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0)
- 2023(15357)
- 2022(13122)
- 2021(11947)
- 2020(9958)
- 2019(22463)
- 2018(21814)
- 2017(42426)
- 2016(22992)
- 2015(25427)
- 2014(25151)
- 2013(24806)
- 2012(23495)
- 2011(21656)
- 2010(21999)
- 2009(20729)
- 2008(20317)
- 2007(18522)
- 2006(16943)
- 2005(15263)
- 学科
- 济(115416)
- 经济(115221)
- 业(68370)
- 管理(64429)
- 农(48550)
- 企(47314)
- 企业(47314)
- 方法(41085)
- 数学(35251)
- 数学方法(34907)
- 农业(32055)
- 中国(27743)
- 业经(26675)
- 地方(24975)
- 财(24726)
- 学(24058)
- 制(22290)
- 贸(18749)
- 贸易(18740)
- 易(18214)
- 策(16638)
- 银(16084)
- 银行(16032)
- 体(15973)
- 行(15453)
- 融(15385)
- 金融(15384)
- 环境(15330)
- 发(15201)
- 和(14464)
- 机构
- 学院(339851)
- 大学(338750)
- 济(151191)
- 经济(148293)
- 管理(127387)
- 研究(124104)
- 理学(109803)
- 理学院(108562)
- 管理学(106672)
- 管理学院(106075)
- 中国(95103)
- 农(79062)
- 科学(76073)
- 京(70965)
- 财(67726)
- 所(64571)
- 农业(61568)
- 研究所(58450)
- 业大(57965)
- 中心(56652)
- 财经(53066)
- 江(52651)
- 经(48299)
- 经济学(46602)
- 北京(44370)
- 院(43533)
- 范(42972)
- 师范(42462)
- 经济学院(41685)
- 省(41064)
- 基金
- 项目(224994)
- 科学(176949)
- 基金(165417)
- 研究(159467)
- 家(146947)
- 国家(145631)
- 科学基金(123093)
- 社会(105917)
- 社会科(99380)
- 社会科学(99351)
- 省(86730)
- 基金项目(86723)
- 自然(79541)
- 自然科(77700)
- 自然科学(77673)
- 自然科学基金(76342)
- 划(73336)
- 教育(70687)
- 资助(67457)
- 编号(62498)
- 成果(50770)
- 部(50514)
- 重点(50485)
- 发(49659)
- 创(46052)
- 国家社会(44201)
- 创新(43143)
- 课题(43069)
- 科研(42899)
- 教育部(42500)
- 期刊
- 济(179230)
- 经济(179230)
- 研究(102269)
- 农(78658)
- 中国(72105)
- 学报(60069)
- 科学(54570)
- 农业(52764)
- 财(49439)
- 大学(45478)
- 管理(44796)
- 学学(43504)
- 融(36490)
- 金融(36490)
- 业经(31821)
- 经济研究(28508)
- 教育(27697)
- 财经(27350)
- 业(25703)
- 技术(25500)
- 问题(24005)
- 经(23641)
- 世界(19343)
- 版(18085)
- 技术经济(17543)
- 贸(17142)
- 业大(16375)
- 统计(15956)
- 农村(15867)
- 村(15867)
共检索到523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强 王涛 陈海
农户是农业用地的直接支配者,其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决策直接影响农业景观格局。分析影响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可为指导农业用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省米脂县孟岔村为例,在地块尺度上,通过构建相似度框架,定量分析相邻关系、血缘关系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将地块种植作物视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阐明微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相邻关系(居住位置相邻)与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具有微弱关系,不存在农户决策相似性随距离衰减的情况;②血缘关系中以兄弟关系数量最多,68.92%的兄弟关系中农户决策倾向于相似和偏相似,兄弟关系对农户土地利用决策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③农户社会经济条件与农户土...
