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5)
2023(14102)
2022(11260)
2021(10072)
2020(8048)
2019(18045)
2018(17722)
2017(33619)
2016(18259)
2015(20156)
2014(20038)
2013(19599)
2012(18300)
2011(16565)
2010(16516)
2009(14872)
2008(14272)
2007(12732)
2006(11653)
2005(10650)
作者
(53300)
(44742)
(44260)
(42112)
(28201)
(21340)
(19995)
(17311)
(17102)
(15801)
(15177)
(15107)
(14412)
(14017)
(13670)
(13628)
(13199)
(13162)
(12789)
(12732)
(11236)
(11062)
(10667)
(10279)
(10080)
(9884)
(9862)
(9760)
(8949)
(8835)
学科
(83939)
经济(83865)
(43817)
管理(42710)
地方(29586)
(29007)
企业(29007)
(28627)
中国(28371)
方法(26781)
数学(23435)
数学方法(23243)
业经(20386)
农业(20329)
地方经济(15569)
(15560)
(15053)
环境(14652)
(14116)
(13310)
贸易(13296)
(13294)
(13116)
金融(13113)
(12697)
(12616)
银行(12585)
(12270)
技术(12015)
产业(11565)
机构
学院(255665)
大学(252305)
(106308)
经济(103959)
研究(95377)
管理(92086)
理学(78591)
理学院(77487)
管理学(76069)
管理学院(75574)
中国(70480)
科学(59756)
(55152)
(49228)
(48403)
(45581)
研究所(44104)
中心(43578)
(41710)
业大(40018)
(38743)
师范(38368)
农业(38104)
财经(35729)
(34867)
北京(34330)
(33080)
经济学(32848)
(32339)
(31864)
基金
项目(175200)
科学(138919)
研究(129275)
基金(124905)
(109634)
国家(108647)
科学基金(92829)
社会(83711)
社会科(79361)
社会科学(79342)
(72387)
基金项目(67065)
(59435)
教育(57772)
自然(57677)
自然科(56306)
自然科学(56291)
自然科学基金(55233)
编号(52547)
资助(48348)
(44910)
成果(41467)
重点(40362)
课题(37586)
(37029)
(36504)
发展(36295)
(35709)
国家社会(35201)
创新(34208)
期刊
(126596)
经济(126596)
研究(78183)
中国(58992)
(46804)
学报(40798)
科学(39015)
管理(33179)
农业(32123)
(32097)
教育(31304)
大学(30898)
学学(28862)
(25019)
金融(25019)
业经(22992)
技术(22594)
经济研究(19653)
问题(17527)
(16927)
财经(16831)
资源(15409)
(14699)
图书(13559)
(13026)
科技(12740)
技术经济(12312)
(12271)
现代(12081)
商业(11887)
共检索到396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邵燕斐  徐顽强  童国华  
推进省域城镇化发展需要厘清动力因素及其影响特性。文章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内源动力、外向动力、市场动力、政府动力的四大动力因子评价体系,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省域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因素与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在样本期内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其Moran指数呈现递增态势;城镇化发展动力因素具有多样性,因素互构性增强;在各因素中,产业结构的回归系数最大,人力资本次之,经济发展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地方财政支出、批发和零售业等因素对城镇化进程也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应重视区域间的空间溢出与互动影响,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间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祥胜  陈洋  赵嘉新  任庆昌  
改革开放以来,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政策措施的影响,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城镇化发展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城镇化政策已成为共识。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划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地区,从各类地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挑战入手,探讨"差异性"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为未来具有操作性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阳禄  王红梅  胡月明  刘光盛  程迎轩  肖雄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凯付  罗彦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凯付  罗彦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作为人口输入型地区,承担着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化模式战略转型的重任,关系到整个国家城镇化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以广东省为例,首先基于数据分析和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人口"市民化"等视角分析广东城镇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以此形成对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的基本认识;其次,对未来广东城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最后,基于广东省的分析,从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质量等方面探讨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发展方向,提出人口输入型地区城镇化转型发展的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良虎  李星  张群也  
城镇化在促进工业化、增加碳排放量的同时,也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城镇化与碳排放量的关系十分密切,但并没有明确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为研究二者关系,论文以广东省为例,从产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能源消费结构、土地城镇化、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占比、研究与试验发展占比六个方面研究了其对广东省碳排放量的影响。选取1996—2015年的数据建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相关检验及修正。结果显示,广东省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城镇化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产业城镇化这一因素影响更大。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和定性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安康  
在区域金融研究中,不能回避区域金融资源集聚特征和空间差异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为此,本文纳入地理空间因素,依据2000~2013年较完整的时间样本尺度,以广东地市区域划分空间尺度,采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广东各地市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各解释变量因素对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旨从金融资源在地理上的集群角度解释广东省金融水平不平衡现象,以期为广东金融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天祥,王旭升  
宝安县邻近香港。1978年前,全县辖1个建制镇——深圳,20个圩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年产商品粮1.2亿斤,商品率达35.6%,耕地亩平收入为45~85元,是一个主产粮食的穷县。深圳划归特区后,宝安县又成为没有城镇的纯农村县。但开放政策却促使该县农村经济迅速高涨,尤其是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令人瞩目。因此。了解宝安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对促进我国城镇化的进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瑞  史文中  
