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3)
2023(10247)
2022(8695)
2021(7727)
2020(6917)
2019(15555)
2018(15504)
2017(31722)
2016(16786)
2015(19278)
2014(19189)
2013(19458)
2012(18341)
2011(16442)
2010(16714)
2009(15606)
2008(15232)
2007(13777)
2006(12266)
2005(10946)
作者
(49809)
(41870)
(41449)
(39414)
(26364)
(19712)
(18934)
(16184)
(15690)
(14967)
(14040)
(13939)
(13307)
(13222)
(12933)
(12910)
(12292)
(12090)
(12008)
(11989)
(10532)
(10370)
(10211)
(9434)
(9412)
(9282)
(9211)
(8943)
(8546)
(8130)
学科
(86621)
经济(86546)
(52424)
管理(50337)
方法(45017)
数学(41623)
数学方法(41196)
(39953)
企业(39953)
(22638)
中国(22206)
(21606)
技术(16886)
业经(16486)
地方(15780)
农业(15634)
(14937)
(14815)
贸易(14803)
(14403)
(12660)
银行(12631)
(12629)
产业(12394)
(12080)
(11663)
金融(11663)
收入(11025)
环境(10934)
(10849)
机构
大学(255193)
学院(254468)
(117398)
经济(115440)
管理(101658)
理学(88608)
理学院(87761)
管理学(86294)
管理学院(85823)
研究(82916)
中国(63262)
(53878)
(53054)
科学(47506)
财经(43106)
(41043)
(40171)
(39258)
中心(38133)
经济学(37948)
(37090)
研究所(36938)
业大(36846)
经济学院(34835)
北京(33510)
财经大学(32077)
农业(31445)
(30093)
师范(29799)
(29373)
基金
项目(168245)
科学(134587)
基金(125075)
研究(122242)
(108516)
国家(107719)
科学基金(93083)
社会(81542)
社会科(77883)
社会科学(77865)
基金项目(65358)
(65180)
自然(58603)
自然科(57321)
自然科学(57312)
教育(56884)
自然科学基金(56342)
(54297)
资助(52798)
编号(47524)
(38898)
成果(37992)
重点(37868)
(36930)
(35783)
国家社会(35033)
教育部(34019)
创新(33468)
人文(33104)
课题(32694)
期刊
(122237)
经济(122237)
研究(76213)
中国(45914)
(39293)
管理(38075)
学报(36905)
(35252)
科学(34883)
大学(29154)
学学(27652)
技术(25097)
(24248)
金融(24248)
农业(24173)
教育(22839)
财经(22158)
经济研究(21493)
业经(19346)
(19103)
问题(17260)
统计(16820)
技术经济(16331)
(15285)
(14341)
决策(13663)
商业(12552)
(12430)
理论(12424)
科技(12109)
共检索到373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志恒  王林辉  
现有文献研究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往往集中于非技术因素,而从技术视角考察要素收入分配问题将更具普适性和解释力。为此文章从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入手,构建总量和产业两个层面的要素收入分配作用机制模型,发现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同时受产业结构和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其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和要素禀赋是影响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的两个重要因素,而要素替代弹性则决定了其作用方向。经验结果显示:总量层面要素收入分配变化更多来源于产业间要素收入分配的差异,而产业结构作用则相对微弱;产业层面要素收入分配中相对增进型技术进步起着主导作用,其在不同产业中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是不同的,而要素禀赋的直接影响有限,其在第一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凤  孔庆峰  
在分析贸易便利化对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鉴Kancs(2007)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考察2004-2007年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谷物磨制品制造业双边相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相对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了相对扩展边际,抑制了相对集约边际,且对相对扩展边际促进要大于对相对集约边际抑制。上述结论对于不同的贸易便利化指标稳健。另外,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主要促进相对扩展边际,抑制相对集约边际;而中国贸易伙伴国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对相对集约边际有显著促进作用,却显著抑制相对扩展边际。由此,文章认为中国应根据贸易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和国际合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书舟  
推进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手工整理得到2005—2018年264个中国地级市能源消费数据,运用SBM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地级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重点考察了银行业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银行业竞争加剧显著促进了当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银行业竞争加剧情况下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途径,而研发创新因受制于绿色创新专利数量占比较低的缘故,未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业竞争加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会随着当地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而有所增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直庆  刘迪钥  宋伟  
发展中国家要素过度投入和无效配置现象普遍,前沿研究关注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却并未重视非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错配可能会引发效率损失。文章以产业层面的劳动力错配为视角,利用1978-2010年数据考察我国分行业劳动力配置的扭曲程度并测算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金融业,所有行业均出现要素错配现象且不同行业劳动力错配分化趋势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使其表现出多头"W"形变化趋势,并平均使全要素生产率降低20%左右。当然,这主要是劳动力有偏性配置、劳动报酬不平等和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使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而引发不均衡配置所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郝宏杰  付文林  
基于劳动力技术禀赋演变的视角,分析高技术工人就业比重提高、技能溢价等效应对消费性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利用2004—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技术禀赋演变通过生产率效应、技能溢价效应促进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增长,但这些效应对现代消费性服务业增长基本没有影响。为了推动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不仅要减少服务业行政管制,还要提高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水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昌忠泽  孟倩  
