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82)
- 2023(15974)
- 2022(13411)
- 2021(12071)
- 2020(10311)
- 2019(23090)
- 2018(22585)
- 2017(42878)
- 2016(23434)
- 2015(26306)
- 2014(25989)
- 2013(25791)
- 2012(24322)
- 2011(22264)
- 2010(22214)
- 2009(20633)
- 2008(20280)
- 2007(18418)
- 2006(16241)
- 2005(14113)
- 学科
- 济(115730)
- 经济(115626)
- 管理(67610)
- 业(59255)
- 企(47014)
- 企业(47014)
- 方法(46730)
- 数学(41478)
- 数学方法(41180)
- 地方(28235)
- 农(28075)
- 中国(26753)
- 财(25035)
- 学(24293)
- 业经(22432)
- 环境(21432)
- 农业(19164)
- 贸(18585)
- 贸易(18578)
- 易(17893)
- 制(17335)
- 和(16203)
- 地方经济(16145)
- 务(15192)
- 财务(15164)
- 财务管理(15127)
- 融(14930)
- 金融(14927)
- 划(14879)
- 企业财务(14327)
- 机构
- 学院(343039)
- 大学(342974)
- 济(146325)
- 经济(143372)
- 管理(127281)
- 研究(120730)
- 理学(109976)
- 理学院(108633)
- 管理学(106872)
- 管理学院(106244)
- 中国(89526)
- 科学(76123)
- 京(71983)
- 农(64173)
- 财(64034)
- 所(62109)
- 研究所(56739)
- 中心(55609)
- 业大(54474)
- 江(52100)
- 财经(51554)
- 农业(50814)
- 经(46753)
- 经济学(46056)
- 范(44824)
- 北京(44820)
- 师范(44272)
- 院(43418)
- 经济学院(41586)
- 州(41336)
- 基金
- 项目(232839)
- 科学(181912)
- 基金(168257)
- 研究(164989)
- 家(149385)
- 国家(148134)
- 科学基金(125170)
- 社会(106361)
- 社会科(100777)
- 社会科学(100747)
- 省(92186)
- 基金项目(90091)
- 自然(81454)
- 自然科(79432)
- 自然科学(79404)
- 自然科学基金(77996)
- 划(77798)
- 教育(74921)
- 资助(67661)
- 编号(64910)
- 重点(53529)
- 发(51912)
- 成果(51707)
- 部(50959)
- 创(48162)
- 课题(45641)
- 科研(45313)
- 创新(45145)
- 国家社会(44491)
- 计划(43576)
- 期刊
- 济(164291)
- 经济(164291)
- 研究(97766)
- 中国(65346)
- 学报(59979)
- 农(57056)
- 科学(52394)
- 财(50056)
- 大学(43868)
- 管理(43792)
- 学学(41623)
- 农业(38410)
- 教育(30954)
- 融(29278)
- 金融(29278)
- 技术(28447)
- 经济研究(27044)
- 财经(26418)
- 业经(25431)
- 经(22766)
- 问题(21830)
- 业(20876)
- 技术经济(17849)
- 资源(17626)
- 版(17274)
- 贸(16804)
- 图书(16000)
- 统计(15954)
- 商业(15664)
- 科技(15606)
共检索到505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凌玉洁 史菲菲
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阶段性,但目前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究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2010年合肥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合肥经济圈建设处于成长期阶段时,伴随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引发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圈内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目前合肥经济圈处于成熟期的初期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以及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手段的研发,使得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实证分析证明:只有持续提升圈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奕豪 张海峰 梁若冰
文章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估计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圈的建设对合肥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带来5.31%的增长效应,且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递增的趋势。利用绝对趋同检验,研究圈内其他城市的经济增长情况,得出圈内各城市经济增长在经济圈建设后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通过分产业研究收敛情况,发现经济圈的作用是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的。文章尝试探究一套较为全面的区域性政策效应的评估体系,并对后续城市经济圈的建设提供一些政策意见。
关键词:
城市经济圈 合成控制法 绝对趋同检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丽 唐根丽 陈忠卫
利用GEM专家调查问卷数据,本文对安徽省省会经济圈创业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与六安市在金融支持、研发转移、市场机会与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和文化与社会规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巢湖市与合肥市在政府政策、教育与培训、有形基础设施和文化与社会规范方面存在明显区别;巢湖市与六安市在金融支持、教育与培训、研发转移、有形基础设施和文化与社会规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未来应当极力促进经济圈内各城市之间的互补与合作,以发挥省会经济圈在加快安徽崛起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省会经济圈 创业环境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晓岚 孔令刚
从国际国内经济圈发展实践看,产业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本文以合肥经济圈发展为例,分析城市经济圈产业整合与创新的基础和条件,探讨提升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经济圈 产业结构 产业整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贤斌 傅先兰 倪建华 赵彤