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在ArcGIS以及GeoDa的支持下,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对广东省2002—2012年城镇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到2012年,广东省各个城市的城镇化已经全部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完全一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有较大的异质性,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都集中在东莞以及周边地区,而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偏东北部的沿海城市。同时,第一产业对城镇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作用较大,不同的产业构成也有各自的空间布局特点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特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在近10年均衡性变弱,东部比重减少较快;第二产业趋于沿海分布,差异性减弱,空间分布均衡性提高;第三产业差异缓慢增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分析,从而掌握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布局以及时空变化特点,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筱  李玉琴  
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物流业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二者逐渐呈现互动演进之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演进的动力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广东省统计年鉴1978-2014年的有关数据为例,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选取新型城镇化的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发展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参考性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筱  李玉琴  
处于快速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正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物流业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举足轻重,二者逐渐呈现互动演进之势。基于此,本文尝试在前人基础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演进的动力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广东省统计年鉴1978-2014年的有关数据为例,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等方面选取新型城镇化的指标,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广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业互动发展进行研究,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参考性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大为  
根据2001、2005、2009、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服务业发展数据,基于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构建服务业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服务业空间联系量、接受辐射水平、服务业发展潜力等指标,综合考察广东省市级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质量、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比对发现,广东省市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城市流强度与空间联系强弱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且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地区服务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空间联系的逐步增强,广东省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由期初的"行政—特区"双核结构逐步演化为"多核"并最终过渡到复杂的网络结构。研究发现,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空间联系与城镇化水平在区域分布上实现完美的空间拟合,都主要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城市区域。这表明服务业集聚水平与服务业空间联系程度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空间联系的加深有助于加速推动区域间人口、信息、资本等资源要素的流通,主导并推动地区城镇化进程向前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大为  
根据2001、2005、2009、2013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服务业发展数据,基于改进的空间引力模型,构建服务业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服务业空间联系量、接受辐射水平、服务业发展潜力等指标,综合考察广东省市级服务业集聚水平、服务业质量、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比对发现,广东省市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城市流强度与空间联系强弱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且空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对地区服务业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有显著推动作用,随着空间联系的逐步增强,广东省服务业空间结构的复杂程度也在逐步提高,由期初的"行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姚飞  马力  洪建军  
[目的]利用种植业产量数据,在县域层面上分析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方法]在通过区位熵模型计算农业专业化指数的基础上,引入重心模型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分析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探究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的时空集聚效应。[结果](1)1997—2016年广东省农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尤以2007—2016年提升速度最快,这种变化趋势得益于广东省专业镇相关政策实施效果的显现。(2)粮食生产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目前已在粤北(河源市和梅州市西部)、粤西(阳江市)和珠三角(江门市)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蔬菜专业化集聚优势区基本未发生变化,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和东莞市等城市化水平较高区域。瓜果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空间集聚效应不明显,种植区域分散和相对集中并存,专业化集聚优势区从粤北地区转移到珠三角及偏北区域(肇封开县、德庆县、郁南县)。桑茶专业化区域重心从广东省东北部转移到西南部,目前在粤北的云浮、粤西的茂名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区域,但规模较小。(3)广东省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专业化格局。粮食专业化产区的空间布局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决定了蔬菜专业化产区的分布呈现杜能模型的圈层结构,瓜果和桑茶专业化产区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其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结论]应从优化调整农业专业化空间布局、突破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广东省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良媛  李琴  林相森  
本文采用2005年针对珠三角地区农村失地妇女就业情况的调查数据,基于Mad-dala处理效果模型,分析了影响失地妇女就业以及是否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提高失地女性的就业水平。二者之中,培训对提高就业率的贡献程度最大,远高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贡献;家庭收入不能显著改变失地女性的就业状况,增加或减少家庭收入对她们是否参加工作影响很小。因此,整体而言,失地女性的失业问题不是她们不想工作,也不是家庭在市场力量作用下自主分工的结果,而很可能是城镇化政策的"副产品"之一,是在原本城镇失业现象就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农村女性从土地上退出,却无法成功地进入城镇劳动力市场所致。所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