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6)
- 2023(10858)
- 2022(9120)
- 2021(8327)
- 2020(7121)
- 2019(16518)
- 2018(16080)
- 2017(30740)
- 2016(17112)
- 2015(19193)
- 2014(19395)
- 2013(19248)
- 2012(18313)
- 2011(16556)
- 2010(16665)
- 2009(15241)
- 2008(15217)
- 2007(14090)
- 2006(12300)
- 2005(10568)
- 学科
- 济(77441)
- 经济(77387)
- 管理(42256)
- 业(38045)
- 方法(32531)
- 数学(29223)
- 数学方法(28977)
- 企(27658)
- 企业(27658)
- 地方(24105)
- 中国(22474)
- 农(22129)
- 学(15797)
- 财(15697)
- 农业(15037)
- 业经(14922)
- 环境(12790)
- 地方经济(12282)
- 贸(12261)
- 贸易(12256)
- 易(11735)
- 制(11464)
- 和(11025)
- 理论(10073)
- 发(9803)
- 融(9729)
- 金融(9727)
- 银(9493)
- 银行(9453)
- 行(9014)
- 机构
- 大学(244140)
- 学院(244090)
- 济(98124)
- 经济(95648)
- 管理(90042)
- 研究(86943)
- 理学(77261)
- 理学院(76158)
- 管理学(74726)
- 管理学院(74249)
- 中国(63154)
- 科学(56819)
- 京(53176)
- 农(46978)
- 所(44751)
- 财(42494)
- 研究所(40941)
- 中心(40830)
- 业大(40233)
- 江(39371)
- 农业(37034)
- 范(35330)
- 师范(34998)
- 财经(33720)
- 北京(32730)
- 院(31711)
- 州(30856)
- 经(30477)
- 经济学(30246)
- 省(29207)
- 基金
- 项目(167515)
- 科学(131069)
- 研究(120442)
- 基金(119139)
- 家(104736)
- 国家(103871)
- 科学基金(88166)
- 社会(75582)
- 社会科(71547)
- 社会科学(71518)
- 省(68975)
- 基金项目(64791)
- 自然(57240)
- 划(57189)
- 自然科(55845)
- 自然科学(55828)
- 教育(55311)
- 自然科学基金(54799)
- 编号(49343)
- 资助(47162)
- 成果(39533)
- 重点(38550)
- 发(38339)
- 部(36165)
- 课题(35046)
- 创(34295)
- 科研(32255)
- 创新(32196)
- 计划(31509)
- 国家社会(30815)
- 期刊
- 济(109255)
- 经济(109255)
- 研究(69637)
- 中国(50864)
- 农(41947)
- 学报(41395)
- 科学(37339)
- 财(32056)
- 大学(30462)
- 管理(29008)
- 学学(28424)
- 农业(28358)
- 教育(27583)
- 技术(21731)
- 融(19199)
- 金融(19199)
- 业经(18174)
- 经济研究(16514)
- 问题(16492)
- 财经(15949)
- 业(15308)
- 资源(14304)
- 经(13799)
- 图书(13671)
- 版(12426)
- 技术经济(12367)
- 发(11817)
- 统计(11616)
- 科技(11527)
- 现代(10998)
共检索到362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飞
为研究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文章利用2001-2012年全国31个省区的数据,根据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城市人口、路网密度及溢出效应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二产产值、城镇人口对于城市建设用地为正且显著,三产产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驱动作用为负,但不显著;路网密度的驱动作用为负,且显著。中国省域城市建设用地存在较大的外溢效应。提升城市建设用地集约水平需要推动新型工业化,合理疏解城镇人口、建设省域城市建设用地协同机制,发展第三产业,提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 空间面板 驱动要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丁一 郭青霞 杜轶 王海斌 陈水英
在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中,要求城市内部经济与生态耦合发展。因此,研究生态视角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问题成为当前资源型城市发展亟需突破的瓶颈。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揭示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呈上升趋势;2)通过分析10个城市平均Malmquist指数,发现生产规模指数对TFP指数的促进作用更强,生产要素与规模匹配方面处于较优水平,但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3)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指数是提高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李平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论文利用1999—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使用计量工具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都很快,东部地区最快,但增长率近年呈现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增长速度相对较慢;②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够非常好地解释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3个变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均有着正影响,但影响力度存在差异;③逐年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也同样有着正影响,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昌腾 张帆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采用典型特征分析、Dagum基尼系数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具有“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二是观测期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十三五”期间差异上升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三是外商投资水平、人力资本、经济外向程度和道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最后,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合理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聂昌腾 张帆
基于2006—2019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文章采用典型特征分析、Dagum基尼系数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较强的空间非均衡性,具有“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二是观测期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十三五”期间差异上升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三是外商投资水平、人力资本、经济外向程度和道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最后,研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科学合理发展数字经济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鹏军 曾良恩 路海艳 胡昊宇 刘彦平
使用超效率EBM测度中国31个省份2008年至2017年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值,并用空间杜宾模型,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全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整体偏低,大部分省份的城市建设用地仍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从空间分布来看,区域差异较为显著,东部大于中西部,沿海大于内陆地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是全国最高水平地区,大西北综合经济区是最低地区;从时间变化趋势来看,全国大部分省份城市建设用地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进步水平与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城镇化水平对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显著负相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建荣 张鑫和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ESDA方法探索物流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地域特征明显,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要素中,科技进步对物流业发展推动最强,但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和对外开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各要素中,对外开放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础建设的溢出效应为负,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物流业 空间集聚 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建荣 张鑫和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ESDA方法探索物流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地域特征明显,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要素中,科技进步对物流业发展推动最强,但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和对外开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各要素中,对外开放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础建设的溢出效应为负,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物流业 空间集聚 溢出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唐建荣 张鑫和
