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10)
- 2023(7809)
- 2022(6694)
- 2021(6198)
- 2020(5308)
- 2019(12524)
- 2018(12452)
- 2017(24857)
- 2016(13393)
- 2015(15357)
- 2014(15301)
- 2013(14962)
- 2012(13704)
- 2011(12427)
- 2010(12797)
- 2009(11768)
- 2008(11576)
- 2007(10050)
- 2006(8706)
- 2005(7580)
- 学科
- 济(66189)
- 经济(66130)
- 方法(40201)
- 管理(38820)
- 业(37702)
- 数学(36623)
- 数学方法(36057)
- 企(31768)
- 企业(31768)
- 农(15113)
- 财(13780)
- 中国(13306)
- 理论(12041)
- 业经(11928)
- 学(10955)
- 贸(10864)
- 贸易(10860)
- 易(10504)
- 农业(9432)
- 地方(9403)
- 务(8787)
- 财务(8756)
- 财务管理(8734)
- 制(8618)
- 技术(8408)
- 企业财务(8374)
- 融(7974)
- 金融(7974)
- 环境(7719)
- 和(7643)
- 机构
- 大学(199509)
- 学院(198418)
- 济(85004)
- 经济(83460)
- 管理(81038)
- 理学(71920)
- 理学院(71234)
- 管理学(69685)
- 管理学院(69335)
- 研究(58806)
- 中国(43834)
- 京(40141)
- 财(37325)
- 科学(35280)
- 财经(31153)
- 农(30957)
- 业大(29914)
- 经(28535)
- 所(28348)
- 江(27943)
- 中心(27649)
- 经济学(27553)
- 研究所(25914)
- 经济学院(25103)
- 农业(24637)
- 北京(24600)
- 范(24089)
- 师范(23839)
- 财经大学(23607)
- 经济管理(22126)
- 基金
- 项目(136675)
- 科学(109428)
- 基金(102155)
- 研究(96886)
- 家(88606)
- 国家(87933)
- 科学基金(77230)
- 社会(63590)
- 社会科(60624)
- 社会科学(60607)
- 基金项目(53307)
- 省(53306)
- 自然(51041)
- 自然科(49993)
- 自然科学(49986)
- 自然科学基金(49124)
- 教育(47828)
- 划(44574)
- 资助(44230)
- 编号(38284)
- 部(31289)
- 重点(30655)
- 成果(30051)
- 创(28717)
- 发(27846)
- 教育部(27685)
- 国家社会(26817)
- 创新(26679)
- 人文(26652)
- 科研(26433)
共检索到272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兴容 陈勇兵 凡福善
本文从CES总成本函数的角度,纳入技术水平、要素质量和要素价格等差异化因素,推导了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证检验模型。中国省际间面板数据(1998-2008)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省际间存在相对要素价格多锥形均衡,劳动力要素相对价格显著不等,进而从要素供给弹性、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产出调整机制等角度做了阐释。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蓝相洁 文旗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诉求,它包含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本文分析了财政支出、城镇化、居民收入三个因素与城乡基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四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关系,对2006~2013年的样本数据进行面板检验。研究表明:增加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并不能立即改善城乡间公共卫生服务的巨大差距,单纯提高人均社会保障经费对缩小社会保障服务城乡差距也没有明显作用。因此,应该遵循"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的原则,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稳固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城市和农村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慧平 陈清萍
本文在传统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引入环境要素变量,从理论上论证了环境规制宽松的国家在污染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利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和34个主要贸易伙伴国1992~2007年期间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进行面板数据分析,计量结果也验证了要素禀赋学说和"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在我国建立长效动态发展机制,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杰 李玉波
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2011—2020年我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数字政府建设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政府建设能够通过提升政府透明度和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规模较大或数字化水平高的城市,其数字政府建设的政策效应更明显。研究结论为优化数字政府顶层设计,强化区域、城乡间协同合作,健全更为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及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碧波
基于产业转移及要素流动的"双转移战略"的本质是政府对特定区域内的产业和劳动力进行空间上的重新布局和安排,以提高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实现"双转移战略"的渠道存在两种路径选择:一是基于行政手段的"强制性转移";二是基于要素运行环境和相对价格变化的"自愿转移"。基于中心-外围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表明,依赖市场杠杆、通过制定和实施旨在改变"双转移"临界条件的稳定、透明的调控政策,是确保"双转移战略"成功实施的合适渠道。模型的结论还表明,改善本区域内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是"双转移战略"的关键,而政府和企业在"双转移"过程中的清晰定位和"互不侵权"也是确保"双转移战略"实现既定...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辽
本文以1999-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空间集聚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一个地区产业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显著依赖于初始产业布局,伴随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对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也产生重要影响。分地区的回归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对外产业转移的确会降低本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而中西部地区积极吸收来自于东部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资本和技术的流入最终提高本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
关键词:
空间集聚 产业布局 劳动力流动 外引内联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才武 张伟锋
