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62)
2023(19139)
2022(16117)
2021(14802)
2020(12478)
2019(28096)
2018(27905)
2017(53026)
2016(29606)
2015(33192)
2014(33025)
2013(32520)
2012(29800)
2011(26750)
2010(26608)
2009(24462)
2008(23936)
2007(20891)
2006(18586)
2005(16584)
作者
(87608)
(73002)
(72449)
(68988)
(46435)
(35162)
(32717)
(28506)
(27972)
(25966)
(24963)
(24846)
(23617)
(23032)
(22589)
(22438)
(21985)
(21685)
(21008)
(20926)
(18344)
(17985)
(17753)
(16686)
(16357)
(16217)
(16140)
(16131)
(14725)
(14399)
学科
(115294)
经济(115137)
管理(84828)
(78727)
(64283)
企业(64283)
方法(47549)
数学(41071)
数学方法(40608)
(34016)
中国(31870)
(31233)
地方(28616)
业经(27097)
(26798)
(25501)
农业(22536)
(19728)
贸易(19716)
(19061)
(18943)
财务(18865)
财务管理(18833)
环境(18807)
(17860)
企业财务(17813)
(17806)
理论(17754)
(17751)
银行(17676)
机构
大学(415248)
学院(413482)
(159517)
管理(157451)
经济(155826)
研究(144805)
理学(136003)
理学院(134338)
管理学(131863)
管理学院(131130)
中国(106546)
科学(93517)
(89531)
(77344)
(75169)
(74483)
研究所(68179)
业大(67393)
中心(65291)
(65278)
农业(60735)
财经(59299)
(55903)
北京(55763)
师范(55232)
(53771)
(53000)
(50427)
(47768)
经济学(47545)
基金
项目(288603)
科学(225080)
基金(207626)
研究(205535)
(184126)
国家(182618)
科学基金(154765)
社会(128578)
社会科(121577)
社会科学(121544)
(114542)
基金项目(110900)
自然(102574)
自然科(100065)
自然科学(100032)
自然科学基金(98210)
(96685)
教育(93599)
资助(84152)
编号(83125)
成果(67132)
重点(65775)
(62278)
(62133)
(59351)
课题(58227)
创新(55563)
科研(55426)
计划(53963)
国家社会(52676)
期刊
(177854)
经济(177854)
研究(120975)
中国(83644)
学报(74625)
(70591)
科学(65805)
(57703)
管理(56741)
大学(55210)
学学(52125)
农业(47543)
教育(45560)
(35455)
金融(35455)
技术(33590)
业经(29706)
财经(28464)
经济研究(27375)
(24634)
(24252)
问题(23909)
(21678)
科技(21304)
图书(20807)
资源(20551)
业大(19676)
理论(18763)
现代(18460)
技术经济(18297)
共检索到611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舒扬  罗震东  
试图通过长时段、演化的视角,系统考察江苏省域城镇化加速期行政区划调整的发生机制、阶段特征及其对城镇化进程、模式的影响。江苏省在城镇化加速期的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国从高速增长走向科学发展的政治经济背景下政府主导的城镇化的产物。其中,撤县(市)设区和撒乡并镇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区划调整类型,它们的推进过程存在清晰的时空阶段特征,符合江苏省域的经济梯度和城镇化阶段。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土地扩容、城镇空间整合、资源集聚等手段加速了江苏大城市引领的省域城镇化进程,对于陆续进入城镇化加速期的省份具有借鉴价值;当然,这一公共行为存在诸多问题,行政区划调整在未来的生命力、推行形式以及区划调整背后的制度创新等等问题值得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83个百分点,并且县(市)改区令8个地级市的城市规模等级升格,说明行政区划调整具有显著的城镇化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建华  陈曦  戚伟  陈田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之一,行政区划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动,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尤为突出。选取江苏省作为研究案例地,利用行政区划调整数据、历年的城镇化数据以及四普、五普、六普各县市区的城镇人口数据,详细分析了江苏行政区划的时空格局演变及特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对城镇化进程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得出: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县改市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没有调整的县相比每年高出0.79个百分点,县(市)改区后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与其他没有改区的县市相比每年高出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尚正永  卢晓旭  张小林  吴启焰  
分析了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过程,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导性调整,即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1964年淮阴县与清江市的县市分治,1971年淮阴县政府驻地北迁王营镇,牵引了淮安主城市区近30年的南北向发展。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又引导着主城区东南向扩张与楚州城区的北向发展,并在两个城区之间形成新产业空间与生态新城,强烈地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二是适应性调整,即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的手段,能够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2001年的"三淮一体"行政区划调整,将原淮阴县城并入主城区,不仅解决了"市县同城"问题,为城市空间扩张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也适应了市区与县城连为一体的现实。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影响的作用机理主要为三个方面,即通过改变城市辖区范围,进而改变城市经济规模与发展能力影响城市地域结构,通过城市规划工具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通过城镇原来的空间格局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毛广雄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作为一种特殊地缘现象的行政区划调整表现出一系列特殊效应,很多地方因此而采取了大幅度的区划调整。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实践过程的考察,分析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推进行政区划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冉  张婷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化则是通往进步的必然道路。而行政区划的范围、大小、结构直接影响城市化发展的速度、进程和质量。