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4)
- 2023(6768)
- 2022(5777)
- 2021(5310)
- 2020(4567)
- 2019(10417)
- 2018(10096)
- 2017(20890)
- 2016(11147)
- 2015(12363)
- 2014(11956)
- 2013(11645)
- 2012(11067)
- 2011(9872)
- 2010(9993)
- 2009(9183)
- 2008(8931)
- 2007(8048)
- 2006(7100)
- 2005(6267)
- 学科
- 济(51237)
- 经济(51188)
- 业(34625)
- 管理(33878)
- 方法(27740)
- 数学(26048)
- 企(25962)
- 企业(25962)
- 数学方法(25852)
- 农(15314)
- 财(14572)
- 中国(13970)
- 贸(10636)
- 贸易(10634)
- 农业(10443)
- 易(10385)
- 业经(9508)
- 策(8866)
- 地方(8776)
- 制(8674)
- 务(8674)
- 财务(8659)
- 财务管理(8643)
- 企业财务(8323)
- 融(7782)
- 金融(7782)
- 银(7781)
- 银行(7776)
- 行(7411)
- 技术(6805)
- 机构
- 大学(154716)
- 学院(154402)
- 济(74168)
- 经济(72955)
- 管理(64745)
- 理学(56462)
- 理学院(56020)
- 管理学(55322)
- 管理学院(55021)
- 研究(47948)
- 中国(38263)
- 财(35855)
- 京(30383)
- 财经(28566)
- 经(26221)
- 经济学(24427)
- 科学(23878)
- 中心(23521)
- 江(22870)
- 经济学院(22345)
- 所(21776)
- 财经大学(21334)
- 农(19860)
- 研究所(19289)
- 北京(18865)
- 业大(18411)
- 范(18315)
- 师范(18208)
- 商学(17729)
- 州(17619)
- 基金
- 项目(102097)
- 科学(83246)
- 研究(78962)
- 基金(77737)
- 家(64935)
- 国家(64409)
- 科学基金(57352)
- 社会(53459)
- 社会科(51035)
- 社会科学(51028)
- 基金项目(39872)
- 省(37390)
- 教育(36798)
- 自然(34862)
- 自然科(34156)
- 自然科学(34153)
- 自然科学基金(33579)
- 资助(33305)
- 编号(32223)
- 划(31638)
- 成果(26894)
- 部(24754)
- 国家社会(22830)
- 教育部(22480)
- 重点(22154)
- 人文(22115)
- 发(21397)
- 创(21159)
- 课题(21095)
- 制(20468)
共检索到227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楠
本文利用2016年CLDS数据,从经验数据中分离劳动力市场上相貌带来的"主妇化"效应和"美貌溢价"效应,解释貌美者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尽管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美貌溢价"或"相貌歧视",但貌美并没有对女性的劳动参与决策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呈现越是貌美者,劳动参与概率越低;以劳动参与时间替代劳动参与决策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女性个体来说,其劳动参与决策存在显著的低学历"主妇化"效应。虽然貌美者的劳动参与概率显著低于非貌美者,但这种低劳动参与概率仅出现在体制外单位。本文揭示相貌引致的"美貌溢价"和"主妇化"效应对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产生的影响及背后的机制,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补充解释。
关键词:
相貌 主妇化 美貌溢价 劳动参与决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伟平 章元 刘乃全
我国现阶段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与房价高涨带来的家庭财富积累与再分配密切联系。本文在房价影响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理论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利用CHNS数据与城市房价数据检验了房价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净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房价上涨1%将导致女性劳动参与概率平均下降0.08个百分点,这种边际影响对有房产家庭的女性劳动力更加明显。但对于无房产家庭,房价上涨则提高了女性劳动参与概率0.15个百分点。另外,房价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受教育年限以及是否有儿子家庭的女性劳动参与概率的净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提升女性劳动参与和供给,除了消减女性劳动力结构性错配并提高其劳动生产率,还应该加强...
