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0)
- 2023(14180)
- 2022(11758)
- 2021(10843)
- 2020(9041)
- 2019(20437)
- 2018(20332)
- 2017(39188)
- 2016(21592)
- 2015(24027)
- 2014(23931)
- 2013(23432)
- 2012(21053)
- 2011(18779)
- 2010(18370)
- 2009(16693)
- 2008(16123)
- 2007(13946)
- 2006(12077)
- 2005(10424)
- 学科
- 济(83042)
- 经济(82949)
- 管理(61335)
- 业(58718)
- 企(47733)
- 企业(47733)
- 方法(38444)
- 数学(33260)
- 数学方法(32930)
- 农(24237)
- 中国(22832)
- 业经(19991)
- 财(19979)
- 学(19245)
- 地方(16908)
- 农业(16462)
- 贸(15631)
- 贸易(15625)
- 易(15165)
- 制(14031)
- 技术(13680)
- 理论(13500)
- 环境(13239)
- 和(13107)
- 务(12864)
- 财务(12795)
- 财务管理(12777)
- 企业财务(12105)
- 银(11749)
- 银行(11684)
- 机构
- 大学(304104)
- 学院(302273)
- 管理(120739)
- 济(115910)
- 经济(113443)
- 理学(105984)
- 理学院(104815)
- 管理学(102875)
- 管理学院(102368)
- 研究(101138)
- 中国(72184)
- 科学(66839)
- 京(64650)
- 农(56658)
- 业大(51640)
- 所(51357)
- 财(50051)
- 研究所(47572)
- 中心(44974)
- 农业(44941)
- 江(42314)
- 财经(41389)
- 北京(40199)
- 范(39408)
- 师范(38918)
- 经(37808)
- 院(36663)
- 州(34620)
- 经济学(34076)
- 技术(32094)
- 基金
- 项目(218040)
- 科学(169831)
- 基金(157773)
- 研究(153692)
- 家(140208)
- 国家(139042)
- 科学基金(118281)
- 社会(96306)
- 社会科(91199)
- 社会科学(91174)
- 省(85581)
- 基金项目(85003)
- 自然(79306)
- 自然科(77452)
- 自然科学(77428)
- 自然科学基金(76030)
- 划(72630)
- 教育(69687)
- 资助(63719)
- 编号(61968)
- 重点(48839)
- 成果(48556)
- 部(46720)
- 发(46208)
- 创(45438)
- 创新(42362)
- 课题(42258)
- 科研(42158)
- 计划(41240)
- 大学(39645)
- 期刊
- 济(121196)
- 经济(121196)
- 研究(83717)
- 学报(56341)
- 中国(52336)
- 农(51641)
- 科学(48886)
- 管理(42194)
- 大学(41394)
- 学学(39235)
- 财(35808)
- 农业(35729)
- 教育(31175)
- 技术(24073)
- 融(22077)
- 金融(22077)
- 业经(21545)
- 经济研究(19754)
- 财经(19260)
- 业(18411)
- 问题(16528)
- 科技(16506)
- 经(16320)
- 图书(15928)
- 版(15580)
- 业大(15440)
- 理论(14267)
- 技术经济(13924)
- 商业(13886)
- 现代(13388)
共检索到420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长征 杨文
从相对剥夺的角度探讨了消费者对地位品牌实施污名化攻击的心理原因,并划分了两种类型:特质性相对剥夺和情境性相对剥夺。基于研究结论,以期为企业的品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长征 杨文
从相对剥夺的角度探讨了消费者对地位品牌实施污名化攻击的心理原因,并划分了两种类型:特质性相对剥夺和情境性相对剥夺。基于研究结论,以期为企业的品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军辉
本文强调了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HLM模型指出了群体间和群体内的相对经济剥夺感受在塑造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中的反馈结构。研究表明,群体间相对经济剥夺感与农民工教育程度和流入地城市特征相关,农民工群体内分层因相对剥夺感受差异而使其市民化意愿强度呈现层次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随相对剥夺感增强而强烈,但边际意愿倾向递减,市民化净收益预期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根本原因;城市居民群体正面的社会评价有助于强化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而群体内的相对经济剥夺感则对其市民化意愿具有激发和催化作用;在制定和实施城镇化政策时应当重视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国强 黄云
众所周知,绝对收入和健康密切相关,然而除了绝对收入外,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相对剥夺的测度、影响机理、实证结果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理论层面上,相对剥夺的测度和参照群的选取依然存在挑战。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对相对剥夺影响个体健康机理的验证,对相对剥夺和健康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易混淆的收入和其他社会经济地位变量的控制,以及历史收入剥夺对当期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
关键词:
相对剥夺 收入不平等 健康 个体福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国强 黄云
众所周知,绝对收入和健康密切相关,然而除了绝对收入外,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此,本文从相对剥夺的测度、影响机理、实证结果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大多数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剥夺对个体健康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理论层面上,相对剥夺的测度和参照群的选取依然存在挑战。其次,在实践层面上,对相对剥夺影响个体健康机理的验证,对相对剥夺和健康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易混淆的收入和其他社会经济地位变量的控制,以及历史收入剥夺对当期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关键词:
相对剥夺 收入不平等 健康 个体福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汪连杰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社会养老保险有利于缓解农村老年人的经济剥夺感和社会剥夺感;在采用工具变量法消除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社会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信任感、健康水平和政治参与度来降低其相对剥夺感;异质性检验显示,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男性、80岁以上和贫困线以下老年人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效应更大。应建立基础养老金与居民消费指数的联动增长机制,倡导精准扶贫政策向农村老年人群体倾斜,并通过营造重视和关爱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氛围,来逐渐消除其相对剥夺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金怡伶 张义明 崔勋 王庆娟
当前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驱使各类组织采纳多元化雇佣方式和弹性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控制成本和提高灵活性,也导致组织不公平和非典型员工出现攻击性情绪、反人际行为等消极结果 ,但既往研究对此议题尚未深入开展探讨。本研究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构建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深入探究了非典型员工劣势雇佣地位感知对反人际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利用多时点、多来源的320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本研究验证了非典型员工劣势雇佣地位感对反人际行为的正向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相对剥夺感和攻击性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以及歧视感知的直接和间接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从理论上拓宽了非典型雇佣领域的研究视角,强化了相对剥夺感、攻击性情绪和反人际行为等议题的研究深度。研究结论对组织从员工感知的角度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提升组织公平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时勘 崔有波 万金 李晓亮
