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5)
2023(10269)
2022(8934)
2021(8303)
2020(7395)
2019(17510)
2018(17557)
2017(34306)
2016(18998)
2015(22157)
2014(22228)
2013(22310)
2012(20780)
2011(18900)
2010(19573)
2009(18342)
2008(18569)
2007(16732)
2006(14421)
2005(12657)
作者
(57665)
(48616)
(48410)
(46103)
(31177)
(23356)
(22031)
(18920)
(18391)
(17498)
(16656)
(16477)
(15614)
(15376)
(15341)
(14985)
(14846)
(14269)
(14178)
(14083)
(12200)
(12141)
(12129)
(11103)
(10950)
(10949)
(10885)
(10758)
(9983)
(9773)
学科
(85077)
经济(84995)
管理(55799)
(53773)
方法(46915)
(44446)
企业(44446)
数学(42180)
数学方法(41524)
(21100)
(20401)
中国(19414)
(17844)
业经(16049)
(15680)
贸易(15670)
地方(15241)
(15197)
理论(14230)
农业(14060)
(13998)
(13686)
(13247)
财务(13200)
财务管理(13164)
企业财务(12492)
环境(11770)
(11542)
银行(11509)
(11376)
机构
大学(288133)
学院(286394)
(114980)
经济(112547)
管理(111717)
理学(97131)
理学院(96052)
管理学(93988)
管理学院(93466)
研究(92916)
中国(69781)
(60709)
科学(59535)
(52096)
(50073)
(48404)
业大(44297)
研究所(44278)
(43256)
中心(43231)
财经(42374)
农业(39761)
(38460)
北京(38011)
(37571)
师范(37173)
经济学(35679)
(34294)
(32857)
经济学院(32522)
基金
项目(191958)
科学(150615)
基金(139652)
研究(135846)
(122413)
国家(121446)
科学基金(103865)
社会(84782)
社会科(80422)
社会科学(80393)
(75355)
基金项目(73322)
自然(69484)
自然科(67846)
自然科学(67822)
自然科学基金(66603)
教育(65225)
(64029)
资助(59912)
编号(55214)
成果(45172)
重点(43768)
(43334)
(40201)
(39296)
课题(38459)
科研(37354)
教育部(36987)
创新(36696)
大学(35835)
期刊
(119803)
经济(119803)
研究(76733)
中国(52506)
学报(47918)
(43714)
科学(43044)
(40711)
管理(38860)
大学(35327)
学学(33129)
教育(30324)
农业(29508)
技术(26088)
(23348)
金融(23348)
财经(21254)
业经(19269)
经济研究(19120)
(18163)
统计(17328)
(16781)
问题(16297)
(15538)
技术经济(15242)
图书(14786)
资源(14492)
决策(14281)
(14256)
商业(13246)
共检索到409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泽红  董锁成  汤尚颖  
对比区域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理论值与实际人口和经济量,有助于了解案例区相对于参照区的发展状态,并能为合理调控案例区人口和经济规模以及确定其未来开发策略提供指导性认识。相对资源承载力测算普遍采用加权线性和模型,其弊端主要在于过多的权重选择和对不同类型资源之间匹配关系的忽视影响了测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基于此对传统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并利用新模型,以全国为参照区,对湖北省1978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目前湖北省正处于人口超载,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经济发展不足制约了对人口的容纳能力,未来应成为国家重点开发的省份和经济活动集聚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常锋  何伦志  
本文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的不足,对其进行了四点改进:①在原模型基础上加入水和能源承载力;②为克服原模型中权重任意取值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和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原则下的相对综合承载力模型;③给出了新的承载状态划分标准;④进一步给出各状态下承载状态度标准。其次本文应用改进后的模型横向实证分析了2008年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从纵向上对新疆2000年-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本文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更一般化的理论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建飞  
文章首先由耕地面积代表土地资源扩展到由耕地、林地和牧草地共同代表土地资源;其次,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中加入各类资源间匹配项,以及改变权重赋值方法对模型进行改进,并应用改进模型对新疆1980~2012年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新疆过剩人口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贡献率远远高于经济资源;最后运用GM(1,1)和ARMA(2,1)模型预测了新疆2013~2020年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和人口增长趋势,结果表明,到2020年新疆仍处于人口过剩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婧  李红军  
通过在湖北省的区域内建立一个包含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综合系统相对承载力模型,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得到湖北省在1985~2008年期间其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最后,分别选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作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参照区,将湖北省与所选参照区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湖北省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常锋  何伦志  刘凌  
首先分析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存在的不足,即未考虑各类资源间的匹配以及权重取值过于主观,并对其进行了改进。然后应用改进后的模型对新疆1978—2008年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①1978—2008年,新疆相对耕地资源承载力最大,其次是耕地和经济资源均衡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最弱;②新疆的相对综合承载力和过剩人口1978—2000年呈递增趋势,而2001—2008年处于逐渐恢复和扩张的态势;③新疆人口目前仍处于过剩状态。同时比较分析了模型改进前后的实证结果,并对新疆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随随  朱传耿  仇方道  
