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62)
2023(4186)
2022(3618)
2021(3318)
2020(2726)
2019(6200)
2018(5879)
2017(11262)
2016(6484)
2015(7143)
2014(7251)
2013(7163)
2012(6832)
2011(6076)
2010(5969)
2009(5388)
2008(5111)
2007(4700)
2006(4053)
2005(3476)
作者
(19465)
(16237)
(16002)
(15372)
(10140)
(8141)
(7392)
(6619)
(6180)
(5757)
(5645)
(5598)
(5208)
(5092)
(5034)
(5024)
(5021)
(4774)
(4660)
(4517)
(4185)
(4028)
(3970)
(3763)
(3732)
(3610)
(3533)
(3509)
(3376)
(3371)
学科
(31906)
经济(31796)
管理(15394)
地方(15375)
(11772)
方法(11197)
数学(10343)
数学方法(10201)
(9753)
地方经济(8510)
(7671)
企业(7671)
中国(7003)
农业(6754)
业经(6137)
(5800)
环境(5699)
(5597)
(4361)
资源(4051)
(3947)
(3763)
财政(3600)
(3491)
(3183)
(3164)
金融(3163)
技术(3160)
生态(3160)
(3055)
机构
学院(88976)
大学(86872)
(34320)
经济(33368)
管理(33341)
研究(32887)
理学(28831)
理学院(28399)
管理学(27787)
管理学院(27637)
科学(22935)
中国(22591)
(18848)
(18137)
(17253)
研究所(15940)
业大(15865)
中心(15747)
(15193)
(14969)
农业(14807)
(14090)
(14012)
师范(13978)
(12033)
(11750)
财经(11411)
师范大学(11213)
北京(10658)
科学院(10643)
基金
项目(66546)
科学(52010)
研究(48392)
基金(45417)
(39948)
国家(39606)
科学基金(33472)
(31420)
社会(30398)
社会科(28661)
社会科学(28644)
基金项目(24762)
(24029)
教育(21391)
自然(21156)
自然科(20564)
自然科学(20554)
自然科学基金(20089)
编号(19781)
资助(17926)
(16520)
重点(15726)
成果(15462)
课题(14754)
(13733)
(13291)
计划(13253)
发展(13104)
(12865)
创新(12627)
期刊
(39780)
经济(39780)
研究(23267)
中国(20985)
(17192)
学报(15203)
科学(13929)
农业(12182)
大学(10776)
(10513)
学学(10266)
教育(10203)
管理(9742)
技术(8396)
资源(7738)
业经(7118)
(6614)
(5807)
金融(5807)
统计(5257)
经济研究(5210)
问题(5139)
(5041)
科技(4975)
财经(4963)
技术经济(4751)
决策(4651)
(4482)
(4385)
(4253)
共检索到130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淑芬  张文礼  
优良的地方品质是各地区集聚人才与各类创新资源、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资产。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背景以及流动人口现象、“全国文明城市”品牌等中国情境,构建了由环境、经济、社会、幸福四个子系统、共计2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省域地方品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分析了2010—2019年各省份的地方品质指数,并进一步挖掘了关键的制约因子。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春燕  南灵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1—2012年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做出动态评价,并诊断出主要限制性因子。研究方法:运用基于相对熵理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找出土地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研究结果:(1)12年来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逐渐上升,安全级别由临界安全提高到较安全等级,但目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属于低层次、不稳定的较安全等级,土地生态安全压力还很大。(2)从准则层看,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威胁仍来自质量安全和安全保障两方面,其中土地退化的障碍度越来越大;从指标层看,最大障碍因子经历了由单位面积农林牧副渔产值、水土流失率到土地沙化率的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海发   杜鹏阳  
探究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能够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青海省为研究范围,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分析2010—2020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31增加至2020年的0.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水平提高到较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稳步向好发展趋势。市州层面,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指数增幅最大,玉树州增幅最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领先”到“东南超越”的演进格局。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青海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智力资本不足与污染排放转变为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发展。提出应加强推行禁牧、轮牧与休牧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土地优化利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升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海发   杜鹏阳  
探究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变化,对其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能够为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青海省为研究范围,基于DPSI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分析2010—2020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生态安全指数由2000年的0.31增加至2020年的0.71,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水平提高到较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整体状况处于稳步向好发展趋势。市州层面,海南州的生态安全指数增幅最大,玉树州增幅最小,在空间上大致呈现出从“东部领先”到“东南超越”的演进格局。通过障碍因子诊断发现,青海省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由起初的智力资本不足与污染排放转变为人口增长与畜牧业发展。提出应加强推行禁牧、轮牧与休牧制度,吸引高层次人才,土地优化利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等提升青海省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勋平  Robin Qiu  
文章基于农村居民满意度视角,建立农村低保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安徽铜陵、黄山、蚌埠和合肥的4个乡镇21个村庄371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陵SA镇、黄山TK镇、蚌埠XX镇和合肥SH镇低保政策绩效指数分别为:0.2798、0.2484、0.2178和0.2540,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较差和一般,低保政策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影响4个地区低保政策绩效前5位障碍因子分别是:对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是否满意(X7)、对农村低保执行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是否满意(X9)、对农村低保发放形式是否满意(X6)、对农村低保账务公开是否满意(X8)和对农村低保政策与制度是否满意(X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锐  刘友兆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生态系统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在界定耕地生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耕地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1996~2010年我国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484 4增加到0.626 9,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2)压力指数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1996~2010年系统压力和系统状态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5.33%和0.52%的速度增加,而系统响应的障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勋平  Robin Qiu  
文章基于农村居民满意度视角,建立农村低保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安徽铜陵、黄山、蚌埠和合肥的4个乡镇21个村庄371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铜陵SA镇、黄山TK镇、蚌埠XX镇和合肥SH镇低保政策绩效指数分别为:0.2798、0.2484、0.2178和0.2540,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良好、一般、较差和一般,低保政策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影响4个地区低保政策绩效前5位障碍因子分别是:对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是否满意(X_7)、对农村低保执行情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风丽  龚新蜀  