关键词:
房价 女性 劳动参与决策 财富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凤莲
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儿童看护供给体制逐步由单位或者国家福利式供给转向市场提供,儿童看护方式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影响。本文利用CHNS数据研究了在儿童看护提供机制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儿童看护和家庭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儿童看护和家庭结构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程度更高。文章的政策含义是降低儿童看护成本、提高儿童看护服务的可获得性可以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
关键词:
儿童看护 家庭结构 劳动参与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鄢伟波 安磊
本文总结了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参与强度下降的典型事实,并从"延嗣惩罚"和性别失衡的视角进行了解释。以流动人口为例,本文研究发现母亲在孩子出生当年工作参与率降低约60%,后随孩子年龄增长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孩子对该指标的负向影响在2011-2017年逐渐增加,孩子出生当年该指标受到的负向影响在7年间增加了15%。同时,母亲在孩子出生后的工作强度会显著降低,且存在性别差异:若为女孩,强度会在女孩2岁时恢复正常水平;若为男孩,强度降低程度更大,一直到男孩17岁左右才恢复正常水平,但在男孩上小学后会提升15%-22%。延嗣惩罚在不同所有制、就业类型和城乡户口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从新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女性劳动供给降低的原因,对提升女性劳动供给质量和效率、完善生育相关政策和缓解性别失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寅凯 薛惠元
社会地位认同和公平感是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功能的重要体现。灵活就业人员的兴起,不仅对传统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成了挑战,也对构建更加公平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6年数据,分析了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会地位认同和公平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参保的灵活就业人员相比,参与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认同、参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公平感均具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基本养老保险参与对不同雇佣关系和收入水平的灵活就业人员有不同的影响;对低收入灵活就业人员而言,收入水平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挤出效应”。建议: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坚持量能缴费原则,适当缩小不同养老保险之间的待遇差距;规范灵活就业人员与平台之间的法律关系,强化平台企业缴费责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朱明宝 夏雪晴 卢盛峰
在人口迁移时代,个体迁移行为如何影响迁移者自身的社会信任直接关系到社会融合与城镇化发展,而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中还缺乏经验证据。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6),实证发现,迁移行为降低了迁移者的社会信任。对机制的分析发现,迁移增强了迁移者的风险感知以及迁移破坏了迁移者的社会网络从而导致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此外,迁移对信任的负面作用随着迁移者在迁入地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低技能迁移者和乡、城迁移者的信任在迁移中受到的损害更大,而迁入地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削弱这一消极影响。
关键词:
迁移行为 风险感知 社会网络 社会信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文武 欧习 徐嘉婕
本文运用CHNS1993—2015年连续追踪面板数据,在测算多维贫困基础上讨论了城乡贫困状况的差异,进而运用PSM方法和xtlogit模型从整体多维贫困和单维分解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了劳动参与和家庭结构特征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多维贫困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劳动参与对缓解城乡多维贫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在收入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劳动参与的多维减贫效应具有显著的家庭异质性特征,幼年子女和老人越多,家庭陷入生活质量贫困的可能性越高,但"健康化趋势"明显;(3)城市样本的劳动参与度相对较低但减贫效应更加明显,农村样本劳动参与和多维贫困呈现不规则关系,劳动参与在缓解多维贫困的同时呈现加重健康贫困和教育贫困的趋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吴红宇 朱轶
文章利用微观经济理论推导出低收入者在追求效用最大化和满足最低生存必需支出的约束条件下,低工资率时劳动供给曲线将向右下方倾斜。在此基础上,利用CHNS(2006)数据对其劳动供给时间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行解释,找出了工资率下降时增加劳动供给时间的劳动者个体特征。
关键词:
工资率 劳动时间 个体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力博 魏冬
本文选取中国沪深A股2002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从公司层面考察了劳动杠杆(由劳动力成本粘性特征导致的企业利润变化率大于产出变化率的经济现象,可理解为不考虑固定成本时经营杠杆的特殊表现形式)对股票截面收益率的定价效力。结果发现:(1)劳动杠杆对截面收益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具体表现为高劳动杠杆公司的收益率低于低劳动杠杆公司的收益率;(2)该影响在控制了公司特征后依然显著存在;(3)该影响在不同经济周期下表现不同:在经济下行期,负向定价效力更为明显。进一步地,本文通过生产率冲击和工资冲击这两个风险来源探究了劳动杠杆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劳动杠杆一方面通过生产率冲击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工资冲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但后者的影响程度显著强于前者,两者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上市公司的技术水平。相关结果能够为公司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理解劳动杠杆的定价机制及相关投资策略的制定和风险管理等提供经验支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卜寒 高远东 寻舟