运用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以全国为参照标准对苏北5市2000~2009年的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连接,分析得出:徐州面临人口、经济双重超载的问题,应划为优化开发区,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4市则表现出人口超载、经济在满载周围波动发展的状态,均应划为重点开发区。降低人口压力是整个地区共同面临的任务。同时徐州还应注重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地区经济朝集约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4市则要大力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壮大自身经济规模,努力构建地区经济的集群发展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凤军  
采用系统研究方法,对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实质、功能及定量表达方法作出了分析,并利用系统动力学模拟手段进行了实证研究,利用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变化对拟定的调整策略变量作出了预测、优化,得出了较满意的结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建成  刘觉民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春青  邱林  黄强  陈晓楠  
 在前人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承载力的新见解,定义了承载力的四要素,并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灌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建立了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时考虑了农业水资源的两个特殊性,即各种作物的被承载能力及作物的需水和供水过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河南省第三濮清南灌区,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晶  
本文针对资源型城市徐州改进了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并用2007年数据计算了江苏徐州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结果表明,徐州作为资源型城市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3.7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春艳  刘吉平  李秀霞  
文章将水资源用地引入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建立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结合吉林省梨树县2000年、2010年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计算6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本研究对于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区域规划或政策制定中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明霞  罗国云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向前发展,人类对资源环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文章通过对长江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实证研究与量化分析,对长江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达到全载或超载状态,形势依然严峻。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提升长江上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争呈  郭仕利  
为了促进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基于已有的分析框架,对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行扩展。在自然资源子系统中,纳入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水能资源3个指标;在社会资源子系统中,将人口质量因素纳入分析范畴。基于改进后的模型分析雅安市的相对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1)在传统模型下雅安市人口处于超载状态,而改进的模型则显示相对资源承载能力仍存在一定的富余;(2)自然资源对资源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处于绝对优势,其他资源的贡献率显著偏低;(3)就雅安各区县而言,名山、汉源和芦山等县为超载状态,荥经为临界状态,其他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楠  胡垚坤  刘七军  刘树梁  
科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是内陆干旱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该区域宁夏为例,从资源承载力(RC)、环境承载力(EC)和经济社会支持力(ESS)三个维度构建内陆干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ANN),定量测度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变化特征及未来3年演变趋势,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看,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提升明显,各子系统熵权TOPSIS值均呈上升状态,警情趋缓,警度下跌,且2020—2022年各系统发展趋势向好;从障碍因素角度看,制约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主要来自RC与EC系统。最后,基于评价及预警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昭楠  胡垚坤  刘七军  刘树梁  
科学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机制,是内陆干旱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该区域宁夏为例,从资源承载力(RC)、环境承载力(EC)和经济社会支持力(ESS)三个维度构建内陆干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ANN),定量测度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变化特征及未来3年演变趋势,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从时序角度看,2010—2019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提升明显,各子系统熵权TOPSIS值均呈上升状态,警情趋缓,警度下跌,且2020—2022年各系统发展趋势向好;从障碍因素角度看,制约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主要来自RC与EC系统。最后,基于评价及预警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