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5)
2023(9353)
2022(8448)
2021(7987)
2020(6693)
2019(15813)
2018(15882)
2017(31258)
2016(17115)
2015(19123)
2014(19175)
2013(19111)
2012(17418)
2011(15447)
2010(15270)
2009(13897)
2008(13189)
2007(11267)
2006(9713)
2005(8291)
作者
(49348)
(40913)
(40751)
(38696)
(25952)
(19689)
(18419)
(16236)
(15642)
(14616)
(13997)
(13702)
(12894)
(12855)
(12607)
(12526)
(12315)
(12260)
(11642)
(11502)
(10302)
(9877)
(9791)
(9219)
(9183)
(9097)
(9061)
(8924)
(8307)
(8085)
学科
(68161)
经济(68090)
管理(46800)
(44964)
(36975)
企业(36975)
方法(34209)
数学(30011)
数学方法(29698)
(17284)
中国(16366)
(16150)
(15597)
地方(14526)
业经(14042)
农业(11984)
(11747)
贸易(11739)
(11380)
理论(11183)
(10915)
技术(10380)
环境(10310)
(10096)
(10045)
财务(10038)
财务管理(10023)
企业财务(9452)
(9045)
教育(9014)
机构
大学(238886)
学院(236879)
管理(96904)
(91928)
经济(89950)
理学(84985)
理学院(84076)
管理学(82575)
管理学院(82182)
研究(78335)
中国(55416)
科学(51137)
(50979)
(40304)
(39663)
(39481)
业大(38637)
研究所(36439)
中心(34718)
财经(33170)
(32646)
北京(32015)
农业(31294)
(30597)
师范(30331)
(30233)
(28617)
经济学(27038)
(26997)
技术(25073)
基金
项目(170119)
科学(132485)
基金(122987)
研究(122085)
(107865)
国家(107002)
科学基金(91408)
社会(75068)
社会科(71102)
社会科学(71083)
(66628)
基金项目(66268)
自然(61321)
自然科(59855)
自然科学(59841)
自然科学基金(58735)
(56042)
教育(55499)
资助(51120)
编号(49726)
成果(39676)
重点(37607)
(36954)
(35765)
(35074)
课题(33754)
科研(32883)
创新(32675)
大学(31486)
教育部(31433)
期刊
(95948)
经济(95948)
研究(68146)
学报(41089)
中国(39003)
科学(36779)
(35748)
管理(34311)
大学(30299)
(29073)
学学(28612)
农业(25303)
教育(24722)
技术(19875)
(16193)
金融(16193)
业经(15564)
经济研究(15461)
财经(15298)
图书(13345)
(12890)
(12615)
问题(12615)
科技(12457)
理论(12410)
技术经济(11609)
实践(11544)
(11544)
(10895)
林业(10816)
共检索到329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建斌  李静  李琼  孙治强  
以盾叶薯蓣的叶片制备ISSR-PCR DNA模板。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研究了模板DNA质量和浓度、Mg2+浓度、Taq酶用量、dNTPs浓度以及退火温度对盾叶薯蓣ISSR-PCR扩增的影响,建立了适宜于盾叶薯蓣的ISSR反应体系和扩增参数,即15μL反应体系中包括:20 ng/L模板DNA,1×Taq酶缓冲液,1.0 UTaq聚合酶,2.5 mmol/L MgCl2,0.2μmol/L引物和0.3 mmol/L dNTPs。并从46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带纹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并确定了这些引物的适宜退火温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生月  陈钢  张慧  刘建杰  曾燕如  吴慧敏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等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后的香榧ISSR-PCR扩增体系为:总容积20μL,包括30 ng模板DNA,16.67 nkat Taq酶,0.350μmol.L-1引物,1.625 mmol.L-1 Mg2+,0.250 mmol.L-1 dNTPs,10×PCR buffer 2μL。PCR扩增程序:94℃变性5.0 min;35个循环:94℃变性30 s,退火45 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姚家玲  