研究共发放问卷480份,探讨了组织内部的分配公平对员工个体的相对剥夺感以及离职倾向的影响,并讨论相对剥夺感在分配公平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分配公平负向影响相对剥夺感和离职倾向;相对剥夺感正向影响离职倾向;同时,相对剥夺感在分配公平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分配公平 相对剥夺感 离职倾向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国强 王福珍 潘秀丽
利用CGSS2010农村调查数据,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了收入剥夺、支出剥夺、住房剥夺、预期收入剥夺、情感剥夺五个剥夺因素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住房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预期收入剥夺则对农村劳动力迁移起显著地抑制作用。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其他因素中,性别、年龄、健康和所处地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都有显著影响:农村男性劳动力比女性劳动力更倾向于迁移;年龄的增长则不利于劳动力迁移;健康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正向促进作用;和东北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国强 尚金艳
度量收入差距最常用的统计指标是基尼系数,但是由于基尼系数在按群组分解时的问题使得应用中受到许多限制,因此本文把相对剥夺理论引入基尼系数的子群分解中,得到了一个新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公式,分解公式使群内差距和群间差距具有相同的形式,而且不仅能够计算高收入子群对低收入子群的相对剥夺,还能计算低收入子群对高收入子群的相对剥夺。并利用天津市2008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雅淋 吴义东 姚玲珍
青年群体既是我国住房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集中群体,又是推动实现消费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于青年群体而言,其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平等(即消费相对剥夺)是否会因住房财富匮乏而加剧?对此,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财富增加会显著缓解青年群体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换言之,青年群体住房财富的“寡”会加剧个体层面的消费“不均”,财富效应和“房奴”效应是主要影响机制。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消费相对剥夺程度越高的群体对住房财富的敏感程度也越高。异质性分析发现,30~45岁、女性、已婚和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财富的依赖性更强。区分生存型、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相对剥夺之后发现,住房财富所带来的缓解效应仅作用于后者。进一步分析表明,消费相对剥夺能够显著降低生活满意度,且青年群体的住房财富不平等程度明显高于消费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此外,住房资产配置过高,也会加剧青年群体的消费相对剥夺。本文研究为缓解青年群体消费相对剥夺、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住房财富 消费相对剥夺 青年群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改进的Yitzhaki指数来测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非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剥夺与财政科技支出成反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直接效应,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科技财政分权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科技财政分权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利用20012013年的中国省际数据,利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改进的Yitzhaki指数来测度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空间非均衡,在考虑空间因素前提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空间非均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相对剥夺与财政科技支出成反比;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的直接效应,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科技财政分权与本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与此同时,科技人员规模、地区竞争程度对相邻地区个体相对剥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科技财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叶一舵 熊猛
为考察环境因素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以及流动时间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当前经济压力量表以及班级环境问卷对1772名城市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相对剥夺感与家庭社经地位、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秩序纪律以及竞争气氛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习负担呈显著正相关;(2)流动时间对家庭社经地位与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随着流动时间的延长,家庭社经地位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的负性影响存在减弱的趋势,说明流动时间是消解不良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相对剥夺感负性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彦芳 王恺涛 陈则霖 姚景民
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家庭消费增长,但数字鸿沟的存在使不同家庭享有不同的数字红利,从而产生新的消费不平等,导致数字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增加。采用2015、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分析发现:数字鸿沟的扩大会增强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程度,该影响在各年度均显著存在,且对发展享乐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比对基础生存型消费相对剥夺的强化作用更大;家庭的社会网络和创业行为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鸿沟扩大可以通过削弱家庭社会网络和抑制家庭创业来加剧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数字鸿沟扩大对不同类型家庭均具有显著的消费相对剥夺加剧效应,但在影响强度上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对使用移动支付家庭、农村家庭、抚养比较低家庭、男性户主家庭的影响更大。因此,一方面应积极缩小数字鸿沟,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数字技能和数字消费意识培育;另一方面,应针对数字鸿沟加剧消费不平等的机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促进弱势家庭的社会网络改善和创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