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2)
- 2023(12646)
- 2022(10338)
- 2021(9522)
- 2020(8034)
- 2019(17691)
- 2018(17252)
- 2017(32976)
- 2016(18097)
- 2015(19816)
- 2014(19431)
- 2013(19619)
- 2012(18046)
- 2011(15765)
- 2010(16132)
- 2009(15248)
- 2008(15714)
- 2007(14181)
- 2006(12657)
- 2005(11162)
- 学科
- 业(90650)
- 济(78105)
- 经济(77995)
- 企(73402)
- 企业(73402)
- 管理(66973)
- 农(45955)
- 财(36697)
- 方法(34065)
- 农业(30429)
- 业经(29552)
- 数学(26292)
- 数学方法(26107)
- 务(21640)
- 财务(21633)
- 财务管理(21586)
- 企业财务(20513)
- 中国(19270)
- 制(19154)
- 技术(17075)
- 策(16932)
- 体(15117)
- 贸(14555)
- 贸易(14551)
- 易(14204)
- 划(13696)
- 财政(13658)
- 地方(13382)
- 和(12772)
- 学(12713)
- 机构
- 学院(269016)
- 大学(260745)
- 济(115300)
- 经济(113452)
- 管理(107759)
- 理学(93878)
- 理学院(92994)
- 管理学(91712)
- 管理学院(91258)
- 研究(85835)
- 中国(69141)
- 农(67166)
- 财(59220)
- 科学(53855)
- 京(52920)
- 农业(51995)
- 业大(47895)
- 所(44835)
- 财经(43923)
- 江(41825)
- 研究所(40462)
- 经(39915)
- 中心(39660)
- 经济学(34631)
- 农业大学(32565)
- 北京(31960)
- 经济管理(31883)
- 财经大学(31832)
- 州(31795)
- 经济学院(31644)
- 基金
- 项目(179192)
- 科学(141946)
- 基金(132697)
- 研究(127052)
- 家(117055)
- 国家(115878)
- 科学基金(99932)
- 社会(84601)
- 社会科(79957)
- 社会科学(79933)
- 省(72008)
- 基金项目(71047)
- 自然(65208)
- 自然科(63795)
- 自然科学(63774)
- 自然科学基金(62727)
- 划(58471)
- 教育(55456)
- 资助(52540)
- 编号(49561)
- 业(42746)
- 创(40493)
- 重点(39692)
- 部(39647)
- 发(39012)
- 成果(37813)
- 创新(37117)
- 农(36548)
- 国家社会(35474)
- 科研(34613)
- 期刊
- 济(134755)
- 经济(134755)
- 研究(74220)
- 农(68635)
- 财(51137)
- 中国(50380)
- 农业(46118)
- 学报(45743)
- 科学(42387)
- 管理(39979)
- 大学(34851)
- 学学(34124)
- 业经(29088)
- 融(25584)
- 金融(25584)
- 业(24225)
- 财经(22072)
- 技术(21363)
- 经济研究(20206)
- 经(18936)
- 问题(18459)
- 版(15793)
- 技术经济(15765)
- 教育(14745)
- 世界(14671)
- 农村(14290)
- 村(14290)
- 农业经济(13850)
- 财会(13733)
- 商业(13445)
共检索到396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勇 李雪竹
通过构建空间相关加权项估计多边贸易重力模型,构造了以地理因素表征农产品特征的省区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实证研究了中国省区财政支农投入对农业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弹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支农显著偏低,但财政支农投入确实显著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进一步分解劳动生产率,发现财政支农投入对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弹性为正且显著,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弹性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支农发挥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的作用面临着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低和基础设施欠完善的强约束,未来应通过加强这两方面的投资助推农村经济组织创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财政支农支出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江苏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效果最优,在苏南地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本文进一步对农业补贴与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三农"问题是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而财政支农支出是保护和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江苏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财政支农支出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生产有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补贴和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效果最优,在苏南地区的作用效果要好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本文进一步对农业补贴与农业合作经营支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昊达 彭山桂 林萍萍
[目的]财政支农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探讨财政支农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有利于加速农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以2007—2021年全国30个省份农业GTFP为研究对象,基于EBM-GML指数和熵值法测算30个省份农业GTFP;进一步,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与面板中介效应模型,刻画、分析了财政支农对农业GTFP的空间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1)财政支农对农业GTFP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产生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北方地区表现为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局面,在南方地区表现为互助共赢的正和博弈局面。(2)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机制、农业机械深化机制、农业人力资本提升机制三个维度的作用机制均显著成立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全国与北方地区的农业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作用更为重要;南方地区的农业机械深化效应更为重要。[结论]应理顺区域政府间竞合互动关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促进协调发展;在北方地区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多形式提高机械化程度,在南方地区采用柔性农业人才引进机制促进农业GTFP的提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朗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的支持。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框架对1999-2003年我国各省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确实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13;且有大约30%的农业经济增长是靠财政支农支出推动的。与其他要素相比,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占着重要地位。从全国范围来看,它位居第二。从农业在地区产业竞争优势与否来看,财政支农支出的平均贡献率在农业劣势地区高达63%,位居第一,在农业优势地区仅11%,位居第二。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筱明
