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7)
- 2023(14267)
- 2022(12350)
- 2021(11545)
- 2020(9631)
- 2019(21952)
- 2018(22023)
- 2017(41604)
- 2016(23287)
- 2015(25951)
- 2014(26337)
- 2013(25756)
- 2012(23724)
- 2011(21280)
- 2010(21210)
- 2009(19305)
- 2008(18523)
- 2007(16061)
- 2006(14056)
- 2005(12181)
- 学科
- 济(91038)
- 经济(90933)
- 管理(61903)
- 业(55180)
- 企(44822)
- 企业(44822)
- 方法(39192)
- 数学(33909)
- 数学方法(33468)
- 中国(26158)
- 地方(25109)
- 农(24606)
- 学(23469)
- 财(20167)
- 业经(19445)
- 农业(16539)
- 理论(16070)
- 制(15909)
- 环境(15373)
- 和(14998)
- 贸(13180)
- 贸易(13174)
- 教育(13164)
- 技术(13112)
- 地方经济(12729)
- 易(12618)
- 融(12494)
- 金融(12485)
- 划(12385)
- 银(12377)
- 机构
- 大学(322641)
- 学院(321271)
- 管理(125316)
- 济(118140)
- 经济(115054)
- 研究(112615)
- 理学(108500)
- 理学院(107113)
- 管理学(105065)
- 管理学院(104501)
- 中国(80677)
- 科学(75263)
- 京(70167)
- 所(57666)
- 农(57110)
- 研究所(53234)
- 财(52973)
- 业大(52209)
- 中心(50829)
- 江(48369)
- 范(46677)
- 师范(46189)
- 农业(44903)
- 北京(43952)
- 财经(42553)
- 院(42045)
- 州(38983)
- 经(38678)
- 师范大学(37655)
- 技术(36254)
- 基金
- 项目(229994)
- 科学(179813)
- 研究(165712)
- 基金(163940)
- 家(144867)
- 国家(143660)
- 科学基金(122050)
- 社会(101375)
- 社会科(95746)
- 社会科学(95715)
- 省(92719)
- 基金项目(88209)
- 自然(81355)
- 自然科(79363)
- 自然科学(79340)
- 划(78073)
- 自然科学基金(77843)
- 教育(75791)
- 编号(68342)
- 资助(66255)
- 成果(55133)
- 重点(52323)
- 发(50036)
- 部(49105)
- 课题(48261)
- 创(47026)
- 科研(43992)
- 创新(43919)
- 计划(43232)
- 大学(41359)
- 期刊
- 济(129776)
- 经济(129776)
- 研究(92606)
- 中国(63881)
- 学报(56274)
- 科学(51204)
- 农(50993)
- 管理(43324)
- 大学(41194)
- 教育(40902)
- 学学(38601)
- 财(37804)
- 农业(35430)
- 技术(28276)
- 融(23058)
- 金融(23058)
- 业经(21886)
- 经济研究(19198)
- 财经(19083)
- 图书(18241)
- 业(18105)
- 问题(18069)
- 资源(17556)
- 科技(16796)
- 经(16165)
- 版(15830)
- 理论(15044)
- 技术经济(14674)
- 业大(14662)
- 发(14426)
共检索到465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有为 刘花 高国力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全国有10余个省份提出打造30多个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计划。但社会各界对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概念内涵认识尚不统一,省域副中心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并不明确。省域副中心城市应具有经济优势突出、产业竞争力强、人口规模较大和交通区位优越等基本特征,分担部分中心城市功能、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等基本功能。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与发展目标,结合国家批复的7座省域副中心城市及各省发文明确的14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情况,构建一套用于评价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评价结果看,这21座城市中有3座已经具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功能,有9座城市具备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条件,另有9座城市尚未达到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条件。为充分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作用,其选择要根据各省及备选城市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尽可能选择处于培育期和发展期的城市重点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晓东
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在新形势、新发展格局下,把握与厘清改革的本质与内涵,回归改革常识,回归改革的基本面,加强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广度与深度,强化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要深刻认识到改革各级政府机构是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做大做强做优交投、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消费中心 中心城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新立
南阳跃升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是南阳几千年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也是河南几千年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做好这件事必须从战略上进行周密的、长远的谋划,并且选择好近期的突破口。一、南阳在设计理念、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一定要有全新面貌南阳市区的面积比上海还要大,通过制定好的总体规划,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建筑可以低密度,绿地、水面的覆盖率比较高,水运、铁路、公路、空运发达,建成泛在、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企业家成长 战略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奇帆
一、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现实条件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氛围环境之中。(一)天时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从现在到2035年,将是十分关键的15年。这15年既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15年,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变局的15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恒山