以盾叶薯蓣叶片、种子愈伤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时间及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5~10 d的叶片置于0.6%纤维素酶、0.5%果胶酶、0.9 mol/L甘露醇的酶液中、黑暗处理21 h,其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悬浮培养5~10 d的愈伤组织在2.0%纤维素酶、1.0%果胶酶0、.7 mol/L甘露醇的混合酶液中黑暗处理6~8 h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最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艳丽  姚家玲  张友德  
以试管培养的盾叶薯蓣为材料 ,研究了基因型、外植体种类、光暗培养条件、激素配比等因子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盾叶薯蓣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较大差异 ;同一基因型 ,4种外植体(微块茎、幼芽、叶片、胚 )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所不同 ,胚和微块茎易诱导出愈伤 ,幼芽居中 ,而叶片较难 ;光暗培养条件下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差异 ,暗培养对叶片愈伤诱导有利 ,而光培养有利于微块茎愈伤组织的形成 ;2 ,4 -D可以诱导微块茎、幼芽、胚形成愈伤 ,但 6 -BA和 2 ,4 -D的组合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需要添加NAA和 6 -B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福亮  王国霞  李广平  花喆斌  
为了对影响银杏Gingko biloba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因素进行优化,采用ISSR-PCR扩增技术和UVP凝胶电泳成像技术对模板DNA浓度、Taq酶用量、引物用量、dNTP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筛选优化后的反应条件:Taq酶0.3μg,2μL 10×Buffer(含15 mmol.L-1MgCl2),模板DNA40 ng,dNTP 0.2 mmol.L-1,引物0.5μmol.L-1,Mg2+1.5 mmol.L-1。PCR扩增程序:94℃变性5 min,然后进行38个循环:94℃变性30 s,48~53℃(根据引物而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向丽  刘选明  周朴华  易克  朱至清  
用 3种不同的繁殖技术进行盾叶薯蓣组织培养 ,其中以离体诱导微块茎的形成为最有效的方法 .BA与 KT质量浓度分别为 4.0~ 8.0 ,1 .0~ 2 .0 mg/ L时 ,最有利于盾叶薯蓣微块茎的形成 ,将之接种到含有 NAA的培养基上后易生根形成小植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萍  陈曦  赵萌莉  
以砂珍棘豆(Oxytropis racemosaTurcz.)DNA为材料,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DNA模板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和dNTP浓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经优化试验建立了砂珍棘豆ISSR-PCR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液含有的组分和终浓度分别为:20 ng DNA模板,1 UTaq酶,0.24μmol/L引物,2.0 mmol/L MgCl2,0.15 mmol/L dNTP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云松  郭华春  杨雪兰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薯蓣和魔芋叶片的SPAD值与其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用SPAD值来反映叶绿素含量,为快速、简便和非破坏预测叶绿素含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文  周索童  韩旭  曲佐寅  王占久  孙之音  李宪臻  陈温福  
对杂草稻叶绿体psbA-trnH片段的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的最优体系为:20μL反应体积含1μL模板DNA,0.125mM dNTPs,0.5μM正反向引物,1U Taq酶,2.0μL 10×Taq PCR buffer;退火温度为61℃,在此条件下充分保证了psbA-trnH PCR产物的质量和纯度要求。对该片段进行了直接测序,结果为510bp左右,在NCBI中比较分析表明其测序结果准确可靠,经ClustW分析表明含有丰富的系统学信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温金明  石晓东  高润梅  戎丹仁  柳昱旻  
