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26)
- 2023(17385)
- 2022(15180)
- 2021(14090)
- 2020(12047)
- 2019(27195)
- 2018(26758)
- 2017(51985)
- 2016(28682)
- 2015(31576)
- 2014(31411)
- 2013(30858)
- 2012(28294)
- 2011(25224)
- 2010(25224)
- 2009(23032)
- 2008(22545)
- 2007(19777)
- 2006(16851)
- 2005(14600)
- 学科
- 济(111523)
- 经济(111408)
- 管理(82454)
- 业(76974)
- 企(63816)
- 企业(63816)
- 方法(53760)
- 数学(47589)
- 数学方法(46844)
- 财(32807)
- 农(29558)
- 中国(27455)
- 学(26167)
- 地方(25830)
- 业经(23883)
- 务(21207)
- 财务(21129)
- 财务管理(21082)
- 农业(20158)
- 企业财务(20092)
- 贸(19128)
- 贸易(19120)
- 制(18733)
- 易(18528)
- 理论(18245)
- 技术(17318)
- 环境(17303)
- 和(16663)
- 银(15574)
- 银行(15497)
- 机构
- 学院(398386)
- 大学(398379)
- 管理(155024)
- 济(151948)
- 经济(148604)
- 理学(135987)
- 理学院(134370)
- 研究(133775)
- 管理学(131567)
- 管理学院(130851)
- 中国(96723)
- 科学(89296)
- 京(84057)
- 农(74303)
- 财(70596)
- 所(68963)
- 业大(66720)
- 研究所(63550)
- 中心(60620)
- 农业(58870)
- 江(58125)
- 财经(56512)
- 范(52238)
- 北京(51962)
- 师范(51597)
- 经(51436)
- 院(48723)
- 州(46831)
- 经济学(45410)
- 技术(43131)
- 基金
- 项目(283977)
- 科学(221918)
- 基金(205540)
- 研究(197731)
- 家(183013)
- 国家(181553)
- 科学基金(154616)
- 社会(123826)
- 社会科(117475)
- 社会科学(117440)
- 省(113510)
- 基金项目(109658)
- 自然(104805)
- 自然科(102406)
- 自然科学(102375)
- 自然科学基金(100467)
- 划(95344)
- 教育(91508)
- 资助(85391)
- 编号(79061)
- 重点(64278)
- 成果(62430)
- 部(61255)
- 发(60017)
- 创(58733)
- 科研(55349)
- 课题(54959)
- 创新(54941)
- 计划(54602)
- 大学(51613)
- 期刊
- 济(157828)
- 经济(157828)
- 研究(109442)
- 学报(73590)
- 中国(72683)
- 农(65813)
- 科学(64137)
- 财(55255)
- 大学(53968)
- 管理(53169)
- 学学(51411)
- 农业(45339)
- 教育(41293)
- 技术(32691)
- 融(30291)
- 金融(30291)
- 财经(26757)
- 业经(26500)
- 经济研究(25998)
- 业(23526)
- 经(22775)
- 版(20992)
- 科技(20605)
- 问题(20427)
- 业大(19815)
- 图书(18808)
- 统计(18722)
- 技术经济(18638)
- 资源(18554)
- 策(17559)
共检索到561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锋 段然 何晓玲
文章基于2013年我国审计署和各省市审计厅公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分析了我国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并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政府性债务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在东、中、西部地区呈梯度递减特征,区域不平衡性程度为东、西、中部依次递减;省域层面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最高的是江苏,最低是宁夏,省份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着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模式;国民生产总值、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黄世润
基于理论分析和典型事实,并利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地方政府的竞争形式、所处的转移支付地位、应对财政压力的态度、土地财政水平、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区域差异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差异化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政策、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转移支付 区域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刚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各界对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而近期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合理。事实上,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已经显现,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本文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财政 债务负担 风险化解 债务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昊 陈工
从代际公平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具有为资本性开支债务融资的理由。但如何衡量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本文从人口、经济、政治和体制四个方面识别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审计署公布的全面债务数据,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债务规模地区差异几无影响;无论是一般预算收入,还是中央补助收入,都正向促进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尤其是中央补助收入刺激了地方政府支出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政治商业周期对债务规模存在一定影响,在地方政府官员任期的第三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加最快;财政透明度的省际差异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不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姣 白贵
地方政府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债务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财政缺口是造成这三类债务膨胀的共同因素,虽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方向是一致的。财政能力较强的地区都倾向于举借更多债务。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竞争冲动在模型中的显著性水平不高,且在不同模型中作用的方向不一致;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程度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关系十分显著并且较为稳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姣 白贵
地方政府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债务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财政缺口是造成这三类债务膨胀的共同因素,虽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方向是一致的。财政能力较强的地区都倾向于举借更多债务。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竞争冲动在模型中的显著性水平不高,且在不同模型中作用的方向不一致;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程度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关系十分显著并且较为稳健,地方政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光 胡日东
文章通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邻近省域地方债务风险的空间传染效应。结果显示,邻近省域之间的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传染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负,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正;邻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及忽略掉的其他随机因素均对本地区政府债务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关键词:
政府债务 隐性债务 财政风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婷婷 赵树宽 戴志敏
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研究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亟需解决的重点,然而国内通用的警戒线标准单一,难以适用不同地区较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成因是地方经济发展压力较大,财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债务监管机制不健全。影响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应付利息。以审计署对于C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政府性债务余额的增长率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呈正相关,与GDP增速呈负关,与债务利息增长率呈正相关。通过模型对C市地方政府新一期债务规模进行预测,发现预测的债务规模远高于警戒线限定值。建议相关部门...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适度规模 审计结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亮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经济安全。文章着力于研究国内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预测,并寻求建立地方政府可持续性债务的路径,对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规模 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基于中国各省市2010-2016年间的地方性政府债务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倒U型的,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当政府债务/GDP规模超过一定比例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我国西部地区、债务规模较高的地区,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举措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春元 刘瑞
党的十九大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难题。区域差异不仅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状况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机制分析中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笔者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债务增长的影响机制,尤其是区域差异对地方债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赤字和基础设施水平与地方债务水平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财政分权、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增长率与地方债务水平之间存在负的空间相关性。(2)地方债务增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赤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债务增长的抑制作用更大,人口增长压力、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债务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更显著,而城镇化水平对其他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更明显。笔者的发现为深刻认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地方债务 增长机制 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