关键词:
农户决策 地块尺度 农业土地利用 米脂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洪彬 吕杰 罗小娟
在耕地多功能利用、农户耕地需求偏好多样性理论基础上,基于地块尺度构建农户土地利用决策过程与土地利用单元之间感知—响应反馈环路。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分析、农户调查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38户农户与对应地块采样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会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调整土地经营目标,导致农户在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程度、投入强度上产生差异,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应通过提高农业比较效益、适度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科学引导农户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生产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婧 刘航 王新高 龙禹桥 时慧 杨鹏 吴文斌 孙晶
[目的]保证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合理调控种植结构,优化粮食配比和产量,对于稳定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以大豆为主的油料作物多依赖进口,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优化种植结构,提升油料作物自给率,对农户种植决策行为的研究十分必要,具有科学价值和政策意义。[方法]该研究选取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的主粮种植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农户问卷调查并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作物空间分布数据,采用基于主体模型(Agent-based Model,简称ABM模型)模拟了2016年到2020年农户作物种植(大豆、水稻、玉米)的决策行为以及作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ABM模型模拟的平均总体精度为63%,结果显示种植决策行为与社会规范因素较为相关,例如:农户所处周边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人种植水稻,该农户有较高的概率选择种植水稻;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例如:水稻种植收益高则更多人种水稻。根据ABM模型的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受周围农户种植决策影响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周围农户的种植结构;而当大豆补贴金额变化时,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种植收入较高的种植结构。[结论]该研究构建的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ABM模型可以为其他区域的农户种植决策行为模拟提供方法借鉴,以期针对性地提出益于该地的政策性建议,保证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郝仕龙 李壁成
研究目的:研究和分析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概念及内涵,探讨土地利用模式的尺度转换方法。研究方法:图示法,多元线性回归反演法,目标规划法。研究结果:为土地利用模式在不同尺度间的转换提供了方法参考,丰富了生态地理学中有关尺度及尺度转换的研究。研究结论:尺度和尺度转换涉及生态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需要各学科的联合。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尺度 尺度转换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田燕
为探讨河南省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用统计法、回归分析法对河南省的土地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耕地面积与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均呈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与之呈正相关关系。二、三产业与城镇用地规模具有正相关性;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耕地、城市用地变化分为3个时段,变化由平缓发展到急剧波动再趋于稳定。整体来看,土地利用呈现出由粗放走向集约,利于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说明经济越发达,城镇土地利用越集约,越重视对农用地的保护。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社会经济 影响 河南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光宏 马艳
城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展的合理性。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值进行测算,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较缓且有波动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年来耦合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武汉市未来远城区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红梅 刘卫东 刘会平 林育欣 刘勇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分为3个阶段。土地利用效益在1984—1990年,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1991—1996年,处于耦合变化状态,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5年有所下降。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变化近似于对数曲线。1984—1987年,耦合度从-16.17°快速增加到44.71,°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1988—200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耦合度缓慢增长,接近90°。目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王越
研究目的:实现由传统的人工识别到自动识别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的方法创新,为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分形理论,采用二阶导数对计盒维数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900 m×900 m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2)1991年、2003年和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空间作用力、分布均匀程度和内部联结性的大小不同,并呈现出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复杂性;(3)1991—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王越
研究目的:实现由传统的人工识别到自动识别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的方法创新,为优化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分形理论,采用二阶导数对计盒维数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研究结果:(1)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900 m×900 m尺度上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2)1991年、2003年和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表现为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空间作用力、分布均匀程度和内部联结性的大小不同,并呈现出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复杂性;(3)1991—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相互关联关系变化特征明显,表现为土地利用格局中竞争强度强弱的差异。研究结论:(1)改进的计盒维数模型能够实现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的自动识别;(2)建立的计盒维数自动识别尺度模型,确定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尺度900 m×900 m是独立最小地理单元,也是分析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最优尺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东有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和商人社会的发展,内部血缘层次依然是中国商人最可信任的关系,特别是在海外贸易中,有的商人家庭专为海外经营而养他人之子,把养子作为自己的商务代理。业缘关系不得不以血缘关系为中心,原因主要在于根基于血缘关系的传统伦理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家族实业经营中,伦理文化所具有的规范力量表现在强调伦理关系、注重相互依存和规范经济行为。如此强调家族血缘伦理的重要性,首要目的当然是为了加强家族的凝聚力和"集体行动"的"控制"力。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商人社会 业缘 血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兆娟 高立洪
本文基于地块尺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水田、旱地地块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水平均低于0.8,耕地利用效率整体不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复种指数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高,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块其效率水平相对较高;耕地地块综合技术效率水平低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低决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提升的关键在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劳动力、资本、耕地投入方面存在冗余,需加快调整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农业投入结构和土地资源配置来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闪闪 赵言文
以浙江省为例,根据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态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和农业科技进步是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政治经济政策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引导,也是不可忽略的因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烂
首先分析了中国森林及林地的变化情况,指出中国林地资源总体而言是在不断减少的,而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以及人类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带来的农耕区的扩大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导致林地减少的主导因素。其次,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森林及林地面积与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影响森林及林地面积变化的相关因素中,与森林及林地面积相关性由强到弱的因素是所有其他土地面积、人均GDP、总人口、农业面积、乡村人口。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林地 人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吕晞 刘耀彬
应用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分析了1995~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和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三个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结果表明:①1995年以来福建省耕地、林地、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而园地、建设用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由于前者大于后者,因而导致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不断降低;②福建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总人口数、GDP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压力和负作用,社会经济发展是以牺牲一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