在构建新疆工业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基础上,采用熵权修正层次分析法求权重,通过综合指数分析法对新疆工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及预警分析,并通过因子障碍度模型找出制约因素。结果显示:总系统的生态安全性呈较安全状态,子系统中除生态环境压力系统安全度转为危险状态,其余系统安全度不同程度地转好;另外社会经济状况、生态资源状况及资源利用压力系统障碍度呈下降趋势,而生态环境响应与生态环境压力系统障碍度却逐年增加,尤其是后者的障碍度变化较快,对工业经济发展制约性较大。对此,应在经济发展方式、工业结构、环境治理保护投资力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莉  陈梅英  谢耀如  段盼云  郑菲菲  雷国铨  
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根据2011—2020年福建省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对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⑴茶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相互作用较强,且由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⑵影响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是茶叶出口额、第一产业贡献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及其占GDP比例,子系统中茶产业的障碍度较大。因此,为了促进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深化加工水平,提升茶叶产值;丰富产业融合形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忠  张效莉  
为准确刻画中国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现状,文章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沿海省份的陆海优势,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改进的TOPSIS法、障碍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海省份2011—2018年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各省份间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正逐渐收敛;空间上,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大致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橄榄型”分布格局;时间上,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涨幅不一,增长稳定性各异;从障碍因子诊断结果看,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产生的约束作用也强弱不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宾  唐升  
推进耕地集约利用,是新发展阶段解决中国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在PSR理论框架下,构建了中国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值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协调度函数和障碍度模型,分别测算了2005—2021年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以及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研究发现,2005年以来,中国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仍处于基本或者比较集约水平。PSR框架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并不稳定,特别是2014年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由此表明,当前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仍处于粗放阶段。同时,影响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也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匡丽花  叶英聪  赵小敏  郭熙  
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是改善耕地安全状况、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论文在界定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安全关系的基础上,从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系统角度出发,构建耕地系统安全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以江西省鹰潭市为研究区域,研究2005—2015年耕地系统安全时空变化状况及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间,鹰潭市耕地数量安全和耕地质量安全均整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生态安全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趋势,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安全状态耕地提升至90.44%,非常安全耕地占2%;2)不同县(市、区)因发展类型及特点不同,耕地系统安全变化特征不一,月湖区耕地系统安全水平最低并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余江县耕地系统安全整体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贵溪市耕地系统安全处中上水平并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土壤有机质含量、化肥负荷、耕地保有力度、p H、固定资产投资、灌溉保证率、人均耕地面积、城市化水平、环保投资占GDP比例和农药负荷是制约耕地系统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建仿   刘文   刘洋   梅冬  
[目的]构建成渝地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多功能进行量化分析,并从系统层、指标层探究其主要障碍因子,对实现农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基于农产品供给、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态涵养四个维度构建了成渝地区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值法对2008—2020年成渝地区16个城市的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发现:从整体时间演变来看,成渝地区农业多功能发展水平处于逐步上升的态势,从2008年的0.198上升到2020年的0.436,年均增长6.26%。从障碍因子识别来看,系统层障碍因子识别方面,2008—2020年各系统层平均障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供给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经济发展功能>生态涵养功能。[结论]成渝地区在非粮供给、经济带动和就业机会三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制约了农业多功能的发展。人均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人均水果产量和地均机械总动力3个障碍因素在2008年、2012年、2016年和2020年始终是排名前5位的障碍因素。因此,要提升农业的非粮供给能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强农业服务业就业机会与经济带动作用;提高耕地生产率与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农业生产效率;因地施策,促进农业多功能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武婷燕  尹玉林  
[目的]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考核指标,系统剖析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障碍因子,对掌握乡村发展实绩、发现乡村发展短板,纠正乡村发展偏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熵权TOPSIS评估当前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农业省,产业兴旺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省生态宜居。尽管全国乡风文明水平并不高,仅上海、北京为理想状态,但全国乡村治理水平较好,生活富裕水平与城市经济和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关联紧密。②主要障碍因子分为4类。产业类:农业技术贡献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活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生态类:农村公共厕所卫生情况、村生活污水处理程度;治理类:农村家庭美德覆盖率、乡村治理参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障碍因子主要为产业类与生活类。[结论]基于上述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绩效,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高质有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细归  吴黎  吴清  周勇  
利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安全进行测度和分析,并运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探究影响旅游生态安全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4—2013年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在空间分布上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拓展的梯度等级分布规律;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整体水平表现出波动减弱、稳步提升的趋势,正处于由低级向中级过渡的阶段。(2)不同等级旅游生态安全省份的空间集聚分布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其空间集聚程度整体表现出先减缓后增强的趋势;在局部空间集聚格局中,HH集聚类型省份呈现显著的"沿海化"分布特征,LL集聚类型省份表现出明显的"内陆化"分布特征。(3)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旅游外汇收入、园林绿地面积、旅游从业人数、游客接待量与人口数量比、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环保支出占GDP比重是影响2004—2013年中国旅游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