师范(37828)
财经(35978)
北京(34922)
农业(33543)
(32722)
(32114)
(31656)
师范大学(30676)
经济学(29218)
基金
项目(193808)
科学(152594)
研究(142835)
基金(139460)
(120843)
国家(119793)
科学基金(103268)
社会(89201)
社会科(84354)
社会科学(84331)
(78377)
基金项目(75263)
自然(67357)
自然科(65724)
自然科学(65711)
教育(65116)
自然科学基金(64473)
(64437)
编号(59415)
资助(56532)
成果(47370)
重点(43230)
(42068)
(41897)
课题(40452)
(40047)
创新(37261)
科研(36713)
项目编号(35978)
教育部(35746)
期刊
(108716)
经济(108716)
研究(75116)
中国(47859)
学报(42977)
科学(40266)
(39582)
管理(37664)
教育(32498)
大学(32474)
学学(30466)
(30129)
农业(27987)
技术(23002)
业经(19197)
(18871)
金融(18871)
经济研究(16119)
财经(16034)
图书(15774)
问题(14257)
科技(14022)
资源(13777)
(13753)
(13547)
理论(13166)
(12740)
技术经济(12723)
实践(12391)
(12391)
共检索到3751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益民   敬瑗  
[目的 /意义]文化贫困是一种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低水平文化状态。中国人口全部脱离绝对贫困后,文化贫困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根源。通过精准测量省域多维动态的文化贫困状况,能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精神富裕。[方法 /过程]本研究结合基于A-F法的多维文化贫困测度和综合文化贫困指数两种算法,构建包含公共文化资源、文教事业投入、居民文化行为等3个维度、7项指标、17个变量的测度体系,对我国31个省域2016—2021年的文化贫困深度、广度和整体文化贫困状态进行多维和动态的测量分析。[结果 /结论 ]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教育投入不足是导致文化贫困的主要因素,文化资源决定着地区性的文化发展水平,文化贫困的持续性较为严重,区域间的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尚卫平  姚智谋  
贫困应该表现为福利的缺乏,而不仅仅表现为收入或消费的不足。福利是一个多维概念。将贫困视为多维概念,要求在其程度的测度上对每个选中的福利变量均确定其阈值,即贫困表现为一个人有某个福利特征值小于相应的阈值。据此,文章讨论总结了多维贫困程度测度指标的性质,论证了该指标的可分解性,指出了该指标优于人文发展指数等指标的特点。最后,给出了该指标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并利用该形式进行了国家间贫困程度的比较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蒋赟  
在主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年度中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维度 10项指标,测算了各省不同时期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考察省份间人均收入高低与多维贫困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部的河南收入贫困最严重,其次为西部的贵州和广西,东部的江苏和东北部的黑龙江最小。然而,从多维贫困减小程度来看,减小幅度最大的为中部的湖北,而并非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小的为辽宁,也并非河南、贵州或广西;到 2009年,湖南省多维贫困指数值最小,黑龙江和辽宁最高。因此,多维贫困与地区经济或家户收入之间呈弱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甘晓成  蔡瑶瑶  肖鸿波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多维相对贫困的相关数据,采用AF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扶贫减贫效果显著,2019年重度多维相对贫困省份已经消除,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维度的减贫效果最为明显,社会发展维度次之,而生态环境维度在减贫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基尼系数跨度较大并且下降明显,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的总体发展态势与三大地区的发展态势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总体来看,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绝对差距也在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帆  庄天慧  龚荣发  曾维忠  
文章从可持续生计视角,利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五大生计资本维度,构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并对青海藏区不同县域的多维贫困状况展开跨时区测度与比较。研究发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青海藏区农牧业、教育事业、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群众收入得到较大提高,藏区扶贫开发取得了较大成效。随着时间推移,青海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在波动中不断减轻,多维贫困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但从空间演变来看,青海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的差异性正逐渐扩大,出现了多维贫困减缓过程中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洪革  袁琳  马广波  许雯静  
基于2013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A-F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从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3个维度共8个指标对重点国有林区的多维贫困进行测量,并对指标和地区进行分解。测量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有35.7%的职工住户家庭存在至少3个指标的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卫生设施、饮用水和生活燃料3个指标对重点国有林区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四大国有森工林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多维贫困,其中内蒙古森工林区的多维贫困状况最为严重。研究认为,应从多个维度改善重点国有林区的贫困状况,加大对教育、健康、卫生设施、住房等多方面的扶贫力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扬扬  Sabina Alkire  詹鹏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调查数据(CFPS),依据全球MPI标准,测算并分析了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的多维贫困程度并不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多维贫困有着显著的影响;贫困人群普遍在健康、教育等方面遭受了剥夺,但细化到各群组,指标贡献度各有差异;经济贫困与多维贫困的交叠程度呈跨期递减趋势。总体而言,中国以发展为中心的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同时也预示了中国在2020年前全面奔向小康社会、实现减贫目标的良好前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侯卉  王娜  王丹青  