文章以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基准回归模型对财政支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共同富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支农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在此过程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正向调节作用;财政支农的制度建设对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最强,资金拨付次之、政策补贴最小。由区域差异分析得知,财政支农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梯度格局;由类型差异分析得知,财政支农对共同富裕发展性、共享性均呈现正向作用。因此,研究提出把握财政支农体系红利、部署分权管理机制、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制三点建议,以期筑牢共同富裕基础底座。
关键词:
财政支农 共同富裕 金融服务 数字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金媛 吴祎博 张启文
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对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支持"三农"政策的落实更离不开财政支农资金。本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我国财政支农资金运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和财政部相关资料,搜集有关财政支农规模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规模进行分析,从农业经济指标即农业生产总值的角度研究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产出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同时对财政支农的惯性进行滞后效应分析,并从财政支农资金运用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财政支农资金 农业产出 惯性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慧
文章以地区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为考察对象,在梳理了已有的关于空间因素对地区经济差异的作用文献基础上,结合测算的生产率水平结果,使用普通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对中国28个省级地区的农业生产率的转移概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地区生产率水平存在四种俱乐部,但是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各子时期的变化与总体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将两种转移概率矩阵的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低水平和中低水平的地区与中高水平地区为邻有利于促进本地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说明考虑空间因素时,地区生产率水平的转移可能性会发生变化,地区生产率水平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考察期内地区间发生了一定的农业技术扩散。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李文秀
在对2004—2016年中国各省份生产服务业开放和农业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采用SYSGMM方法探讨了生产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服务技术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显著;从细分生产服务业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位居前三位,其后是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从生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数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大于其引进来所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小于其引进来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成
本文利用2009~2015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以三大主粮品种为例,分析了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普惠制的直接补贴对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均有负向影响,长期看已不利于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生产仍有重要意义,未来可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其他涉农财政投入虽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没有显著影响,但有助于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现阶段可在粮食主产区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关键词:
财政支农投入 农业生产 农村固定观察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辉 许会
本文在对辽宁省多地405户农户调查的数据资料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探寻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文对有效了解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农业生产率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农业生产率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向阳 赵蕾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率和农村地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GMM方法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具体分析了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反过来会进一步提高非农就业水平;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文秀 李仪 江颖
利用KLMS分析法构建了农业生产的C-D函数和农业生产率与农业生产投入的计量模型,并以30个发达国家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发达国家农业中间投入的比重呈现出加速上升的变化趋势,反之农业最初投入的比重逐渐下降。2资本和中间投入对农业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劳动的边际产出效应不显著。3劳均资本存量和中间投入显著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农业大国与小国之间农业生产投入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农业生产投入对农业产出和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也不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