通过对1997年和2007年碳排放强度分析,揭示安徽省会经济圈内各市县对碳排放的影响和区域差异,根据相关固碳价格计算省会经济圈市县的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显示:(1)省会经济圈总体上为碳汇区,1997—2007年间碳排放总量增加1 049.9万t,年均增长14.4%,其中,合肥市碳排放量增长最大。(2)2007年经济圈内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强度和地均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为1997年的2.18,2.41倍。1997—2007年,省会经济圈内的碳排放量、地均碳排放强度和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都呈现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3)经济圈内各县市地均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建设用地平均碳排放强度以合肥市最高(78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晓红
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径向力主要体现于微观意义上的圈内企业市场控制力和区域内产业间的关联效果两个方面。在旅游经济圈视角下的地力空间格局则主要体现为企业分布、基础设施分布和自然地理状况等三个方面。地理空间格局和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地理空间格局对规模经济、企业成本、产品差别和产业波及效果的影响作用上。以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区域经济地理空间之内各种要素的整合过程,对区域旅游经济圈影响力与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经济圈 产业组织 经济地理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新耀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基于国家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本文指出打造闽粤赣客家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意义,并对该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生态经济圈金融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区域金融 生态经济圈 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菁 关伟
优化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社会信用体系理论,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四大经济圈的营商环境进行评价与比较,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营商环境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析,运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探究其动态演进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整体不高但呈上升趋势,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表现良好,法治环境问题突出;四大经济圈营商环境水平呈现空间差异,区域间差异高于区域内差异,超变密度差异起主导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信用建设、促进区域内均衡发展、推动区域间协同发展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开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本文则尝试探讨高校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环境。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高校教学:软环境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向阳 罗胤晨 于哲浩 周润星
本文基于199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实证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六市均已跨过第一个拐点;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高人均收入、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和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均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流域区域和非流域区域制造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均呈倒“N”型曲线。基于研究结果,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向阳 罗胤晨 于哲浩 周润星
本文基于1997—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面板数据,通过STIRPAT扩展模型,实证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呈倒“N”型曲线,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十六市均已跨过第一个拐点;人均收入增长率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加大环境规制力度、提高人均收入、增加研发资金投入和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均有助于缓解环境污染;流域区域和非流域区域制造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均呈倒“N”型曲线。基于研究结果,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雨娴
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专业化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测度成渝双城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发展发现:经济圈流通业集聚双城特征明显,并且,马太效应显著。实证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口密度对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发挥着显著的正向促进效果,城镇化率对流通业空间集聚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因此应该扩大居民收入以提振内需,完善城市群人口流动的顶层设计,为流通业集聚高效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甘元玲
以流通现代化驱动区域市场整合成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通现代化及其三个维度对区域市场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和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影响效应较强,流通渠道数字化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弱;流通效率在流通现代化和区域市场整合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流通现代化能够提高流通效率,进而促进区域市场整合;数字经济正向调节了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应,即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流通现代化对区域市场整合的影响效果越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