应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选取东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的九个省份,从收入贫困、能力贫困、社会排斥贫困和参与性不足贫困四个方面确定七个维度,进行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显示,健康保险和卫生设施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最大,而且随着维度的增加,住房和教育对贫困的影响逐渐加大,多维贫困者的贫困深度加深。维度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差距仍比较明显,多维贫困最严重的是贵州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通过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测度和比较,研究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创新性地从收入、教育、健康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测度中国城市多维贫困,并进行相应分解。通过梳理当前的城市扶贫政策和总结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特色,认为多维治理才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最终归宿。针对多维贫困的"内卷化"问题,提出在多维贫困测度的维度上应从收入、教育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进行测度和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石丹  刘睿彬  
扶贫成效的精准评价是开展扶贫后续工作的重要保障。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文章以湖北省及各大连片特困地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利用A-F模型,对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度和分解,进而分析和评价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研究表明,湖北省精准扶贫工作总体上取得一定成果,特别是在提高住房环境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增加收入、加强教育、保障养老、促进产业升级、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各大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成效则普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翟羽佳  周常春  车震宇  
能力贫困理论主张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消除贫困。文章基于云南省四大连片特困区家庭入户调查数据,对云南省四大片区的贫困农户进行多维贫困识别,四个片区的贫困发生率随着贫困维度升高而下降。究其原因,能力贫困是家庭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其中,农户发展能力的损失对于中高维度的贫困群体影响是严重的。贫困农户的能力再造对扶贫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文会   周常春   凌欢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研究如何缓解我国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高斯核密度估计函数探讨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变趋势;从数字减贫的视角,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资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呈现动态收敛特征,不同林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在逐渐降低,其中北方林区多数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低于0.20。(2)数字资本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影响效应为0.0077,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3)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资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异质性影响。对于东北林区、农业大省和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农户而言,数字资本的减贫效果更明显,分别达到0.0132、0.0088%、0.0071。(4)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流动在数字资本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为0.0004。文章构建了“数字资本-劳动力流动-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进趋势,丰富了数字资本减贫的作用机理。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加强对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治理,促进东北林区、农业大省以及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农户的数字资本积累,以降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  高艳云  高燕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数据,进行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测算,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逐级递增的非平衡分布。(2)全国多维相对贫困的区域差距在波动中缩小,贫困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不断减弱,但西部地区省份和部分中部地区省份持续处于高-高集聚区,存在较大的减贫空间。(3)多维相对贫困水平在考察期内持续下降,未来总体上会朝着更低的贫困水平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等陷阱”和“返贫”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邹薇  方迎风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调查年度的数据,基于"能力"方法的视角,选用收入、教育和生活质量3个维度,对中国的贫困状况进行了动态多维度考察,结果发现:(1)相对于单一的收入贫困,多维贫困程度更为严重、波动性更大,贫困人口应对外部冲击的脆弱性明显,其中教育贫困尤其严重。(2)尽管农村与城市之间收入贫困趋于收敛,但近年来农村多维贫困对全国的贡献度高达80%以上,城乡间多维贫困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3)指标等权重情形下的多维贫困随时间推移呈平稳快速下降态势,其中生活质量改善对多维贫困下降的贡献度最大。(4)就影响多维贫困的外在环境因素而言,东部地区的多维贫困下降明显快于其他地区,家庭中劳动力及户主的特征也对多维贫困产生显著影响。文章探讨了多维贫困的致因和消除多维贫困的政策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