基于区域均等和结果均等的视角,根据地区间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程度构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一种兼具专家打分法、综合指数法、基尼系数法的量化评估模型对2011-2016年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已达失衡状态,并且2011-2016年间呈下降趋势;公共文化资源已呈现出东部最优、西部次之、中部"塌陷"态势;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区域分化严重以及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区域分化不断加剧是制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的主因。最后,对实证模型的优势及不足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大中 李韬 姜彬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分析了中关增加值贸易隐含的净要素含量跨国流向及其与要素价格差异的关系,并以此检验HOV模型的预期即要素从要素价格低的国家流向要素价格高的国家。研究表明:与其他要素相比,资本与高技能劳动力的跨国流向与HOV理论预期的偏离度较高;与进口相比,中国出口隐含的资本(相对于劳动力)跨国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较高;与最终品贸易相比,中间品贸易隐含的劳动力(相对于资本)跨国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较高。从趋势看,组合要素的总体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趋于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呈加重之势。中美两国的资本要素价格差异与其跨国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负相...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朝亮 孙旭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应用,弥合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数字鸿沟,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接入机会,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效路径。文章基于2013—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保障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机会,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数量与质量差距,成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具。第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要素流动效应与政策促进效应间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且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第三,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数字化与农业数字化水平能够正向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数字乡村建设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更加显著。文章理清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效能和引导政策作用提供全新理论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建华 黄蕾 吴爱琴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江西省为分析样本,利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与江西省70个县2011~2015年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各项转移支付具体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税收返还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产生负效用。但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都有积极的正效应;专项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这三类也有着积极的正效应,但与财力性转移支付相比,其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一般预算收入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社会保障,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可以使得社会保障供给提高1.0631%。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建华 黄蕾 吴爱琴
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江西省为分析样本,利用变异系数法分析了江西省11个设区市基本公共服务现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与江西省70个县20112015年的统计数据,具体分析各项转移支付具体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间呈现正相关关系,税收返还对于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产生负效用。但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结构中,财力性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与社会保障都有积极的正效应;专项转移支付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这三类也有着积极的正效应,但与财力性转移支付相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鹏 陈筱云 林浩 甘家武
选取2006~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并测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市场分割指数,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目前推进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有利于降低市场分割程度,但同时存在政策效果的滞后性。在安排政府公共支出时,不仅要注重推动资本积累,更要注重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以降低市场分割程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朝亮 孙旭
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中应用,弥合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数字鸿沟,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接入机会,是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高效路径。文章基于2013—2021年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有效弥补农村公共服务短板,保障城乡居民同等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与机会,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数量与质量差距,成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工具。第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要素流动效应与政策促进效应间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且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第三,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数字化与农业数字化水平能够正向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且数字乡村建设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更加显著。文章理清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效能和引导政策作用提供全新理论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范海洋
本文对西方经济学家 H-O 理论的实证检验方法论基础进行了介绍与评价。指出80年代以后 Leamer、Maskus 等人将 H-O 理论的实证检验纳入不平衡贸易的分析框架之中,并对要素存量进行更为细化的考察,在具体指标判断上也不单纯以劳动与资本比率来说明一国的要素禀赋,这样在逻辑结构上就更为符合 H-O 理论的内在逻辑。但由于其仍然禀承 H-O 理论的一系列严格的条件,因此,他们的实证方法也有一些偏颇之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添翼
文章依据分形理论对资产收益率的惯性现象进行了经济学阐释,在Fama-French三因子定价模型的基础之上,构造了含有惯性因子的定价模型,并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对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为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和广大投资者的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