推动劳动收入份额的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文章立足于数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这一基本事实,以大数据作为研究切入,基于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立这一外生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大数据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数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大数据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中,直接效应表现为新任务创造和自动化扩张效应,且新任务创造效应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而自动化扩张效应会导致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降低。间接效应表现为自动化加深和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且两种间接效应均能有效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发现,大数据的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效应仅存在于东部地区和高市场化水平地区的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此外,大数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而非企业内部的工资收入差距来改善劳动收入内部分配结构。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数据要素如何改变要素收入分配结构,为政府部门强化大数据在改善收入差距的作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亚斌 吴江 冯迪
劳动收入份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入差距,采用了中国21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收入份额既显著影响了收入差距,又通过GDP、人力资本、开放度等因素影响了收入差距,并且东中西部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这一结论可为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本文利用1985~2003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1985~1995年和1996~2003年的劳动收入份额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国有经济的比重以及税负水平三个因素对两个时期的劳动收入份额都有显著的影响,而经济开放程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对1996~2003年的劳动收入份额有显著影响。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样本内预测,发现1985~1995年产业结构转型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国有经济比重下降和有偏技术进步使劳动收入份额上升,但产业结构转型与后两方面的作用相抵消,总体劳动收入无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在1996~2003年,产业结构转型、国有经济比重下降、银行部门的扩张以及税负水平上升使劳动收入份额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春冰 李春顶
本文考察计算机在生产中的使用如何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我们假定计算机可以替代劳动力提供的常规任务,却无法替代非常规任务。技术进步促使厂商用更多的计算机替代劳动力提供的常规任务,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我们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企业中人均计算机的数量越多,企业工资和福利总额占其总产值的比重越低。本文还发现企业出口比例上升可以提高企业劳动收入占比,资本深化则使劳动收入占比下降。
关键词:
劳动收入占比 计算机 任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曼 白诗佳 陈玉杰
职业技能培训是以教育为核心的传统人力资本研究中鲜少涉及的话题,却是我国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培训单位—劳动者”匹配数据,检验了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策略对高质量就业的助推效果。研究发现:个体及培训单位层面的补贴均能显著提升就业质量;借助补贴资金在省级层面的分配方案,本文验证了补贴效果的稳健性以及资金来源对微观主体的差异化影响。最后,补贴效果在不同培训动机下具有异质性,且师生互动性和家庭支持度是重要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职业培训政策顶层设计,完善补贴实施细则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鹏静 熊涛 朱侯
耕地抛荒会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人民端稳手中的“饭碗”具有重大意义。在空气、水和土壤视域下,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三期面板数据和地级市环境污染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及其微观影响机制,最后探讨了不同农户群体中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经一系列检验方法验证后依然稳健;(2)机制分析发现环境污染通过降低作物单产、增加劳动力健康风险,最终导致农户抛荒耕地;(3)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污染显著增加了粮食作物种植户和老年农户抛荒耕地,中国农业生产主要群体更易受到环境污染的侵害。政府部门在分析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应将耕地抛荒考虑在内,忽视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会严重低估环境污染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关键词:
环境污染 耕地抛荒 作物单产 健康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空气、水和土壤视域下环境污染对耕地抛荒的影响——来自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证据
区位导向性政策的劳动者工资提升效应研究:来自开发区设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放松生育管控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全面二孩政策的经验证据
贸易开放、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劳动者性别工资差距——来自1992-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机器人使用是否会减轻劳动者工作负担?——来自劳动时长的证据
加强劳动保护对企业财务杠杆的影响——来自中国《劳动合同法》的证据
角色代偿意识与家庭照料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CGSS2012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经济与劳动收入不平等——来自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
农民工流动经历与市民化倾向——来自CLDS的证据
配偶收入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