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4)
- 2023(20328)
- 2022(17584)
- 2021(16481)
- 2020(13906)
- 2019(32200)
- 2018(32101)
- 2017(61432)
- 2016(33480)
- 2015(37761)
- 2014(37647)
- 2013(36896)
- 2012(33700)
- 2011(30397)
- 2010(30507)
- 2009(28534)
- 2008(28062)
- 2007(24810)
- 2006(21785)
- 2005(18926)
- 学科
- 济(135624)
- 经济(135463)
- 业(94811)
- 管理(92744)
- 企(72041)
- 企业(72041)
- 方法(61182)
- 农(54510)
- 数学(53724)
- 数学方法(53007)
- 农业(36277)
- 财(35537)
- 中国(34831)
- 业经(33120)
- 学(28891)
- 制(27936)
- 地方(27897)
- 贸(24046)
- 贸易(24037)
- 易(23314)
- 务(21415)
- 理论(21324)
- 财务(21324)
- 财务管理(21268)
- 银(20710)
- 银行(20655)
- 企业财务(20129)
- 环境(20035)
- 技术(19800)
- 融(19738)
- 机构
- 学院(471135)
- 大学(468577)
- 济(186577)
- 管理(183897)
- 经济(182461)
- 理学(159294)
- 理学院(157545)
- 研究(155788)
- 管理学(154549)
- 管理学院(153700)
- 中国(117880)
- 京(98557)
- 科学(98116)
- 农(91102)
- 财(86333)
- 所(78668)
- 业大(74849)
- 中心(73447)
- 研究所(71521)
- 江(70924)
- 农业(70382)
- 财经(68602)
- 范(63155)
- 师范(62576)
- 经(62496)
- 北京(61600)
- 州(56718)
- 院(56065)
- 经济学(55777)
- 财经大学(50774)
- 基金
- 项目(321529)
- 科学(251946)
- 研究(234686)
- 基金(231928)
- 家(201931)
- 国家(200200)
- 科学基金(171859)
- 社会(147089)
- 社会科(138994)
- 社会科学(138956)
- 省(127478)
- 基金项目(122765)
- 自然(111916)
- 自然科(109250)
- 自然科学(109220)
- 教育(108883)
- 自然科学基金(107239)
- 划(105945)
- 编号(97291)
- 资助(95606)
- 成果(78614)
- 重点(71980)
- 部(70729)
- 发(68503)
- 课题(66720)
- 创(66122)
- 创新(61750)
- 科研(61715)
- 教育部(60401)
- 国家社会(60025)
- 期刊
- 济(205813)
- 经济(205813)
- 研究(135217)
- 中国(92496)
- 农(88197)
- 学报(76962)
- 科学(69828)
- 财(66211)
- 管理(62900)
- 农业(59651)
- 大学(58708)
- 学学(55377)
- 教育(53558)
- 融(43209)
- 金融(43209)
- 技术(41146)
- 业经(38666)
- 财经(32646)
- 经济研究(31454)
- 业(29319)
- 经(27939)
- 问题(27786)
- 版(24710)
- 图书(23068)
- 统计(22461)
- 技术经济(22317)
- 理论(21892)
- 科技(21826)
- 资源(20804)
- 商业(20788)
共检索到689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甜 朱宏城 李孟冉
[目的]以福建省革命老区典型贫困县作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规模经营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土地流转缓解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程度,对助力老区预防规模性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革命老区59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度法构建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土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机理。[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改善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2)土地流转在不同维度产生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多维减贫效应存在不对称性;(3)土地转入能有效缓解农户的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而土地转出能进一步缓解农户的就业贫困。[结论]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分类施策缓解农户多维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彦峰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殊类型地区的贫困问题日益成为我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本文关注的主题是如何在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转变扶贫战略,在微观层面采取的利措施,有效解决贫困革命老区面临的发展问题。作者利用四片区革命老区的农户调查资料构建模型,对影响我国革命老区农户贫困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区位和消费性负债是影响革命老区农户贫困的重要因素,能力贫困是困扰革命老区农户脱贫的一个重要因子,提高土地规模化程度以及转移农村劳动力能减轻农户贫困的风险。
关键词:
革命老区 农户 贫困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宏 矫萌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因果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实证依据和有益启示。研究方法: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BP神经网络赋权模型和双界限法测度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然后使用工具变量法探讨土地流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减轻了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且土地流出对5个子维度的相对贫困均存在稳健的减贫作用,而土地流入的减贫效应主要集中于家庭可行能力、发展机会、社会保险3个维度。(2)土地流转主要通过优化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多维度的减贫效应。(3)土地流转对西部地区和农业产值较低县域的农户,以及家庭劳动力年龄较低和土地价值较低的农户的减贫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土地流转有助于提升相对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培育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其福利效应可以缩小地区间和人群间差异。基于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兵 叶云 杨伟民 胡定寰
打造优势农产品供应链,成为当前发展中国家农村扶贫的新思路。本文对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供应链的减贫效应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利用中国定西地区32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贫困地区农户参与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对其脱贫具有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农户发展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及时间、投入生产设施装备、加入合作组织、进入供应链中下游重要环节、参与供应链相关的非农工作、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户脱贫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贫困地区政府应确定当地的优势农产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打造优势农产品供应链,并鼓励农户积极参与。
关键词:
贫困地区 优势农产品 供应链 农户脱贫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晓昀 马铃
基于对贫困多维性的认识,本文从收入、教育、健康、卫生设施等维度对我国农村2004—2015年间的发展进行了益贫性评价。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高度注重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和扶贫工作,在农村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项目,如增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水改厕工程等,这些措施显著改善了农户的人力资本积累和生产生活条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不仅规模减少,而且总体而言,贫困农户受益比其他农户更多。贫困农户不仅收入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而且贫困农户的健康、饮水安全的改善也显著高于其他农户。贫困农户的教育提高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今后仍需要关注贫困群体的教育投资。农村厕所卫生的改善幅度整体上远远滞后于收入和健康等状况的改善,且贫困农户改善更少。为多维度保证贫困农户的受益,未来农村发展中除应继续提升农村经济水平、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的投入,还应格外关注贫困农户的教育和卫生设施的改善。
