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6)
2023(12219)
2022(9932)
2021(9007)
2020(7686)
2019(17050)
2018(16707)
2017(32965)
2016(17699)
2015(19556)
2014(18788)
2013(18929)
2012(17410)
2011(15184)
2010(15492)
2009(14653)
2008(15098)
2007(13838)
2006(11924)
2005(11061)
作者
(48673)
(40785)
(40718)
(38370)
(26364)
(19487)
(18208)
(15459)
(15230)
(14814)
(13842)
(13682)
(13190)
(12991)
(12757)
(12352)
(11949)
(11920)
(11897)
(11588)
(9953)
(9930)
(9908)
(9343)
(9306)
(9109)
(9063)
(8923)
(8124)
(8091)
学科
(92740)
(87233)
企业(87233)
(83276)
经济(83185)
管理(74668)
方法(40870)
(32861)
数学(32300)
数学方法(32126)
业经(29412)
(26406)
财务(26399)
财务管理(26365)
企业财务(25245)
(24444)
技术(20729)
中国(18677)
农业(18216)
(18119)
(15502)
(15011)
理论(14737)
(14162)
技术管理(13924)
(13684)
(13189)
贸易(13178)
经营(13132)
企业经济(12864)
机构
学院(256332)
大学(251078)
(113936)
经济(112095)
管理(108922)
理学(94047)
理学院(93258)
管理学(92328)
管理学院(91831)
研究(74962)
中国(62094)
(56883)
(50517)
财经(45032)
科学(41277)
(41100)
(39672)
(39257)
(36111)
经济学(35049)
中心(34955)
业大(34165)
财经大学(33465)
商学(33104)
商学院(32842)
研究所(31888)
经济学院(31845)
北京(31232)
农业(31090)
(30773)
基金
项目(164095)
科学(133478)
基金(123470)
研究(121673)
(105216)
国家(104275)
科学基金(93482)
社会(81864)
社会科(77980)
社会科学(77965)
基金项目(65238)
(65073)
自然(59663)
自然科(58438)
自然科学(58425)
自然科学基金(57564)
教育(55439)
(52480)
资助(49729)
编号(46490)
(41142)
(38900)
(37461)
创新(37364)
成果(36522)
重点(36030)
(34650)
国家社会(34483)
(33300)
教育部(33256)
期刊
(125464)
经济(125464)
研究(74863)
(50973)
中国(48538)
管理(47849)
(36520)
科学(33156)
学报(32616)
(27727)
金融(27727)
大学(26274)
学学(25286)
农业(24870)
财经(24113)
技术(23757)
业经(22132)
(20664)
经济研究(20425)
教育(20383)
(16712)
技术经济(16239)
问题(16057)
财会(15739)
会计(13809)
商业(13531)
(13187)
现代(13145)
科技(12303)
(12162)
共检索到382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睢博  张万里  
本文依据雅各布外部性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基于1998—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泊松计数模型、Tobit模型和Probit模型,从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两个维度对相关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产生正向作用;从企业性质来看,相关多样性对民营企业研发动机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对国有企业专利申请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从地区考察,东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动机、研发投入及其专利申请均具有正向作用,中、西部地区相关多样性对企业研发行为和专利申请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荣  李从刚  
本文首次考察了两院院士及其候选人担任独立董事发挥的治理职能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院士(候选人)独立董事与企业创新显著正相关,控制企业个体效应、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2)院士(候选人)独董的任期越长、兼职公司数量越多,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好,女性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海归经历的院士(候选人)并没有更有效地发挥作用。(3)影响渠道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战略风格越保守、管理层短视程度越严重的公司聘请院士(候选人)独董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表明院士(候选人)独董可以通过战略咨询有效缓解保守战略和管理层短视对企业创新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院士(候选人)独董发挥了"桥梁科学家"作用,增加了企业未来两年建立院士工作站的可能性,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4)与其他公司治理变量的交叉影响分析发现,院士及其候选人在非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和高管不持股的公司中更能发挥促进创新的作用。本文对于充分发挥顶尖科学家作用以及推动企业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金玲  蒋睿  杨雨婷  
本文研究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基于融资约束、产权性质及公司规模深入分析定向增发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定向增发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同时还发现定增促进企业创新是由于定向增发能够缓解融资约束,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公司和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中效果更加明显。本文首次检验了定向增发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融资—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做出了增量贡献,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选择和监管层关于定向增发的监管政策都有借鉴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荣华   王娇娇  
基于公共服务发展视角,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快速发展为契机,采用2009—2020年上市公司与地市级PPP项目库的匹配数据,考察了PPP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PPP投资能够显著增加企业创新产出,且作用强度因PPP投资类型而异;具体地,相较于民生性和补短型投资,生产性和升级型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更显著,这主要源于市场规模效应、成本节约效应和技术吸收能力提升效应等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PPP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中型城市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更显著;拓展研究表明,行业市场竞争对PPP投资与企业创新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且资源再配置对行业创新强度的贡献超过50%。上述研究从优化创新资源空间配置角度,提供了公共服务促进企业创新的经验证据,对于优化PPP投资的创新服务效能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沁娜   李航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驱动力,企业如何利用好ESG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当前热门话题。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事件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整体上看,ESG评级事件能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且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动态性检验、内生性讨论以及一系列稳健性分析后仍然成立。同时,ESG评级分值越高,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也越高,但随着ESG评级分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提高,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也有所削弱。通过异质性探究发现,ESG评级更能诱发污染行业和处于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位于环境规制较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ESG评级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从机制分析结果来看,ESG评级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管理层环保意识三条途径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拓展了ESG评级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为第三方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上市公司主动进行ESG评级、投资者利用ESG评级进行决策、政府部门完善ESG评级体系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家财  桂荷发  