为了探讨穿龙薯蓣叶部形态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山西省2个种源地的穿龙薯蓣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种叶部的形态多样性,测定不同形态叶片的叶绿素与光合产物含量,研究叶部形态与叶绿素及光合产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穿龙薯蓣是一个叶形态多型性的种。穿龙薯蓣存在长叶型与宽叶型2种类型,其中,长叶型占80%以上;叶色有深绿色与浅绿色的明显区分,深绿色叶片多为厚纸质,浅绿色叶片多为薄纸质,叶2~6裂,叶张角间于40°~70°。2个种源地之间的叶形态差异不显著,但叶部各形态指标间相关性明显。叶型与叶绿素、光合产物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叶色与叶绿素、光合产物含量相关性显著,深绿色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产物含量的均值均高于浅绿色叶片;5裂和2裂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高;2裂的叶片光合产物含量较高;叶张角与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还原糖含量相关性显著,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随叶张角的增大,光合产物含量增加。穿龙薯蓣筛选种质资源时,可首选叶片深绿色、叶裂为2裂、叶张角大的植株。研究结果可为穿龙薯蓣的良种选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凤霞  祝朋芳  周广柱  孙晓梅  毛洪玉  李智辉  
穿龙薯蓣(Dioscoreanipponica)可用来提取薯蓣皂甙 ,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本试验首次使穿龙薯蓣组培成功。试验结果表明 ,带芽茎段、带芽根茎和茎尖以定芽成苗方式诱导成苗 ,带花蕾原基的花序轴以叶丛—不定芽方式诱导成苗。穿龙薯蓣的组培扩繁倍数与继代次数密切相关 ,一株继代苗理论年增殖数可达53万株。最佳扩繁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BA3mg·L-1+NAA0.3mg·L-1 及MS+NAA1.0mg·L-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俊英  韩志慧  刘国际  卢朝国  雒廷亮  
【目的】解决当前薯蓣皂素生产中废水量大,酸性强,有机物含量高,存在严重污染问题的现状。【方法】利用饱和蒸汽作为压力介质,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处理盾叶薯蓣根茎块,将薯蓣皂素与淀粉、纤维素剥离开,处理过的物料干燥后不需进行酸水解即可直接提取皂素。【结果】分析了影响热分解的各种因素,并予以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为:饱和蒸汽压力1.4MPa,保压时间30min,加料量3.5kg,在此条件下薯蓣皂素的收率为1.745%。在热分解前加入二氧化碳介质,可以提高处理效果,改善物料颜色,但物料呈酸性,保压时间需要适当延长。【结论】热分解工艺无需酸、碱处理,不需对残渣进行清洗,基本无废水产生,可从根本上解决皂素生产中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志文  韩旭  周索童  王丽  李宪臻  陈温福  
对杂草稻的nrDNA ITS片段的PCR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测定,建立的PCR最优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含1μL模板DNA,0.125 mmol/L dNTPs,0.5μmol/L正反向引物,1 UTaq酶,2.0μL 10×TaqPCR Buffer;退火温度为57℃。这样的条件下充分保证了ITS PCR产物的质量和纯度要求,直接测序结果为600 bp左右,与网上结果十分类似,表明结果准确可靠。这些ITS片段的系统学信息将为杂草稻的起源进化提供有力的分子水平证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云峰  禹利君  刘仲华  黄璜  胥锦桦  朱楠楠  
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纯化出的99株内生真菌DNA为材料,优选出10条ISSR引物(UBC842、UBC848、UBC850、UBC856、UBC861、UBC864、UBC868、UBC873、UBC880、UBC887)的最适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ISSR–PCR反应体系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建立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Mg2+浓度为2.0 mmol/L)2.5μL,dNTPs(10 mmol/L)0.6μL,引物(10 pmol/μL)2.0μL,Taq E(1 U/μL)1.5μL,DNA模板(10 ng/μL)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兴红  李红叶  
为了获得最优柑橘黑斑病病原菌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Mg2+、d 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浓度梯度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5 MMoL/L的Mg2+、0.15 MMoL/L的d NTP、0.3μMoL/L的引物、25 Ng dNa模板、0.5 U Taq dNa聚合酶为最优。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1株柑橘叶点霉菌菌株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已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柑橘叶点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