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37)
- 2023(18071)
- 2022(15846)
- 2021(14612)
- 2020(12596)
- 2019(29179)
- 2018(28810)
- 2017(55478)
- 2016(30267)
- 2015(34362)
- 2014(34718)
- 2013(34302)
- 2012(31869)
- 2011(28989)
- 2010(28953)
- 2009(27026)
- 2008(26403)
- 2007(23538)
- 2006(20564)
- 2005(18201)
- 学科
- 济(136514)
- 经济(136370)
- 管理(87504)
- 业(81722)
- 企(68432)
- 企业(68432)
- 方法(60945)
- 数学(53119)
- 数学方法(52435)
- 农(32552)
- 学(31995)
- 财(31959)
- 中国(31748)
- 地方(28179)
- 业经(27744)
- 制(22100)
- 农业(21916)
- 贸(21600)
- 贸易(21589)
- 理论(21315)
- 易(20849)
- 务(20310)
- 和(20296)
- 财务(20225)
- 财务管理(20174)
- 环境(19316)
- 企业财务(19117)
- 技术(18134)
- 银(17593)
- 银行(17518)
- 机构
- 大学(445566)
- 学院(441993)
- 济(178635)
- 经济(174741)
- 管理(172408)
- 研究(150954)
- 理学(149345)
- 理学院(147633)
- 管理学(144798)
- 管理学院(144032)
- 中国(110290)
- 科学(97200)
- 京(95005)
- 财(79438)
- 所(77914)
- 农(77222)
- 研究所(71383)
- 业大(69647)
- 中心(68046)
- 江(65135)
- 财经(64068)
- 农业(61000)
- 北京(59858)
- 范(58402)
- 经(58034)
- 师范(57752)
- 院(54431)
- 经济学(53639)
- 州(52242)
- 经济学院(48088)
- 基金
- 项目(301087)
- 科学(234679)
- 基金(217092)
- 研究(214121)
- 家(190996)
- 国家(189430)
- 科学基金(161147)
- 社会(133156)
- 社会科(126030)
- 社会科学(125993)
- 省(118462)
- 基金项目(114986)
- 自然(107303)
- 自然科(104763)
- 自然科学(104728)
- 自然科学基金(102838)
- 划(99967)
- 教育(99210)
- 资助(90916)
- 编号(86967)
- 成果(70417)
- 重点(67962)
- 部(65970)
- 发(63960)
- 创(61438)
- 课题(60170)
- 科研(58290)
- 创新(57399)
- 计划(55914)
- 教育部(55902)
- 期刊
- 济(195968)
- 经济(195968)
- 研究(127521)
- 中国(81011)
- 学报(76053)
- 农(68651)
- 科学(68162)
- 管理(62014)
- 财(61953)
- 大学(56489)
- 学学(53221)
- 农业(47180)
- 教育(46513)
- 技术(39558)
- 融(33898)
- 金融(33898)
- 经济研究(31766)
- 财经(31674)
- 业经(30783)
- 经(27124)
- 问题(25185)
- 业(24603)
- 图书(23175)
- 技术经济(23021)
- 统计(22105)
- 版(21558)
- 科技(20911)
- 理论(20629)
- 策(19626)
- 商业(19583)
共检索到643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剑
相对业绩评价的出现既有经济学的解释,也有行为科学的根源,同时考虑经济和行为因素将增加研究的内部有效性。为此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融合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科学,构建了相对业绩评价研究分析框架,进而对相对业绩评价系统特征、影响因素及后果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这一领域(或更大范围的管理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黄少安 韦倩
本文对合作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讨论。由于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了以竞争作为主线的自利模型不能解释的大量事例,因此笔者试图将亲社会性他涉偏好纳入到经济学理论体系假设中来构建合作经济学,并为其提供了翔实的科学证据。本文还讨论了合作、亲社会情感、他涉偏好等一些基本范畴,并对合作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内容以及基本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本文讨论了现代经济学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所采用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一个规范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有五个基本组成部分:( 1 )界定经济环境;( 2 )设定行为假设;( 3 )给出制度安排;( 4)选择均衡结果;( 5)进行评估比较。基本的研究方法包括提供研究平台、建立参照系、给出度量标尺,及提供分析工具。本文也讨论了区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经济理论的作用,一般性与相对性;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早期的产权理论侧重于微观层次的分析,较少考虑中观(利益集团) 及宏观层次(国家) 对产权结构形成的影响及不同层次产权的交互作用的机制。文章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国家的定义入手,通过对个体权力与国家、集体行动与国家以及法治化社会与国家的三个层次的分析,提出建立产权制度分析的国家模型,从而论证国家与产权制度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
产权 国家 集体行动 国家行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 高智林
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探究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作用机理和形成机制,基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下行为主体的认知偏差、框架效应和锚定心理等行为特质,分析行为主体的会计舞弊决策过程,并从行为主体心理视角探讨会计舞弊行为的管控策略,基于行为主体自身、企业制度安排和会计监管机构的监督等方面构建会计舞弊监管的理论框架,通过构建"硬"机制和"软"约束,更好地发挥会计舞弊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会计舞弊 行为经济学 行为主体 认知偏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 高智林
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相关理论,探究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作用机理和形成机制,基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下行为主体的认知偏差、框架效应和锚定心理等行为特质,分析行为主体的会计舞弊决策过程,并从行为主体心理视角探讨会计舞弊行为的管控策略,基于行为主体自身、企业制度安排和会计监管机构的监督等方面构建会计舞弊监管的理论框架,通过构建"硬"机制和"软"约束,更好地发挥会计舞弊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会计舞弊 行为经济学 行为主体 认知偏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强