一、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使命中心城市这个提法时间已久,并且一直都为各方面所看重。所谓中心城市,一般是指功能综合、实力雄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中心枢纽地位,且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中心城市是分层次的,就国家范围而言有国家中心城市,到目前为止已明确认定了九个国家中心城市,河南的郑州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金成
南阳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河南省将南阳确定为河南的副中心城市,是实至名归。中心是相对于区域而言的。所谓中心城市,首先,就是有一定的腹地,周边一段距离内没有比之更大的城市。其次,有一定的规模,城市规模越大,辐射带动力就越强。最后,有一定的首位度,和周边的城市比较,是遥遥领先的。南阳作为副中心城市,是相对于河南全省而言,
关键词:
省域副中心城市 制造业 实现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兰晓萍 郭善钡 黄颖敏
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我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路径研究的不足,本文从工业地理学视角开展了省域副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与发展路径研究。通过从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和规模效益6个维度构建省域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8个重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工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亮 王馨竹 杜德斌 盛垒
国际研发城市是一座以研发服务与创新作为主导功能的国际城市,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伴随研发全球化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空间形态与城市功能,当前相应的学术研究仍然较为薄弱。基于此,本文将关注的重点着眼于建立一套较为统一和严密的国际研发城市学术概念体系,通过对以往相关概念的解读与评析,从创新型城市与世界城市相融合的理论视角出发,明确国际研发城市的基本概念,核心特征与本质内涵等一系列最基本问题,进而为该领域内的未来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国际研发城市 基本概念 特征 功能内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锡辉 施祖麟 柴永强 曾宪纲
浙江科技强省与"十一五"科技规划提出把宁波和嘉兴建设成为浙江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本文基于自主创新能力评定标准和科技进步监测指标,对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界定标准进行了统计上的聚类与因子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提出确定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界定标准。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副中心 标准界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紫屏
大概念教学评价是判断学生概念性理解及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评价,它以表现性任务为载体,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过程和产品做出解释而判断。其认识论基础是“表现性理解观”;相应的教育观念是“理解性教学观”。“设计性理解”及“概念本位课程与教学”则是大概念教学评价的当代代表性模式。大概念教学评价的主要特征是教育性、真实性、表现性和持续性。教师设计大概念教学评价的方法论要素包括:确定理解表现、设计表现性任务、研制评价标准与量规。大概念教学评价的设计过程即是师生合作进行的智慧行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玲玲 周华东
城市化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它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心城市及组织和领导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及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评价体系进行构建,并以我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城市为例,对各城市的贡献进行评价并排序,准确地反映各中心城市的贡献,并对中心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主成分分析 评价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陶秋燕 高腾飞 李一
通过对信息通信公共服务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和探讨,构建了包含4项评价维度(服务投入、服务资源、服务提供和服务效果)和16项具体指标的信息通信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并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关键词:
信息通信 公共服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陶秋燕 高腾飞 李一
通过对信息通信公共服务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和探讨,构建了包含4项评价维度(服务投入、服务资源、服务提供和服务效果)和16项具体指标的信息通信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并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关键词:
信息通信 公共服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陶秋燕 高腾飞 李一
通过对信息通信公共服务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和探讨,构建了包含4项评价维度(服务投入、服务资源、服务提供和服务效果)和16项具体指标的信息通信公共服务评价体系,并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
关键词:
信息通信 公共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体雁
实施集中式大推动战略,聚力突破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中心城区两篇大文章,把南阳打造成为鄂豫陕渝菱形区域(钻石地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现代工业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新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关键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一、聚力突破“现代汽车产业集群”为什么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要选择聚力突破“现代汽车产业集群”这篇文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