基于2005—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ESDA方法探索物流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物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地域特征明显,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影响物流业发展的要素中,科技进步对物流业发展推动最强,但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和对外开放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各要素中,对外开放对物流业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础建设的溢出效应为负,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物流业 空间集聚 溢出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一 郭青霞
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并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影响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部六省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空间集聚范围变化明显,但集聚效应不突出;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影响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文斌 楚雪莲 唐沛 丁德孝 吴次芳 王钊
生态文明战略背景下,城市公园用地管理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城市社会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以湖南省13个地级市2001—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变差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发展率以及面板回归模型对城市公园用地增长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驱动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城市公园用地增长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16年人均城市公园面积为2.509 m2/人,但城市间差异显著,其空间分布具有连贯性,湘东地区和湘北地区是两个高值区。(2)2001—2016年,湖南省城市公园用地增长的区域差异呈逐步缩小趋势,不同城市的相对发展速度分异明显,其中常德和株洲发展最快。(3)房地产投资、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对城市公园用地增长具有正面驱动影响,而人口密度、经济增长对城市公园用地增长具有负面驱动影响。(4)城市公园用地增长的驱动机理表现为:生态环境、房地产投资、城市交通、经济增长、人口规模五大因素通过其不同属性特征和作用过程共同驱动城市公园用地增长。研究结论显示,城市公园用地逐渐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用地需求,湖南省城市发展尚处于经济增长抑制公园用地增长的转型前发展阶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杜挺 谢保鹏
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200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率呈上升态势,但效率不高,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空间自关联性,且局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立新 朱道林 杜挺 谢保鹏
研究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构建DEA模型测度了2009-2013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并利用空间统计模型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了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率呈上升态势,但效率不高,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中国省际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呈现空间自关联性,且局部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表现为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纯技术效率总体空间格局变化显著,规模效率空间格局与综合效率趋于一致;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演变主要受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水平、区位条件、土地市场化程度等6个因素影响,但各个因素在不同研究期的作用大小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陶良虎 胡雪蓓
基于2000—2016年湖北省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方法探究了工业从业人口规模、经济效率、行业结构、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五大因素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1)能源消费结构是工业整体碳排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高碳行业和中碳行业对促进工业碳排量增长具有明显正效应,低碳行业抑制工业碳排量增长的效果不明显。(3)经济效率和行业结构在不同碳排放水平的行业中对碳排量增长贡献值始终为负。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孙亚南 宋云婷
以长春市为例,在系统阐述新城市空间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用地现状图和人口普查资料,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来长春市新城市空间的用地空间与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展开讨论。从用地空间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用地呈现出显著的"外延式"扩展特征,用地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但提升明显,用地结构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展对其它类型用地的"挤压"效应明显。从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人口空间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市整体,核心区人口的"外流"趋势凸显,人口结构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技术化特征显著,人口分布与用地扩展的"非协调性"问题突出。行政因素、市场因素、微观主体因素等共同促进了新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工业用地产出率影响因素及区域比较——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
土地市场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我国省域贸易开放的空间相关性及其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省域建筑业碳排放空间分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省域生态福利绩效测算、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耕地禀赋、地理区位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错置——基于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
中国省域林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分析
珠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差异和驱动因素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三生”用地结构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84个城市面板数据
城镇住宅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影响的区域异质性——基于省际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