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89)
- 2023(23567)
- 2022(20197)
- 2021(18572)
- 2020(15805)
- 2019(35933)
- 2018(35578)
- 2017(67463)
- 2016(37098)
- 2015(41500)
- 2014(41486)
- 2013(41096)
- 2012(38429)
- 2011(34903)
- 2010(35095)
- 2009(32411)
- 2008(31929)
- 2007(28766)
- 2006(25469)
- 2005(22869)
- 学科
- 济(158361)
- 经济(158198)
- 管理(105430)
- 业(101870)
- 企(83011)
- 企业(83011)
- 方法(66213)
- 数学(57045)
- 数学方法(56337)
- 中国(43102)
- 农(42383)
- 财(38132)
- 学(36668)
- 地方(35793)
- 业经(34536)
- 农业(28962)
- 制(28425)
- 贸(28043)
- 贸易(28026)
- 易(27090)
- 技术(26709)
- 理论(24975)
- 银(24092)
- 银行(23991)
- 融(23617)
- 金融(23613)
- 环境(23497)
- 和(23326)
- 务(23318)
- 财务(23224)
- 机构
- 大学(532995)
- 学院(531806)
- 济(214575)
- 经济(209867)
- 管理(200725)
- 研究(189259)
- 理学(172455)
- 理学院(170361)
- 管理学(167068)
- 管理学院(166116)
- 中国(140889)
- 科学(120857)
- 京(115174)
- 农(99594)
- 所(98891)
- 财(97426)
- 研究所(90040)
- 中心(85577)
- 业大(85001)
- 江(81916)
- 农业(78382)
- 财经(77022)
- 北京(73047)
- 范(70759)
- 经(69892)
- 师范(69868)
- 院(68504)
- 州(65409)
- 经济学(64688)
- 省(60219)
- 基金
- 项目(358173)
- 科学(278791)
- 基金(257021)
- 研究(253524)
- 家(228263)
- 国家(226350)
- 科学基金(191444)
- 社会(157929)
- 社会科(149526)
- 社会科学(149485)
- 省(142217)
- 基金项目(135431)
- 自然(127343)
- 自然科(124370)
- 自然科学(124331)
- 自然科学基金(122116)
- 划(120121)
- 教育(117368)
- 资助(107064)
- 编号(101920)
- 成果(82841)
- 重点(81655)
- 发(78870)
- 部(77768)
- 创(75287)
- 课题(72208)
- 创新(70122)
- 科研(69206)
- 计划(67633)
- 大学(65539)
- 期刊
- 济(241509)
- 经济(241509)
- 研究(156263)
- 中国(110378)
- 学报(94924)
- 农(90173)
- 科学(83636)
- 管理(75544)
- 财(75164)
- 大学(70077)
- 学学(66193)
- 农业(61453)
- 教育(60618)
- 技术(48156)
- 融(48031)
- 金融(48031)
- 经济研究(38946)
- 业经(38766)
- 财经(38054)
- 业(33152)
- 经(32769)
- 问题(30952)
- 技术经济(27173)
- 科技(26840)
- 图书(26679)
- 版(26632)
- 统计(25027)
- 业大(24382)
- 贸(24362)
- 理论(23789)
共检索到804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茂章 曾路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大小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文章以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993~2013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地区GDP、三大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量变化情况。文章基于1993~2012年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专利申请授权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人均GDP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JJ多变量协整检验等计量检验方法,实证研究了不同区域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东部5省市技术创新程度明显高于中部六省,东部五省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大。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省域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金虎斌
文章根据1990—2010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之后,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并且为了克服内生性,创新性地引入贷存比作为工具变量,估计的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银行业规模变量对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效果,而银行业结构的优化却能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结论可能是因为"门槛效应",所以中部六省更应该继续优化银行业结构,加大对中小型银行的扶持,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萍
本文采用Panel-data模型对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投资对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专利申请授权量的影响大于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内部各省,外商投资和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极小。本文的政策结论是:技术进步政策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应该而且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易文钧 吴晓杰 邢斐
21世纪以来,中国总体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同区域的发展仍存在着较显著差异。从长三角和中部五省的科技创新现状出发,选取两个地区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测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中部五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高于中部五省;长三角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中部五省。
关键词:
长三角 中部五省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易文钧 吴晓杰 邢斐
21世纪以来,中国总体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同区域的发展仍存在着较显著差异。从长三角和中部五省的科技创新现状出发,选取两个地区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测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中部五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高于中部五省;长三角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中部五省。
关键词:
长三角 中部五省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文华
本文分析了中部六省与江浙两省金融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十五期间中部六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发现金融相关率与存贷比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十五期间对经济增长率具有负效应;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正效应。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相关率 存贷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邓小红 罗浩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出发,建立了由7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的统计指标体系,进而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丽 郝万禄 夏球
本文基于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999—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各区域科技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推行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区域化战略,在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实施有差别的科技金融政策;重视中部和西部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协调,构建中部和西部经济与科技金融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
关键词:
科技金融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陈阳 郭志仪
文章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省域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变迁特征,并通过耦合模型衡量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借此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明显,且各区域均存在福利的拐点。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下降和福利拐点的到来将恶化二者的耦合趋势。因此,当前各省应发挥增长在二者耦合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持续促进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共进,从而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深化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耦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逯进 朱顺杰
本文在构建金融生态和经济增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机理实证解析了我国31个省区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就其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识别和检验。结果显示:各省区的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协调演进之态势,但二者的耦合度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东北次之,西部最差,耦合度的空间关联格局也验证了上述特征。
关键词:
金融生态 经济增长 耦合 Moran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国峰 温军伟 孙保营
人力资本(主要是高科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源泉,制度创新能够极大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产出效率。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研机构、企业对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大学对区域技术进步不但没有贡献,反而反作用十分明显。中部崛起战略有赖于中部六省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投入,吸引高科技人才,大力开展制度创新。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知识生产函数 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谷波 董克 汪涛
创意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但其中的内在机理尚不清晰。文章构建了计量经济模型,基于安徽省地级市统计数据,对各市创意产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量,并研究了创意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徽省创意产业已经呈现一定的集聚现象,创意产业发展对经济较为发达的合芜蚌试验区具有驱动作用,但在其他城市表现不是特别显著;技术创新对各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就深层次原因而言,创意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并无直接相关性,驱动经济增长的原始动力仍然是技术创新。但创意产业能够在一定
关键词:
安徽省 创意产业 技术创新 数学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晓聪 郑红玲
自中央提出"小城镇带动大经济"战略以来,城镇化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级。城镇化发展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中部六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与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依靠10%的人口创造出近20%的GDP,城镇化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二次关系拐点的逐步接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拐点向前推移,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是解决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中部六省 多元线性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俊才 何友玉 张振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却表现为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 金融市场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彦彭
中部六省1990-2006年的人均GDP与人均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关系的面板数据模型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显示,中部六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影响了环境质量,并且,目前仍处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倒"U"型的左侧。因此,中部六省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同时,应采取切合实际的对策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改善经济增长模式,减少污染与消耗;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与控制环境污染协调发展;降低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评价省份之间的综合实力的比例,加大政府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有效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督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