因此,作为上层建筑的行政区划就必须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适时作出调整,以达到促进各种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以江苏省为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发展和行政区划调整,通过建立"江苏省城市化指数综合度量指标体系",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探寻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响应机制和规律,分析这一特殊的地缘现象对城市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伟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变了土地利用区位,有利于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保护,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也将进行一定的调整。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乡镇区划调整中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突破县(市)行政区划限制,不能在更大经济区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被撤乡镇政府驻地土地闲置低效,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有待改善;集镇集体土地房产交易缺乏相应的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尔升  
本文以海南建省为案例,采用差分法和准实验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估计了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区划调整对缩小区域差距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其正面影响的原因是行政区升格对地方官员的政治激励、中央的优惠政策和分权,其负面影响的原因是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和人口的过量流入。本文认为,行政区划的调整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豫萍  罗小龙  殷洁  
在"收缩城市"的理论视角下,以湖南省华容县沿江乡镇为实证案例,探讨了行政区划调整对乡镇衰退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行政区划合并之后,被撤并乡镇的衰退加剧,出现了类似西方国家的城镇萎缩问题:人口流出和老龄化现象并存;"空心镇"现象凸显;原有经济空间萧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衰退乡镇再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毅  冯奎  
改革开放以来,行政区划调整使高等级城市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调动和集聚更多的资源,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然而,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当前逐步显现,表现为城镇空间过快扩张、中小城市发展活力受到抑制、不同层级城镇差距扩大等。文章认为,当前行政区划调整模式的制度红利已充分释放,制度运行成本增大,已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改革的基本条件,亟需通过行政区划改革,减少行政等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建立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机制,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和管理模式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苏东坡  
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行政区划调整涉及领域既广且具有重要意义。经验事实提炼结合新型城镇化运行框架的分析表明,区划调整借助多条路径及效能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制度缺失、运行失当可能使区划调整异化,带来新型城镇化现实问题与潜在威胁。需要具体分析制度环境并进行多维制度创新,将区划调整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维持在良性运行轨道上,获取最大的改革红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今朝  欧阳安蛟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在自身历史传统、自然人文环境和国家宏观政治体制制约下,浙江省当前的行政区划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呈现若干特征:即政区类型相对较为简单;政区层次比较明确;各级政区数量、管理幅度等也大体适中;都市区治理得到重视;同时,适应不同类型地区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在形式上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采取多样而灵活的管理方式等;总之,行政区划体制开始出现良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珊  徐志明  金高峰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多年来,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失地农民的待遇。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如何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江苏省因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土地征收速度、规模以及征地补偿改革等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然而,粗放式扩张的城镇化格局目前还未得到根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光宏  崔许锋  
文章采用熵权法、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均衡发展模型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耦合度、发展度、耦合发展度、空间均衡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均衡性和非均衡性状况同时存在。人口城镇化与城镇化用地的关系问题存在尺度敏感性,二者在省域尺度的均衡不代表内部空间的均衡。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研究显示,不同城市均衡性发展阶段、滞后类型不同,因此,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针对不同城市和不同发展类型采取相应的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延春  谷浩  
通过对2000—2010年间城镇人口数据的梳理,以县和县级市为研究单元,研究了2000—2010年间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我国及对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板块区域城镇化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县(市)行政区划调整对提升2000—2010年城市化率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全国城镇化率增长的贡献度达52.82%;这种影响集中反映在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撤县(市)设区和撤地(县)设市为主的两类行政区划调整上,同时以上两种行政区划的调整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004年间。特别地,东北地区哈尔滨的2次撤县(市)设区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