知识经济扑面而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也不例外。我们每个人面临着一系列急迫要解决的问题,如什么是知识经济?它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它的再生产过程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说高级知识社会将是共产主义社会?……等等。令人高兴的是,由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守一教授主编的新著《知识经济讲座》,已于1998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全书除前言外,分为十四讲,20.8万字。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世军
文章基于优势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框架,解析了交易费用及其产生的根源。群体经济的交易费用来源于经济个体之间的优势差异与自利行为这两个基本的经济学假设,交易费用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界定个体优势差异的费用,与优势水平正相关,是具有优势差异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产物,基于"优势人"假设的研究范式和框架弥补了交易费用理论的不足。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房巧玲 侯倩
基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进行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是对传统绩效评价思路的必要补充和参考。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绩效评价的费用效益分析框架,提出以福利的货币化计量为桥梁,从社会公众终端感受的层面评价环保专项资金运用绩效,并以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为例,阐述这一框架的具体应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春蕾
目前非政府组织(NGO)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角度。事实上,NGO不仅具有明显的政治和社会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NGO实质上代表了自愿供给公共产品的资源配置方式,它与家庭(个人)、企业、政府、国外等具有密切的经济联系。总体上看,NGO的经济影响可以归结为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增长与稳定的影响。加强对NGO经济效应的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有关公共政策,充分发挥NGO的经济社会功能,促进NGO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公共经济学 经济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剑 陈运森
理论解释的丰富和经验证据的薄弱导致了相对业绩评价之谜,而何种理论能解释相对业绩评价实践则是解开这一谜团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相对业绩评价使用的前因变量进行实证检验,比较了何种理论更适用于解释相对业绩评价。基于396份问卷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对业绩评价使用中的环境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竞争程度、管理会计系统的使用范围和被评价者的抵制态度等因素,结果发现,竞争程度和被评价者的抵制态度等行为科学因素具有稳定的解释力,而剔除环境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经济因素稳定性较弱。结论说明,相比于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行为科学对相对业绩评价的使用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
相对业绩评价 委托代理理论 行为科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群 桂起权
A.罗森伯格对经济学在认知地位上的两重性或两难困境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经济学很像标准的科学理论,同时经济学定律本应有资格成为科学定律。罗森伯格认为,基于统一科学理想,并追寻自然过程的自动平衡的机理,在典型科学理论(牛顿力学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在经济学中同样取得极大成功。然而另一方面,经济学在预测力上却远为逊色。为了破解这一两难,罗森伯格把预测失败的症结归咎为人类行为所特有的"意向性"。换句话说,经济学毕竟与自然科学不同,它与其他社会科学拥有对信念-行动-欲望的意向性解释框架的承诺。
关键词:
经济学方法论 致极策略 BAD意向性解释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德洪
商业集群是流通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商业集群在现代城市、商业街、商务中心区(CBD)、集贸市场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与商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商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分工演进、追求交易效率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商业集群的形成也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商业集群 分工演进 交易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彤娟 郭小静 刘宇飞
本文在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下对地区产业集聚进行界定,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维度构建PDTC模型,并以北京市为例对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6年北京市的产业集聚程度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劳动力成本、资本、区域交换网络、对外经济联系程度、市场规模以及区域外部市场对内部市场的替代或挤压度是影响北京地区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其中劳动力成本对北京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为负,其余五个因素的影响为正。总的来看,基于政治经济学框架的分析模式能够较好地解释地区产业集聚现象。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北京市 PDTC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再高 覃剑
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章对区域产业集聚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子系统在内的PD TC模型,用以分析区域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并以广东省为案例进行了实证检验。
关键词:
产业聚集 PDTC模型 广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