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20)
- 2023(20135)
- 2022(17204)
- 2021(15959)
- 2020(13364)
- 2019(30460)
- 2018(29783)
- 2017(56896)
- 2016(30901)
- 2015(34394)
- 2014(34055)
- 2013(34211)
- 2012(31877)
- 2011(29025)
- 2010(28866)
- 2009(26495)
- 2008(25839)
- 2007(22510)
- 2006(19895)
- 2005(17754)
- 学科
- 济(141958)
- 经济(141814)
- 管理(84451)
- 业(79622)
- 企(63772)
- 企业(63772)
- 方法(58434)
- 数学(51117)
- 数学方法(50652)
- 中国(36444)
- 农(35592)
- 地方(31361)
- 财(31248)
- 学(30622)
- 业经(29330)
- 贸(26875)
- 贸易(26860)
- 易(26047)
- 农业(23994)
- 制(23788)
- 环境(20609)
- 融(19801)
- 金融(19798)
- 和(19742)
- 银(19410)
- 银行(19338)
- 技术(19223)
- 理论(19180)
- 行(18531)
- 务(18237)
- 机构
- 大学(448607)
- 学院(444319)
- 济(189389)
- 经济(185776)
- 管理(169340)
- 研究(160792)
- 理学(146711)
- 理学院(144958)
- 管理学(142505)
- 管理学院(141702)
- 中国(118890)
- 科学(100045)
- 京(96637)
- 财(83450)
- 所(82398)
- 农(80060)
- 研究所(75423)
- 中心(71173)
- 业大(69681)
- 财经(67406)
- 江(64597)
- 农业(63154)
- 经(61479)
- 北京(61201)
- 经济学(59232)
- 院(57969)
- 范(57893)
- 师范(57235)
- 经济学院(53359)
- 州(51896)
- 基金
- 项目(306075)
- 科学(239712)
- 基金(223572)
- 研究(217246)
- 家(198386)
- 国家(196805)
- 科学基金(166629)
- 社会(139683)
- 社会科(132494)
- 社会科学(132463)
- 基金项目(118264)
- 省(117417)
- 自然(108887)
- 自然科(106343)
- 自然科学(106310)
- 自然科学基金(104439)
- 划(100229)
- 教育(97927)
- 资助(92130)
- 编号(85029)
- 重点(69374)
- 成果(68502)
- 部(67720)
- 发(66639)
- 创(63245)
- 课题(59256)
- 创新(59193)
- 国家社会(58751)
- 科研(58713)
- 教育部(57461)
- 期刊
- 济(207715)
- 经济(207715)
- 研究(133425)
- 中国(84967)
- 学报(78209)
- 农(72368)
- 科学(69991)
- 财(61897)
- 管理(61425)
- 大学(57896)
- 学学(54896)
- 农业(49508)
- 教育(42268)
- 融(38743)
- 金融(38743)
- 技术(35694)
- 经济研究(34875)
- 财经(33901)
- 业经(31479)
- 经(29272)
- 问题(27629)
- 业(26550)
- 贸(23706)
- 技术经济(22255)
- 科技(21673)
- 版(21482)
- 图书(20678)
- 世界(20595)
- 资源(20352)
- 国际(20300)
共检索到660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培培 朱小川
通过理论分析,假定该种影响是倒U型的,即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集聚会因为加速关联产业间知识外溢,而过多的相关性集聚则会增加区域遭受经济冲击而停滞的可能。以此为依据构建解析模型,以1998~2013年中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选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运用非参数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进行经验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即区域产业集聚相关性经济对经济产出的影响为倒U型。根据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城市给出相应的优化方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书瀚 于化龙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特征的测度为基础,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特别是这种影响在不同发展区域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单向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只有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相邻区域有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彬 陈耀
本文考察中国国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主要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VECM检验和Granger causality检验,考察国内旅游业与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利用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3年间的数据,按照全国和东、中、西三个地带层面考察国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国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旅游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与此同时,旅游政策调整对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增长也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实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首先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涵和关系,接着研究了如何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进行测量和评价,使用了区位熵法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进行衡量,最后进行了算例实证检验和分析。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物流产业 集聚程度 相关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新安
通过构建外商直接投资集聚效应的内生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因素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不仅通过要素投入数量的集聚,而且通过要素质量和效率增进强烈地影响经济增长;在经济发达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西部地区市场化引资所面临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集聚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凡
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结果表明,竞争性银行业结构通过信贷供给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U型"曲线效应:当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未超过临界值时,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促进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区域信贷供给,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当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超过临界值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区域信贷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落实需要平衡性银行业结构的支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晓丽 于文超
