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1)
- 2023(6975)
- 2022(5797)
- 2021(5289)
- 2020(4385)
- 2019(9686)
- 2018(9685)
- 2017(17849)
- 2016(10026)
- 2015(11317)
- 2014(11640)
- 2013(11170)
- 2012(10627)
- 2011(9728)
- 2010(9861)
- 2009(9182)
- 2008(8999)
- 2007(8102)
- 2006(7274)
- 2005(6523)
- 学科
- 济(44699)
- 经济(44647)
- 管理(25445)
- 业(20587)
- 方法(16048)
- 企(15912)
- 企业(15912)
- 地方(15832)
- 数学(12961)
- 学(12843)
- 农(12705)
- 数学方法(12663)
- 中国(11602)
- 业经(9403)
- 理论(9386)
- 地方经济(9007)
- 财(8760)
- 农业(8736)
- 制(8660)
- 体(7335)
- 和(7148)
- 环境(7077)
- 融(7072)
- 金融(7064)
- 教育(6462)
- 银(6281)
- 银行(6262)
- 行(6070)
- 划(5651)
- 发(5367)
- 机构
- 学院(145764)
- 大学(145407)
- 研究(54512)
- 济(54472)
- 经济(52871)
- 管理(51769)
- 理学(43993)
- 理学院(43350)
- 管理学(42287)
- 管理学院(42032)
- 中国(40122)
- 科学(36434)
- 京(32529)
- 农(28741)
- 所(28553)
- 研究所(26158)
- 财(25455)
- 中心(24818)
- 江(24548)
- 业大(24107)
- 农业(22632)
- 范(22294)
- 师范(22043)
- 院(20402)
- 北京(20123)
- 省(20031)
- 财经(19564)
- 州(19123)
- 师范大学(17725)
- 技术(17711)
- 基金
- 项目(99165)
- 科学(77909)
- 研究(72200)
- 基金(69380)
- 家(61460)
- 国家(60950)
- 科学基金(51602)
- 社会(44091)
- 省(42906)
- 社会科(41533)
- 社会科学(41522)
- 基金项目(36135)
- 划(34948)
- 自然(33477)
- 教育(32999)
- 自然科(32640)
- 自然科学(32626)
- 自然科学基金(31951)
- 编号(30234)
- 资助(28262)
- 成果(25046)
- 重点(23267)
- 发(22893)
- 课题(22353)
- 部(20776)
- 创(19923)
- 计划(19143)
- 创新(18732)
- 科研(18714)
- 发展(18092)
共检索到225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建军 王新涛
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省域主体功能区划的前提及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从现有开发密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现有开发密度评价法、状态空间法、相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模型作为省域功能区划的评价方法。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实现对主体功能区进行科学功能定位,从而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开发强度适当,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振波 朱传耿 刘书忠 张学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它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开启了我国地理区划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进行初步探索,认为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对地域要素高度综合的前提下,突出地域主体特征,使区划落地区域,具有地域性、主体性、层次性、综合性、和谐性特征。具有独立的政策体系,包括明确规划层次,健全法制保障;科学利用土地,实施生态补偿;统筹投资融资,优化产业结构;分异评价指标,突出功能特色。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文宝 杨茂胜 余晓霞
市域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划调整的重点领域。区划调整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资源、环境、发展潜力和发展愿望等因素也是主体功能区划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市域本身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性"要求的产物。立足于市域的空间尺度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有助于发挥其在行政结构体系中的作用,能更好解决区划中的"边界"问题,增强"功能类型区"空间管制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借用承载力的理念,通过状态空间法构建主体功能指数,并据此以银川市为例对市域主体功能区划进行了尝试性识别研究。
关键词:
市域 主体功能 区划 银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利 张卓 王丹 王瑜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要求并结合辽宁省实际,探讨了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设定"县域"为分析评价单元,对照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定义,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战略以及其他较为显著的地理特征进行"感性试划",即通过定性分析断定一部分主体功能区的类型归属,这些单元称之为"易划区"。对于通过"感性试划"不能断定主体功能区类型的分析评价单元称之为"难划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判法和关键指标判别法进行"理性试划",最终形成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采用定性判断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性分析和政府战略相结合、综合指标分析与关键指标判别相结合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思路和方法,取得的区...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感性试划 理性试划 辽宁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关于主体教育的理论基础的探讨,当前需要具体解决好两个问题:第一,从主体教育发展历程看,主体教育主要吸收了哪些研究成果;第二,为了促进主体教育理论深入发展,当前应如何进一步扩大学术资源。客观地说,注重广泛的理论学习,努力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是主体教育理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建文
本文立足于非均衡发展理论对区域物流规划的适用性和原理释义的分析,构建了囊括设计原则、基本框架、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的区域物流规划评价体系。
关键词:
非均衡发展理论 区域物流规划 评价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琪
首先分析区域物流规划的理论基础,然后从区域物流需求、区域物流资源和区域物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区域物流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选取一则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到该区物流规划的综合评价结果。
关键词:
区域物流规划 理论基础 评价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张猛 刘修通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上,且仍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相融合的哲学基础上,缺乏对区划方法的人本主义探讨。(3)现有研究虽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程序,但区域功能判别和功能区域定界及指标体系构建仍未取得突破。基于此,首次提出了由区划哲学层次方法论、区划科学层次基本方法、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构成三层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深入阐述了方法体系中每层的功能及逻辑关联,各层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李斌
全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体功能区划工作,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目前,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工作已经启动,一些省份也已开展前期研究和试划工作。然而,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各地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可循的技术方法。本文从计量革命到生态人文化思潮的方法论思变以及"开发"与"保护"的内在逻辑出发,以生态功能分析为基本视角与切入点,探索性地提出了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并着重对生态导向下的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的流程、指标体系和判别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开发潜力"为特征指标的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了主体功能区划层次判别系统。
关键词:
生态导向 主体功能区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雪 米文宝
以西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布局为基础,探讨适合西北地区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提出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县域为研究单位,对西北地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分析评价,然后进行空间分析(如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的综合区划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莉 冯德显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本底因素;土地、水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利用强度高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刚性限制因素;生态环境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尤其是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划定作用显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需要把握的重要经济属性。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划分 主导因素 河南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高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明东 陆玉麒
总结了当前国内关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与主题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区划的空间尺度效应、国外经验借鉴、区划的方法论等基本问题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重点攻破方向。研究认为,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理论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是主体功能区划的核心理论基础,空间均衡模型是该理论基础最为直接的应用,重点深刻解析了空间尺度效应和区域功能属性对于主体功能区划指标因子体系的构建、指标间的优化组合所带来的影响,加强G IS的空间叠置和聚类等空间分析技术在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空间尺度与区域功能属性之间的矛盾为区域功能区的定位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正先 韩建波 温泉
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是一个非线性、自适应、动态的复杂系统,难以用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进行分析、预测和控制,这也是目前主体功能区划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本文提出将混沌理论与分形理论引入主体功能区划理论和方法中,并重点就主体功能区划的动态性、不同空间层级的协调、空间尺度及指标体系分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了主体功能区划理论和方法的新思路。
关键词:
混沌与分形理论 主体功能区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郁 丁四保
由于流域上下游各行政区各自为政、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使得水生态安全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愈加明显,影响全流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制约因素分析,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划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