从产融结合视角考察企业参股非上市银行对其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参股非上市银行的企业具有更多发明专利和其他专利申请,表明参股非上市银行有助于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并提升创新质量;相对于大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企业,小企业和金融发展水平落后地区企业参股非上市银行所带来的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参股非上市银行企业获得了更多的低成本银行贷款,表明参股非上市银行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途径影响技术创新;此外,参股非上市银行所引致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增强企业经营绩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云龙  刘佳鑫  
本文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上市的340家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贸区设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发现,自贸区设立能显著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创新路径而言,其往往会通过"内源性创新+外延式创新"双路径方式实现自身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就创新机制而言,自贸区试错式的制度设计及投资贸易便利化举措所带来的企业家风险容忍度的提升以及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将在驱动企业创新投入中发挥明显的协同作用。上述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整体而言,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找到了自贸区挂牌建设对企业创新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经验证据,为我国继续推行自贸区战略提供了来自微观层面的理论依据。同时,从制度创新视角揭示了自贸区建设这一政策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与影响路径,为解读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提供了来自制度变革角度的解释。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盼盼  丁竞男  卢爽  
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资本供给是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与已有文献探讨内外部融资来源、债务工具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本文从企业外币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外币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币债务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形成外币债务融资创新促进效应的主要原因;外币债务融资在融资需求较高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丰富了外币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跨境监管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见丽  
本文以中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风险投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参与并不能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技术创新资源,也不能促使高新技术企业创造更多技术创新成果和效益,风险投资未能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这一结论与利用创业板的融资功能,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初衷不符。为了提升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创业板监管当局应当以技术创新和成长性为尺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创业板发行审核、保荐、新股询价、股票禁售以及退市等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晓宇  秦永  
文章以科技型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从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两个维度对这一影响进行分组检验。研究发现: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相比国有企业,银企关联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效果更大。文章同时考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股权关联和高管关联,综合分析银企关联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建顺  匡浩宇  
地方债治理是完善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实践。本文基于2008—2018上市公司与城市宏微观匹配数据,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施行作为外生冲击,构建强度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地方债治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债治理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6.13%,促进企业专利申请数增加3.51%。上述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表明,地方债治理的创新激励效应具有持久性。平行趋势检验结果显示,强度双重差分的模型设定是合理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债治理通过降低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防止企业经营金融化两条路径对企业创新产生激励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超  祝天琪  
基于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高阶梯队理论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海归高管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归高管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海归高管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和研发投入水平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探究调节机制后发现,在企业绿色创新活动方面,政府质量、市场竞争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内部控制水平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直辖市地区、高外部监督水平组中,海归高管对企业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区分绿色创新类型后发现,海归高管对创新要求较高的公司绿色发明专利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振娟   王盼  
数字经济投资合作已逐渐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力量,对数字经济高质量“走出去”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SMAR境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实证考察了2012~2022年间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即企业通过数字经济“走出去”所带来的创新行为,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对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走出去”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依然具有稳健性。此外,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能力、降低企业成本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核心数字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有鉴于此,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合作,充分发挥其在数字经济领域对外投资合作的潜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勇  殷俊明  
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深市上市公司投资者实地调研数据,检验了实地调研活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企业的实地调研活动会显著提升其创新水平,表现在投资者对企业的实地调研频度、广度及深度越高,企业创新水平越高。进一步研究证实,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抑制较差的信息环境和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频度、广度及深度越高,较差的信息环境和较高的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越小。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光荣  李建标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技术连锁董事具有技术创新偏好,掌握技术社会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技术创新动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技术连锁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而以2012、201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连锁董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技术连锁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发挥更大的技术创新作用;(3)独立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大于执行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率先考察了技术连锁董事及其技术创新效应,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和连锁董事选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