笔者采用中国内地29省份、257个地级市在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科技投入如何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环境效应。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计算的城市地理距离生成空间权重矩阵,分别使用SLM、SEM和SDM三种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来引入空间关联,并充分控制其他影响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会显著地增加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对工业废水排放并无显著影响,说明FDI对大气质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城市政府的科技投入能够显著地弱化FDI的负向环境效应,进而实现地区经济向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此外,研究结果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存在性,即随着人均GDP的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立力 刘宇
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流通产业集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各区域禀赋条件差异诱发地区经济出现分化情况,流通产业集聚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化投射。就此,本文着重考虑区域空间异质性原则,基于行政规模异质性、人口规模异质性以及地理区位异质性,借助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深入探讨流通产业集聚空间异质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级行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效应,其中西部地区城市正向效应最显著;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性,而东部地区城市由于人口增加成本约束,很难形成正向促进作用;沿海城市产业集聚会对区域经济形成抑制性,但中部地区城市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应,消减并中和了本区域的抑制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芳
本文通过数据面板模型分析2007-2018年我国服务业集聚程度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其中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缩小起到促进作用,而服务业竞争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从各行业角度分析,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够缩小区域经济差异,而交通和邮政业以及信息传输和计算机产业拉大了区域经济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潘康宇 赵颖 李丽君
人才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资源保障,区域经济发展是导致人才聚集现象的根本原因,两者相辅相成,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互为因果。本文研究并提取反映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建立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关性模型,使用近十余年统计数据,对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了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滨海新区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历经起步和发展阶段,到2007年以后进入协调阶段,发展现状符合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才聚集已经进入突变阶段。滨海新区正在完成产业结构聚集,
关键词:
人才聚集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交通枢纽 集聚经济 空间溢出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
关键词:
交通枢纽 集聚经济 空间溢出 新型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庆华 时培豪 胡江峰
以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保护,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技术进步是产业集聚提升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途径,而产业集聚在促进技术效率提升方面并不显著,说明沿线地区通过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发挥经济"外部性",并通过"竞争激励效应"促进沿线地区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长江上游地区,产业集聚能够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促进技术进步,又能促进技术效率提升。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沿线各地区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玉超 曾光 聂鑫
产业集聚的外部化经济效应,是通过地方化经济还是城市化经济推动产业增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层面,现有文献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基于全国322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构建两种外部化经济的交互模型,结合边际分析方法对外部化经济交互效应与产业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从研究方法看,相较于传统文献所采用的线性模型,交互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型中的遗漏变量问题,实证结果也更加稳健。而且边际分析可以从城市层面,探究每个城市外部化经济效应的显著性,突破了传统模型回归系数值只能反映城市整体平均水平的局限。两种外部化经济与农产品加工业增长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地方化经济水平较低时专业化能够促进产业增长,水平较高时则具有抑制作用,而城市化经济对产业增长的作用机制则相反,且两种外部化经济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其交互效应显著地抑制农产品加工业增长。边际分析表明地方化经济对产业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市化经济效应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柏青华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湖北省的GDP总量、物流产业聚集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数据,定量研究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北省物流产业聚集对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影响,不过影响程度较低;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以及资本力量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三者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高于物流产业集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资本对湖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