关键词:
益贫 多维贫困 增长发生曲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本文首先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农地流转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5省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的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就业维度的减贫效应尤为突出,教育维度减贫效应逐渐显现。但是,农地流入和农地流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农地流出的就业减贫效应、收入减贫效应要更显著,农地流入具有极不明显的教育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地流转可能是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保障其权利进而促进全面脱贫攻坚的一个新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本文首先基于贫困的多维特性分析了农地流转促进贫困减缓的理论机理,然后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5省1218户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的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减贫效应。研究表明,农地流转具有显著的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和就业维度的减贫效应尤为突出,教育维度减贫效应逐渐显现。但是,农地流入和农地流出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农地流出的就业减贫效应、收入减贫效应要更显著,农地流入具有极不明显的教育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重要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地流转可能是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保障其权利进而促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自强
森林资源丰富与贫困聚集并存,且"均山"改革下的林地细碎化又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而通过林地流转实现贫困缓解却存在树种依赖。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农村林业改革发展监测数据,在分树种测算农户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将林地流转引发的效率变化对农户经营收入影响产生的绝对减贫效应和相对减贫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林地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同农户间的效率差异明显;经营杉木与松木的农户通过林地流转能够实现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的缓解,但对经营果树而言,生产效率更高的农户从林地流转中获益更多,形成相对剥夺,农户间相对贫困加剧;毛竹经营不存在规模依赖,林地流转也不存在减贫效应。林地流转的政策鼓励需要考虑利益导向,同时关注村庄内部的不平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孙百才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关键词:
教育 多维相对贫困 农村家庭 减贫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建宇
运用UNDP关于M P I计算方法,使用2009年山西省农村贫困监测数据,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1%的农户处于多维贫困中,教育维度贫困率17.8%,健康维度贫困率16.2%,生活水平维度贫困主要表现在生活燃料、住房、饮用水方面;多维贫困发生率与收入贫困发生率存在相关关系;不同区域农户多维贫困存在较大维度与程度差异。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贫困农户 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修岩 章元 贺小海
本文基于上海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与消除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了适当的工具变量并建立了一个两阶段Probit模型。回归结果显示,教育对消除农村贫困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十分显著,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陷入贫困的概率。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教育 贫困 内生性 Probit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红霞 许倩文
本文基于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家庭单维贫困发生率,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我国贫困家庭教育阻隔相对贫困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维贫困维度分解方法估算经济、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等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贡献率,并利用OLS模型考察贫困维度个数取值不同下各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单个指标间的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经济维度不再是相对贫困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看,成人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不同临界值下多维贫困家庭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即教育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位列第一。基于上述结果,相对贫困治理时代应该向教育维度加大倾斜力度。
关键词:
多维 家庭 相对贫困 教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晶
近年来,学者和政策制定者逐渐将贫困的研究视角从单一的收入贫困扩展到多维贫困。文章基于CFPS的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采取Alkire和Foster提出的双界限方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的目标任务选取贫困维度,对我国农村的多维贫困进行了测度,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状况比收入贫困状况恶劣。维度分解结果表明,社会保障和生活质量等维度的剥夺情况比较严重。地区分解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被剥夺状况高于中、西部地区。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测度结果对权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晓薇 黄念兵 庄颖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多维贫困指数测算的AF方法的原理和测算步骤。本文先以K=2维度下的各省各年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再构建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框架,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为解释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存在减贫效益,而且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不一致,在"赋能"机制上占主导地位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大力发展公共基本服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及有效脱贫意义重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强 张全红
资产扶贫具有重要的主体培育和增能作用。本文在多维贫困理论和测度方法基础上构建了多维资产贫困指数,运用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特征事实和非正规金融的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资产缺乏现象较为普遍,无论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的资产积累都不理想;农村土地与住房的资产效应太弱导致高收入家庭将财富转化为住房资产时遭受了更严重的"隐性剥夺"。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家庭收入与资产积累产生了显著的逆向分配作用,其更多地有利于中高收入家庭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的减缓,由此扩大了农村中高与中低收入家庭多维资产贫困不平等程度。据此,应着手构建资产扶贫的政策体系,这对于乡村振兴及资产扶贫赋予脱贫人口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
资产贫困 减贫效应 精准脱贫 非正规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