本文利用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消费需求、创新驱动、劳动力禀赋、劳动生产率等效应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表明:信息技术能有效推动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引导或倒逼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但存在"产业结构演进无效率"现象,且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要大于东部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军  张伯伟  朱春礼  
论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倾向指标,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研发策略的理论实证分析发现: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企业规模、政府财政补贴和银行贷款是影响各行业技术创新倾向与规模的主要因素;政府在进行财政补贴时,主要倾向于技术水平高、企业规模大以及技术研发投资规模高的行业,而对于产业特征、银行融资规模这两项指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产业特征,企业规模对行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和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黎杰生  胡颖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总量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表象下,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金融集聚具有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随集聚程度的高低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金融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则会逆向挤出技术创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黎杰生  胡颖  
本文考察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总量和技术创新的差异性影响,以及上述影响在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异质性。结果表明: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表象下,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金融集聚具有空间分布不均衡的特征,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随集聚程度的高低产生规律性的变化;金融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银行业和保险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证券业集聚则会逆向挤出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琬君  冼国明  杨芸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制造业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仍然成立。文章进一步以城市间、产业间和企业间三种资源配置形态为影响机制,分析外资进入作用于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途径,发现外资进入主要通过城市内产业间和企业间资源的再配置效应促进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其中前者具体表现为生产资源从中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移,后者表现为持续生产企业间和企业进入退出间生产资源再配置。外资进入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来自非港澳台地区和以独资方式的外资进入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外资进入对内陆城市和高行政等级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苟琴  黄益平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投融资环境调查数据分析了信贷配给决定因素。我们根据企业的银行贷款需求、申请和实际获得情况甄别出信贷配给,并将其细化为企业自我信贷配给和银行信贷配给两类。针对非随机性信贷配给样本可能导致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我们采用带删失的Probit模型予以处理。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盈利性、是否获得政府贷款帮助以及企业所在省份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程度等都是影响信贷配给的显著因素,但没有发现所有制歧视的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辛大楞  张宗斌  车维汉  
本文首次使用世界银行2012年发布的我国1040家服务业企业数据,并综合利用Probit模型及其边际效应和oLS估计等多种方法,实证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企业参与到出口行为以及出口密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经营时间的增加以及具有国际承认的质量认证可以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出口概率和出口密集度。而从企业所在的地区层面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比重、教育水平、FDi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等因素对此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熹微  邹克  郑云丹  
基于2003-2016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分布滞后、交互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投资、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效果不同,投资驱动效果是短期的,长期呈现明显负效应;创新驱动长期效应表现为正负交替特征;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依赖投资结构与技术积累的路径;创新驱动与投资驱动存在差异化的门槛效应,当创新水平超过阈值时才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过度投资不利于经济增长。鉴于此,可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来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磊  徐长生  刘常青  
本文基于1997—2010年2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运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测算了市级层面的技术进步方向,并借助"撤县设区"这一自然实验,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要素结构变动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使得资本—劳动比上升,进而导致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符合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弱诱导偏向型假说";(2)"撤县设区"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影响是有条件的,主要限于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大于1即资本—劳动呈替代关系的地区;(3)相比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本要素更为丰富,因而"撤县设区"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比,使其技术进步方向偏向资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勇兵  王晓伟  谭桑  
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保持中国出口常态增长成为当前中国外部经济面临的难题。本文基于CEPII-BACI数据库1995-2010年中国HS6分位数产品出口贸易数据,运用Logit回归模型研究先前的出口持续时间对于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出口持续时间可以促进产品进入新市场,且出口持续时间每增加一年,产品进入新市场的概率将提高0.17倍;更重要的是,出口持续时间与新市场进入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在最初阶段出口持续时间会促进新市场的进入,但是这种影响随着时间递减,且当出口持续时间达到一个临界值时,这种积极的影响会消失。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应适当鼓励企业深化现有贸易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